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当全球最大毕业季升级艺术周 “现在史”是如何被改写的?

每年的五六月都是中国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展纷纷亮相的时间,告别了初夏,迎来了芒种,六月的阳光炙热而灿烂,空气中的余热并没有降低人们对艺术的热情。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的毕业季依托于第三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的开启,于六月的第一天在杭州拉开帷幕。

1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2331人,其中本科1669人,各层次研究生662人,在全校3000余件毕业作品中遴选出优秀作品共计400件(金32 ,银104 ,铜 199)。

本次青艺周线下展览,覆盖浙江美术馆、浙江展览馆、西湖美术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国画院美术馆、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凤凰创意大厦展厅、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共计十余处场馆,展出作品3500余件,动员超过2000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参与,从西湖沿线到运河之畔再到之江之滨,面向公众,全城绽放。

万物互联 世界日新

0

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作为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和西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创意文化节日,于2019年伊始,在中国美术学院以“毕业展示周”的的基础之上,走出校园,冲破围墙,遍布杭州,将常规的毕业季展览升级成为艺术周,凝结起更大的力量。

2

▲ 第三届“青艺周”开幕式现场

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毕业展狂欢一方面内外打通,形成一所“无墙的学院”;另一方面是学院、学生走向社会的良好桥梁,通过这一平台,学院实现了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办学成就与城市同步、青年艺术家与时代的共同成长。将艺术学院与社会相联结,青年学子和艺术家相交流,多个主题项目的开展,创造一个互通互联,充满生机的艺术生态,为杭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

3

▲ 第三届“青艺周”开幕式现场

历时三年的运作,青艺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文化现象,毕业季不再只是学生们的专利和专享,更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节日,这也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真正让艺术走进生活,为城市带来新鲜的血液,那些最具创新能力和创业志愿的青年们汇聚于此,带来 “展、演、坊、论、市”等多个主题项目,这场杭州城的艺术嘉年华,代表着诗情画意古典中国的“老杭州”与新兴互联网时代大潮中的“新杭州”的连接与转型,让杭州撕去传统“江南水乡”的标签,成为一座具有创新气氛、青春气息、未来气质的创意城市。

百年正青春,青春正有我。值此建党百年之际,青艺周展示了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文化思考、创作成果、精神面貌,为也是年轻的艺术家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一份真诚献礼!

艺术让城市更美好

1932年,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先生写了一篇长文名叫《美术的杭州》。文中讲杭州有三种美——天然美、人工美、创造美;他认为,国立艺术院主要是以“精悍焕发之风度”为杭州创造美。

4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2021年的今天,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第3届“青艺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今天的艺术学院,无论美院还是音院,除了美化城市、美化心灵之外,应该可以为杭州做更多的事情。”

今日的杭州与九十年的杭州不可同日而语,而今天的艺术教育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艺术除了创造美,还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动力。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已然超出了审美和教化的传统意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感知力的开发和实验,开启视野、壮阔心胸,在形形色色的自由创作中探寻“从0到1”的可能路径,激发自主创新的能量。

5

▲ 2021年第三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展演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浙江音乐学院毕业演出启幕

6

▲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陈瑶、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新为参展(演)的青年艺术家代表颁发参展(演)证书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7

▲ 第三届“青艺周”开幕式现场

当现在不再现成,

现在得以显现;

当现在现在,

现在得以成史。

古希腊人指称时间的词汇有二:其一是克洛诺斯(cronos),代表一种线性的、不停向前流动的时间;其二是凯洛斯(kairos),表示一个潜在的、只在机缘成熟时显现的时间点。后者正如同《周易》所谓的“几者,动之微”,变化发生却尚未呈现,那是有无之间的生发状态。

8

▲ 第三届“青艺周”开幕式现场

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看,光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皆为过往。爱因斯坦说:“对物理学家而言,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只是一种幻觉”。然而在量子理论中,相互纠缠的二者可以无视距离地共享同一个“现在”。

