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2022-01-10 10:38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正在进行,本届鼓浪屿诗歌节用情讲好中国故事,更用新的技术手段给诗歌和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让诗歌的发展如虎添翼。
喧闹的飞瀑,披挂寂寞的石壁,最有限的营养却献出了最丰富的自己......即使身在异乡他水,只要想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梦,心,不知是悲是喜......
天下岛屿众多,很难有哪一座岛能与诗歌有着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下船登上鼓浪屿开始,一路掩映其间的就有数不清的三角梅,这首作于43年前的美妙诗歌《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牵动着多少人来到鼓浪屿寻求他们梦中的三角梅,又让多少踏足鼓浪屿的人们,静下心来,在这座诗之岛、诗的国上,去到诗的深处。
▲ 鼓浪屿景色
赤岸黄墙屋,青波白板船。鸥光来远屿,帆影落遥天。这是现代大师钱穆曾为鼓浪屿写下的美丽诗句。鼓浪屿位于厦门东南,与厦门只隔六百米,这里既是“万国建筑博览”,又有“钢琴之岛”和“音乐之乡”之称。
当鼓浪屿在第一缕晨曦中,浪击礁石,喧声如鼓,它便唤醒了全球许多人的目光——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的存在就是一首诗,琴声在岛上从未停歇、万国建筑述鼓浪旧梦。可以说,这座美丽小岛的气质更适合与诗歌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著名的诗人舒婷,有无数诗人留在这里的一首首浪漫的诗,更是因为它与诗歌之间有某种难以解读的神秘的契合,使鼓浪屿“总有一种如影随形的神秘感、时空感和历史感”。
▲ 鼓浪屿上的建筑
一座诗的岛屿
百年后的风雨夜,
这红砖墙内
你素手白衣推门而来
取一册书要一壶茶
我化身为草为你读诗
有爱无恨 有去有回
这是鼓浪屿上一家书店内的小诗,也是鼓浪屿诗意的一抹缩影。鼓浪屿的街道都是青石板铺就的,青石板上都隽刻着一道道音符,在街上漫步仿佛踏着音乐的节拍步入诗歌的殿堂。
在这座小岛上,鼓浪屿诗歌节已举办十余年,影响了数代诗人和诗歌爱好者。
▲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现场
2022年1月7日,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启幕。作为中国诗歌界经典案例,本届诗歌节开创性地将线上“云端诗歌节”和在地诗歌文化活动相结合,上百位知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和万千“爱诗人”参与其中,形成一派清新生动的文化景象。
1月8日,《现代诗元素化合研究》研讨会呈现了最新学术成果;数十位厦门诗人共同原创的“厦门诗歌地理”环节,展示了诗与地理文脉的内在联系。1月9日,“诗歌厦门,文化厦门”新年诗会举办,融合诗歌朗诵、表演、主题音乐和才艺等环节。
▲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现场
对于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来说,鼓浪屿早已心向往之。而如今来到鼓浪屿,他的心情与当初初读舒婷时并无分别。鼓浪屿诗歌节已经举办了十多年了,这一次是第8届。王山表示,诗歌使人美好,更使人纯粹。文化是需要恒心和积淀的,能够将一个诗歌节办了十多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情。
▲ 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接受专访
而在演员刘长纯的眼中,鼓浪屿到处都有文化的元素,诗歌更是提供给了人们无尽的享受。本次鼓浪屿诗歌节便是将两个交相辉映的事物融合在一起:一个是诗歌,另一个则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鼓浪屿。
▲ 国民演员刘长纯接受专访
刘长纯在本次诗歌节上更是领衔诵读以《鼓浪屿之波》为蓝本的“变奏”改编,犹如一根丝线,串联起拟剧性诗歌对白及象征性影像。近六十位演员合力演出。诗声、潮声、浪声交织起伏,鼓浪屿音乐厅成为一座沉浸式剧场,诗歌绽放出巨大的情感能量。
▲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现场
诗歌是丈量人类精神高度的标尺。人们以文字赞美自然与生活、探寻生命的秘密、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疗治人类精神的伤痛。而这一切,同样也离不开许许多多真实的人与故事。
1905年,林语堂到鼓浪屿求学。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就深闺在隔壁漳州路的廖家别墅。1919年,出身名门大户的廖翠凤,跨越双方家庭巨大差异,嫁给林语堂。诗歌演绎了这段上世纪著名的鼓浪屿爱情故事。
