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杂项

收藏快报 作者: 胡剑明2020-04-08 15:31

原标题:清乾隆青花“山水画卷”鼎式香炉  

近日,在南京收藏者海欣处,笔者欣赏到一件清乾隆时期青花鼎式香炉(见图)。器高20厘米,面宽20、侧宽16厘米;双耳缺失仅留下方孔,有四足。最为精彩的当属四个面,每一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各有一幅山水人物画,总计八幅,分别独立成图,又相互补充折合,可谓移步换景,形成一幅山水册页的画卷。

清乾隆鼎式香炉1

清乾隆鼎式香炉正面

清乾隆鼎式香炉2

清乾隆鼎式香炉背面

此瓷炉上所绘画卷是典型的中国风,十分精彩,足以彰显古代匠人的瓷绘技艺之精湛。画面山水一如梦中仙境,有山水、树亭、小桥、人物、大雁,是中国画意境与艺术精神的集中再现。工匠或许在山水画创作的笔法上有些自辟蹊径,但终究是站在文化高度,沉潜于“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画意三昧之中,本着“澄怀味道”“以画体道”之执著,一路潇洒闲行,俨然一山水旅程中的文化行者。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水训》中道,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笔者从鼎炉画中看到了那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的意境。中国山水图以墨造意,不求形似,但求意远、“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那种幽邃的神韵,那种延存正统国画技法,林泉高致,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使这一瓷上画卷演绎出了“瓷品佳器”之韵味。

江苏古陶瓷研究者王德安说:这种“鼎式香炉”器型工稳大气,作为瓷器之造型,过去多认为其始自元代,并延续到明永宣时期,现在从这件实物看来,实际上它一直至清中晚期都在承传精制之中。

该器物主要特征是:白底瓷色,白中发青;青花沉着,发色纯正艳丽,花色也有较为明显晕散;工匠手绘图纹,着笔随意却线条流畅,用色深浅有度,自然无做作;胎体厚重,器型宽实,可感胎泥比重较大,有继承元青花的影子,并不常见。

藏友王嘉华告诉我,他曾经收藏到一件“鼎炉”大瓷片,请市场上的“专家”指点,花了钱,却没有“识”出个所以然。长期以来,由于一些特定原因,市场内外的某些所谓行家,出于营利之目的,常把带有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特征的器物搞得神神秘秘,似乎一般人很难掌握其要领,非得请他们掌眼不成。如,不是苏麻离青料,就是麻仓土;不是发色深沉,就是什么青花晕散;不是铁锈斑,就是胎地爆裂;不是新仿,就是老仿……诸如此类的说头,如今鉴别要领又因人而异,整出了太多的标准或者特征,把收藏爱好者弄得云里雾里。其实,这些鉴别要领特征,在许多青花器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存在,但非绝对,也无统一标准。王先生说,有实物虽可参照,然而各个时期的青花窑址上百,胎泥非一座山,青料非一种,画工胎工非一人,批次非一窑,制绘非一手,其出品物件自然非一色,岂能以“所见之为标准器”而一统“法眼”。这是浅显之理也。

清乾隆鼎式香炉3

清乾隆鼎式香炉侧面1

清乾隆鼎式香炉4

清乾隆鼎式香炉侧面2

所以,收藏家们要不断学习,在收藏实践中不断提高欣赏辨识能力,要多进行年代对比、真假对比体会,不能被某些“专家”或者自以为是的玩家的主观见识所左右,尤其是不要被那种神秘化的所谓“鉴定理论”所迷惑。总之,在收藏领域中,唯有实践才能练出真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历代瓷花随流水,但愿好者心中存”,让我们从收藏风度走进古瓷意趣,看瓷画之卷在梦中展开,山石苍苍,江水茫茫,大雁高飞,名士归乡……让我们在一尊清代鼎炉的画卷里,领略青花世界的仙境,传承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精髓,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