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悦游CondeNastTraveler 2020-02-13 16:09

原标题:这个国家的钱真多哈

从依靠捕鱼和采集珍珠为生的波斯湾小国,到黑金喷涌、一夜暴富跻身进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土豪国行列,卡塔尔也不过才经历了短短百年的历史。

行走在多哈,很容易看出这个国家突然暴富崛起的痕迹——

老城区里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街道,港口停泊的木质渔船、传统集市里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都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置身其中便被一种原汁原味的中东风情包裹住。

而在海湾的另一侧,是新城区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大片大片的绿化和各种标新立异的城市设施相互,一座富有现代科技感的国际都市伫立眼前。

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没有融合,没有过渡,新、老城区像两片截然不同的拼图,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多哈。

我为什么要去多哈?

并没有特意去规划,只不过从香港飞往摩洛哥要在多哈经停十几个小时,而就在我们出发前不久,中国和卡塔尔互免了签证!这可以算是旅途中的一个意外之喜吧。

五年前去肯尼亚旅行,也是在多哈转机,我到落地签柜台碰运气,工作人员非常坚定地告诉我,中国护照不行,独行的女性,更不行。回想起来真有一种时过境迁之感。

即使没有互免签证也没关系,卡塔尔好像突然开窍了,开始主动为没有签证的旅客提供了多哈入境半日游服务,只要持卡塔尔航空的联程机票就可以报名参加。

半日游的申请方法我会放到最后去介绍,我想现在你最感兴趣的,应该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实话讲,这个多哈半日游实在是有点水……

全程2小时45分钟,但坐车的时间要比游览的时间长太多,当到了一个地方导游说“我们只有5分钟时间,5分钟之后要回到车上哦”的时候,我惊呆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剩下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在车上昏昏欲睡。

但这样的安排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我们这些临时决定入境,并没仔细做攻略的人来说,跟随半日游,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多哈的城市速览。

它行程覆盖到的地方有珍珠岛、波斯湾、Katara文化村和瓦齐夫市场几个地方,途中穿过新老城区,也可以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这座城市的模样。

珍珠岛

一座填海人工小岛,形似珍珠,这里是多哈的富人区。

住在富人区的人到底多有钱呢?

这样一个看上去就像普通生活小区的地方,开满了各种奢侈品店和豪车4S店。我忍不住脑补出当地人的生活日常:“妈,我下楼买个车。”——一个贫困少女对于土豪生活贫瘠的想象。

波斯湾

波斯湾的港口里仍旧停满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木质渔船,让人能真实地看到黑金喷涌前,卡塔尔人捕鱼和采集珍珠的劳作细节。

但与往昔不同的是,这些船主早已不是卡塔尔当地人,而是不远万里前来淘金的印巴人。早就没有卡塔尔人会从事这种艰苦的体力劳动,曾盛极一时的采珠业,在如今社会高度成熟的珍珠养殖技术面前,也变得不堪一击。

船主们开始打起了发展旅游的主意,傍晚船舶靠岸,船主们在岸上拉揽游客,期待着他们可以上船观光。

Katara文化村

老国王哈马德在位时修建,他希望在这里可以保留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全球文明交织碰撞飞速国际化的今天,让阿拉伯文明还得一隅留存,还能在这里继续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保持活力,而不至于完全被收入博物馆,作为历史永远沉睡。

大部分时间,车子是在公路上飞奔,在楼宇中穿行。新城区还在建设中,也许是在翻新,随处可见施工工地,在为即将到来的多哈世界杯做准备。

多哈新城区的建筑风格似乎也在向隔壁的迪拜看齐,各种高耸的又奇形怪状的建筑让这个城市远远看去也有一种魔幻感。

城市里随处可见现任国王埃米尔的头像,真的是随处。摩天大楼上,墙上,甚至街角的消防水箱上,小店里卖的工艺品上……上一次见到这种偶像崇拜的盛景还是在……啊。

半日游的最后一站是瓦齐夫市场,我们决定不跟车回机场,而是在瓦齐夫市场开始我们下一个半日自由行。

最早这里是贝都因人交易水产品和牲畜的露天市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如今在这里仍能看到各种水产品和禽畜的交易,但可以想象,与当年的交易盛况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毕竟捕鱼和采集珍珠早已不再是这里的经济支柱。

现在的瓦齐夫市场更像一个阿拉伯风情步行街。

街边店铺有各种饭店、咖啡馆,摊位上买着阿拉伯服饰、手工艺品和各种生活用品——这里不是一个仅对游客开放的步行街,也是当地人日常购物和消遣的地方。

这里多是二层的建筑,泥封的墙面和外露的木梁展示着一种原始的阿拉伯风情。

但奇怪的是我们走在街上,发现这样一个盛大的市场竟然行人寥寥,让我们不禁猜测此时此刻的卡塔尔人都在做什么?

不到五分钟我们就自己悟出了答案——这也太太太太热了啊啊啊啊!!