鼓浪屿亦是钟南山院士母亲生长的地方,他曾在鼓浪屿外婆家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代。
从鼓浪屿走向全世界
“我们要把生活过成十四行。”
当你走在绿树成荫的厦门鼓浪屿鸡山路,走到坡顶的鸡山路16号就是殷承宗宅,该宅建于1924年,系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殷承宗先生是从鼓浪屿走向世界的“音乐之子”,他曾主创并首演了闻名世界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此次回到家乡,鼓浪屿用热烈的掌声迎来了这位“鼓浪屿之子”的精彩演出。殷承宗先生表示,此次回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慢慢开始新的篇章。而这一切都依旧离不开艺术要从人民中来的核心。民族的传统一定要有根,这样中华民族的才是属于世界的。这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如今百年振兴、百年崛起中的一种重要精神。
▲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接受专访
如果说诗在远方,那么诗歌的真相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如果厦门是一首诗,那鼓浪屿便是诗眼。用一双清澈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一颗干净的心来感怀风月,到场的嘉宾如是说。
2020开年的疫情让全球陷入到危机中,也让全人类静下心来重新思考生活、生命与死亡。同样地,疫情也改变影响了人们的生存与互动方式。将生活变为诗歌也确实是特殊时期下人们最需要的一个宗旨,无论现实生活有多少苦难,但生活依旧存在着诗与浪漫。
▲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现场
就如柔刚诗歌奖、张枣诗歌奖及首届(1995年)刘丽安诗歌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庞培所说,每个人除了自己现在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经历之外,他还有一个向往的生活和另一个自我在想象的世界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精神财富。而从精神财富的角度来说,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会带给人们很多的想象力、构想,和无数美好的心愿。
▲ 柔刚诗歌奖、张枣诗歌奖及首届(1995年)刘丽安诗歌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庞培接受专访
可以说,学习诗歌作为传统中国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对整个人文教育起到绝大的作用,孩子们也就是通过诗赋去理解世界。
因此,人人都想成为诗人。
▲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现场
诗与海风一起远扬
你给我一首诗,我许你一座岛。
诗歌是心灵的吟诵,是艺术的女王,是具象的梦境;鼓浪屿是巨大的钢琴,青年人用诗轻轻弹起。本届鼓浪屿诗歌节用情讲好中国故事,更用新的技术手段给诗歌和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让诗歌的发展如虎添翼。
▲ 《中国文艺家杂志》总编辑向阳接受专访
就如《中国文艺家杂志》总编辑向阳所说,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来自于鼓浪屿的声音和来自于鼓浪屿的诗歌的诗性,永远不会因时代事件的改变而变化。在他看来,中国大大小小的诗歌节大概有120多场,但是厦门的鼓浪屿诗歌节无论是主题策划,还是与时代的契合度,加上形式的丰富以及内容的含量,在我们所认知的诗歌节当中,可以说是层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仪式。
▲ 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现场
据说舒婷曾在鼓浪屿的旧居中居住十几年,不断有游人登门打扰,甚至曾搬离了这个地方。而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鼓浪屿又再次重回其清净之地的独特气质时,一场诗歌盛事,安静却又盛大地举办了。
在鼓浪屿海边的浪花里,我们无数次遇见一滴水与另一滴水的拥抱;夜深了,我们便相聚读诗,既出于此地的吸引,更是一种意涵上的深度联结;既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更是一种必然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