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何见平:他身体里跳动着一颗年轻男孩的心

“何见平的身体里跳动着一个年轻男孩的心,他沉醉于艺术和出版领域中的每一次新发现与探索。”

                                                                                                      ——Lech Majewski

当人类回顾过往记忆,脑海中直觉所呈现的是一个个闪光的片段,他们承载着一段段如梦的时光。2021年三月,由设计互联出品、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的《daydream何见平个展》是关于国际知名设计师、独立出版人、教育者与策展人何见平25年创作生涯最完整的一次回顾。

21

▲ 国际知名设计师、独立出版人、教育者与策展人何见平 

展览沿用着记忆的形貌,打碎时间线索,将何见平的设计生涯分成九个独立的片段:蒙太奇、模糊、山水、肖像、文字、艺术、阅读、形象、策展。当走进1200平米的展厅中,仿佛是进入了何见平的大脑,他过往的平面视觉作品、设计草稿、便条、沟通信件、出版物等等洋洋洒洒地张贴满了四面展墙,站在展厅中的空旷地随处一瞥即可窥见何见平记忆的一角。这种陈列方式也暗合了何见平最核心的个人身份:平面视觉设计师,将墙面折叠便是一册信息丰满的折页设计,书写着他25年的设计过往。

2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现场图 

平面设计代表着有序、精准的信息传达,一场平面设计展通常也遵循这一原则。整齐的间隔张贴的海报,呈系列化摆放在展台上的平面物料,视频循环播放的设计过程,一切展示都逻辑清晰、井然有序。《daydream何见平个展》无疑十分果断地打破了这种秩序常规——展场没有一个展台。密密麻麻的草稿和成稿并置,作品与作品无差别地紧密张贴把墙面完全覆盖;关于展览的文字追随墙面,环绕地面一圈,用碎片化的信息平级排布,营造了一场关于设计的想入非非的白日梦。而这种极具创意的布展方式,在入场处循环播放着的影像作品中早有预告。它将何见平不同时期的作品以数码处理的方式随机打碎重组,呈现出信息密集到崩坏的状态,而在这崩坏当中,又时不时地跳出一些完整的信息碎片,只有“何见平的daydream”这一主题清晰可见。

3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现场图

蒙太奇

蒙太奇是何见平西方平面思维的起源。1994年,当何见平还在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学习的时候,平面设计还被划分在工艺美术的门类之下,尚且不成体系,他积累了诸多疑问无法解答。为了追溯平面设计的起源,以及对国际主义风格和包豪斯的向往,他在1996年远赴德国留学。当时的德国盛行的依然是以摄影蒙太奇为灵感的平面风格,Hans Hillmann、Gunter Rambow、Jürgen Spohn、Frieder Grindler,还有Günter Kieser、Holger Matthies等德国平面设计师们学习摄影师的方式工作,像剪辑拼接胶片一样,将毫不相干的两个物体用胶片剪辑和后期暗房合成的方式组合成一个个逼真而奇幻的图案,在Photoshop等设计软件还没有成熟的的年代展现出了超强的想象力和极具冲击的视觉效果。

4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 蒙太奇板块

在这个疯狂吸收外来养分的时期,蒙太奇成为了何见平设计的关键词,《Leit(d)Kuletur》、《China》、《Clon系列》等作品都十分直接地呈现了蒙太奇对他的影响。这种极具创意的塑造图形的设计方式让他收获良多。

5

▲ 何见平作品 – China

模糊和山水

经历世界的广大,再回溯自身,仿佛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何见平也不例外。在经历了德国蒙太奇风格的洗礼后,“模糊”和“山水”是他反思和向内求索的反馈。在极度夸张和逼真的视觉的反面是什么?或许“模糊”是一个方式。他尝试从“模糊”这个对立面去呈现更集中和明确的视觉信息。现代信息的传播正包含着雷同和重复,何见平的工作方式就像是一台中央电脑,用成百上千的单一图形去塑造这些图像和信息背后所代表的某种共性:一个经过审慎思考和过滤后的关键信息。“模糊”这种信息处理方式粗浅看来像是站在了信息样貌“清晰”的反面,但通过重叠的手法去达到信息求同的方式,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精准地摘取出关键信息,依旧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妙法自然》、《Hesign Studio》、《100 Beste Plakate》等作品都属于这个时期的创作。以《100 Beste Plakate》为例,在展现信息关键词的同时,每一个个体留下的痕迹又诠释了个性的存在,在书写一百个100当中的每一个100都不会是一样的。

