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23-03-28 21:52

科技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摄影艺术。从滤镜修图、美颜应用APP的激增,到社交媒体上不断泛滥的数字照片。今天,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媒介和创作语言,自身该何去何从?

《时代》杂志甚至宣称摄影已经消亡,人工智能发展的如火如荼,不断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互动方式、旅行方式...甚至,它正在改变我们捕捉时间的方式。对摄影来说,人工智能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摄影的哪些认知?又将给摄影带来怎样的未来?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赵伯祚博士的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摄影史进入“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

作者:赵伯祚 博士

摄影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拍照片(Take Photo)”阶段和“做照片(Make Photo)”阶段,今天摄影史再一次站在历史的新阶段,笔者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摄影史正式进入“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

微信图片_20230328213446

▲ 18世纪用于绘图的暗箱装置

微信图片_20230328213501

▲ 1839年的达盖尔相机,外观与暗箱十分相似

微信图片_20230328213739

▲ 寺院街,达盖尔在1838年以达盖尔摄影法拍摄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30328213858

▲ 1878年,英国摄影家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摄了奔马的连续照片

微信图片_20230328213920

▲ 1826年,历史上第一张成功拍摄且可以永久保存的照片,曝光8小时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120

▲ 1861年,历史上第一张彩色照片,摄影师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217

▲ 1904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对彩色摄影工艺进行了改造,推出奥托克罗姆胶片(autochrome)——一面是全色黑白摄影乳剂,另一面是被染成橙色、绿色和蓝色的微小的马铃薯淀粉颗粒。上图中间为奥托克罗姆胶片感光版颗粒放大50倍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316

▲ 1935年,柯达公司推出柯达克罗姆胶片(kodachrome)。这是全球第一款成功投入商用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公司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从摄影诞生到纪实摄影,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暗房到明室,我们都非常熟悉“拍照片(Take Photo)”这个概念,它是大众最熟悉的摄影方式。

摄影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从拍照片(Take Photo)阶段到做照片(Make Photo)阶段,而做照片(Make Photo)阶段与当代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数字媒体领域的知名学者列夫·曼诺维奇认为,做照片(Make Photo)阶段的兴起可归因于数字技术的广泛采用,这为摄影师提供了新的图像捕捉和处理工具(曼诺维奇, 2013)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429

▲ 德国艺术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的成名作《肖像》系列,© Thomas Ruff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431

▲ 德国艺术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Self-Portrait, 1987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526

▲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em.phg.03》,2013。图片:© Thomas Ruff / VG Bild Kunst, Bon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546

▲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tripe_15 Madura. The Blackburn Testimonial.》,2018。图片:© Thomas Ruff / VG Bild Kunst, Bon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710

随着数码相机和编辑软件的出现,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控制权和灵活性,使他们能够尝试新技术并突破媒体的界限。涌现了一代敢于创新的摄影师,其中,德国摄影师托马斯·鲁夫使用其他领域的功能性摄影,在摄影史上扩大了当代艺术的边界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741

▲ 辛迪·雪曼《Untitled(A,B,C,D,E)》,纸上明胶银版画,每张48.9×33.7cm,1975年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800

▲ 辛迪·雪曼《Untitled Film Still #21》,明胶银版画,24.1×19.1cm,1978年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820

▲ 辛迪• 雪曼作品《中心 插页》(无题96,1981年), 这张作品在2011年佳士德拍卖上达389.05万美元的高价,刷新了世界拍卖行摄影作品的拍卖纪录

微信图片_20230328214822

▲ 辛迪·雪曼《Untitled #92》,彩色打印,121.9×61cm,1981年

辛迪·雪曼则从前期的策划就介入,创作于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的“无题电影剧照”系列,涉及使用化妆、服装和道具来创造类似于电影剧照的场景,最终图像经过数字处理(杰弗里·巴彻恩, 2008)。这些作品都是“做照片(Make Photo)阶段”的代表作品。

什么是“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的技术原理呢?

人工智能技术(AIGC)原理是通过识别文字或图片信息等,通过提示语(Prompt)生成画面。在摄影领域人物写实的程度已经发展到以假乱真。无法分清楚是拍摄的照片还是AI计算出来的照片。AI生成图片的原理是在计算机中用高斯曲线的数学模型,将复杂的信息加燥编码成一个高斯曲线,再通过接收指令将高斯曲线解码变成图像信息。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240

▲ 图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为黛比·哈利创作的肖像;早在1985年由Commodore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Amiga时,波普艺术家安迪 · 沃霍尔创建了一个著名的数字艺术作品——黛比·哈利(Debbie Harry)的照片,该照片是用摄像机以单色拍摄,然后通过计算机图形程序ProPaint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添加颜色作为洪水填充进行操作

什么是“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的创作方式呢?

