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2023-03-20 13:30

近日,展览“面包、多肉植物与白海螺”于红印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展出了马漓澧、孙玥、童文敏、王小双、颜秉倩、张银亮六位85后女性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行为影像等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

策展人宁文以“面包”“多肉植物”“白海螺”三个带有象征意味的物件指向以女性视角观察到的人类的身体、情感、精神需求,三种物的配对关系(pairing relation)被化作为作品之中的三种需求的时空关系(spatiotemporal relations),即时空中三种物所指向的需求的分裂、转换、再生及合一的过程。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宁文撰写的策展文章。

微信图片_20230320132728

▲ 展览现场,童文敏《反射——天空》10’00” 行为,中国贵州,单频录像(彩色,有声)2017

“黎明时分,知觉把住世界

就像手抓起一块太阳热的石头。

漫游者站在树下。

在穿越死亡漩涡之后

是否有一片巨光从他的头顶上铺展?”

——节选自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诗集《沉石与火舌》

微信图片_20230320132856

微信图片_20230320132902

▲ 张银亮《夜间起舞》亚麻布面丙烯 120×160cm 2022-2023(上)

▲ 张银亮 《院子》亚麻布面丙烯 155×190cm 2023(下)

2023年的春,新的开始,新的起航。

过去的这三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很特殊,对于人类历史、对于地球来说也非常特殊——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精神状态、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再次警醒我们去反思气候危机、生态危机、战争、结构失衡等等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过去的三年强迫我们停下来,去反观自己,去重新向内探索自己,去反思如何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其它物种共存于这个星球上,去思考未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创造未来、去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未来的人类与星球是怎样的?

微信图片_20230320132941

微信图片_20230320132950

人类中心主义正在瓦解。在病毒面前,在强大的未知面前,更凸显出人类的脆弱——不只是身体、生活方面,尤其是心理与精神方面的危机。寻找心灵的依托、寻找精神的栖息地的感觉异常强烈。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018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021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026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034

申舶良在2021年10月刊《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封面专题《神秘主义再临:危机年代的艺术转向》一文中敏锐地捕捉到,“纵观历史,每当一个时代陷入危机与迷雾,总会有许多艺术家转向神秘主义去寻找灵感和启示。”也许是这样的氛围,引发了近三年国际艺术界呈现出的一种“神秘主义再临”的趋势。以灵性、疗愈、自我觉知为主题,或探讨艺术与神秘主义之间关联的展览相继在全球各地展开,而2020年以来,欧美以及中国的很多美术馆也都举办了一系列冥想、瑜伽的活动。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梦想之乳”,则来源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同名绘本。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曼提出“在一个魔法般的世界里,生活通过想象的棱镜,被不断低重新塑造,每个人都可以变化、变形,成为另一个人或物”。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110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115

▲ 孙玥《记忆梯之六》匣钵灰陶结晶釉46×16×49cm 2021(上)

▲ 孙玥《记忆梯之四》匣钵灰陶结晶釉 35×29×57cm 2021(下)

超现现实主义将非理性与梦境的地位置于日常现实之上的主张也跨越了地理与文化的边界,在全球各处产生影响与联动。对于超自然、未知事物的兴趣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本次展览展出的艺术作品,大部分创作于疫情的这三年(2019-2022)。马漓澧、孙玥、童文敏、王小双、张银亮、颜秉倩六位85后女性艺术家,从绘画、雕塑、行为影像等不同媒介,从不同的视角,呈现了她们近三年以来对于个体与世界的感受与思考。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200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209

▲ 颜秉倩《无题》 布面油画 40×30cm 2017(上)

▲ 颜秉倩《无题》布面油画 90×70cm 2019(下)

