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近日,由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策展执行薛良策展的《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不同于齐白石以往的专题展,此展览思考如何链接齐白石的“上下左右”,从客观视角对齐白石进行“定位”,重点选取了与齐白石人生历程与艺术发展息息相关的六位关键人物,从他者的视角聚焦齐白石。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绵延是多样的,动作是自由的。

在我们之内的绵延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性质式的众多体,跟数目没有丝毫相象的地方;它是一种有机体式的演化,而这演化尚未成为一种正在增长中的数量;它是一种纯粹的多样性,其中没有彼此判然有别的性质。简言之,内在绵延的各瞬间并不是外于彼此的。

——亨利·伯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

人的发展是受到内在绵延的影响的,马克思德交往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有人的存在,就有社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交往的高级境界叫有“修养”,会被人敬仰,正如子贡所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画家李可染也将“修养”定义为画家的成功四要素之一:“一位成功的艺术家,要具备四个条件:天才、勤奋、修养、长寿”。

那么齐白石具备怎样的修养,让他能够屹立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

从齐白石晚年常用的一方印“知己有恩”,或许便可以看出齐白石的修养:一位满怀赤子之心的、感恩生命中际遇的画家。

▲ 知己有恩 齐白石 1933年 2.2cm×2.3cm×3cm 青田石 北京画院藏

▲ 知己有恩印章边款

“知己有恩”边款上述其渊源:“欧阳永叔谓张子野有朋友之恩,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欧阳修曾为故友张先作《张子野墓志铭》,文中说他与张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齐白石这方印章正取义于此。

“知己有恩”刻于1933年,不仅立足于京华,更是名望渐隆。于成名之际齐白石仍能感念恩师故友,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本文将从三个维度窥探齐白石的修养:首先,齐白石与恩师胡沁园、王闿运的伯乐之恩;其次,挚友陈师曾、徐悲鸿的提携之恩;最后,梅兰芳、瑞光和尚的相惜之恩。

▲ 出席展览媒体见面会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左二),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郝永安(左四),梅兰芳曾孙梅玮(右三),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左一),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左三),北京画院学术研究部主任吕晓(右二),北京画院美术馆副馆长郑智威(右一)

▲展览现场

一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恩师胡沁园、王闿运对于齐白石的艺术道路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一位给他敞开艺术道路的大门,一位为他指明艺术发展方向,这对于齐白石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齐白石也是一直心存感恩。

▲ 沁园夫子五十岁小像 齐白石 65.3×37.5cm 1896年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1889年,湘潭本地的士绅胡沁园见到27岁的木匠齐纯芝正的画后,觉得很可以造就,便主动收他为徒,亲自教授他画工笔花鸟草虫,又请胡家的私塾老师陈少蕃指导诗文。两位老师还一同商议为齐纯芝重新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以备他将来题画所用,从此便有了世人所熟知的“齐白石”。齐白石也有了“廿七年华始有师”的感慨。拜入胡门后,齐白石开始接受传统的中国画训练。此次展览中,汇集了多件齐白石珍藏的胡沁园作品,如“璜宝之廿余年矣,从不示人”的《鹌鹑图稿》,由此可见齐白石对恩师墨宝的珍视。

▲ 老虎图 齐白石 146×81.4cm 1897年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胡沁园是齐白石艺术天分的发现者和启蒙恩师,对于胡沁园的这份恩情,齐白石可谓终生难忘,并将这份恩情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1950年的一天,胡沁园的孙子胡文效拜访齐白石,年届90岁的白石老人精心的绘制了一幅山水画《沁园忆旧图》,并郑重地在画中题句“沁园师仙去三十七年矣……为制此图,以永两家之好”。

▲ 沁园忆旧图 齐白石 1950年 136.4×35.3cm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 王闿运(1832--1916),字壬秋,号壬父,亦号湘绮,世称湘绮老人,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山塘湾人。

