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解放日报 2021-06-22 08:59

原标题:“公园城市”伦敦如何搭建绿链

1

在英国伦敦,人们乘坐游艇在泰晤士河上观光。 新华社 发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伦敦,有着世界领先的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但在人口密度、建筑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大面积的绿林地建造还是颇为奢侈。

在中心城区公共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搭建绿链成了伦敦快速改善城市环境的“应急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伦敦的绿链并没有沿着功能单一的绿色空间方向开发,而是与众多城市功能相结合,将可达性基础完善、用地可控的路网、水网有限地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发展成满足休闲游憩、文化展示功能的区域。

“最贫困区域”蜕变

打造“世界级公共空间”

伦敦中心城区运河纵横交错,繁忙的运河生活曾是伦敦文化的一部分。但随着城市化建设,这种文化几近消失。在伦敦搭建绿链的过程中,滨水绿链的打造被重点提出,政府意图激活滨水空间的复合功能,还原具有伦敦特色的滨水生活区,构建一张有活力的水网。

其中,摄政运河沿岸的蜕变颇具代表性。摄政运河连通了26个城市公园,沿线13处历史船闸区域经过改造后,融入了商业、餐饮及创意办公等新功能。而位于摄政运河中段的国王十字片区在近几十年来的改变,可以说受关注程度最高,得到了伦敦市民和海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国王十字火车站于1852年投入使用,它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国王十字地区,西邻大英图书馆,南侧有伦敦大学学院,东北方向散布着不同人种聚居的住宅区及小型服务业。

19世纪以来,该区域因拥有公路、铁路和河流交汇的极佳区位条件,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成为区域内外联通枢纽、工业中心、货物集散转运中心和生活中心,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工业心脏地带。

上世纪70年代,伦敦步入后工业时代,国王十字街区内工厂倒闭、市面萧条,居民陷入贫困的挣扎。到上世纪90年代,那里已经稳居“伦敦最贫困十大选区”名单。

1995年,“海峡隧道干线法案”获得英国上议院通过,法案涉及对国王十字火车站及其周围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铁路附近的城市空间也得到机会重建。2001年7月,海峡隧道铁路干线项目正式动工。

2008年,国王十字区域又迎来新的机遇,政府宣布投入80多亿英镑,国王十字也因此成了伦敦市中心150年来规模最大的区域重建项目之一。在一份针对国王十字地区的发展愿景中,有专家这样描述:“让国王十字中心成为所在地区变革的引领者,成为一个社区聚集的地方;一个对比的平衡:旧的和新的,大的和小的,规则与不规则;一个和谐的城区。”

根据规划,整个街区开发项目占地27公顷,基于“交通枢纽带动经济”的目标,以摄政运河为分界线,运河以南地块主要用于开发办公楼,住宅区与相关配套被规划在运河以北。打造“世界级公共空间”,成为该区域的规划亮点。按照计划,公共空间覆盖该区域面积的40%,10.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与其周边的多元化建筑,构成了规划的主体,确保市民不会远离热闹的广场或街道场景。

“高度混合使用”导则被一再强调。区域内的10座新公园广场、26英亩(约10万平方米)绿植环绕的公共空间,总共占到开发面积的4成,将与新建筑、翻新的历史建筑、住宅、办公楼和商业区域在街区内混合共生。区域内的每一片绿地和公共空间,都可以在步行15分钟内到达,骑自行车也是受到鼓励的交通方式,有自行车租赁公司在那里设置租赁点。

600米长的线形公园

成为区域的关注焦点

规划者认为,公共空间作为交流、融合、共通的所在,把人放在第一位是建立舒适宜人的环境、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与连接的关键。在国王十字区域开发项目中,潘克拉斯广场、谷仓广场、运河走廊以及零星的街心公园等,为这片街区带来了真正属于市民的有活力的、生态的公共空间。

2015年,“储气站公园(Gasholder Park)”在国王十字区域内的一个广场上亮相,引来众多目光。别看它现在是一片带绿地的公共空间,它的前身实则为维多利亚时期的老煤气站。

储气站公园呈圆形,直径大约40米。中央是一片圆形草坪,大型不锈钢结构、25米高的大柱子环绕着它。草坪外围有一圈金属回廊,带顶棚和座椅。公园的金属结构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它是从原址上的八号煤气站保存下来的架构,当时伦敦最大的煤气厂潘克拉斯煤气厂在这里生产和储存煤气。现在,八号煤气站已经被列为英国二级保护建筑。这些结构曾经被暂时拆迁到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而为了配合国王十字区域的改建计划,它们又回到伦敦,重新竖立。