一切皆在时空中展开,“有作用时名为现在”(《俱舍论》)。现在作为显现着的、起作用的“存在”,暗含着更多并未实现的潜在。2021,在这个被新冠疫症激进重塑的世界,在这个被科技资本强力加速的时刻,“现在史”邀请我们从更多维度去思考时间的意义,去关注“现在”所包裹的无数潜在的现实,去开辟出“现在”所蕴含的多种未来。

0

“现在史”不限于历史循环论,它希望凝聚出的是一种开端意识。

2019年第一届青艺周的主题是“青春·观·世界”英文是Inter-World-View,既是交互的世界观,又是一种年轻人希望interview the world,即“与世界谈谈”的姿态。2020年第二届“共同生活”,是对疫情下人类重新思考生活方式的回应,探讨在新冠疫情和漫长的隔离中,人类对共同生活的渴望和如何重新获得共同生活的能力的思考——“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2021第三届青艺周的主题“现在史”是对“共同生活”的再次思考。

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时代,也正在共同凝聚出新的历史感知与现实感觉。在关于当下的海量记录与书写中,我们失去了“现在”。在无穷算力推动的“实时”与“同步”中,我们失去了“现在”。社交媒体的狂欢中,我们无法辨认彼此。众声喧哗中,我们听不到存在的回声。

万物互联,众生孤独。我们共同经历着全球疫症中的迷失与危机,也共同面对着数字时代生命伦理的新命题、新挑战。

教义渐老,世界日新。学校所传授的技艺,曾是前人处理真实问题的经典方案,却并非应对当下命题的万能武器。我们应重新扣问自己操持的技艺与记忆,将之转化为创造的力量、重启的契机。

10

西方线性史观生产出“现代性”之僵局——时至今日,据说依然在延续着现代性的未竟之业。这一线性史观及其背后的世界观投射到艺术界,幻化而成所谓“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建制。这一观念过于陈旧,这一建制已空转太久。

0

历史并非一往无前的直线,而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当代”只是变动不居的海面。让我们潜入这一片汪洋,打捞起无数世代的知识与技艺。当现在不再现成,现在得以显现;当现在现在,现在得以成史。“历史”,是“现在”这片汪洋所构造出的幻象,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时间的汪洋中畅游,载沉载浮,打捞起古今中外所有的文明碎片。

这些对于“现在史”的理解和阐述,如何具体表现在策展理念和艺术作品中,并唤起更多人的共鸣,在“青艺周”正式开幕后揭开。

9

▲ 第三届“青艺周”开幕式现场

青艺周开幕系列片《现在史•迁流之相》和《天球宣传片》让观者沉浸于对未知宇宙时空的探索与沉思,继而又被席卷入充满青春能量和人文精神的音画现场。

仪式后,在混合现实开幕式中,现代史系列主题片《迁流之相》,将视角指向平行宇宙和多重未来,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对“无序——有序——更大的无序”进行空间设定,呈现在时间流动中的万物演变之态。

开幕式最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演“视域(Horizon)”惊艳亮相。作为本次服装毕业大秀主题,蕴含着毕业生对四年大学时光的总结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饱含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关切和问候,对古今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通过所学所思,对人类文化、社会众多现象的反思融入设计创作灵感,用面料改造和材料廓形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并大胆尝试创新的设计表现手法,阐述世界文化的潮流更迭,描绘别具风情的艺术画卷,记录莘莘学子的求学旅程,呈现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11

▲中国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毕业生表演“视域(Horizon)”

从时间的“迁流”、未来世界的废墟,到时间“切片”中人类的跋涉穿行,直至“数字人类”的未来景观,最终导向这次的学术主题——“现在史”。

全球最大规模毕业展 

“现在史”·2021第三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两校毕业季的基础上,将常设展地点从院校升级成为大众的公共场馆,以西湖—之江—运河为主轴,涵盖众多杭城文化场馆,包含了线上开幕式、线下展览展映、科幻论坛、音乐会等各板块累计30余项艺术活动,累计展出3500余件作品,总展出面积近1.8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毕业展示。

