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姚钰琛2019-09-17 16:47

“《默示录》里有一个预言,说有那么一天,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他说,但愿上帝说的就是今天。”   

在八月的第五个周六,艺术家王子月个展《第六天》在Tabula Rasa 画廊拉开帷幕,这个日期也刚好衬托了展览的名字,既是每周的“第六天”、8月中的第五个周六,同时也是民众剧场工作坊排练表演的第五天,原计划五天的民众剧场工作坊和第六天演出的计划因不可抗力因素被迫提前,所以第六天变成了永远不可能到来的一天。

IMG_8808

IMG_8802

此次展览是王子月“问题剧场计划”的北京站,通过展出剧场工作坊与现场表演、录像、装置、声音作品等的综合项目,除去现场表演“第六天”,其中还包括了在机械控制下模仿呼吸动作并发出巨大噪音的不锈钢密闭盒子,犹如我们的城市,艰难的交替呼吸、振聋发聩的声音装置作品《呼·吸》;在集体性的“焦虑”底色上,探讨我们在社会中自处的生存状态,试图通过这些梦呓,使观者暂时脱离此刻的现实,进入对他者的观看之中的三频录像&空间装置作品《镜子》;以及“问题剧场计划”的第一件创作案例作品,五频录像&空间装置作品《小说?诗?》。

在本次驻地创作中,“剧场”作为社会实践的方式,通过激发普通民众的艺术感受力扑捉身处之地的问题和矛盾所在,进而构建一个可以进行对话与想象的新的交汇空间。 

“平行世界”中的你我他她它

在开幕当天,个展同名剧场作品在画廊展厅内进行现场演出,在充斥着广角镜、pvc管和塑料布、探照灯等日常物品的空间中,表演者们于此共同构建成为了一个戏剧场,五位素人表演者利用场馆内的pvc管自由集结组合,组装成为自己想要搭建的物件,这时候每个人似乎都回到了人类最原始的动手创造状态,寻找材料,制作材料,获得物品。

IMG_9032

DSC_3439

▲ 《第六天》,剧场表演,单频录像,25min

他们或是制作组装出了帮助自己走路的“拐杖”;或者制作出了像“喇叭”一样的扩音器来帮助自己发声;或是搭建成为自己可以栖息的地方;又或是只是当成一个自己手中的玩物随意敲敲打打而已。表演者们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互相不干扰也没有交流,唯一有交集的便是有些表演者脚上绑着射向两边的探照灯会照到彼此,但在这其中我们也同样疑惑:每个人是真的独立吗?每个表演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影响力?他们会在遍布空间各个角落的广角镜里去观察别人吗?他们会模仿吗? 

1

DSC_3393

▲ 《第六天》,剧场表演,单频录像,25min

耳边不断回响着沉重的机械式的呼吸声与巨大的噪音,五位表演者一个接着一个的喊叫出“我……、你……、他(她、它)……、他们……”叫喊声此起彼伏,在场的观众们都疑惑的和身边人交流道,“他们在说什么呢?”“这个你我他是谁?”“他们在冲着谁说?”

随着表演者们越来越急促的单字喊叫,整个表演过程的气氛也变的越来越凝重,每个人都放慢了呼吸,同时伴随着《呼·吸》声音装置作品的机械音,五位表演者竟“黏”在了一起开始互相推搡挤压,还伴随着不停的大声叫喊“我你她(他它)他们”,整个现场好似一个会吞噬病毒的白细胞,将一个个表演者被迫拉入这个想急切逃离又不知向何处的人团中。 

IMG_8970

▲ 《呼吸》,声音装置,不锈钢、机械装置,尺寸可变

“实际上,每个人称代词背后,我都让演员准备一句特定的但是不需要说出来的话,省略的内容永远不会被得知,但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立场,矛盾、冲突、焦虑都在这其中产生。”王子月在这里解释道,每个人从独立的个体变成受困于人团中时,便是一种从个体向群体,个数向复数的转变,每个人心中、口中的你我他她它都是表演者独立的立场,而在这其中也会被其他表演者的表达所带动、包围,而这也正是王子月在对“集体无意识”的另一种反思。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你想做什么,想说什么都是无意识被身边的事物、人所影响,最终忘记了自己本身要做某件事、要表达某句话的本质含义。

IMG_8693

IMG_8632

IMG_8657

狭小的活动空间却挤满了五位表演者和观看的观众,在表演者们趋向嘶吼的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让人想要迅速逃离现场的压迫感,那一瞬间,笔者心中仿佛有一个已经发疯了的自己,只想疯狂的尖叫,只想发疯一样的逃跑,而身边观众们的情绪也被带动到这焦虑又恐惧的情景中。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开始从最开始轻松又活跃的神情转变成了紧缩眉头的样子。

