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电影

深焦DeepFocus 2020-06-30 14:58

原标题:奥克兰,美国黑人电影新力量的发源地!  

若要研究美国电影,那就需要重新开辟一片领地,如果有范围的话,那就是在纽约-好莱坞电影之外。有没有其他重要城市能成为研究美国电影的第三条路呢?2000年到2010年间,波特兰因受到很多人的支持 (格斯·范·桑特,托德·海因斯)、“让波特兰一直奇葩”的口号和狂热躁动的音乐场面 (独立摇滚教父级史蒂芬·马克姆斯,贝丝·迪托(Beth Ditto))一度成为宠儿。

SXSW音乐节

但是,之后呢?2010年初始,奥斯汀开始汇集众多影人,比如:理查德·林克莱特 (Richard Linklater),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Robert Rodriguez),杰夫·尼克尔斯 (Jeff Nichols),再加上融合电影、音乐和新科技的大型文化盛会西南偏南音乐(电影)节,有出现压倒圣丹斯的势头,成为独立艺术的新“麦加”。这里,看起来好像的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是,来,一起再继续挖掘,来看看西海岸。

《弗鲁特韦尔车站》海报

虽然仅有三部电影,但这种反差也足以勾勒出目前美国电影的某种矛盾性。他们都带着一个相同的期望,旨在扎根于一个城市,并把其鲜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来。《弗鲁特韦尔车站》,意图明显的论文式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 (在弗鲁特韦尔地铁站,一个因警察过失而被误杀的黑人生命中的最后24小时),不过,虽然它很有地方色彩,也颇具创意性,但我们也没有就此预见这里的潜力。

而事实上,《弗鲁特韦尔车站》是个奖项收割机 (圣丹斯评审团大奖,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未来奖,以及多维尔美国电影节观众奖),是瑞恩·库格勒成功的第一步,也迅速成为好莱坞理想的停泊点。奥克兰是黑豹党成立的地方 (1966年由修伊·牛顿(Huey Newton) 和博比·西尔(Bobby Seale)创建)。

奥克兰的黑豹党

即便是在漫威旗下执导英雄电影《黑豹》,瑞恩·库格勒也不忘提及他从哪里来,《黑豹》最后一幕是,瓦坎达国王将在奥克兰建立了一个研发和救援中心。同时瑞恩·库格勒小心翼翼地、去政治化地处理黑豹这一名字,以便更好的融入超级英雄队伍。

政治诉求更强烈的是布茨·赖利 (乐队The Coup主唱跨界做导演,拍摄了《抱歉打扰》),以及《盲点》的三人帮 (编剧兼演员,以及共同制片人戴维斯·迪格斯(Daveed Diggs)和拉斐尔·卡索(Rafael Casal),导演卡洛斯·洛佩斯·埃斯特拉达,出生于墨西哥)。

《盲点》剧照

这些电影没有走常见政治题材的路子,也没有努力想感化人的英雄,因为他们更偏向于塑造一个深受当地土地滋养并亲身经历当地变迁的主角。虽然《盲点》的故事立足于警察失误这一事实论据,但一点也没掩盖住对这个城市精妙而准确的描绘:社会关系网之间的更迭,和这个区域隐秘的变化。

比如《盲点》绚烂热闹的开头,城市景观多层重叠 (街区和居民,森林,海湾,体育盛会),电影把这些不同的地方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并不只是依靠剧情 (两个角色的工作是帮人搬家,穿梭来往在各个街区,从建筑师的房子到发现宝贝的破旧小屋),而是依据两位连哥特式墓园到新画廊之间的捷径都了如指掌的演员兼编剧的紧密合作。荧幕上演员的从容,可以看出主创人员流转在各个艺术形式之间的痕迹 (包括戏剧和口头诗歌,戴维斯·迪格斯和拉斐尔·卡索涉猎了音乐,卡洛斯·洛佩斯·埃斯特拉达拍摄了很多短片以及当过戏剧导演)。

《盲点》剧照

因其涉及领域宽泛,《盲点》像是各种色彩的拼接,从心理侦探片 (有时影响很明显),再熟练抽身于纪录片式片段 (年老的摄影师搬家时评价自己的作品),以及最后的决斗,虽然以相互抨击而结束 (我们更愿意动嘴而不是动手)。

《盲点》和《抱歉打扰》有一个共同点:戏谑新经济。《盲点》里帮派头子一接到Uber的单,就立马把两个夸张的朋友赶下了他改装车,变成嘴上抹了蜜的司机。《抱歉打扰》里,Cassius住的车库,可以看作是对网络经济领导者们重要领地的负面呈现 (位于旧金山湾南部的帕洛阿托的著名的“苹果车库”,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最初呆过的地方)。

《抱歉打扰》剧照

事实上,电影并不是要建造一个反革命的机器,而是让人被这个庇护所 (注:据上下文应该指的是新经济)的运作系统带着走 (巴斯特·基顿精神式的地方),以此在他们身体里植入反抗的种子。Cassius做电话销售员时,剪辑开了一个小玩笑:每当他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他的办公桌就会重重地落到接电话的客户那里,对话变成了面对面的形式,把本来已经迁移到别处的产业经济又转回来了。

像《盲点》的主角一样,Cassius升职非常迅速,通过那个被谎言包围的能垂直上升的社会升降梯去到楼上了。但是,即便这样,他也声称自己身上流的是底层血液,最终也证实他才是那个唯一能把街头与“超级销售员”的顶楼连接在一起的人。这样来来回回,具有可塑性的行动,让反抗的因子摩擦出了一些必要的火花。像这样诙谐的创意,既能触发压力背后的本质问题,又能突出城市绅士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初期很难看出来,展现过程也比较慢,以至于在电影里很少见。

《盲点》剧照

《盲点》里,新搬来奥克兰的文艺青年们庆祝开趴 (房子的主人炫耀自己和当地人纹了一样的纹身),其中有一幕转向房间的一个桌子:是百年橡树的树桩,被设计成一个低矮的小桌子。在之前的场景中,也满含情意地展现了这些树 (奥克兰完全就是“橡树之国”),这两个场景对比后产生的意味,比讽刺还辛辣。

或许美国当代电影有在“吹捧奥克兰”?一线电影人 (瑞恩·库格勒)、在自己故乡写剧本颂扬故乡的两个童年好友 (戴维斯·迪格斯和拉斐尔·卡索)、嘻哈音乐人 (布茨·赖利),相继叙述了各个阶级的行为举止:从最谨慎规矩的到最似脱缰野马般的。而我们更愿意驻足在蠢蠢欲动的这一边,看看这既具有反抗又很滑稽的新种子是否会在硅谷的对岸生根发芽。 

(图片来源于深焦DeepFocus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