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凤凰艺术独家编译2015-06-16 12:15

布里奇特·赖利创作的滨海贝克斯希尔曲线画向世人展示了为何她会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

Bridget Riley作品1

“梦”,布里奇特·赖利于1999年创作。

艺术家1

布里奇特·赖利

布里奇特·赖利是现代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画家。培根?弗洛伊德?霍克尼?在这些名人当中,没有人能像她一样精通并重塑绘画的语言。我们为之自豪的大多数本国艺术家都是杂耍演员,在杰克逊·波洛克将线条从定形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很久以后 ,他们开始玩弄定形。抽象是现代绘画的真正使命,赖利和霍华德·霍奇金是这一观点的英国两大代表。如果霍奇金像一位诗人的话,那么赖利就更像一位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她揭露了深藏在人类眼中的一次革命。

赖利于1964年创作了“顶峰”,看着这幅作品,人们仿佛被吸入了一个耀眼的、闪烁着微光的超弦宇宙。事实上是什么呢?它成了由黑白线条组成的湍急瀑布,整齐一致地弯曲着。这一波状运动的效果是什么呢?当人们靠近这幅作品时,仿佛能看到它在移动、扩大。大脑不能解释眼睛看到的东西。你能感受到的是三维空间里令人晕眩、垂直而下的瀑布,而不单单是平面上的线条。

Bridget Riley作品2

“弯曲的现实:亲吻的研究”,布里奇特·赖利创作于1961年。

创作时的赖利就像一个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流动于整个空间的颜色是她精心选择的,用来拨动我们的心弦。赖利在De La Warr馆的展览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是一系列图画,她在上面准确而又精致地描绘了她想要画出的图案。她后来与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见面,相处得十分融洽,贡布里希最出名的著作是《艺术与错觉》,研究我们如何看待及表现现实。尽管她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艺术训练——但正如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持怀疑态度)所认可的那样—— 她深入探究了认知的属性。

为了理解为什么赖利如此具有影响力,你需要将她与二战后改变艺术世界的美国抽象派画家相比较——例如,她的作品“无题(右角曲线)(1966)”,勾勒出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黑色线条。波洛克和巴尼特·纽曼开阔的作品以一种宏大的方式与灵魂进行对话。赖利的作品则嘲笑了灵魂存在这一观点。与灵魂对话?这其实是光学原理,人类。你对你的大脑做了什么。这不是浪漫的神秘故事,而是欺骗你眼睛的东西。

赖利在她的生涯里,担负起了最重大、最具革命性的艺术重任,并颠覆了它的假设。她的作品声称,启示并不是只有灵性精英才会获得的稀有宝物,而是科学传递出来的民主权利。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通过同样的光学效应,我们能使自己的想法公诸于世。布里奇特·赖利20世纪60和70年代的作品都成功发挥了它们的魔力。你不会消极地看待这些作品。你被它们所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了自身的性质。平面变成了山脉、翻滚的河流、瀑布。图片前后的空间似乎在颤动、生长、收缩、扭曲。

随着从60年代缓缓步入70年代,颜色的使用增添了些许混乱。欣赏赖利的“奥菲斯3之歌”(1978)就如同参观了阿尔罕布拉宫一般。她对图案及颜色的把握就像摩尔人一样灵敏。

Bridget Riley作品3

她的作品表达了60年代的希望:无题(青绿色和红色曲线),创作于1968年。

但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浪潮爆发了,袭击了海岸,又退了回去。赖利是一个革命艺术家,而革命已经结束了。我说她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画家,这是因为她改变并重新定义了绘画的含义。她在一个充满激进变革和乐观的年代里成功做到了这些。我们把赖利看做是60年代的远见者,这是无可辩驳的,她的艺术向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崭新、自由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忘记流行艺术吧。正是赖利所崇尚的欧普艺术向我们表达了60年代的希望与可能性以及70年代的余波。

把她后期的艺术看成是表现时间的东西也十分具有吸引力。这次展览叫做曲线画1961-2014,它遵循一种线条原则——曲线——这贯穿了赖利50多年的艺术生涯。但在20世纪80年代,曲线破灭了——字面上来说。她后期的作品多用层次不齐、不完整的形式,而不是无数的波状线条。流动停止了。赖利没有把你们聚集起来,而是邀请你们去看。你们分开站着,对着强大而又美丽——但不再有活力、不再令人兴奋——的颜色沉思。

赖利早期的作品具有美国波洛克的风格,过山车般的空间,并且不限定在一个框架内,反而无形地沿着画布的边缘游走——当时的美国评论家把这种风格叫做“满布绘画”,并将其看做极大的解放。她后期的作品反而具有欧洲风格。他们在现代欧洲艺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唤起了修拉之光。赖利的早期作品带有曼哈顿式的紧迫感,而她后期的作品使我不禁想象起了她和马蒂斯在普罗旺斯午餐后交流的画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赖利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失去了对改变、革命和一致的信仰。难道我们不是吗?这没什么关系。布里奇特·赖利是英国的杰克逊·波洛克。去把这告诉大师们吧。

(编译:尚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eyj@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