这里有一些跟想象不一样,下午两三点钟太阳最毒辣的时候,瓦齐夫市场也并非毫无生气,商贩们依旧在忙忙碌碌。

全世界人均最富有的国家,仍然有很多为生计打拼的普通人啊。

这个沉寂的老市场苏醒过来是在晚上,白天躲在屋里的多哈人全在这个时候出来了。街上灯火通明,白天紧闭的店铺全都敞开了大门。

商贩们摆起了路边摊。

手工匠人们专心致志打造工艺品。

拖家带口来这里享用晚餐的多哈人,和坐在街边咖啡座上惬意聊天的青年男女让这里热闹异常,跟白天的气氛完全不同。

是热闹的,属于多哈的夜生活。

一座外观精巧的房子伫立于海上,本身就是一幅漂亮的艺术画面,从大门走向主建筑,要穿过长长的棕榈林荫路,沿路欣赏波斯湾的景色。

设计这个博物馆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

除了建造Katara文化村外,卡塔尔便是希望通过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卡塔尔打造成中东的文化中心。

展馆里陈列了从中世纪起到近当代,中东各个国家的文明艺术展品。

从生活到战争,从兽皮到织锦,从简单符号到精美文字,从底层民众到皇室贵胄,涵盖了中东这片土地上伊斯兰文明成长与更迭的方方面面。

早期以简单的生活用品、劳作工具为主,到这些工具用品上出现越来越精美的纹饰,随后又逐渐开始出现了各种摆件、把玩物、妆扮首饰,从这样的趋势中能够清晰地看出人们从努力解决温饱到追求精神富足这一文明发展的脉络。

有人觉得逛博物馆、看展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我教你一个好办法,可以让一场展览变得百看不腻,用这个方法我可以在博物馆耗上一整天——想象每一个展品曾经历过什么故事。

比如,这把匕首,它曾经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曾经用它做过什么?……杀过人吗?

这个11世纪的土耳其头盔,上面的箭孔清晰可见。当年佩戴它的士兵,参加了什么样的一场战争呢?那两个箭孔……他遭遇了什么呢?他最终活下来了吗?

这个12世纪的中亚妇女穿的袍子,我特意把闺蜜喊过来合影对比,看看这个尺寸……当年的中亚妇女到底多高大?

还有这些出土于埃及的玻璃器皿,原来8世纪的埃及人就已经能制造出这么精巧、不足巴掌大小的玻璃制品啦!

你看,当你这样去看一件展品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觉得它生动了很多呢?

其实除了展品,这个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建筑艺术。大厅休息区巨型落地窗面向波斯湾,在这里休息聊天的人们可以欣赏海湾景色。

极规整的对称建筑,让人置身其中也忍不住想走在中轴线上,生怕破坏了构图。

傍晚的光线可以恰到好处地从窗子泻入。

最让人感到舒服的,还是这里充足的空调吧!在这样炙热的天气里,如果能躲进这样的博物馆逛上一整天,也真是极享受的事哇。

在都市生活中忙得团团转的我们,根本无暇去欣赏每一天的日出或日落,而旅行恰是按下一个暂停键,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想起那些被忽视的美好。

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出来,太阳已沉到屋顶,变得火红,眼前世界都被镀上一层浅红的滤镜,一场瑰丽壮阔的日落开始了。

我们没有为此做任何攻略,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迎面撞见这美好的日落场景,时间、风景、心情,一切都刚刚好。

一艘艘阿拉伯木渔船正驶回港口,然而这一天的劳作并没有结束。

波斯湾沿岸忽然出现了一群群印巴青年,他们来多哈打工,白天都在工作中忙碌,到了晚上便成群结队来到波斯湾沿岸休憩放松。这时渔船的船主们开始了新的生意——招揽岸边的游客坐船去看夜景。

要赶回瓦齐夫市场吃饭的我们没有上船,等待我们的黎巴嫩菜更吊胃口些,多哈一日转机过境游就在波斯湾日落中悠悠结束。

明明是王者,看上去却像个青铜,与旁边无处不在炫富的迪拜相比,多哈真的内敛很多,你确实很难直白感受到这里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

原因很简单,面对一笔突如其来巨大财富,应该怎样去利用,卡塔尔的领导人无疑是明智的。

对外在国际上大笔投资了多种产业,摆脱了经济依赖石油的局限,对内完善了针对公民的各种社会和福利制度,全民享受免费教育、医疗。而那些浮于表面的炫富工夫,他们是不在意的。

但卡塔尔也有野心,种种举措看得出它有多想成为中东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比如填海修建的珍珠岛就是模仿迪拜的棕榈岛,建造了大量的酒店、豪宅、奢侈品店和私人游艇码头,并且这里是唯一允许外国人购置、投资房产的区域。什么人会来这买房,你懂吧。

此外这里大面积保留的老城区,和不断修建的各种文化村、博物馆也看得出卡塔尔多用力在打造一个伊斯兰文化中心,毕竟想在高速现代化发展和传统文化留存间保持平衡并不容易。

伊斯兰文化中心

如今的多哈也开放得多,只要乘坐卡航联程中转,就可以免签证入境,这一贴心服务确实吸引来很多游客,在机场相关柜台咨询和办理半日游的人络绎不绝,这些游客将把多哈的所见所闻传播到世界各地。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在多哈转机,不妨选择中转时间长一点的联程航班,也进到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感受一下。

(图片来源于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