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 作者:曹南山2020-06-19 15:04
原标题:“互联网+演艺”,有效对接大众文化需求
一天一场演出, 22天, 22部优秀舞台艺术剧目,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面向全国人民的一次云端艺术盛宴—— “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 。其中, 22部剧目来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扶持剧目、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重点扶持剧目。此次网络展播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直接通道,不跑流量不带货,没有广告植入,没有赞助商,展播上线7天,点击人次达1 . 5亿。这是疫情倒逼下的无奈,同时也是一种对新场景、新业态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舞台艺术生产逐渐形成了基金制管理和项目化运作的有效机制,各级财政对舞台艺术的资助面和幅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对其成果的演出提出了相应要求。比如,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方式明确规定了立项大型舞台剧和作品的演出场次,像地方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不少于25场;歌剧、舞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不少于8场等。实际上,不少作品只是实现了规定的最低场次的演出之后便不再上演。假使一部戏剧作品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演出25场,按最大的观众容量1036席位计算,它的观众人数是25900;再以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容量计算, 2207个席位, 8场演出,总观众人数亦不过17656人。而很多城市并没有像国家大剧院这样的演出场地,每一场次的观众数量恐怕会更少,如果只是演满规定的场次,那么一部剧目的观众尚不足以上数字。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将各级财政资助下的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对接观众,让人们更好地从文化共享中得到实惠。很显然,网络展演给我们提供了启示。
此次展演通过多渠道传播、多手段推广,实现了政府的艺术资助成果惠及普通人民的愿景。网络时代人们并不缺少娱乐的方式和种类,而此次展演观看人数如此之多,折射出的恰恰是网民对舞台艺术这种小众艺术的陌生和好奇。在观演对接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当下,舞台艺术表演成本相对较高,保障艺术产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和抵达,政府的艺术资助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同时,高演出费用也部分抑制了市民阶层的文化消费。面对艺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悖论,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演艺”平台建设,是政府部门提升文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以这次展演最为丰富的戏剧剧目而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话剧还是地方戏曲,它们在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促使我们沉思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共通的情感。当艺术生产的体制优势与网络投放的辐射力有效磨合、相互激发,我想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强健民族性格、塑造文明灵魂等等都会是不小的助力。
很显然,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期待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就此搭建起来,既用来展现国家文化发展的成果,也让每一位普通人都有机会从中受惠。我们相信,艺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推广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作用,必将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创造性,推动艺术探索的风气,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塑造个人崇高的品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