展览主题《面包、多肉植物与白海螺》,看似无厘头,其实最朴素的希望就是我们大家都能够快乐、幸福——而能带来快乐、幸福的核心,我觉得是这三个维度的合体。面包,代表我们的身体需求、物质生活需求;多肉植物,代表我们的情感需求;而白海螺,则代表我们的精神需求、灵性需求。无论男性、女性,无论哪个国家、民族的人,都存在这三种需求,只是在不同情况下显现有所不同。这三者往往是割裂的,只有当它们三位一体时,我们才能获得恒久的、深层的自由、快乐与幸福。这是艺术家所期望的,也是我所期望的。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250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327

▲ 马漓澧《关于光的研究 No.1》布面丙烯 170×210cm 2023(上)

▲ 马漓澧《Matrix No.3》 布面丙烯 100×120cm 2022(下)

马漓澧“一直关注人与自然超越肉体与时空的复杂精神关联”。她所描绘的人工植物花园,从都市中人工打造的、带有塑料质感的《中央花园》出发到2022年最新创作的《Matrix》植物系列,引发人对于真实的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超链接的思考。孙玥塑造的富有流动性、音乐感的雕塑,让人联想到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联想到西班牙建筑师高迪打造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时间与空间在她的雕塑中盘旋上升。童文敏的行为影像《反射-松林》《反射-天空》,身体与情感、精神以及大自然高度交融在一起,相互体验与观看——朴素中蕴含着哲思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404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406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412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415

王小双的绘画宁静清爽,让我们暂时跳出了现代繁忙的都市生活,重温一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精神状态。颜秉倩把创作于2017年至2020这个阶段的作品都取名为《无题》。从这些带有神秘主义意味的作品中,你能强烈感受到艺术家的反叛与桀骜不驯,但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来自东方的禅意——这种共生的、强烈的矛盾与冲突非常迷人。张银亮的创作灵感虽然源于她的日常生活,但她的作品带来一种熟悉的陌生之感。这些跃动的场景、人物、生活……似乎是现实,又似乎是梦境;是人间的隐秘聚会,还是来自远古的特殊仪式?正如魏祥奇所说“张银亮的绘画有着形而上画派的神秘意味……她对现实世界的观看带有某种游离感”。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534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537

▲ 王小双《凝望与沉思4》60×90cm 布面丙烯 2022(上)

▲ 王小双《午后》60×90cm 布面丙烯 2022(下)

《面包、多肉植物与白海螺》邀请的这六位女性艺术家,大多彼此并不相识,但无独有偶,她们的创作中似乎都流动着一种神秘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感觉。虽然她们的创作媒介不同,但她们的作品都具有精神性,灵性相通。在现实世界与潜意识、梦境的世界中游弋,她们或多或少都呈现出对于超自然、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对于微观历史与时间、对人的存在与自然、与更广阔的世界连结的能量与方式的兴趣。

来自肯尼亚的80后女艺术家瓦努力·卡伊乌(Wanuri Kahiu)在她2009年的科幻作品《Pumzi》(注:在艺术家故乡的斯瓦西里语中意为呼吸)中,虚构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后35年在东非某地发生的科幻故事。在畅想科技极度发展之后的人类未来时,眼前是一片荒漠、人的精神已经荒漠化了;唯有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植物”还在“呼吸”。

回到展览主题“面包、多肉植物与白海螺”,只是一个朴素的愿望:卸下言语、身份、形式……植物、大自然具有疗愈与精神作用,从古至今,它们一直存在着、见证着、参与着人类与星球的历史,希望我们能从身体、情感和精神上去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希望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恒久的、深层的自由、快乐与幸福。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620

▲ 童文敏《反射——松林》5’00”行为,中国重庆,单频录像(彩色,有声)2017,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微信图片_20230320133648

面包、多肉植物与白海螺

艺术家:马漓澧、孙玥、童文敏、王小双、颜秉倩、张银亮

策展人:宁文

艺术总监:钟磬

开幕时间:2023年3月11日 下午3点

展期:2023年3月11日 - 5月6日

开幕/展览地点:红印艺术中心,成都市锦江区琉璃路8号华润广场A座6楼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撰文/宁文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