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艺术 2020-04-22 09:57
原标题:卡塔尔皇室的青睐:莫卧儿帝国的艺术瑰宝
每当人们谈起印度史和印度的奇珍异宝时,都无法绕开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帝国——莫卧儿帝国,它是当今拍卖界的宠儿,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这个帝国除了国力强盛,其历代国王还十分注重文化的发展,并喜爱艺术和收藏。今天,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通过这些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一起揭开莫卧儿帝国的神秘面纱。
▲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珠宝拍卖界的焦点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提到:“喜欢装饰,是人类最早也最强烈的欲望。”珠宝作为一种兼具美观、工艺价值、以及稀少和耐久特性的物质,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
▲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曾经属于皇室贵族的珠宝首饰趋之若鹜,因此珠宝拍卖领域对于“稀有性”这一特点越发的重视起来。莫卧儿帝国的珠宝由于其独特性和稀有性常常被各大拍卖机构争相进行拍卖,其中最有看头的一场要数2019年在佳士得纽约举办的“奇珍异宝:大君与莫卧儿”拍卖专场(Maharajas & Mughal Magnificence)。
▲ 佳士得纽约“奇珍异宝:大君与莫卧儿”拍卖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拍卖囊括了近400件横跨500多年历史的精品王室珍藏珠宝和精美饰物,其中包括印度国王使用过的刀鞘兵器和装饰摆设等。这些重量级的珠宝、饰物是印度文化与欧洲各国文化艺术交融后的产物。
▲左:嵌宝石金质柄匕首,c.1790-1810 右:莫卧儿第五代国王沙·贾汗的短剑 ,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在莫卧儿帝国的传统中,珠宝是阐明自身权威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因此统治者对于稀有的宝石格外重视。此次拍品中令人惊叹的王室藏品无不体现莫卧儿历代国王们对宝石的喜爱,比如这条古董项链,采用了大小不一的尖晶石与珍珠搭配,吊坠还增加了一小颗祖母绿点缀,造型精美。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宫廷尖晶石项链,c.1607-1608,成交价301.5万美元,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下图是一枚来自沙·贾汗时期的古董尖晶石和珐琅戒指,宝石上还刻有特殊的纹饰,黄金与蓝色珐琅搭配尽显皇家风范。
▲The Shah Jahan Seal Ring.c.1643-1644,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莫卧儿帝国的珠宝通常采用繁复、精密的珐琅镶嵌宝石工艺,比如下图的金质笔盒和墨水瓶,表面镶满了钻石、红宝石和祖母绿,造型独特,堪称皇家典范之作。有资料称,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国王们将珠宝笔盒和墨水瓶套装视为至高荣誉的标志,通常只有王室和地位显赫的人才拥有。
▲嵌祖母绿、红宝石和钻石的金质笔盒和墨水瓶(Davat-I Dawlat),16世纪后期,成交价157.5万美元,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下图这件珐琅镶钻套装盒也是莫卧儿拍品中的一大亮点,它包括一个大盒、八个小盒、以及配套的托盘。所有盒子上都镶满了绿色搪瓷的钻石,托盘的外缘用深蓝色的搪瓷装饰,工艺精湛。
▲珐琅镶钻套装盒,海得拉巴(DECCAN)c.1760-1780,成交价97.5万,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莫卧儿帝国的珠宝之所以特别,除了大面积镶嵌宝石点缀之外,在设计和主题上也十分讲究。鸟类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其中猎鹰具有重要的象征作用,它通常与皇室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图这件莫卧儿鸟形头巾装饰是阿勒萨尼藏品中印度珠宝的绝佳范例,头巾上镶有圆形、梨形和各种形状的表切钻石、珍珠。支架上还悬挂了10颗石榴色的尖晶石。
▲“The Nizams of hyderabad sarpech” 古董钻石、尖晶石、珍珠和珐琅头巾装饰,约 1800-1850 年,成交价115.5万美元,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模特特蕾莎·洛伦科(Teresa Lourenco)头戴莫卧儿珠宝,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这件十八世纪后期的鸟形吊坠镶嵌了钻石和多种宝石搭配,中心是由形状各异的盘形切割钻石围成的心形,身体镶满了形状各异的红宝石和祖母绿,翅膀和尾翼处还饰有悬垂的珍珠,奢华精美。
▲古董钻石和多宝石鸟吊坠,18世纪后期,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这件来自海德拉巴的鹦鹉造型珠宝集合了珠宝的华丽、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为一体。它采用绿色内填珐琅装饰,并饰以昆丹工艺(印度古老的珠宝镶嵌技艺)镶嵌的钻石、红宝石、玛瑙和祖母绿,其喙上还叼着一颗祖母绿吊坠。在当时,镶满珍贵宝石的鸟形饰品通常是送给王室的礼物。
▲镶嵌珐琅宝石的鹦鹉造型珠宝,鸟身镶嵌钻石、红宝石和祖母绿,约1775-1825年,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此次拍卖除了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王室藏品,还展出了20世纪初印度大君和贵族们的一些稀有珠宝。据佳士得报道,此次藏品是最具价值的珠宝拍卖,也是有史以来成交额最高的印度及莫卧儿藏品拍卖。
不仅有奇珍异宝,还有辉煌的艺术成就
莫卧儿帝国是突厥化蒙古人的后裔攻入印度后建立的封建王朝,政权在第三代国王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帝国的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莫卧儿帝国不但在珠宝工艺上大放光彩,其绘画、建筑等方面也有着辉煌的成就。莫卧儿的国王们都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在他们统治的三百多年中,为艺术史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宝藏。
