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10月14日上午,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萧山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

双方将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学科、人才优势,以及萧山湘湖文化、资源优势,整体布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国艺术古典脉络的办学构架,将宋代皇家画院、中国传统书院、现代美术学院的优势合而为一,共同打造中国艺术“国学门”,筑就“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宋韵文化景观胜地”。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分崩离析的中国重新统一,动荡了十几年的民国政府终于定都南京。次年,蔡元培在西湖边创立“国立艺术院”,即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548

▲ 1928年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伊始大门

有些人提议,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学院是没有必要的。蔡元培提出成立国家美术学院,他认为革命主要目的,不纯在打倒军阀,抵御外人的侵略,而在三民主义的积极建设起来。“三民主义,无非为民生而设……但文化与物质生活之改造同时重要。”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10

▲ 192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师生在杭州孤山罗苑合影

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福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真正能够弘扬中国精神的最终寄托物。中国国学之博远、优美,需要有人肩负起传递的责任。

“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欲望。所以大学院在此地设立艺术院。”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14

▲ 20世纪30年代学生在孤山写生

主张美育的蔡元培先生,认为专门的学校,在课程之外,最好还能具有种种能够进行潜移默化美育的设备,“例如,学校所在之环境有山水可赏者,校之周围,设清旷之园林”(蔡元培《美育》)。

“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的完成人们的生活。”当时人民的审美水平、生活态度、生活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都跃然在国美学子的纸上。

94年后,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萧山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18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与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签署合作协议,王敏、叶建宏、吴炜炜、金一斌、许江、金鉴才见证签约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高世名,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孙旭东、方培新、沈浩、傅巧玲、曹晓阳、韩绪、徐国强、余旭红,萧山区领导姜永柱、叶建宏、周胜华、吴为东,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金鉴才,区校双方相关院系、部门、机构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萧山区委副书记吴炜炜主持。                                                                                             

金一斌指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新的伟大征程即将开启的时刻,在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和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中国美术学院与萧山区人民政府区校携手,在湘湖共建“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开展中国古典艺术拔尖人才培养、研究创作与文化服务,是应时代之需、答时代之问、育时代新人的破题之举,也是学校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落实“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与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指示的重要举措。

金一斌表示,一是发展启新,聚力名校名师之能,中国美术学院将秉承强烈的“名校意识、自主意识”,探索书院式教育、传习制教学,引领中国视觉国学创新发展、汇聚全球顶级人文艺术学者、拓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文化立新,弘扬中国精神之魂,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重大文化坐标的辐射作用和中国艺术之路的引领作用,开展一系列传承中华文脉、描绘时代气象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理念塑造“中国形象”、以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三是合作创新,谱写共建共赢篇章,营造开放的校园、无墙的学院,打造一个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文艺领军群体,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24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高世名表示,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民族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将创设中国书画“长时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在湘湖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中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意蕴,探讨中国人的“视觉国学”;以中国美院丰富的国画、书法和器物收藏为基础,汇聚海内外典藏,在湘湖设立中国历代书画珍品馆,打造一个艺术展示、现场临摹、古物修复的开放空间。同时,中国美院与萧山区将以湘湖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基底,共同建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湘湖博物苑,携手设湘湖全域艺术人文景观,把湘湖打造成为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新江南胜景。高世名表示,区校双方将戮力同心,精诚合作,把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把湘湖打造为孕育艺术大师的丰厚土壤、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学术中心、文化强国建设的前沿阵地,共同构建中国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艺术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历久弥新。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28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世名讲话

王敏回顾了中国美术学院与萧山湘湖的历史渊源,他希望,中国美术学院和萧山区锚定一流目标,共谋校地合作新篇章,以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的目标,将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建设成能够代表中国艺术教育最高水准的标志性大学校区,铸就校地合作的又一标杆典范;注重人文相融,共绘美美与共新画卷,坚持“产城人文”协同发展,以“开放造园”的创新理念,塑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空间,构建公众与师生共享的美育现场,为艺术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大舞台,携手共建世界一流校区、一流文化湖区;加强成果转换,共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国美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学科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萧山产业发展和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建设与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助力萧山当好“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31

▲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讲话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35

▲ 萧山区委副书记吴炜炜主持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一系列具有基础性、牵引性的重大合作事项。面对学院新变局之际,中国美术学院现任院长高世名给予厚望,写下《同于大道中国艺术“国学门”展望——写在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签约之际》一文,并对国学院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同于大道 

中国艺术“国学门”展望

——写在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

(湘湖)签约之际

1928年,两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陶行知先生,在杭州各自创办了一所现代学校。元培先生于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目的是以美育代宗教,“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行知先生在湘湖之畔创办湘湖师范学校,目的是点亮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之星火,“以四通八达之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38

▲ 左图为蔡元培,右图陶行知

一个世纪以来,这两所学校在民族危机中奋起,在时代问题中自新,历尽劫波,各自成章。它们的道统一样伟大,它们的命运有所不同。此刻,我们身处湘湖师范旧址,领受元培、行知两位先生的遗泽,接续他们的崇高心愿,这是历史托付给我们的莫大因缘。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46

▲  1929 年蔡元培书“国立艺术院”校碑

各位同道,我们要在湘湖做什么?