从首届“青艺周”开始,科幻论坛和游戏论坛就是展览之外的一个亮点。今年,依旧会重磅推出科幻/游戏论坛,这次科幻论坛主题是“可能世界档案”,这个档案中,所有提供了可能世界线索的事物都在被收藏之列:一个小朋友做了一个梦,她写下来或画下来可以被收藏;一个数学家的公式可以被收藏;一个乌托邦建筑师的疯狂的草稿或模型可以被收藏;一个艺术短片、一幅插画都可以被收藏……

本届游戏论坛以“游戏的可能,可能的游戏”为主题,面对未来,探讨”游戏“的可能,可能的“游戏”、从更多维度去思考“游戏”的无数潜在可能,去辟出蕴含的更多种未来,思考如何将游戏转化为创造的力量、重启的契机、升级的动力。

12

▲ 论坛现场

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腾讯游戏、字节跳动、莉莉丝游戏、不鸣科技、巨人网络、独立之光的各位代表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宣学君任学术主持。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与腾讯的游戏合作单元“长安风物志·百坊艺闻录”、“游戏论坛”、艺创小镇“乐动”嘉年华、象山艺术公社的浙音优秀作品展与音乐会等活动也在城市各个现场开启。

杭州西湖周边的浙江美术馆、浙江展览馆、西湖美术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国画院美术馆、西湖博物馆呈现以中国书画、油画、版画、跨媒体艺术、设计、手工等多种形态的艺术力量。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浙江音乐学院、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凤凰创意大厦从建筑、影视、雕塑与公共艺术、艺术管理等多维度展现创意与创新。

两个主轴相互映照,满城开花,共同营造出一场涵盖视觉艺术、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门类的青春盛宴。遍布全市、广泛跨界,这是青春洋溢的六一礼物,更是以城市节日的方式进行的一场全民社会美育。

本次青艺周展期为6月1日至6月16日,各项展览、演出活动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及观展方式,遵循各场馆疫情防控及预约规则入场观展。观展时间为每日9点至17点(16点30分起停止入场)。展览期间,原每周一例行闭馆日,依旧正常开放。

为配合毕业季期间市民观展,6月2日至6月16日,特推出5辆观展专线公交车。浙江美术馆-----新新饭店----浙江美术馆。观展专线公交车从浙江美术馆始发沿途停靠:钱王祠、武林广场(西)站(往新新饭店方向)、葛岭、新新饭店,单圈全程16.4公里。

各学院主题展

13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庄子·在宥》有言:“其俯仰之间而抚四海之外”。“仰观”与“俯察”是中国人特有的观物方式,也是认知世界到心物契合的入口,以物象物的本相实对、以眼观物的饱游饫看、以观物的游目骋怀,皆万物于我之合一性,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古代圣贤们用这两种方式捕捉万物之瞬间,抵逹永恒之关照。自仓颉造字使,人类由此启文明之进程,经千古而不朽。

14

绘画艺术学院

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理论建立了绝对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在牛顿看来,只要拥有最为准确的时钟,时间都是一致的,也是可以被测量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认为,时间是在不同参考系中的流逝,它与空间并非彼此独立的物理量,乃是互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然而,在艺术创作中,所有的时间与空间概念都可以得到和谐共处。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这里,李白“诠释”了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时间与空间是互不关联的存在。但在《把酒问月》中,这位大诗人则感喟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分明体现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概念。因此,“现在史”强调的是从多维度思考时间的意义,从而开辟出“现在”所蕴含的多种未来和可能。对绘画艺术学院来说,“绘画进行时”乃是一个永远的动态过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始终在“绘画中”。

