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电影

iWeekly周末画报 2020-01-14 08:20

原标题:美食与电影:让想象力“入口”

味觉与视觉,看起来是截然不同无法相通的两种感知,但通过电影这个媒介,却奇妙地合二为一。面对镜头,美味佳肴滋滋作响,以图像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味觉盛宴。食物是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这“影飨一刻”,看大厨如何将想象力融入口中。

1

美食,不仅是一位主厨的创造力所在,也是人生幸福的某个机关,是可以让人突然落泪的借口。在纪录和想象口腹之欲的影片里,重点从来都是人而非食物。吃掉主厨的想象力,吃掉他的人生经验,吃掉不敢面对的欲望。

普通人的餐桌

《料理鼠王》(Tatatouille,2007)中,梦想成为大厨的小老鼠雷米为挑剔的美食家端出了最后一道菜,那是一道非常家常乡村的炖菜,名字就是这部电影的片名。而正是这道菜让苛刻做作的美食评论家瞬间回到童年,给出了动人的评价。

2

影片 《料理鼠王》剧照

《饮食男女》(1994)里,终于敢面对自己与父亲的相似性的二女儿做出了父亲的拿手家常菜,让失去味觉的老朱重新看到了人生。

3

影片《饮食男女》剧照

从米其林三星的餐厅到普通人的餐桌,美食唤起了最原始最淳朴的欲望——渴望被爱的欲望。有许多关于美食的电影,都不仅仅只是一位大厨的诞生,而是讲述伟大的大厨如何成为普通的亲人。

4

影片《爱丽舍宫的女大厨》剧照

法国影片《爱丽舍宫的女大厨》(Les saveurs du Palais,2012)描绘了蓬皮杜时期的总统府大厨。这个经营乡村餐厅的女大厨虽然有着精湛的手艺,但对于那些考究甚至虚荣的总统府同行而言,不过是一个做家常菜的妇女。

5

影片《爱丽舍宫的女大厨》剧照

而正是这位妇女,用最为朴实的直觉给总统带去了怀旧的美味。而总统与这位大厨之间,似乎磨出了些暧昧的火花。对于不了解法国菜的观众而言,这部影片是一场很好的介绍。闻名世界的法国菜肴总是以昂贵的食材和不近人情的摆盘为人所知,但普通的法国家庭会吃什么呢?法国的家常菜又是什么呢?影片给出了相当精致的回答。

6

影片《爱丽舍宫的女大厨》剧照

你甚至可以从中感受到些许的嘲讽与幽默,作为历届法国总统里风流韵事最多的一位,蓬皮杜是如何被演绎“食色性也”的,颇耐人寻味。

7

电影《午餐盒》剧照

食客是否会仅仅因为咀嚼和吞咽就和厨师产生情感?电影《午餐盒》(Dabba,2013)就借由印度国内颇有特色的送饭系统想象了一场并不可能发生的相遇。每天中午,送饭人都会给在公司工作的印度男人们送上妻子们上午做的午餐。

8

电影《午餐盒》剧照

中年男子赛扬沉默寡言,独自居住。他的午餐盒是相熟的餐厅制作的。而年轻的家庭主妇伊拉则不断改善菜谱以求讨得冷漠丈夫的欢心。一天,本应该送给丈夫的午餐盒阴差阳错地落到了赛扬手中。赛扬心满意足地吃完了所有菜肴,而伊拉则对空空如也的午餐盒感到心满意足。

9

电影《午餐盒》剧照

丈夫回家后,这个差错很快就被发现了,但俩人决定维持这个差错,并开始在午餐盒中留下相互倾诉的信件。新的未来在赛扬面前展开,却在他决定与伊拉见面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10

电影《午餐盒》剧照

《午餐盒》并不是宝莱坞式华丽冗长的印度影片,它克制的视听语言让情感更加沉稳也更令人心碎。它让人看到,原来人的想象力会因为爱与被爱而变得更加闪烁。对于菜肴的想象,事实上是对于食客的想象。

