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设计

艺术商业 2020-03-04 08:41

原标题:10个艺术的空间,让你一秒静下来

我们都是环境的孩子。空间,不仅是起居饮食的场所,也起到庇护人类精神的作用。在现代艺术的创作中,除了延续艺术的宗教体验,艺术家们还纷纷通过制造空间探索意识、感知等命题。今天,让我们走近10个艺术空间,一起感受其超脱于物外的精神气息。

旺斯教堂

1

马蒂斯旺斯教堂

位于法国南部Vence镇的旺斯教堂由野兽派大师马蒂斯设计修建,这也是马蒂斯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件杰作。1947年,马蒂斯77岁,为了答谢照顾他的修女,开始了这项伟大的工程。马蒂斯前后花了四年多时间为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室内陈设、壁画和牧师的服饰进行设计工作。

在这段时间,马蒂斯还患了严重的疾病,只能靠轮椅工作,手臂上绑着一根刷子作画。我们很难想象,当教堂完工时,马蒂斯已经82岁高龄了。

2

3

马蒂斯旺斯教堂

教堂看似简洁的背后,其实蕴藏着马蒂斯很多精巧的设计:祭坛后彩色玻璃窗上所绘满的仙人掌被马蒂斯称为“生命之树”,蓬勃而富有生机;祭坛的颜色跟面包和圣餐的颜色相呼应;当阳光从彩色玻璃窗投射进来,会显示出黄、绿、蓝三种色彩,梦幻而让人动容。

4

马蒂斯旺斯教堂

Skyspace

5

詹姆斯·特瑞尔 Skyspace

在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的当下,专注的慢欣赏无异于一种奢侈。Skyspace 就是这样的一个空间,只要你愿意,可以在里面呆上一整天的时间,观看空间中唯一的天窗,感受自然光线的律动,从群青到粉蓝,从绯红到橙黄。

Skyspace由洛杉矶“光与空间运动"的先驱詹姆斯·特瑞尔所创作,其灵感来自于贵格会的会面仪式,长时间的凝视带来冥思般的平和、沉静与纯净。

6

7

詹姆斯·特瑞尔 Skyspace

在过去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中,特瑞尔始终将“光线”作为创作最基本的素材,并通过精密的运算和巧妙的设计,在人类的知觉领域内,呈现出了宇宙的变幻莫测。

罗斯科教堂

8

罗斯科教堂

罗斯科教堂位于美国休斯顿梅尼尔家族收藏的美术馆公园内,它由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罗斯科所设计。教堂内部共有14幅罗斯科的巨幅画作,挂置在八面墙上。这14幅巨幅绘画均属于他晚期的风格, 晦暗而凝重。室内的采光全部依赖于教堂正中央的一块天窗,整个空间在这些深色油画的包围下,显示出一种神秘而沉静的氛围。

9

罗斯科教堂

步入教堂,很难不被其强大的气场所感染,尤其是当我们联想到艺术家悲剧的一生(罗斯科本人因为疾病缠身和过量使用抗抑郁药物,再加上当时家庭的变故,精神崩溃,在教堂开幕的前一年于工作室割腕自杀)。

然而,正如梅尼尔夫妇所期望的,这一座教堂和周围的广场旨在为每一个有信仰的人提供亲密的避难所。教堂所营造出的冥想环境,也是在指引我们去纪念那些人类历史中杰出的灵魂和无数的无名奉献。

10

罗斯科教堂

蜂蜡房屋

11

Wolgang Laib在用花粉创作

Wolgang Laib的艺术行为,像是一场修行, 他善于将自己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启发转化成作品 。 每到春夏季,他都会在德国南部乡下的花园里,大量采集花粉,用于一系列花粉作品中。收集、筛选花粉、用纱网将花蕊和粉分开,这个从 1977 年开始一再重复进行的行为,被他视作一个"仪式",整个采集工作更像是一次自省的机会。

12

Wolgang Laib创作的蜂蜡房屋

自1987年开始,Wolgang Laib发展了他的创作材料,并运用蜂蜡在世界各地创作了很多标志性的蜂蜡房屋(Wax Room)。第一个蜂蜡房屋建于2000年 ,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洞穴中,只能通过人行道到达;2013年,他还接受华盛顿菲利普斯收藏馆的委托,建造了一个永久保留的蜂蜡房屋,并且挑战了更限制性的尺寸:一个6×7×10英尺储藏柜的大小。

13

Wolgang Laib创作的蜂蜡房屋

这些狭小的房间通常用厚重的蜂蜡涂满,散发出幽幽的香气,并配以一个光秃秃的灯泡,使蜂蜡的质感焕发出光泽。身处在一个幽闭而难以辨识的时空中,犹如一个浓缩身体与精神、净化意识的过程。

14

Wolgang Laib创作的蜂蜡房屋

巴丹教堂

15

巴丹教堂

菲律宾巴丹教堂矗立在Bagac远郊的一座小山上,在自然的环抱中,它显得是那么的特立独行。离巴丹教堂不远的地方,即是二战时期著名的虐俘事件“巴丹死亡行军”之处。不过,这座教堂并不单是为了纪念苦难而建,他更是 Not Vital 这个“旅行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所建造的超现实主义系列之一。Not Vital多年来过着游牧的生活,通过和当地社区展开合作,了解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这也是他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