▲Kamālud DīnBehzād《The Seduction of Yusuf》c.159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密画(miniature)是一种刻画精细的小型绘画,最大特色在于画面赋色艳丽、细节刻画十分细致。细密画在波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还影响了莫卧儿帝国的绘画。莫卧儿细密画的形成始于巴布尔-胡马雍在位时期(1530-1555年),由于巴布尔非常喜欢波斯绘画,当时有许多波斯的画家在宫廷里供职,他们将带来的波斯艺术与印度本土的传统风格相融,再加上西方绘画的传入,形成了独特的莫卧儿细密画。
▲莫卧儿细密画,c.1550-155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贾汉吉尔在位时期(1605-1625),莫卧儿细密画发展到了鼎盛,笔触变得更精细,线条简洁洗练,着色细腻工致,画面洋溢着自然主义的抒情基调。
▲莫卧儿细密画,1610-1615,图片来源于网络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们采取对内文化融合、对外的宗教宽容的政策,给予艺术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所以,我们可以在莫卧儿艺术作品中看到了多个国家、多种宗教艺术风格之间相融合。
▲莫卧儿细密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绘画,莫卧儿的建筑在历史上也十分有影响力。莫卧儿建筑属于伊斯兰建筑,建筑类型主要包括陵墓、清真寺、城堡、宫殿等,由于受波斯建筑风格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印度建筑相结合,形成了装饰华丽的莫卧儿建筑风格。
▲阿格拉古堡,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 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国王巴布尔-胡马雍的陵墓,建于1556年,由红色砂岩构筑,并雕刻精细的镂花,整体呈方形,花园式的内景再到四周墙壁上的拱形大门,都体现出了典型的莫卧儿建筑风格。
▲胡马雍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31年,第五代国王沙·贾汗(Shah Jahan)建造的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是一座庞大的陵墓,以纪念他的爱妻穆塔兹·马哈尔(Mumtaz Mahal)。 建筑通体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设计追求精确的几何性,装饰注重细节,整体简洁而又不失庄严雄伟的风格。它象征着稳定,力量和信心。
▲泰姬陵,图片来源于网络
莫卧儿艺术宝藏的推动者
莫卧儿帝国的艺术宝藏能走向世界,被众多人熟知,不得不提谢赫·哈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萨尼殿下(His Highness Sheikh Hamad Bin Abdullah Al Thani)。他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卡塔尔皇室成员,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收藏家。他创立了一个以其藏品为主体、推动文化艺术事业为使命的非营利性机构——阿勒萨尼收藏基金会(The Al Thani Collection),该基金会收藏了从古代到现当代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件艺术品,其中包括珍藏古董、家具、珠宝、绘画、摄影、手稿等等。
▲坠饰,巴洛克珍珠、红宝石镶金、祖母绿、蓝宝石、玻璃、珐琅,c.1575-1625,图片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
阿勒萨尼殿下对于莫卧儿帝国艺术品的迷恋始于2009年,当时他参观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大君:印度王室的辉煌”展之后,立马被古印度的宫廷艺术及珠宝深深吸引。从此,阿勒萨尼殿下开始了“搜集莫卧儿珍宝”之路。
▲莫卧儿皇帝贾汗吉尔的葡萄酒杯,古玉,5.5x7.4cm,图片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
近些年来,阿勒萨尼收藏展一直在全世界最顶级的博物馆展出,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大皇宫、威尼斯总督府等等。另外,阿勒萨尼馆藏艺术品也会定期出借给其他博物馆展出。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阿勒萨尼收藏
除此之外,该基金会还会不定期向各大机构进行捐赠,以促进各地文化与艺术的交流。比如2019年给法国国家古迹中心(简称CMN)捐赠了一件由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王室工匠让-亨利·里森纳(Jean-Henri Riesener)制作的五斗柜,这个斗柜是基金会于同年4月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所拍得。
▲ 让-亨利·里森纳(Jean-Henri Riesener)五斗柜,巴黎,十八世纪末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官网
小编查阅基金会官网发现,2020年阿勒萨尼收藏基金会将在位于法国巴黎协和广场海军府(法语:Hôtel de la Marine)的新博物馆空间中长期展出艺术藏品,同时将会举办一系列主题展览。
▲ 法国巴黎海军府(Hôtel de la Marine),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阿勒萨尼收藏展在世界各地的展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莫卧儿帝国的艺术瑰宝。回望历史的长河,莫卧儿帝国是衔接中世纪印度与近代印度的桥梁,也正是莫卧儿这种兼容并蓄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遗产,这些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等着当下的我们去发现它、读懂它。
(图片来源于风笛艺术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