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艺术商业 2021-03-12 07:26

原标题:种树也能成为艺术?没有一棵树能逃出这个春天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3月12日是我国每年一度的植树节,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升空气质量,美化家园,不让地球去流浪。

1

关良《植树》

成交价:2,500,000 港币 (约208万元人民币)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

我国的植树节最初是在1915年,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倡议设立,并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植树节改为3月12日。1979年,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透过一些表现植树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特殊时期的植树造林运动,人们齐心种树、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的热情。

2

余本《植树》

成交价:325,000 港币(约27万元人民币)

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

名人们的种树情结

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植树造林传统,也留下了不少有关植树造林的佳话。

据说,古人植树的先河由人文始祖黄帝开始。黄帝的手植柏至今依然挺立在陕西轩辕庙中。这棵柏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至今仍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人称“世界柏树之父”。

3

黄帝手植柏

三国名医董奉,看病从不收取病人报酬,只要求病人种杏树,缔造了一段杏林佳话;东晋诗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生平最爱植柳,不仅在隐居的田园水边广植柳树,还在堂前栽了五株鹅黄柳;北宋苏东坡堪称“植树模范”,其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筑起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的著名景观。

4

唐太宗李世民手植银杏,树龄约1400年,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下的古观音禅寺。逢秋冬叶落季节,“满地黄花堆积”,引游人纷纷前往欣赏。

绘画作品中的树

树木也是绘画作品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以一幅山水画作品来说,表现最多、最能体现山水画特征的除了山石外,就是树木了。树木造型的成败影响着山水画面的气势与效果。

5

五代 李成《寒林平野图》绢本墨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说:“凡画山水,林木当先,锋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对山水画贡献突出的五代画家李成的《寒林平野图》中,松树枝作蟹爪状,松针线条坚挺而有张力,显示出李成非凡的笔力。

6

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7

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前景群树,姿态矫健,为天寒地冻的冬季,平添几许生气

印象主义大师莫奈笔下的白杨树,让其对光与色的掌控更加自信。画面中的白杨树几乎都是细细的枝干,却能直指云天。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白杨树也散发出不同的美;塞尚画树不是以其是否秀丽为标准,而是从线条、颜色、光线及空间等角度观察,看它是否符合纯造型方面的标准。

8

克劳德·莫奈《白杨树》系列

9

保罗·塞尚《森林》,1894年

风格派运动先驱蒙德里安笔下的“树”系列非常具有代表性,体现了其艺术理念的核心,《红树》《灰色的树》等,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树的基本形体依然可辨,但是线条跳跃曲折,剔除树叶只留树干,抽象出一个理念上的树。

10

蒙德里安《夜,红色的树》,1908年

11

蒙德里安《灰色的树》

近年,拍卖场上也有很多表现“树”题材的作品上拍。

12

黄宇兴《树丛》

成交价:2,645,000人民币

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

黄宇兴近两年在艺术市场上表现强劲,其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树”,也贯穿了他迄今为止的整个创作生涯。从创作观念来看,“树丛”是关乎“成长”的命题,与关乎时间的“河流”不同,它是纵向的,带有更多的个人对于生命成长的感受。

13

李华弌《双生古松》

成交价:1,920,000人民币

上海佳士得2016年10月

在《双生古松》中,李华弌以工笔笔法描绘叠起的奇石和饱经风霜的古松,运笔精致细腻,极有摄影般的写实感。双生的古松侧身绝壁,枝干盘曲,由峭如刀削的崖壁上蜿蜒飞舞而出,仿佛将要腾空跃往一线天际;双株造型令人称奇,粗大的枝干好似正在互相角力,却又犹如达利《记忆的永恒》中软化的时钟般违反重力,超乎常理,令人难以置信。

14

杰拉丁‧哈维尔《善恶的知识之树》

成交价:625,000港币(约52万元人民币)

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

《善恶的知识之树》一题来自圣经中伊甸园内的大树,夏娃就是吃了大树的果实导致了人类的堕落。在基督教教义之中,知识之树就是人类在爱、喜乐、欲望、死亡之间流转的催化剂。在犹太教中,吃了大树的果实象征着善恶混合的开始,在此之前善恶是分开的,恶只不过是一个可能性而并未确实地存在。所以大树在哈维尔的观念中是一个潘朵拉的宝盒,一枚不可避免的灯芯燃烧着人类生命的火焰。

15

张洹《大树(记忆门)》

成交价:200,000人民币

上海佳士得2014年10月

张洹的《大树(记忆门)》创作于废弃的古老木门之上,背景中,两颗大树转为了浮雕,围绕着画面前景五六十年代的合影。合照仿佛是一瞬间的存在,但张洹却能使曾存在在那空间中的大树们,永远停留在大宅门上。

20

乔治亚·欧姬芙《乔治湖与白桦树》

成交价:11,292,200 美元 (约7309万元人民币)

纽约苏富比2018年5月 

16

保罗·塞尚《水边的树木与房屋》

成交价:11,137,400 美元 (约7209万元人民币)

纽约苏富比2018年11月

从树苗到参天大树,树木的成长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非常相似,你也可以画一棵树,去感受画中的树,对比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许你可以更加懂自己。

17

保罗·希涅克 (1863-1935)《昂蒂布(松树林)》

成交价:8,187,500美元(约5300万元人民币)

纽约佳士得2018年5月

18

琼・米切尔《菲莉丝之树》

成交价:6,186,800 美元 (约4005万元人民币) 

纽约苏富比2019年5月

种树也可以是艺术

19

1982年6月,博伊斯在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开幕式上亲手种植橡树

当然,种树也可以是艺术。1982年6月,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开幕式上,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实施作品《7000棵橡树,城市造林替代城市管理》, 将艺术的概念扩展到“社会雕塑”上。博伊斯利用5年时间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将一株橡树和一块玄武岩石碑一起种下,用有生命的橡树和无生命的玄武岩作为象征,期待推动一种“人类生存空间”的美化与改造。遗憾的是,博伊斯于1986年去世,而他的《7000棵橡树》由他的家人替他完成。

21

如今,在卡塞尔市随处可见的“7000棵橡树” 

©  Joseph Beuys/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il

艺术家徐冰的“木林森计划”是一个涉及到教育、环保和艺术的综合项目,是其2008年开始自肯尼亚发展出的一个自循环系统“人、资金、森林”。在这个系统中,徐冰通过教授少年儿童绘画树木的方法,利用当今网络科技的拍卖、购物、转账、空中教学等功能,把钱从富裕的地方转到需要种树的地方。它综合了艺术、教育、环保意识、与自然共处的体验等等,2009年“木林森计划”首次在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与实施,而后陆续于香港、巴西、台湾等地进行。

22

徐冰“木林森计划”肯尼亚教学

23

徐冰“木林森计划”台湾教学

植树节不单单只是植树造林的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文字、图片来源艺术商业,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