1899年,齐白石经张仲飏引荐正式拜见著名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后又在友人的劝说下正式拜入王门。成为王门弟子后,齐白石随王闿运同游江西,饱览名胜古迹,开拓视野,受益颇多。1911年2月,王闿运来到长沙,齐白石前去拜见老师,并请老师为自己的祖母做墓志铭。王闿运被弟子的拳拳孝心所感动,以“赏侍讲衔翰林院检讨礼学馆顾问官王闿运”的身份为一位普通乡间农妇写下墓志铭。此次展览中,王闿运手书的墓志铭以及齐白石亲自动手刻石的拓片均将与公众见面,以此见证王师对弟子的暖暖真情。

▲ 齐璜祖母马孺人墓志铭 王闿运 1911年 31.8×35.5cm×2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 齐璜祖母马孺人墓志铭 王闿运书 齐白石刻 1911年 37×67cm 纸本拓片 北京画院藏

王闿运身为经学大家,交游广泛,他曾劝齐白石“见一人增一阅历,不必效孤僻一派”,也常常借雅集聚会之际推介齐白石画艺。1939年,王闿运离世已20余年,齐白石终于画完了当年恩师王闿运在雅集上提议的《超览楼禊集图》,并在画中题诗感怀恩师:“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

二 陈师曾 徐悲鸿

在齐白石的一生中,还有这样两位让他艺术生涯出现转机的重要人物:陈师曾和徐悲鸿。陈师曾鼓励他变法革新,同时还将齐白石的作品带到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的画作在日本获得大卖,售价更是远高于国内市场,齐白石借此一举成为“海国都知”的老画家;徐悲鸿更是三顾茅庐请齐白石去北平艺术学院任教,从此农民出身的齐白石也成为了洋学堂的老师。

▲ 陈师曾像 李毅士 1920年 布面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挚友陈师曾鼓励他变革创新,在他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的鼓励下,齐白石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决心开始衰年变法,终于开创出“红花墨叶”一派。

1922年春,齐白石的艺术生涯得到了转机,“陈师曾来谈:日本有两位著名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来信邀他带着作品,参加东京府万工艺馆的中日联合会画展览会。他叫我预备几幅画,交他带到日本去展览出售。我在北京,卖画生涯,本不甚好,有此机会,当然乐于遵从,就画了几幅花卉山水,交他带去。 ”不久,“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样的售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

1923年,陈师曾在奔丧途中突然患病离世,年仅48岁,年轻挚友的突然离去令齐白石悲痛不已,亲自前往北京艺术界在江西会馆举行的追悼会参加祭奠,并发出:“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 “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感叹。

▲ 借山图之一 齐白石 陈师曾题 1910年 30×48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 陈师曾写白石词意图册十二 陈师曾 1917年 11.5×17cm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徐悲鸿赠送给齐白石的照片 题记:白石先生赐存。悲鸿。

▲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展览现场,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讲述了徐悲鸿与齐白石的交往故事:1928年,徐悲鸿受邀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一职。徐悲鸿与齐白石第一次相见在现场的《寻旧图》中有所展示。在这幅带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中,背对着观众的持杖老人便是齐白石自己。他用详尽的题跋与自作诗讲述了徐悲鸿邀请自己赴北平艺术学院任教的经历。

▲ 寻旧图 齐白石 151.5cm×42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不仅如此,徐庆平还提到:“由于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也不是很发达,各种各样的原因,齐白石先生被很多人提意见,每个月来不了几次学校,怎么还拿着最高工资?很多人把这事反应上去,要把他解聘了。徐悲鸿还特意跑到文化部为他争取,在原来多少斤小米的基础上,再增加多少斤小米,但是也保证齐白石先生每年要交多少画,之前没交够的还要补上。”徐悲鸿和齐白石之间互相尊重,对于艺术也都秉持着纯真的期待。

“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道尽了齐白石对徐悲鸿的想念。

三 尊重而不迷信权威 追求而不独占真理

齐白石与梅兰芳、瑞光惺惺相惜、感情深厚,在艺术创作中更是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此次展览中,便有多幅作品向我们讲述了齐白石不拘一格,彼此教学相长的故事。齐白石真正践行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与梅兰芳合影

