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报 作者:王国良, 宋云2020-04-28 10:50
原标题:贵博“相马”:千百年传承的龙马精神
近日,贵州省博物馆举行的“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出了三省十家文博机构收藏的近300件与马相关的珍贵文物,引领观众在“赏马”“相马”的过程中,感悟中华博大精深的马文化。
东汉三彩釉陶持剑男骑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东汉马上封侯铜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北魏彩绘陶甲骑具装男骑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汉木马 甘肃省博物馆 藏
汉铜轺车 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分别从“马与用具”“马与交融”“马与战争”“马与娱乐”“马与娱乐”五个单元,结合史料和珍品文物进行阐释。展品文物汇集了贵州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甘泉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共十家文博机构历代马文化相关的文物精品近300件。时代跨越了商代至民国各个时期,文物种类则涵盖了陶器、瓷器、青铜器、木雕、砖雕、绘画等多个门类。
辽蔓草纹鎏金铜马蹬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战国铜马衔 贵州省博物馆藏
汉车马纹残墓砖 贵州省博物馆藏
明代彩绘陶骑马奏乐俑 贵州省博物馆藏
展出作品珍品众多,包括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60件,如甘肃博物馆收藏的汉木马、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彩绘陶胡人骑马斗豹俑,以及贵州省博收藏的徐悲鸿《奔马图》轴悉数现身展出。这些作品无论制作工艺还是艺术创意,无不令观者连声赞叹。
如展出的汉代木马,出土于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汉代木雕在我国古代雕刻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因而保存了大量的汉代木雕。这些木雕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生活习俗,而且也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从制作工艺来看,这些木雕制作手法简洁,细腻传神,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这件汉代木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手法雕刻出马身各部位的造型,插榫粘接而成。马周身着彩绘或墨绘,体型雄壮,轮廓劲健,前胸深阔,腰背宽短,颈部长而上曲,四肢挺拔,蹄形稳正。汉代马无论木马还是铜马,一般都体格魁梧,造型生动,气势古拙。其面部刻画都较生动细致,鼻直孔张,目大有神,张嘴露齿,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这似乎就是汉代人们所说的天马了。
东汉马上封侯铜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东汉三彩釉陶持剑男骑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白陶舞马 昭陵博物馆藏
民国徐悲鸿奔马图立幅 贵州省博物馆藏
唐彩绘陶胡人骑马斗豹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蓝釉陶马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
西汉彩绘陶男骑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另一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提供的唐彩绘陶胡人骑马斗豹俑,高30.5厘米,1960年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造型上看,骑马胡人头戴幞头,浓眉虬髯,身穿翻领袍服,下着窄腿裤,足蹬靴。一只凶猛的猎豹扑跃上马的臀部,张牙舞爪,胡人在马上侧身用左手抓住身后豹子,怒视断喝,右手高举作击打状;骏马筋骨匀停,回首似乎注视着主人与豹子的对抗。胡人、猎豹、骏马三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皇室贵族的狩猎场景。
而除了这些以马为造型题材创作的作品之外,展品中还呈现了众多与马相关的用具,如有西周铜马镳、铜马衔、铜銮铃,战国廿年相邦铜剑、汉代鎏金铜当卢,东汉铜蒺藜,辽代鎏金蔓草纹铜马镫等。这些展品齐聚一堂同时展出,较为全面地诠释了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精神内涵。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0日。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