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 2022-02-28 08:33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外立面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传统戏台
从阿勒泰到北京(装置艺术)
岱岳奇观(翡翠山子)
88×60×102厘米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新馆首个重磅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携1298件(套)珍品精彩亮相。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决定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在这里,“中华瑰宝”的熠熠神采如何被聚焦和诠释?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工艺美术和非遗博物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新地标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中华民族历来有记俗采风的美好传统。上下五千年,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华滋繁茂、灿若星海,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7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历时近3年,1.28万块石材、2674块玻璃、1450块金属格栅……1000多个日日夜夜,马不停蹄的建设,一座新的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该馆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地上共6层,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西侧紧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侧坐落着纪念建党百年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侧有中国科技馆,南面有中国历史研究院、“鸟巢”体育馆等建筑,一条蜿蜒的龙形水系穿行其中,将生态、科技、文化和奥运主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集群地。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介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挖与提炼。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汲取了中国古典建筑太和殿的比例,建筑平面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审美。建筑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
该馆建筑设计将地上建筑最高的两层向外出挑6米,形成凌空的造型,其创意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多宝格方匣,寓意着内部珍藏和展示着国家级艺术瑰宝。
建筑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图案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花窗及传统收藏用家具博古架的多宝格构图,通过对传统图案的抽象提炼,形成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独特创新纹样。这种金属格栅装饰手法对室内空间起到有效的遮阳效果,同时镂空的形式自然呈现生动的光影变化,使整个建筑显得灵动多姿、活力四射。
为体现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又能承担非遗项目演出任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功能厅特设一座传统戏台。戏台的设计融合京派戏台及赣派乐平戏台的特点,博采众长亦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木结构营造技艺。戏台屋面遵循京派建筑特点,采用筒瓦屋面,三重檐六翘角形式,翘角出翘平缓;脊饰采用京派作法,正吻、垂兽、仙人等惟妙惟肖。戏台建筑构件及油饰则体现赣派乐平古戏台的风格,雕刻的人物和历史典故栩栩如生,油饰以红黑金为主色调,凸显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讲好传统手工艺复兴故事
韩子勇表示,建成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不易,用好、管好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讲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工艺美术故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为关键。
为配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化活动的重点文化项目,大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在开馆的同时开幕。“中华瑰宝”展览共分8个板块,涵盖了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传统美术、戏曲、金石篆刻与拓本、传统年画、戏曲演出和学术报告8个部分的内容,共展出1298件(套)珍品,80%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积累的珍藏。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匠心独运、丰赡瑰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近代以来,国运衰微,工艺美术也难逃厄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艺美术重新复苏,呈现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可喜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成为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生活象征。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极大推动了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工艺美术更加注重守正创新,更加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加富于时代感和设计性,更加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次展览的“大国匠作——走向新时代的工艺美术”部分包含“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1949—1978)”“百花齐放 欣欣向荣(1978—2012)”以及“新时代中国好手艺(2012年以来)”3个板块,展示1949年以来,中国工艺美术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部分展览展出的“四大国宝”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引人瞩目。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王辉介绍,1982年实施的国家工艺美术专项任务、1988年起开展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1997年出台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为工艺美术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工艺美术厚植了根基。4件翡翠国宝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8年。由40多位名扬玉坛、技艺精湛的大师能手组成的创作集体和数十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精诚合作,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精心设计、施工,大胆创新,以此4件作品矗立起玉雕历史上的新高峰,正如嘉奖令所称:“4件艺术珍品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为古今中外所未有,堪称国家珍品,是玉雕艺术推陈出新的典型。”
“新时代中国好手艺”部分展出了90件当代工艺美术佳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表示:“这90件作品体现出了我们一贯坚持的遴选标准,即材美、工巧、器韵、时宜。新时代以来,呈现出兴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势头,广大手工艺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文化艺术上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尽力于传统的仿古,还大胆尝试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新形式体现出新的审美动向和高度的创造力。伴随方兴未艾的手工艺文化热,新时代中国好手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艺传薪 喝彩冬奥
为了更好展示出珍品佳作的瑰丽夺目,激发观众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珍爱和自豪,展览在设计上颇具匠心,还设计了精彩的互动环节,每件展品均可扫二维码听看展品的讲解,现场还设有传拓、书法、篆刻等演示体验类活动。
一进馆,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装置景观由两部分组成,一边是用木板、皮毛等扎成的滑雪板;另一边则是金属构成的滑冰鞋,上面站着各种冬季项目的运动员。
2005年,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一幅保存完好的彩绘岩画,清晰地记录了远古先民们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追逐猎物的场景。据相关研究显示,它的绘制时间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一万年或更早,与此前考证瑞典4500年、挪威至少5000年,以及俄罗斯8000年的滑雪历史相比,阿勒泰成为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
“为助力冬奥,我们在展馆的门口位置设计了冬奥主题的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这是我们的第一件展品,希望借此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韩子勇介绍。
展览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部分作为国内在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出,分为“火尽薪传”“西域传道”“千年营造”3个板块,体现艺术家和文保工作者共同协作的成果,在壁画技艺传承和艺术实践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展厅中可以见到世界上已知最小的佛寺新疆达玛沟小佛寺1:1复原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介绍:“达玛沟小佛寺静静地在沙土下埋藏了1600多年,在2002年,被一个牧羊少年偶然发现。在长2米、宽1.7米的狭小空间内,小佛寺呈现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特征。展厅左边墙上悬挂着一件作品,是毗沙门天王像,这件作品正是小佛寺南墙西侧掉落下来的,此刻在展厅内与复原小佛寺完成了隔空合璧。千百年来,古丝路上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而这些精美的壁画遗珠及其高超技艺,依然与西域的黄沙同在,引发我们对悠远历史的无尽遐想。”
作为中国特有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烘托年味,含有驱凶避祸、祈盼盛世祥瑞之意,制作方式多为木版水印。大年初五开门首展,不忘烘托新年气氛。“神州迎春——中国木版年画”部分包括“执戟佑安”“年节祥庆”“斯文在兹”“国泰民丰”4个板块,展出了门神主题,吉庆主题,以戏曲、文学、传说为主题,以及以世俗生活和民俗信仰为主题的4类年画作品。这些年画来自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高密、山东平度、北京等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
2月5日开馆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迎来预约参观热潮,每天3000个预约名额全部抢光,门票已经预约至一周后。该馆还成为2022北京新闻中心策划的“惊喜盲盒”系列活动之一,吸引了160余名中外记者踊跃报名参加,拿到新馆免预约入场券,听专家讲解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
(原标题:让“中华瑰宝”更加闪亮。图片及文字来源于中国文化报和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