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音乐

橄榄古典音乐 2021-06-21 08:37

原标题:10首不得不听的经典交响诗

交响诗(symphonic poem)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而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以单乐章的形态比较典型,在民族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晚期也会出现套曲形式的交响诗。

1

《前奏曲》

李斯特

2

这是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部交响诗,李斯特也是这一体裁的首创者。这个外向型的家伙虽然以“炫技钢琴家”著称,但一旦深刻起来也不得了。这首《前奏曲》是他交响音乐的代表作,取材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篇《人生》,但一扫原作消极的心态,变为一曲歌颂生命、歌颂光明的胜利凯歌。作品旋律宽广优美,配器精彩纷呈,结构细腻精巧,并且在作曲技法中巧妙地运用“主体变形”的手法,直接预示着后来瓦格纳的“主导动机”。

《骷髅之舞》

圣桑

3

圣桑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过于追求表面的华彩效果,质量不匀。这首《骷髅之舞》是他交响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完成于1874年。整部作品从弱奏开始,突然独奏小提琴奏出圆舞曲的节奏,描写死神的骷髅互相击碰着出现了。根据作品要求,这把小提琴需要特殊定弦,以描绘深夜墓地寂静和恐怖的气氛,乐曲逐渐发展到全奏……正当骷髅之舞跳得热烈之际,一缕阳光出现,各种鬼魅魍魉马上散去,留下空旷的大地。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鲍罗丁

4

这部作品堪称作曲家最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880年,这一年是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继位25周年,当时筹划举行一个“俄罗斯历史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画面的题材选自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为其中的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这部音画由于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

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这部标题性的交响诗由俄罗斯曲调和东方音调两个主题变化、发展而成。宁静的俄罗斯曲调和古老的东方音调相互交融、在草原上形成和谐的回声,慢慢飘散在草原上空。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精致而极富诗意的抒情音调、严谨的结构、鲜明的音乐形象、绚丽的管弦乐色彩与民族民间生活场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芬兰颂》

西贝柳斯

5

这是芬兰的“第二国歌”,西贝柳斯一生的代表作,创作于1899年。作曲家自己曾经说道:“《芬兰颂》就像一缕来自旷野的清新的空气,这是来自天堂的旋律,纯洁而又令人振奋。”乐曲由铜管群在低音区的怒吼开始,奠定的全曲抗争的基调;随后以木管模仿管风琴,弦乐则做出庄严的应答,表现了芬兰民族抗击外侮,争取解放的决心;小号则以一个固定的同音反复节奏型,向民众发起了号召,而真正《芬兰颂》的主题响起时,则是众赞歌的风格,感人肺腑且深入人心。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格什温

6

这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于1928年所写的一部交响诗,在20世纪美国的交响音乐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管弦乐作品,而且在其基础上诞生了同名的音乐剧和电影,一直风靡至今。创作此曲之灵感源自作曲家的巴黎假期,第一次去巴黎的他兴奋不已(基本可算是乡巴佬进城),并决定将各种印象用音乐来表达。本曲的性格非常阳光,完全一副朝气蓬勃的图画,仿佛一个美国人以轻快的步履穿梭巴黎的大街小巷,而小号奏出的蓝调主题则成为全曲中最耳熟能详的旋律,带出的感觉正好表出作曲家缅怀巴黎的情怀。

《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

7

这是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不朽巨作,斯美塔那仅此一部作品足可以让他名垂青史。《我的祖国》作于1874—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捷克)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一阙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这部作品共分六个乐章,其中最出色的就是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基本也可以视为捷克的“第二国歌”。

《罗马三部曲》

雷斯皮基

这套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的交响诗是作曲家雷斯皮基一生的伟业,在意大利的管弦乐艺术发展史中,这套作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部曲”指《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每一部都包含有四个乐章。

其中“喷泉”的四个乐章分别描述罗马城中四个不同地点的喷泉;“松树”的四个乐章则是追求用音乐来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印象;而“节日”则是以历史为脉络,用音乐描绘罗马在远古、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当代四个不同节日的景象。作曲家在这里借助于对大型乐队音色的探索,意图去表现罗马城的不同维度(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光明与黑暗等等)的风采。

《天方夜谭》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9

《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原为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非常简单:一个残暴的君王,每日要迎娶一位新娘,次日便要把其杀死而另寻新欢。这是出现一位姑娘,她每天晚上给他讲一个故事,到第二天时正式关键之处,为了继续听下去,国王破例没有处死她。之后,她又以同样的方式给君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国王终于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全心治理国家。

这部音乐作品由一些阿拉伯的元素和音调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和温柔的抒情诗。这是一部美丽的音乐神话……

《大海》

德彪西

不出意外的话,这几乎是德彪西常演作品中,乐队编制最大、演出时间最长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了。共分为三个乐章(其实是三幅“音乐素描”),第一幅为“从黎明到正午”,第二幅为“海浪的嬉戏”,第三幅为“凤与海的对话”。尤其以第三幅(乐章)最引人入胜:先是定音鼓刻画出远方飘荡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象,犹如风和海的对话,同时也表现出作曲家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理查·施特劳斯

11

这部充满哲学味道的作品创作于1896年,受到尼采的同名著作的启发而写成。全曲共分为九个段落,除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作者自己加上的,剩下的八段均来源于尼采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夜游者之歌”。

其中“日出”是全曲的引子,也是最为著名的一段,被用于电影《2010太空漫游》中而家喻户晓。“日出”之后主人公经过了追求爱情的悲哀和追求科学的徒劳,这位“超人”终于摆脱了常人惯有的烦恼而进入到“舞蹈之歌”的欢乐佳境,而最后的“梦游者之歌”,则象征着这位“超人”的灵魂在上升,而世界则在他的下面沉沦……

(文字、图片来源橄榄古典音乐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