15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空间”需要人的参与,当下的空间也需要真正“当下”的人,阿甘本将之称为“同时代的人”。何为“同时代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既生活于当下又与之格格不入。这样的人必须与这个时代保持应有的距离,并“死死地凝视”这个时代,也只有保持距离,当下的人才不致于被汹涌的时代洪流所淹没,而所谓的凝视也必将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凝视时代的“晦暗”,去凝视当下空间中未可抵达之“光”。这样的“凝视”仿佛是柏拉图洞穴中的怀疑者的凝视,他开始怀疑洞穴中的一切“影像”,这影子便是一种“晦暗”,也是一种“光”,尽管洞外的“真理”永远无法确定与到来。因此,“现在者”永远是“格格不入”的,而那些如此契合时代要求并引以为傲的人是一群随波逐流者。不合时宜的人努力将时间阻断,一往无前的时间将被一次次拦截、并无限的回溯形成一个个时间的间隙,形成异化的空间——也因此,对于“现在”的思考需要问的不是“未来”会怎样,而是“当下”的空间应如何“触目”。

我们需要重新创造一种“触目”的状态,使空转的机器变得不再好用,事物的空间在“不好用”中得以被再次关注,我们才有可能继续认识与创造。

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要急于的强调如何符合时代的运转进而使自己成为时代进步的幸运儿,也不是盲目的抓紧批判的武器结果却一头扎进了资本时代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当下的紧迫恰恰是如何凝视生存中的“晦暗”,并将空转的时代机器“停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同时代的人”。

16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镜”,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窗”,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解字》

近两百年前,法国人尼埃普斯在家中的窗口,历经长达八个小时的曝光时间,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幅被留存下来的照片。照片中窗外的景象在不停变化的阳光照射下显现于金属板上,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类与自然永久共存的期盼。但与今天一样,近两百年前曾被尼埃普斯称为“日光蚀刻法”的影像获取工艺并不为人所知,唯有《窗外的风景》成为其真实存在的明证,如钱钟书先生在散文《窗》中所悟:“窗子打开了自然与人的隔膜。"随即“用光描绘”的历史由此开启,电影、电视、网络不断衍生、延伸了媒介及人类自身。

镜与窗都关乎人类的视觉感受,向内连通自我,如镜,用于反射与聚焦;向外链接自然,如窗,用于收纳光明与空气。镜与窗都以“现在"为起点,向前勾连历史的记忆,向后开辟未来的技艺。随着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替,从照片到电影,从电视到融媒体,视觉的多元性与方向性在光与空间的交汇中得以延展,历史与未来在镜与窗之间虚实共生,俯仰自得。在自然空间的现场,经由“镜”与“窗”的技艺与观念,演绎并留存了无数精彩的剧目和世事变迁的风景。镜与窗拓宽与延展了人类视域的同时,为自然与人类的交往构建了独立的对话空间。

“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面对时代背景下的媒介语境,“回应”是镜与窗存在的现实境遇,在作为媒介的艺术表达过程中,镜前与镜后、窗内与窗外成双结对地浮现,相互许可已成为默许,互为延伸则是共同所期。

影像,串联了生命经验、思想内涵、社会感知和宇宙符号,一块块屏幕的背后潜藏着时间与人间的多种样态。

17

手工艺术学院

2021年手工艺术学院毕业展——“因·手·艺”,展现的是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玻璃,首饰,漆艺四个专业的131名本、硕、博毕业生经过数月的打磨酝酿后奉呈出的精彩成果。它涵盖手工艺术的基因、材料、技艺、思维等诸方面的要素,展现了手工艺术学院近年来不断打磨的教改成果。

历史源流中的手工劳作之物,凝聚着先民集体的智慧,而新时代的手工艺术教育,承载着超越时代的睿智与慧识,同时蕴含一种思想的革新。

“因·手·艺”是对上一届主题“观·手·艺”的进一步思考和拓展。“观”是有目的、有视角地细致察看辨析,也指对事物的观望与审视,引申为对事理的距离性观看。“因”字意涵丰富多元,蕴含辩证的哲学思维,其涵义不止于缘故、承袭和缘由等语意。《说文解字》中释义:“因,就也。”这种意指契合了某种因果的沿袭关系,映射着时间网格与历史点位的构架。从词语本源意义的角度而言,“因·手·艺”不仅仅是对手工艺单一维度的观看,而是围绕其场域与位面的多维洞析,也是聚焦手工艺术时间点位脉系的解构性认知。甲骨文的“因”字象形多意,犹如人躺芦草席上,口边如同垫席的方块之形,中间是纹饰。究其字义的内涵,掺杂着物相、状态和本义,又指多线性、多模态、多向度的系统辨析,也是相就顺应事物源态性问题的深度思考。