从2022年中开始,利用AI摄影的方式,摄影师可以用导演的创作思维模式,将照片中出现的场景、人物数量、光线、地点、摄影器材的参数和型号、演员、服装等要求,设计好写成语言告诉AI,就可以产生作品。还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复活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师来参与创作,让大师变成各个环节里的工作人员。通过几位艺术家的风格混合和功能分配,一起参与到新题材的创作中,各自发挥自己所长,这在以前任何时代都是不可能的。由于几分钟就可以产生作品,导致摄影师及创作者通过使用AI技术可以快速实验,创造出新摄影类型和风格。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这些特征都将使创意加速。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424

▲ DALL·E2生成的不同风格宇航员主题的图像。图片来源:DALL·E2官网

“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带来的挑战会是什么?

一些人担心图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被降低,传统媒体工作的触觉体验也会丧失。同时,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能导致传统技能和技术贬值。此外,直接生成的作品在著作权的界定上也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带来的改变有哪些?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447

▲ 2023年1月19日,以色列阿什克伦,87岁的二战犹太大屠杀幸存者多夫·萨加弗(Dov Sagaju)拿着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一旁是根据他的照片和口述生成的AI图像。Amir Cohen/路透社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507

▲ 以土耳其地震为灵感的AI图像作品。人物的动作表情都很生动,但却有6根手指。图片来源:Twitter@The_Jr_Citizens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525

▲ 芬兰摄影师安迪·卡普宁的AI摄影作品。图片来源:Antti Karppinen个人网站

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摄影师将有更多机会探索图像创作的可能性。同时,进入“想照片”阶段对于摄影史、艺术史、摄影的思想和方法论的学习变得重中之重。制作流程上,数字摄影的后期流程比例增加,前期拍摄的过程逐渐被AI来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摄影的生产力被提升了。不过其中真实新闻摄影类纪实摄影是无法被替代的。商业摄影中时装、产品摄影领域则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在艺术摄影领域也将迎来人工智能艺术的新探索。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543

▲ Absolutely. AI赢得摄影周赛的冲浪“航拍照片”

笔者总结,想照片(Think Photo)阶段的出现为摄影领域带来的挑战在于摄影师如何适应、掌握并驾驭新的工具,摄影师应该更加注重创意和思想的提升才可以实现创作价值。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期待更多的摄影作品在祖国大地上开花,始终以人为本,才能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英】大卫·霍克尼 马丁·盖福德/著 万木春 张俊 兰友利/译《图画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

2【俄】列夫•曼诺维奇《新媒体语言》MIT 出版,2001年

3 顾铮《中国当代摄影景观1980-2020》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4【美】苏珊·桑塔格/著 黄灿然/译《论摄影》上海译林出版社,2010年

5【英】朱丽叶·哈金 主编 孙怡冰 孙宇龙/译《摄影通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

6【新】 杰弗里·巴彻恩 《摄影在数字时代》 Routledge出版,2008年

 

关于作者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635

赵伯祚,艺术家、导演、教育工作者

教育背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获学士和硕士学位,UCS创意产业管理学博士学位,从师金日龙教授、费俊教授、谢明宏教授、陆蓉之教授等。

作为艺术家:在数字艺术和动画艺术领域持续创作,AI艺术领域作品丰富发布了包括:《闺蜜·蝶恋》《兔笼女孩》《金凤花》《蓝凤凰》《图书馆》等多部作品,2022年威尼斯元宇宙年度展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获得2020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奖、2019年米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奖。

作为导演:担任GuruLab格悟科技_创意总监&导演,在广告领域发布超过120部作品,服务可口可乐中国、蚂蚁金服、支付宝、小米、京东、美的、腾讯、奔驰汽车、领克汽车等30几个国内外品牌。形成用纪实摄影的手法拍摄广告的作品风格。获得过艾菲奖、IAI、金瞳奖、金狮奖等多个广告行业大奖。2020年与陆蓉之教授共同导演的纪录片《答应你》代表国际港澳台导演,受邀参加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学术展映。

作为教育工作者:任职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硕士导师;现任英国国际电影节集团(FFI)执行董事长;兼任台北实践大学创意产业博士班副教授;曾任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潮美学研究所副主任&硕士导师;曾任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加泰罗尼亚电影与视听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课程教师。在艺术与科技和广告领域发表多篇论文,参与教材出版等。

作者部分AI摄影艺术作品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718

▲ 《金凤花》系列作品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720

▲ 《图书馆》系列01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757

▲ 《图书馆》系列02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812

▲ 《兔笼女孩》系列01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842

▲ 《兔笼女孩》系列02

微信图片_20230328215902

▲ 《兔笼女孩》系列03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撰文/赵伯祚 编辑/蒿亚楠 责编/蒿亚楠 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