表演者们穿梭在《镜子》这件装置作品中来回涌动,口中的“你我她他它他们”已经不再是能完整表达出一句话的时长,每个人似乎只是为了配合着他们所形成的这个集体想表达出的主语而已,而真正想说出来的话也已经被埋没了,伴随着他们的似乎只有焦虑、吞噬、恐惧和急躁,而所谓认知的独立与个体的概念早已经不复存在。

IMG_8958

IMG_8872

IMG_8969

▲ 《镜子》,三频录像&空间装置,5分钟,PVC管搭建结构、广角镜现成品数件,尺寸可变  

在将近尾声时,一位观众也许是受了这感染,毫无意识的被挤进了表演者们的人团中,她随着他们一起大喊,一起推进,一起无目的的在这个空间中挤动。艺术家在阐述自己作品时曾写道,“我希望呈现当代个体生存现象的几个样本,把对话交流引入到表演现场,以创造新的交会空间。仅仅四周的四个休息日的共同排演时间,我们聚集在一起,在阐述当代生活碎片式的体验时,从日常生活中、从偶然性中提炼出令我们惊奇的发现,唤醒 “常识”(巴勃罗·弗莱雷),想象另一种可能。在大家的协同作用中构建一个完美均衡的有机体,我们在其中共同创造新的集体记忆和想象的历史。”

IMG_8629

IMG_8624

他们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这时候还有之前所设定的只说出主语部分的规则吗?答案也许是没有,在这个临时建设出的“集体”中,人们已经失去了沟通,失去了最初的表达,剩下的只有共同参与,无法脱离更无法独立。

在这场表演中,唯一没有被迫参与进人团中的表演者是一位6岁的孩童,她专注寻找着她能玩的pvc管,同时又在静静地观察着这些哥哥姐姐们的情况,在表演的最后开心的说了一句“谢谢到场”,她看起来也许是这其中唯一不受困的表演者,但事实的确如此吗?在这个集体性的表演中她真的脱离了整个“现实”吗?她与这个集体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对话?而这句“谢谢到场”又是否在暗示着现场所有的观众,你们已经变成了今天表演中的一员?

从京都到北京

在整个展览现场的对立空间中同时展示了艺术家王子月“问题剧场计划”的第一件创作案例——《小说?诗?》,其围绕“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小说还是诗?” 这也是艺术家对京都这所城市的感受生发出的问题,分别营造了五种不同的场景。录像中街头的日本人们真诚又害羞的回答着这个假设问题,似乎和“第六天”所呈现出来的是两个风格,让人一下子便能分辨出来北京与京都两个城市对照出来的不同韵味。作品灵感来源于日本传统建筑的一种“有机”的空间流动结构,用普通箱子堆积成的“高楼大厦”与投影出来的京都街头的人影交相辉映,让人迅速投身于日本街头那种快速有节奏却带着一种压抑感的生活。

IMG_8688

小说?诗?,五频录像装置

小说?诗?,五频录像装置,2018

▲ 《小说?诗?》,五频录像装置,2018,鸣谢京都艺术中心和A4美术馆

艺术家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我还是希望作品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被认知,而不是用一些名词去解释另一些名词。”王子月运用最直接清晰的感官方式让观者在每个作品,展览中每一位观者都变成了表演者之一,在她所搭建设立的这个剧场中,无论是观众、表演者又或者艺术家本人,都有着同样一种被关联、被表演、被撕扯和被吞噬的直观感受。

在世界这个大剧场中,每个人到底是什么角色?又该如何去诠释自己的角色?在这个所有人组成的巨大剧场里,我们到底该不该扮演自己?该不该去呼唤他人?

关于艺术家

640

王子月是一名关注当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的多媒体艺术家,多以多频录像、装置、剧场表演为媒介进行创作。曾举办个展“诗?小说?”(2018,日本京都艺术中心),“破碎的偶像”(2016,广州风眠艺术中心)、“没事,隐形的存在在后腰顶你”(2015,北京Tabula Rasa画廊);其创作受邀参加第十届上海双年展(2014,上海PSA)、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中山公园之《回声》展(2013,上海PSA)等群展;作为剧场创作者曾参与创作西岸2013 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开幕演出(2013)、第十五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幕演出(2011)等;作为策展人策划展览有“实验剧场30年”(2015),这也是中国实验剧场自出现以来的第一次总结文献展,同时关注地域拆迁和城市化进程问题所策划的“转塘拆迁区驻地创作计划”共七期活动(2012-2014)等;作为 Capsule Mall剧团(成立于2016年)的创始人,她试图重建一套“跨媒介游戏剧场”的实践理论和教学方法,并于2019年受邀为“浙江省教育厅艺术委员会全省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计划”设计授课课程和创作实践。

展览信息

640

王子月个展:第六天“问题剧场计划——北京”

展览时间:2019.8.31-2019.9.20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06北三街Tabula Rasa画廊

6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