从历史点位与专业本体的视角来看,“因·手·艺”涵盖手工艺术的基因、材料、技艺、思维等诸方面的要素,展现了学院专业创新发展,聚焦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前导思想和实验举措,凸显着专业育人的目标和定位。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源于思维认识的升级与拓展。历史源流中的手工劳作之物,通常都凝聚着先民集体的智慧,承载着超越时代的睿智与慧识,同时蕴含一种思想的革新。这种新思想的萌发,闪动着人对新事物思辨的感知力。感知是认知新事物的基础,掺杂着社会发展迭代更新的源态问题。

18

跨媒体艺术学院

“键入”是今天计算机与互联网领域普遍皆知的动词,当然,这里的“键入式”,显然不只是局限于计算机键盘上的发令与输入,而泛意着与此平行的一种态势与行动上的进行时;它体现了立足当下文化现状的临场境遇,也言指着某种观念与技术、心灵与行动同步可触的抵达时刻。

“键入式”作为今年跨媒体艺术学院毕业展的主题,是因为此刻“键入”无疑已成为新一代跨媒体艺术学子们感知社会、滋养知识、交互信息包括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并由此引发有关“键入式”的内外动因和前沿思考。一方面,它呈现着学院与技术世界、社会现实不断交会碰撞的界面;另一方面,也是新一代跨媒体艺术家、媒介构作者日常生活的态势和语言表达方式。他们立足媒体与社会的双重现场,以不同的视角和个体的感知方式,不断叩击当代文化现实与媒体创意的关系,追问“作为媒体的艺术”和“作为艺术的媒体”的种种学理构架,并探索多方面的实验性可能。

以“键入式”归纳2021跨媒体艺术学院毕业展的展题,既回应着本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的主题“现在史”,也是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学理念的某种呈现,全体毕业生的作品既保持着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当下书写,也在迎对一场来自学院内外的社会性检阅。此刻的键入,事实上已在开启未来艺术与生活的新征程。

19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1931年8月,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一文中详细列出了70种生活力,陶先生将其分为康健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社会改造生活。

2021年,9个十年过去了,在陶先生描绘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情景和逻辑中,已经有不少已付诸为现实;与此同时,让学生在社会继续创作、不断生长的“生活力”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一个人应具备的“生活力”需要协调专业与认识、整合技能与思想,最终达到以器载道的目的。作为教育机构,学校要传递给学生的内容也不断地发生着更迭。然而,其中不变的是“塑造共同价值”和“接续伟大的传统”,这是学院教育的基本责任。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生活力”毕业展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届,“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仍然是“生活力”的三个基本标准与特征,它将伴随134位毕业生在未来旅途中向上生长,不断迭代。

0

设计艺术学院

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庄子·达生》

庄子曾说,怀正平之心,与造化更生,可近于天道。如今,身处时代变革与从未涉及过的科技发展,在自然、社会、人事、自我的更覆推迁之间,设计人更需要重新审视与构建自身的态度与使命。

与彼更生,便是直面每个“现在”中的潜在现实、每个“当下”里的永恒变化,跨越藩篱,融汇古今,与自然共生,随机应变;与社会共振,与时俱进;与他人同心,和光同尘;与自我同频,成长更新;如此代谢更迭,生生不息。

后生可畏,更上层楼。新世代人以独特视角在探讨时间与生命、环境与健康、文化传承与道德重建、城乡边界与发展、生活方式与教育、弱势群体与老龄化等种种议题。且看“更生仔”们如何以敏锐的洞察力、诚挚的感受力、独到的思考力与创新的艺术表现力,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设计之旅。

展览信息

2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