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文汇报 作者:顾一琼,王宛艺2021-02-19 09:52

原标题:中共一大纪念馆:4月底项目竣工,建党百年之时开放

兴业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建造于1920年的石库门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门头是矾红的雕花,乌黑木门上配着一对端庄的铜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50219_p24

目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正启动高标准保护性修缮。一旁,中共一大纪念馆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建设、布展陈设等工作,拟于2021年4月底实现项目竣工,按计划7月将正式对外开放。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建成后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场馆等部分组成。其中新建展场馆总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展厅、报告厅、观众服务中心等设施。基本陈列展厅将布置“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展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通过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共七个板块,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展陈手段,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各类展品超过1000件,其中实物展品600余件。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透露,建成后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将全面系统展示建党历史、讲述建党故事、阐释建党初心、弘扬建党精神,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推动“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建党百年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先进的思想武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也使自己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坚毅力量。

截至2018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近现代文物54540件套,一共128272件。但囿于老馆展厅面积和承载量,原先展出数量较少。修缮后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不仅空间上大幅提升,展陈内容也将数倍于原先的陈列,传播方法手段也会大大丰富。“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建党百年的初心使命。”

馆藏中每件文物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比如,馆内保存有陈望道翻译、上海印刷发行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和9月两个版本,其中9月版封面上盖有繁体字样“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的长方形纪念印章,成为后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重要资料。

而李白烈士进行地下电台收发报工作时所用工具、零件及用品背后,则还原了当年“永不消逝的电波”。

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启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传播探索。比如,将开展红色基因库数据采集,进行红色文化数据标注,加大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形成全国红色基因库。同时积极开发红色文创,以手绘等创意形式,将中共一大厚重的红色文化传播到更多年轻人心中。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这样概括近几年的教育宣传活动:“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2018年7月以来,启动了“迎接建党百年全国百场巡展”,与全国红色场馆进行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巡展124场,积极开展云直播、云看展、云党课等方式。

3万片小青瓦、1万片望板砖还原百年前风貌

如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栋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正经历高标准修缮保护。“让上海百年老建筑强身健体,让肌理筋骨更牢固、更强健。”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修缮项目副经理赵为华介绍,一大会址纪念馆需要修复的屋面面积达800平方米。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从各方收集来的老旧小青瓦多达3万片、望板砖1万片。“所有瓦当上还要重新绘制‘熊猫眼’,复原百年前的工艺。”

老建筑中2000多平方米的木质建筑结构也是修缮重点。施工方特意采用了“广漆”这项传统工艺。“从漆树上取得的生漆加入桐油熬制,并经过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涂漆前,还要在木头上贴一层由植物筋脉编织而成的“夏布”,以防止木结构裂缝,增强木板韧度。

清水砖墙面的修缮同样复杂,砖与砖之间的勾缝,特别采用了拱形设计的“元宝缝”,延续着历史工艺与风貌。

建设中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也保持石库门建筑肌理与样式,与风貌保护区相得益彰。清水墙保留了青红砖外墙建筑特点,门头门楣同样复刻了经典石库门元素,“充分体现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徐明表示,新馆建成后,新老建筑将横跨兴业路两侧,形成开放式、街区式博物馆,并与周边的太平桥绿地、新天地商业区等融合为一体,方便市民游客参观瞻仰。

(文字、图片来源于文汇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