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2024-06-26 18:21

数字时代,技术的迭代更新催生着新的生产关系,也对艺术的形态产生了影响。而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则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世纪中叶的计算机艺术。如今,交互艺术、数字影像、虚拟现实、CG绘画、人工智能等艺术形式,已经超越了当代艺术的范畴而成为更令人惊奇的未来景观。近年来各种以科技艺术为主题的展览曾出不穷,似乎这就是当下时代的风口。

图片1

图片2

前不久,位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的展览“幻境——新青年多媒体艺术展”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该空间有史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此次展览以31位/组青年艺术家及音乐人的45件涵盖了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交互视觉、声音交互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作品,呈现青年艺术家的视角和艺术表达,以及对文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思考。

图片3

图片4

展览中,孙昊的作品《拟像塔》充满了拼凑美学与赛博朋克的美学特点,他称之为“一个平行于元字宙世界的物质实体机器”;艺术家认为机器学习以人类欲望的具现与人类价值观的逻辑运算形式,《拟像塔》作为一种具有思考能力的形态,意识到自己在人类定义的世界里可以自主拟像。周子正认为艺术中的科技本质应该是祛魅的,他的作品《蚌语水面》融合了玻璃、霓虹灯、蚌壳与网络图像的信息弹窗,以低科技的手段去呈现一种对“科技状态”的警示。彭耿坚&Pro Lab的作品《丛林》有着很好的互动性,架起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图片5

图片6

由于此次展览位于地下一层、二层,部分可以发光或者由金属构成的机械作品在这个环境中显得更具有科幻感,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那些曾经仅限于科幻小说或者是漫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在展览中部分实现了,仿佛他们的视觉经验已经与现实无缝衔接。在社交媒体中,年轻人以“怪诞震撼”“亚比梦核世界”“赛博废土风”等亚文化词语来形容这个展览。加上此次展览中作品比较多元,既有来自学院派的青年艺术家,也有拥有跟大众共情能力的创作者,因此观众欣赏作品的门槛较低。

图片7

图片8

策展人李政钟在展览的序言中写道:“在这个由数字化构建的时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和创造现实。我们穿梭于屏幕之间,沉浸在由数据和算法编织的世界中,这些体验如此真实,以至于我们开始质疑,究竟何为真实,何为幻境。‘幻境’展览试图捕捉这种模糊的界限,探讨在这一界限逐渐消融的过程中,个体如何重新定义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最后,展览‘幻境’也将引发对人类生命走向的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是否正走向一个全新的现实,其中虚拟与现实不再有明显的分界?在这样的未来,人类将如何定位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世界中找到方向,保持人性的光辉?”

图片9

图片10

诚如策展人所言,展览‘幻境’确实捕捉了当下艺术、科技交叉所形成的模糊界限,所以展览中雕塑与装置、架上与新媒体并存,显示出作为术语的“科技艺术”早已成为一种噱头,取而代之的讨论视角之一则是艺术和科技的“混杂性”(hybridity)。而在这种混杂性中,年轻观众的喜好得到了承载,这也意味着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此次展览凸显了艺术与技术、策展人与观众之间的微妙平衡,旨在重塑我们对艺术与技术交织后所形成的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图片11

图片12

当然,在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中,科技与艺术应服务于人类福祉,一些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话题也应该得到更多的讨论,人们对于科技艺术的欣赏和感受不能仅仅停留在神光电和打卡拍照的层面上。未来,科技与艺术及人文社会科学将无缝对接,科技不仅是工程和算法的胜利,还是人类智慧和伦理选择的体现,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发挥其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