11

电影《吐司》剧照 

家常菜之所以如此珍贵,大概是因为所有的大厨起初都只是为了得到家人的赞许。英国美食作家Nigel Slater的自传电影《吐司》(Toast,2010)回忆了所谓的“妈妈的味道”。少年Nigel的妈妈做饭及其难吃,即便是最简单的罐头都煮不好,每日只能给家人烤吐司。

12

电影《吐司》剧照 

少年只能自己学习做饭,以期许得到妈妈的赞扬。母亲去世之后,父亲娶了一位擅长厨艺的继母。为了争夺父亲的关注,他学习制作甜品,与继母进行旷日持久的美食之争。俩人的战争在柠檬派和父亲的死亡中结束。

13

电影《吐司》剧照 

当男孩正式成为一名厨师时,心中怀念的永远是那个为他做吐司的人——“你不可能不爱那个为你做吐司的人。”影片整体节奏缓慢,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与戏剧冲突,甚至那些所谓的美食可能由于出自英国人之手,也显得不那么美味,但它沉默的忧郁非常吸引人,加上小男孩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演技,给人带来了心碎的感觉。

被美食改变的世界观

好的家常菜是可以慰藉心灵的。影片《南极料理人》(2009)讲述了日本南极观测队厨师的故事。

14

影片《南极料理人》剧照

在如此一个封闭、孤独、远离家人、食材有限的环境下,厨师如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让温暖的美食成为一群寂寞男子的慰藉。

15

影片《南极料理人》剧照

厨师的想象力不仅仅是为了推陈出新,有时也是为了还原所谓的”旧“,因为”旧“让人安心,让人想家,让人不再感到孤独。因为美食是由人制作出来的,所以食客吃的是曾经吃过的回忆,无法用其他东西弥补的空缺和厨师的心意。

16

影片《南极料理人》剧照 

美食有时的确会让人心碎。《狂宴》(Big Night,1996)里,尝过了意大利厨师盛大筵席的女客人趴在桌子上哭泣,“我妈做饭太差劲了。”她如此解释。影片里,一对开餐馆的意大利兄弟试图坚持自己的意大利菜谱并以此实现”美国梦“。

17

影片《狂宴》剧照

事与愿违,忽略顾客接受度的哥哥任性地把耗时很长的菜肴一次次端出厨房,而焦头烂额的弟弟则一次次面对银行的为难。俩人决定办一场华丽的晚宴,邀请名人参加,借此挽回门可罗雀的现实。

18

影片《狂宴》剧照

影片的高潮便是后半段那场以前菜主菜和甜品为段落层层铺开的晚宴。哥哥一道一道地端上不可思议的菜肴,食客们露出饕餮的贪婪眼神,声色犬马一般把人生的不如意抛之脑后。但一切过后,是后厨独孤的心碎。这不是他们追求的美国梦。坐在灶头前,兄弟俩各自吃着手里简单的吐司和煎蛋,一言不发地迎接另一天的到来。

19

影片《狂宴》剧照

美食毕竟属于欲望的释放。清教徒该如何面对美食呢?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丹麦影片《巴贝特之宴》(Babettes gæstebud,1987)用一种冷静并且不怎么明显的嘲讽来表现美食对于人性的重要性。

20

影片《巴贝特之宴》剧照

在一个丹麦的小村庄里,牧师的两个女儿一生虔诚,拒绝了男性们的追求,终日照顾需要帮助的人们。有一天,一个因战争而逃亡的法国女性巴贝特前来避难。几十年过去了,巴贝特成为了这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在中了彩票以后提出自费为纪念牧师诞辰的晚宴做一顿真正的法国大餐。

21

影片《巴贝特之宴》剧照

这让清教徒们感到害怕。饕餮大宴是否会断送了他们清贫的信仰之路呢?这部影片古典优雅,前半部分甚少起伏,可当巴贝特的手艺被一道道端上餐桌时,固执的清教徒们被慢慢地攻陷了,细微的转变结合视觉上就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把美食与红尘人性结合地恰到好处。美食不是罪恶,而是不应该羞耻的欲望。

22

影片《巴贝特之宴》剧照

银幕上,一个又一个的电影人都在试图告诉我们,人性在美食中的重要性。后者是前者想象力的表现,是情绪的表达,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据。关于吃的故事,都是关于人的故事。

(图片来源iWeekly周末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