6

7

▲ 何见平作品 – 妙法自然

8

▲ 何见平作品 - 100 Beste Plakate

模糊是在手法上对德国蒙太奇风格的反叛,那山水则是何见平在主题上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探索。出生于南方潮湿温润的浙江富阳,何见平眼中所见常常是被雨雾环绕的山水,这与柏林夏日时常晴空万里的天气大相径庭。在异国他乡的日子,他常常思念起家乡的山水。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寄情山水,肆意水墨是历代文人墨客积淀的创作方式。山水代表着故乡、传统和中国。这是令何见平失魂落魄的一道风景,代表着记忆、神秘和美的感化。2008年,受邀为北京奥组委创作奥运会海报时,“山水”和“模糊”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引导他创作的核心。模糊的山水中所代表的东方的“隔”的哲学,不是直抒胸臆的,而是在含蓄中见美妙的意境。

9

▲ 何见平作品 - Hesign Studio

10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 模糊板块

肖像

“在设计中,用肖像作为元素的设计,人们似乎总是能展现更多的善意和亲近。”何见平如此说道。“面孔”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但更多的也是何见平的私人兴趣,他喜欢观察人的面部。它既是人们通常最熟悉的对象,但又始终随着表情和岁月而变化,逐渐变得陌生。“脸”最能传达“熟悉的模糊”。在何见平探索“模糊”和“清晰”的概念时,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好的载体。何见平创作的聚焦波兰年轻一代中国平面设计师的《New Face》展览海报最直观地展现了“熟悉的模糊“感。他拍摄了一系列设计师们的面孔,然后用宣纸覆盖其上,将面孔模糊化,就像当时的波兰对这些新生代设计师们的感受,介于了解和不了解之间的朦胧地带。

图与文

何见平的经历决定了他长期往返于德国和中国之间的生活方式,字体和语言都是完全不同的系统,而字体是设计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中文和西文,无论在字体结构还是句体形态上都呈现出极强的差异性,在设计上如何调和完全不同的字体系统是个有趣的问题。何见平的解答是分清信息的主次和统一灰度:信息的主次决定了字体量级的重要性,应当以主要信息的文字应用规则为主,而同级别的信息则需要保持不同文字系统的灰度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感。

11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 文字板块

多样身份

一个平面设计师所服务的对象和输出平面视觉的类型无疑是多样而冗杂的,前者从个体、艺术家、明星到机构、企业、团体等等不胜枚举,后者从字体、海报、出版物到企业形象、产品包装、策展等等罗列不尽。艺术、阅读、形象、策展这四个板块正是这些年来何见平从为服务对象输出的海量设计中抽取的部分案例。其中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经典案例,有民生现代美术馆的LOGO设计、李宇春《哇!》专辑的系列设计、杨福东的《明日早朝》个展海报,也有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2007-2017年新会员的合集出版物、廿一客蛋糕“风乍起”的外观设计、德国埃森市Folkwang博物馆《图文-中国海报和书籍设计展》的策展案例……这些案例记录了多年来,何见平关于艺术的思考、对独立出版和纸质书的留恋、用策展去沟通东西方设计的野心以及如何在设计创意中平衡甲方需求的成长。 

12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现场图

工作内容的丰富也决定了他身份的多样性,而这些身份始终围绕着中西方平面设计文化交流的目标,聚焦“设计互补”。作为自我实践,最核心的视觉平面设计师身份自不用多说。而策展人的身份让他以桥梁的角色去协调、沟通、传达东西方不同的设计文化和思考。何见平走上独立出版的道路也是为了持续地践行,以文字的方式保留下这些思考,他深谙传播的重要性,知识只有被记录下来,才能更长久地发挥影响力。他对西方思维方式和设计历史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设计的懂得,在教育者这一身份之下更好地交融,将东西方的平面设计兼容并蓄地传递下去,分享给更多当代的设计创作者。

13

14

▲ 《daydream何见平个展》现场图

这次展览名叫白日梦,是一个设计师的想入非非。在开幕论坛时,有观众提问何见平:您印象深刻的一场白日梦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场展览。而展墙密布着的,他在25年的时间洪流当中,如同一个博物馆管理员一般,详细而严谨地收集、分类、保存的设计过往,也仿佛证实了一场个人设计回顾展早已在他的脑海中植根多年。

展览信息

15

daydream何见平个展

出品:招商蛇口 | 设计互联

主办:招商蛇口 |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展期:2021年3月27日-2021年5月30日

地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L2,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

策展:René Grohnert博士(德国Folkwang博物馆设计馆馆长)

展览顾问:Ole Bouman、赵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