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戏剧

大众日报 2022-02-14 08:40

1

网红歌手小潘潘引起不少争议,特别是她翻唱的一首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引来了网友的炮轰。视频中的小潘潘头发总是要多留一簇儿在眉间,仿佛刻意营造飘逸的感觉,演唱时唱一句断三次,故意摆弄姿态、拉长语调,眉眼轻佻,远没有体现出原戏曲中女驸马应有的洒脱,反多了些矫揉造作,与经典塑造的女性聪慧、坚忍、忠贞形象大相径庭。难怪网友大呼,“潘里潘气”“辣眼睛”“根本没一点儿黄梅戏的影子”。

在当下愈加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环境中,小潘潘的“创新”为何惹来争议?说白了,这“魔改”哪里是创新,完全失去了对传统的尊重,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哗众取宠。再加上自身相关知识背景的匮乏,她并不知道“女驸马”的故事情节和其中冯素珍的人物形象,导致了她的翻唱完全脱离了主人公情感和戏曲意蕴。

那么,在守护传统戏曲经典和创新戏曲传播形式中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最近,用京剧戏腔演唱古风歌曲的几个女孩在网上“大火”。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五位“00后”女生,组成了“416女团”,分别用多种唱腔翻唱了古风歌曲《赤伶》,一人一句,演绎出优美的古风意蕴,在社交平台上很快突破百万播放量,成功“出圈”。学习了十多年京剧的她们,又开始结合自己的行当,用各类戏腔翻唱当下热门的古风歌曲,翻唱的《探窗》《牵细丝》《知否知否》《万象长安》,均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点赞。这一系列的探索、尝试,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曲文化创新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416女团”成员都是京剧专业出身,运用京剧唱腔翻唱歌曲时,极具规范化和专业性。到位的表情、扑面而来的京韵,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戏曲风范。与此同时,在制作短视频时,她们还会在视频下方标注每个人的唱腔唱法,并配有原戏曲的相关解释,促进了戏曲知识的传播,让大众更了解戏曲文化。这种扎实又时尚的方式,感染了当下的年轻人,引领他们尝试着了解京剧。不少老年人也觉得新鲜,表示完全可以接受。

两个例子一对比,结论显而易见:创新一定不是张口就来的胡编、乱编,而是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戏曲传承之上的突破。换句话说,戏曲的发展,一定先得“守得正”。不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就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显然不能长久。而在恪守正道的基础上,打牢基本技法与功夫,再加上当今文化土壤的滋养,传统戏曲才可以焕发新的光彩。就如以创新而知名的京剧名家王珮瑜所言:“很多事情你以为走出去挺好的,可怎么走回来?对我来说戏曲创新既要能走出去,也得回得来。这就是说要两手一起抓。”

戏曲重要的引流方式还是艺术内容本身,最好的传播手段依然是优质的表演,为的是促进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只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的创新,很容易沦为“魔改”,只能被人唾弃。

(原标题:创新不是“魔改”。文字来源大众日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