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行情

Artsy官方 2021-12-20 08:51

1

Barbara Kruger Untitled (Truth), 201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世纪70年代末,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开始在来自1950年代大众媒体的普通图像上叠加字体风格简约的文字片段。虽然那时的克鲁格还未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艺术倡导者,但她已然踏上了这一征程。作为一名杂志设计师和图片编辑,克鲁格深受广告世界的熏陶,了解如何在翻开杂志页面的一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那时起,克鲁格就一直在寻求我们的注意——通过挑战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公众,艺术家对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身份、图像如何塑造公共话语这两大问题展开了审视。

目前在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展出的调查展“想着你。我是说我。我是说你。”(THINKING OF YOU. I MEAN ME. I MEAN YOU.)全面回顾了克鲁格40年来的职业生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内容广泛的回顾展特别聚焦艺术家对音轨式短语的精炼应用——和如今每况愈下的注意力跨度以及 Twitter 和 TikTok 等平台上无处不在的短视频相比,她的创举可谓捷足先登。

2

Barbara Kruger, installation view of Untitled (Forever), 2017, at Sprüth Magers, Berlin, 2017–18

Photo by Timo Ohler.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既似曾相识又格外新颖,克鲁格标志性的文字与图像结合立即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利用主流文化的视觉语言来打断我们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克鲁格的专长。通过一件看起来像广告的艺术作品,或一个看似电视节目的艺术视频,克鲁格创造了易于理解的艺术,试图质疑我们对流行视觉文化的理解——要知道,视觉文化对我们的意识有着如同钢铁一般的控制力。

一张1981年的 wheatpaste 海报证明,克鲁格很少展出的早期作品仍然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在这张名为《无题(你的目光击中了我的侧脸)》(Untitled 【Your Gaze Hits The Side of My Face】)的海报上,从侧面拍摄的希腊罗马女子半身像置身于戏剧般的灯光之中,棱角分明。英文“Your Gaze Hits The Side of My Face”在摄影的左侧逐词向下书写,每隔一行,单词就会附带黑色的阴影效果。

3

Barbara Kruger, installation view of “Thinking of You. I Mean Me. I Mean You.,” 2021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克鲁格的画廊主展厅由黑胶包裹,让人不仅想起最近大量出现的沉浸式艺术和流行文化体验,沉浸式梵高、冰淇淋博物馆(Museum of Ice Cream)或是“老友记”体验馆(Friends Experience)可以与之媲美。在克鲁格的展览上,地板和墙壁都被黑色和白色的文字所覆盖,观众笼罩于直接、对抗的辞令之中。在《无题(永远)》(Untitled 【Forever】)这件作品里,左右两个墙面呈现了近乎镜像的图像。在两面墙上都有着巨型的放大镜,“YOU”这个词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此举不仅直截了当地识别了观众,也使其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同时,地板上还书有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84》中的一句不祥之语:“如果你想要展望未来,那么就想象一下一只靴子踩在人脸上的情景吧——永远这么下去。”对于几十年来一直剑指父权政治暴力的克鲁格来说,未来无疑是惨淡的。

多件视频作品也在展览中展出,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无题(艺术论坛)》(Untitled【Artforum】)最初创作于2016年,是该杂志夏季刊的封面委托作品。作品中,克鲁格对杂志发给她的文本进行了注释。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展出的最新视频版本里,克鲁格的注释是实时进行的;透过她的评语,我们似乎得以一瞥她涌泉般的批判性思维。这段视频不到五分钟,看起来就像是 TikTok 上的“科普视频”,只是克鲁格的版本显得更为清醒与理智一些——在这些 TikTok 的“科普视频”里,有着社会学理论的视频主会对毫无根据的假设或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分解与驳斥。

4

Barbara Kruger, still from Untitled (No Comment),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Sprüth Magers,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

《无题(作品是关于......)》(Untitled【The Work Is About…】,1979/2019)同样直截了当。像克鲁格的许多作品一样,这段视频似乎直接瞄准了艺术世界,“性与从未停止的炮制”以及“被买被卖”等警句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最新展出的视频《无题(无评论)》(Untitled 【No Comment】,2020)则对上网这一行为的荒谬与随机进行了模拟:作品从一个唱着歌的猫咪表情包开始,接着展示了一个奇怪的发型教程,最后以人们在克鲁格作品前合影的 Instagram 照片收尾。在我参观的那天,观众明显被这个视频迷住了:他们大声欢笑,并把它发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一个经典的反馈回路。克鲁格用表情迷因或无脑视觉刺激等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话语来吸引观众,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巧妙转折——在政治人物的照片上,艺术家覆盖上了一串文字:“这一切有关想象力的失败与震惊的终结”。

克鲁格早就注意到,数字文化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解放性。她在最近接受《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的采访时说:“它为我们中最好与最坏的人都赋了能。这场展览的语言既委婉又直接,恳请我们以更谨慎的态度参与到这种文化中去,成为——正如黑胶墙面上的一段文字所言——一位心存疑虑的信徒。”

(原标题:只有几行标语的艺术,为什么卖那么贵?文字、图片来源Artsy官方,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