16

巴丹教堂

巴丹教堂采用裸露的混凝土建造而成,呈现出强烈的几何形式。在梯形结构的顶部,一条横向狭长的开口将一道戏剧性的阳光投入室内,而空间的另一侧,一扇只能容纳一人大小的门,是教堂的唯一入口。

17

巴丹教堂

穿过门,在对面的墙上是一张12×5米的大型白色陶瓷壁画,上面有十三个黑色斑点,象征着最后的晚餐。在艺术品和凝视它的观众之间,距离门20厘米处的地方,有一滩浅浅的水在向菲律宾水稻表示敬意。

作为平原上仅有的一座巨大雕塑,它既是一个艺术表达的出口,也是一个供人沉思的空间。

18

巴丹教堂

心理“坦克”

19

卡斯滕·霍勒展览现场

卡斯滕·霍勒在转行做艺术之前(以及其艺术生涯早期),一直在研究昆虫,并通过“昆虫嗅觉交流策略”的研究取得了农业科学博士学位。这使他的艺术创作方法十分具有科学家的理性气质和实验精神——不过与此同时,他也相信有一个科学未能企及的世界存在。

20

卡斯滕·霍勒 Giant Psycho Tank

在他曾于纽约新博物馆举办的“体验”展览中,就曾创作了很多改变感知的环境,重塑人们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认识。譬如在名为《巨型心理坦克》(Giant Psycho Tank)的这一空间中:参观者被鼓励脱去衣服,漂浮在一个盐溶液浸满的浅池中。

和体温一致的盐水创造了一种在虚无中漂浮的感觉,淹没了所有的外部感觉。霍勒曾说,这一空间的目的是为了让游客获得极度的放松,让他们开始有一种身体之外的体验。

梦之家

21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梦之家”

在2018年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中,有一座特别的房屋,它由行为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于2000年创作,并延续到了日本深山村落的百年老屋中。艺术家要求入住者先浸入放满草药的铜制浴缸,清洗身体,换上艺术家设计的睡袋型睡衣,然后进到自己的房间入睡,起床后,再把所做的梦写进嵌入床板里的日记本之中。

22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梦之家”

有人或许在此做了一场精彩好梦,当然也会有人辗转难眠,这些过程都会被写下来成为一场集体创作,并进行出版。梦或许是最无意识的存在,而通过专注于梦境,也让我们诚实地面对自身,将一切回归于一场自我对话。

单色房间

23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单色房间》

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而闻名,这些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采用诸如光线、水和气温等元素材料来增强观看者的体验。他1998年的作品《单色房间》,顾名思义,是在空间中只安装黄色单频率的灯管,当参观者进入房间会发现只能看到一种颜色,而屏蔽了对其他颜色的感知。

24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单色房间》

无论在心理学方面还是在关联性方面,颜色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尽管人们对颜色的“教化”已达至极点,然而个体对色彩的体验却是无穷的。颜色不以本身而存在,只有人们看见它时才存在,当光线反射到视网膜后被感知,才成为人类眼中所看到的颜色,而人们对颜色的分析实际上也是“探究自身”的能力。

Abstraction of Confusion

25

Taro Shinoda Abstraction of Confusion

日本艺术家Taro Shinoda在园林学校接受教育后开始了他的艺术家生涯,因此他的作品深受日本园林哲学和禅宗的影响。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不设法支配自然, 更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Taro Shinoda也将自然视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包容的实体,与人类的活动共存。

26

Taro Shinoda Abstraction of Confusion

《抽象的混乱》( Abstraction of Confusion)是Taro Shinoda为第20届悉尼双年展所做的一件作品,采用了包括粘土、颜料、赭石和榻榻米垫等材料。通过运用这些传统的材料,Taro Shinoda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具有禅意的冥想空间。身处其中可以慢慢地观看粘土肌理的变化,在变化中洞见人生。

蜃景

27

道格·阿提肯Mirage

2017年,艺术家道格·阿提肯建造了一座由镜面覆盖的房屋,它树立在瑞士格施塔德的山上,反射着冬日白雪皑皑的山峰,抑或夏天长满青草的山丘。这座建筑仿照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加州农舍,将现代主义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思想与美国西部的传统农舍融为一体。

28

道格·阿提肯Mirage

走进《蜃景》的内部,也别有洞天,无处不在的镜像会让人感受到万花筒般的折射效果。随着四季的变换,当地的景色会同时映照在房屋的内部和外部,迷幻而游离,因而也得名为《蜃景》(Mirage)

“这幅作品实际上是它周围风景的总和。”道格·阿提肯曾在提到这件作品时说道。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部分,在其中的土地和天空,主体和客体,内部和外部,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

29

道格·阿提肯Mirage

当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在与空间发生交互时,空间也放佛拥有了情感和力量,我们希望通过带你“云游”这些由艺术家精心营造的空间,而进行一次身体和精神的洗礼。只有内心深处的坚定,才是克服任何变化与恐惧的良药。

(图片来源艺术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