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著名艺术家丁乙多年来持续关注青年艺术家杨熹作品的演进,在其个展“皮毛手塑料眼”于上海SNAP艺术中心展出之际,与他做了对话,通过两代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为切入艺术的精神内在提供某种路径。以下为访谈实录:

1

▲ 展览现场,2021

Q&A

对话凤凰艺术

丁乙 x 杨熹

丁乙:在SNAP艺术中心的个展是你近几年的作品首次比较完整的展览,你怎么选择作品和考虑作品自身的系统与空间的关系,你设想带给观众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展览?

杨熹:作品与空间和自身之间的关系我始终觉得可以保持点距离,但又不能无关。所以我比较希望相互之间可以不设隔阂,并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激活空间。在作品的选择上,我考虑的是他们的主题、颜色、材质与相互之间的串联性,以及雕塑与场域之间的契合度。

丁乙:“皮毛手塑料眼”的展览名称貌似卡通性很强的表述,它和你的创作有逻辑因果关联吗?

杨熹:其实我并不想取带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名字,我比较在意“作品本身”,所以此次展名是我创作中常用的材料或者出现过的形态。最普通的几个名词组成了一个未知的生命体,与我的雕塑构成相似,可以更多地提供给大家一个想象空间。

丁乙:在你的作品里面,让我感到有很多非现实性的语言,不是今天现实世界所能直接对应上的形态,而更像是面向未来的,你是怎么思考你作品里那些让人觉得与现实没关系的形态?

杨熹:这可能与我创作方式有关,从个人感受切入,而非现实文献或新闻事件等角度。作品与我个人的情感、记忆、经历有关。这些形态经过了我个人感受的提炼与转换。

丁乙:也就是说,虽然这些形态是抽象的、非现实的,而你的作品来源是现实的? 

杨熹:是的,现实中发生的人、事、物总会给我带来影响。

丁乙:比如说,你能具体说一下哪件作品是从现实的背景里获得的灵感?

杨熹:很难具体说哪件作品,可能这类型的作品都在表达一种感觉,这些都是潜意识里的某种意识。但如果深挖,就会发现其实还是有一些明确的特指,比如我比较关心我们自身所处环境的生态问题;或是人与自然与机械之间的关系;又或是未来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等等。

丁乙:所以本身它的来源是形而上的,可能与现实有些关联,但又并不直接来源于现实,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你的意念、状态。

杨熹:对,我试图抛弃对作品的具体规划,更想去选择尊重自己最初的感受。那些感受更是我每天必须会产生的情绪上的新陈代谢。

丁乙:所以,能否描述一下你是怎么工作的?你的工作程序是什么样的?

杨熹:我会从自己感兴趣的点或者感受比较深刻的直觉出发勾画些草图,然后慢慢完善,尝试各种实现的可能性。作品最后完成效果也许会与刚开始设想的不一样,但我会保留创作中的随机性。

丁乙:那你是怎么让你一个阶段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产生关联与连续性?这种作品趋向你是怎么把控的?因为你的创作是随意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你近一年的作品里面还是呈现了几组具有明显倾向性的作品,那么你的无意识又怎么能够让这些工作具有某种方向性?

杨熹:首先,是从无意识出发,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又必须非常现实的去思考一系列可实施性,比如所需归类的主题、材质、颜色、具体形态、大小等问题。所以作品的完成是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过程。我也会从中得到一些经验,这样的经验也许来自作品慢慢完成过程中的不断建立、调整和再调整,甚至是一些破坏性的东西。

丁乙:一个阶段总是要有一种风格、调性、形态的关联。所以你这些作品里面还是有几个点,那是你要追求本性的东西?

杨熹:对,从本性或者原点出发去创作是我一直以来想要追求的。希望可以抛弃那些外界的信息干扰,去发现自己对作品的最初意愿与冲动,本性、能量、意识等可以作为作品的线索不断研究下去。

2

▲ 《无题》,2021,尺寸可变,不锈钢、滚轮、人造织物、填充物

丁乙:我们现在来谈谈材质与颜色。我觉得你的作品的材质与别的年轻艺术家很不一样,比如说你会把纺织的面料运用到作品里,这些材质选择的维度也比较宽。有薄的、厚的、透明的、非透明等,充满质感。你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会怎么思考?

