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1-02-26 10:49
原标题:2021,台北故宫的看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正式公布了2021年的展览计划。除继续推出“国宝聚焦”“笔墨见真章”“笔歌墨舞”等精品展览外,2021年,台北故宫北部院区将展出“权利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画琳琅——货郎图”“大阪市立美术馆珍藏展”“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等。
其中“权利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作为开年大展,将展示台北故宫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南薰殿帝后像。而明年秋季,台北故宫推出的“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将同时呈现美术史赫赫名迹、三件北宋山水巨作——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
南薰殿图像
1747年的十月辛巳,乾隆在内务府库中发现一批来自前明留下的画像,这些画像以历代帝后的标准像为主,还杂以名臣圣贤画像,均描绘精致,不似民间所为。它们是明清易代之后,由清政府统一收贮在内务府库中,几十年来无人问津,“尘封蛀蚀,不无侵损”。于是皇帝下令,将这批图像统一装裱,在这个命令下达几天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六,这批图像被送到造办处的秘殿珠林处重新装裱。乾隆很关心此事,详细指示了装裱的等次,用料,颜色等细节。短短的一个月多,也就是十二月二十日,这批画就装裱完成了,并被奉藏在修整一新的南薰殿中。
为此,乾隆还作《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刊刻于石,立在殿前。所以,这批画像又被研究者称为南薰殿图像。
唐太宗立像(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45年,南薰殿的大部分画像都被运至台湾地区,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部分则分散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这些天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中,就出现了几幅南薰殿旧藏帝王像。
宋高宗后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薰殿图像,包括帝后像67轴,册页10册,《明太祖御笔》2册,明人《出警入跸图》2卷。其中《出警入跸图》是台北故宫所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钜作。此外,台北故宫所藏历代帝后像中,以南薰殿图像中宋代帝后像最为完备,且颇多可见半身像与全身像是一致的,是探讨宋代肖像画的重要资料。
《出警入跸图》(局部)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的“权利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展件清单,其中有九件被定为“国宝”级别,包括《夏禹王立像》,《宋代帝半身像册》中的宋仁宗,《元代帝半身像册》中的《元世祖》《元文宗》《元英宗后》《元帝后纳罕》,以及《明宣宗马上像》与明人画《入跸图》卷等;其余均为“重要古物”,包括《唐太宗立像》《宋英宗》《宋仁宗》《宋玄宗》《宋光宗等坐像》,《明太祖》《明宣宗》《明仁宗坐像》等。
北宋山水巨作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宋时,中国山水画发展至高峰时期,后代绘画大致依循此时建立的山水画概念拓展至新的创作途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美术史赫赫名迹、三件北宋山水巨作,包括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
《溪山行旅图》
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北宋初年,为“巨碑式”山水树立了最佳典范,除了范宽本人的签款外,另外还有宋代钱勰(1034-1097)及明、清两代的印记。后世传摹这幅画的不在少数,以台北故宫为例,就有明董其昌题的《仿范宽溪山行旅图》、清人(原题范宽)的一件《行旅图》、唐岱(1673-1752后)的《仿范宽山水》等数幅。这些作品有立轴和册页等不同形式,虽然布局大致相似,但都不及原作的壮伟。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溪山行旅图》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初年它被收藏在宫中,后来流入民间,大鉴赏家董其昌在诗塘上观后题字;清初经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转入乾隆皇帝内府;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将紫禁城的珍宝分批南迁,这其中也包括《溪山行旅图》。最终,此画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站在真迹面前,是否感受到了一股穿越千年的磅礴之气扑面而来。
尤其是画面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 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一行山间行旅者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
在静止的画面中孕育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为宋代北方山水画之典范。
《早春图》
郭熙 《早春图》
七十余年后,神宗朝(1068-1085)的宫廷画家郭熙,继续《溪山行旅》的雄伟山水风格,在《早春》中,利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经营出一幅全景式的“真山水”。作于1072年的《早春图》,不仅是郭熙传世的代表作,也是山水画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早春图》描绘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并没有表现出早春时节明显的景象。早春山间的蒸汽慢慢上腾,寒冷却还未完全褪去,生命仿佛忽然被唤醒,这就是春天最美的感觉。
画中有实体的山川、林木、建筑物,也有无具体形象的云雾、烟岚、空气,显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能。将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的景象展露无遗。
《万壑松风图》
李唐 《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画于1124年春,三年后北宋灭亡。它的作者李唐,也步入南宋,成为两宋山水画转型期间最重要的人物。
李唐为河阳人,曾入徽宗画院,其时李唐正当盛年。约三十年后,又在南方重入高宗画院,发展出影响深远的大斧劈水墨风格。此作既为珍贵的李唐资料,亦可用以理解南北宋之变。
画上的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两旁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相衬。山岗、峭壁,造型沉稳厚重,纹理如同经过斧头砍凿。山腰白云冉冉欲动,还柔和调剂了画面气氛。
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穿石而过。也由此凸显了深远的沟壑。山中泉水潺潺流动,极具生命力。
李唐的这种笔法,日后被南宋画家马远、夏珪所承袭,形成马夏山水的重要特征。
“画琳琅—货郎图”
《货郎图》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团扇绢本水墨淡设色画。李嵩创作过多幅货郎图,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州阿肯博物馆的尼尔逊美术馆及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此次台北故宫公布于2021年春季推出的“画琳琅—货郎图”,将展出收录于名贤妙迹册里的国宝级文物李嵩《市担婴戏图》。
宋 李嵩 市担婴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阪市立美术馆珍藏展”
日本大阪天王寺公园内的茶臼山,是1614年德川家康与丰臣家族展开大坂之战时的营部。300多年后的1936年,当这座城市开始快速地朝近代化发展之时,在茶臼山的山脚下诞生了近代大阪的第一座美术馆——大阪市立美术馆。而该馆的核心藏品,最主要的就是阿部房次郎后人捐赠的中国古代书画,重磅名迹,皆宋元非凡精品。
日本藏家阿部房次郎,醉心于中国法帖、名画的收藏。阿部房次郎所收藏中国书画,主要来源有三类:清末民初书画收藏大家完颜景贤旧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作品以及阿部在日本与同好间交换或购藏获得的藏品。完颜景贤旧藏共8件,都可谓一等一的名品。其中,唐及之前的作品有:(传)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传)唐王维《伏生授经图卷》,宋元名迹有:李成、王晓合作《读碑图轴》、燕文贵《溪山风雨图卷》、李公麟《临卢鸿草堂十志图卷》、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卷》、龚开《俊骨图卷》和赵孟頫《真书三门记卷》。
1937年,阿部房次郎去世,享年70岁。6年后,其子阿部孝次郎尊奉父亲遗嘱,将其毕生心血——160余件重要书画捐赠于大阪市立美术馆。
(文字、图片来源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