这个“我们”,不只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万余师生以及更多的校友,还包括矢志投身民族文化复兴事业的所有艺术界、学术界的同道,更包括萧山的各界同仁。我们志同道合,满怀期待,共同建设中国美院国学院(湘湖),打造中国艺术“国学门”。

这些年,我常常跟书画界的同道们探讨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与古人相比,我们差在哪里?又强在哪里?我以为,我们不如古人者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之学”,古人一识字就读经史,一写字就用毛笔,国学、书法可谓与生俱来,千锤百炼。二是“格物致知”,古人没有互联网、智能手机,没有电子游戏之干扰,能做到对自然全神贯注,对世界切身体察。所以古人可以感物兴怀,神与物游,穷情写物,曲尽其妙;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48

▲ 1931年,鲁迅与杭州艺专“一八艺社”学生合影

我们比古人强在何处?我以为也有两个方面:其一,今天任何一位艺术家,过眼的历代作品数量都足以超过赵孟頫、董其昌;古人也完全无从知晓世上还存在着如此不同的艺术、如此丰富的文明,而我们可以综览整部世界艺术史,获得无比丰富的视觉资源。其二,古人没有坐过飞机、高铁,不知道日月星辰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我们拥有与古人全然不同的时空观念与身心体验。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51

▲ 1955年的创作教室

在湘湖,我们要补上今人之所短,发扬当代之所长。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54

▲ 湘湖景观

首先,我们要创设中国书画“长时段、一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从附中到博士一以贯之,做到中本贯通,硕博连读,今年已经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我们的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将广纳国学人才,吸收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推进中国书画与古典学术的知识整合,以“诗、书、画、印”四大传习所,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自主模式。

其次,在湘湖,我们将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创设汉字、器道、山水、造园四大研究中心,以这四个命题贯通所有学科专业。同时,我们将设立世界艺术史研究中心,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中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意蕴,创新中国人的“视觉国学”。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656

▲ 1985年5月,赵无极受邀回举办绘画讲习班

第三,以中国美院丰富的国画、书法和器物收藏为基础,我们将汇聚海内外各方典藏资源,在湘湖设立中国历代书画珍品馆,打造一个艺术“展示、临摹、鉴藏、修复”一体化的开放空间。

第四,我们将与萧山区一起,建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湘湖博物苑。以湘湖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基底,结合宋代皇家苑囿的法式,营造最具宋画情韵和古风意境的诗性林泉。让画家在其中格物致知,让公众在其中感物兴怀,让游客在其中徜徉流连。

同时,我们还将携手萧山,共同建设湘湖全域艺术人文景观,把湘湖打造成为诗情画意、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新江南胜景。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00

▲ 1993年11月26日,“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挂牌仪式,左一为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

朋友们,明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八周年纪念日,在那次文艺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弘扬中国精神”“创造艺术高峰”;而后天,党的二十大就将胜利召开。此刻,我想起总书记当年对中国美术学院的殷殷嘱托,他指示我们“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与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今天,我们与萧山区委、区政府一道,响应总书记号召,落实总书记指示,为建设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举行简短而隆重的签约仪式,共同打造中国艺术的“国学门”,这是对文艺座谈会精神最好的回应,对党的二十大最好的献礼!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04

▲ 浙江日报报道

朋友们,历史将证明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开端,我们不但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重建“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中国古典艺术体系;更要源流互质,返古开今,激发古典学术的真实义,创造将来文艺的新格局。我们要将宋代皇家画院、中国传统书院、现代美术学院的优势合而为一,构造一个全国瞩目、影响深远的文化高地,使之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宋韵文化景观胜地”。

朋友们,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民族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道路已经全面展开。我相信,在湘湖一定会形成孕育艺术大师的丰厚土壤,一定会成为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学术中心,一定会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前沿阵地。让我们戮力同心,精诚合作,共同构建中国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艺术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历久弥新!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08

▲  湘湖之畔

壬寅金秋,

中国美院 高世名 于湘湖之畔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科最齐整的美术学院,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以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文化自信育新人、砥砺东方精神铸高峰。在世界艺术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着力打造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国美窗口。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11

▲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九十余年间,中国美术学院汇集并培育了许多具有中国和世界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大师,其中包括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吴大羽,颜文梁,倪贻德,李苦禅,艾青,陈之佛,庞熏琹,雷圭元,萧传玖,关良,黄君璧,常书鸿,董希文,王式廓,王朝闻,李霖灿,邓白,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罗工柳,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如同璀璨的明星,点亮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为艺术战”的火把,他们在中华风起云涌间,却不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将艺术的火花汇聚起来,这是20个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14

▲ 中国美术学院石塑2003 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 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2021 年启用的良渚校区,成为设计教育的高能现场。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18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国美新生代学者们回顾20世纪的辉煌历程,为学院的发展定位,确立「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并提出「全球与本土」的双重发展战略,并提出「活化传统」、「在全球范围内活化传统」、「重建中国文化的自我解释机制」、「全球视角下的主体性重建」等文化命题。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21

▲ 湘湖景色

萧山区是八千年跨湖桥文明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大力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中国美术学院与萧山区在学科专业发展、社会担当使命上高度契合,区校合作,在湘湖共建“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是服务文化强国和数智创造的共同时代使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国艺术古典脉络的现实需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24

▲ 蔡元培为国立艺术院第一、二届毕业纪念刊题词“技进乎道”

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使命,以打造中国艺术界的“国学门”为远景,中国美术学院和萧山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精神,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根植湘湖深厚文化,积极发掘萧山名贤辈出、名校荟萃、名景遍布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秉承美院办学传统,共同打造中国艺术的“国学门”,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重建“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源流互质,返古开今,将宋代皇家画院、中国传统书院、现代美术学院的优势合而为一,构造一个全国瞩目、影响深远的文化高地,使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宋韵文化景观胜地”。

微信图片_20221023013728

▲ 签约仪式现场

 

(凤凰艺术 杭州报道 编辑/曹佳慧 责编/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