1920年,齐白石通过好友齐如山的引荐与京剧名伶梅兰芳相识,此时的梅兰芳醉心书画,与京城画坛名流交往密切,梅兰芳被齐白石的画艺所折服,相识不久后便拜入门下学画工虫。

▲ 梅兰芳的曾孙梅玮在现场讲解

梅兰芳的曾孙梅玮在展览现场也讲述了梅兰芳与齐白石交往的故事:梅兰芳的“缀玉轩”是民国文化名流经常雅集的场所,齐白石也多次到访。园中栽植的花木令齐白石大开眼界,尤其是梅兰芳从日本引进的牵牛花更是盛开满园,有的花朵竟有碗口大小,这令齐白石惊叹不已,更是萌发了画牵牛花的兴趣,几经摸索变化,牵牛花终于成为齐白石花鸟题材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次展览中,梅兰芳纪念馆珍藏的“百本牵牛花碗大”的《牵牛花》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 牵牛花 齐白石 1920年 125×35cm 纸本设色 梅兰芳纪念馆藏

在两人的交往中,梅兰芳与齐白石互尊互重,梅兰芳还曾在某次雅集中为老师齐白石的窘境解围。此次展览中有一件特殊的书法展品——梅兰芳《摹罗瘿公行书放翁梅花诗》,齐白石用金农体楷书为其作长跋,从此便留下了“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的艺坛佳话。

▲ 摹罗瘿公行书放翁梅花诗 梅兰芳等 1920年 169.5×43cm 珂罗版印刷品 北京画院藏

▲ 枇杷 齐白石 1955年 103×34.5cm 纸本设色 梅兰芳纪念馆藏

▲ 瑞光(1878—1932年),号雪庵,曾任北京阜成门外衍法寺、广安门内莲花寺住持。

1926年,齐白石仿效前人,将自己与门人瑞光和尚、友人冯臼庵合称为“西城三怪”,并作《西城三怪图》,从中可见齐白石与弟子瑞光交往的密切。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常借住在京城的寺院里,由此与衍法寺的主持瑞光相识。当时享有盛誉的画僧瑞光对齐白石的画艺十分叹服,于是便拜齐白石为师。拜入齐门后,瑞光剑走偏锋,专攻齐白石并不被时人认可的山水、人物,画作颇得齐白石精髓,齐白石欣然题跋称瑞光“平铺直布不求工,翁似高僧僧似翁”,将他视作自己的得意门生。

▲ 借山问道图 瑞光 1924年 83.5×43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 不二草堂作画图 齐白石 1931年 33×47.8cm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在生活中,齐白石对瑞光也是十分厚爱,处处提携弟子,并为其亲定润格。1932年,瑞光和尚圆寂,齐白石十分悲痛,专程到莲花寺里送别弟子,回到家后白石老人仍是郁郁不乐,甚至心生息肩之念,可见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

赤子真性情

齐白石与师友之间的交往为后人留下许多文化轶事,他们真挚的情谊也让人感受到一份温暖。 知己有恩,可以说 在齐白石艺术天分和不断努力的背后,正是他自身的朴素与真诚,以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心怀感恩的人生修养,才使齐白石获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与良师益友的交往,不但促成了齐白石艺术上的突破,也在客观上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人生际遇。恩师、知己、友人的提携与帮扶,共同促成了齐白石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齐白石的修养观与其艺术观一脉相承,正如他说的:欲立艺者,先立人。他真正做到了中国画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正如他自己所言:“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终创造出一个朴质清新的艺术世界,用经典的笔墨精髓,传达出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向天下大众传达生命智慧与艺术创作理念。

好的艺术创作是跨越时空的界限,无需翻译与解析,直抵人心,这就是齐白石赤子真性情的艺术力量,正如胡适的评价“朴实的真美最有力量,最能感动人”。

展览信息

微信图片_20201118235930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 2020/11/13-2021/01/31

展览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 3至4层展厅

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并入选“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郑海文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