负责这个小公园的设计师表示,希望通过储气站公园营造出新与旧交相辉映的效果,让它从见证这座城市工业发展历史的老建筑,转向供人们放松身心的地方。天气晴好的时候,它确实是个举办公共活动的好地方。

沿着运河的方向走几步,就能看到运河长廊的一块块楔形绿地。运河长廊(Canal Corridor)沿着摄政运河贯穿国王十字街的中心。它是一个长达600米的线形公园,连接着周边的地区。熟悉伦敦历史的人知道,河流在该地区的历史塑造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商人来到一个河岸口,新的公共区域就会发展起来并为该地区带来人流。因此,改良通道、重申其作为城市路径的重要性以及关注生物多样性,都是运河长廊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

得益于极佳的南向视野和富有季节色彩的植物种植,运河走廊已成为国王十字区域内人们关注的自然焦点。随便找一块绿地坐下,望向运河边的美丽景致,晒晒太阳、聊聊天,已经成为周边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高级写字楼作“陪衬”

凸显千年古城墙风貌

在伦敦观光,除了沿着泰晤士河游览,还有一种相对小众的路线——城墙徒步游。

伦敦城墙(london wall)指的是伦敦的历史城区伦敦城(又称伦敦金融城)的城墙,始建于古罗马帝国时代,之后经历屡次扩建和加固。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伦敦城墙一直是伦敦城在战争年代的重要屏障。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伦敦的高速发展和扩张,城墙开始被大规模拆毁,但有一部分被包入附近建筑物的墙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轰炸摧毁了伦敦城的大量建筑,但包入这些建筑物的千年古城墙却存留下来,得以重见天日。

2018年,伦敦城墙广场项目完成,给了许多人惊喜。原来,除了把旧城墙圈起来保护,还可以使其与新城区、新建筑融为一体,与更多的市民、游客亲近。这种融合也体现了伦敦绿链规划的一种思路:内城紧凑的空间结构所发展出的窄而密的交通网络,使得道路沿线大幅度的绿地改造、植树难以实现,即便实现,也可能会降低道路的通勤效率。不妨就在道路沿线高密度的节点空间打造局部的绿色空间,并通过主题营造,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

伦敦城墙广场由两座写字楼及其周边的公共区域组成,公共区域内包括公共花园和重新规划的空中人行步道,将伦敦城与相邻的巴比肯区域联系起来。建筑师在构思时深度挖掘这片场地从罗马时期到战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历史,精心修复了这个区域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从公众视野几乎消失的罗马城墙,并将圣阿尔法教堂遗址中的塔楼修复后作为新项目公共区域的中心。同时,上世纪中叶建造的空中人行步道也被重新规划和翻新。

值得一提的是,两栋新建造的写字楼被低调地设计为这些历史地标的背景和“陪衬”。从外观上看,两栋写字楼外立面上竖向的带状玻璃纤维混凝土和深蓝色陶瓷网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选材的灵感源于建筑师在罗马城墙遗迹发现的肯特郡硬质岩石。玻璃纤维混凝土亚光平滑的外观与肯特郡硬质岩石无光泽表面相呼应,而珠光面的蓝色陶瓷则与硬质岩石富有光泽的内部相呼应。

伦敦城墙广场主创建筑师山姆·波特向媒体表示:“要理解这个项目的美,就要认识到它只是这个场地历史的最新一层,也是下一个在未来被铭记的痕迹。我们设计了最先进的办公楼,但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它与周边公共区域的紧密联系吸引了众多租用者。建筑给城市带来一种社会的、人类的、触觉的尺度,建筑在它周围的空间里才能显得更为优秀。”

在寸土寸金的伦敦金融城,伦敦城墙广场将一般的面积作为公共区域向所有人开放,实属魄力之举。这也使之成为城市的一个新的休闲目的地。整个公共区域优先保证行人和自行车的可达性,推动减少了周边车行道的宽度。区域内包含了圣阿尔法花园和一系列袖珍花园,提供了超过6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和横贯多层次平台的超过780平方米的绿地。百米长的空中人行道作为景观在立体空间上的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短暂躲避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文字、图片来源解放日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