杨熹:其实我选择材料是比较感性的,一旦设想好要做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雕塑,就会大致去找合适的材料。比如我会选择黑色网格材料是因为更能表达我对于压迫感、紧张感等主题的阐述。在具体工作中不同材质的应用往往会带着个人化经验,选择材料到最后形成作品其实更多的还是穿插着进行的。适用性与整体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所赋予的意义会是我考虑比较多的因素。

丁乙:你觉得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造型?它和形态密切相关吗?还是你要用的材料就想比较限定的要反映未来感?

杨熹:材料的选择与如何使用是比较关键的,我并不想对材料有过多预设与限定表达。更希望作品是开放状态的,观者可以自我代入去观看。

3

▲ 《无题》2018,170*50*45cm,人造织物、填充物、不锈钢、滚轮

丁乙:在你的作品里面,色调很节制,你为什么会选这些颜色?为什么要克制色彩,将颜色限制在三四种?

杨熹:没有特意的去限制颜色,只是这批作品我不想让它们互相之间的颜色关系杂乱。形态、材质、颜色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会互相影响。所以会尽量关注于作品间的协调性。

4

▲ 《海力布》2020,尺寸可变,人造织物、填充物、不锈钢

丁乙:另外一种形态,让我怀疑你是女权主义者,有比较锐利的形态,但又是比较软性的材料,类似这样的形态,你是想要表达什么?

杨熹:首先,这样的形态其实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感受,它们并没有具体的指涉,是抽象的,但这些形象或许在我们脑中无数次出现过。当我在考虑材料与形态的时候,放大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激发作品中不安、惶恐、荒诞之类的因素。

5

▲ 《无题》2019, 尺寸可变,人造织物、填充物

丁乙:有些作品可能会暗示女性的视野?在你的作品表现里有没有什么说法?你希望别人把你当做是女性主义艺术家吗?

杨熹:不希望也不想被归类,性别平等或者模糊些会更好。我对女权没兴趣,更不希望被拿出来强调。

丁乙:探讨作品创作和工作细节,是我最乐意的。艺术家的思想以及处理和把控作品的能力在作品中得以完整呈现。我在宝龙艺术中心的抽象展上看到你的一组新的浮雕类型的作品”困兽”,是否意味着你从抽象的表达转向更为意象的语言?和去年及前几年的“神兽”、“生命体I”、“生命体ll”的不可名状的造型方向不太一样了?为什么?

6

▲ 《困兽》2021,120*75cm五张,人造织物、填充物、不锈钢焊框

杨熹:早期的作品考虑比较多的是形式上的东西,而近些年的作品可能会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创作,比如作品所表现的张力、情绪释放与控制、个人思考与感受带入等,甚至作品的完整度也是我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重要部分。

新的一组“困兽”其实是更个人化视角的一种延伸,造型方向虽然从立体转向更平面化,但想表达的感觉和传达的意象与之前作品相似,他们都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描述。作品的整体与细节的把控以及材料、制作工艺、装裱与展示方式也都有更新迭代,这使作品的完整度比过去更高。而“神兽”、“生命体”这系列作品,因为是雕塑属性,所以考虑更多的是作品自身以及空间维度之间的关系。制作方式与材料工艺上,也有别于传统雕塑,它们是从平面材料的选择开始,将二维材料裁切缝合,并建立转换成立体体积。这过程需要不断添加与去除、实践与调整,直到作品成立。

7

▲ 《生命体》2020,130*50*90cm,人造织物、填充物

丁乙:人类的历史很长,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你更喜欢哪个时期?

杨熹:更向往未来,未来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而这种不确定性让我着迷。但历史发生过的任何时期,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资料上获取,是一种缺失的未知性。

丁乙:你看过很多艺术作品,有什么样的作品,或者形式,最会打动你。

杨熹:不需要过多解释、没任何理由、有自己个人魅力和气息,并具有人类内心深处共鸣的,可以把人吸引住的作品。

展览信息 

8

皮毛手塑料眼

展览时间:2021.09.03 - 10.03

展览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94号2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