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那特艺术学院 2021-02-18 17:06

原标题:雷奈·詹泊尔,他助印象派走向神坛

1922年,法国画商保罗·丢朗·吕厄(Paul Durand-Ruel)印象派的第一位伯乐去世了。他是最重要的印象派推广者,成功地把印象派从“落选”艺术变成了最欢迎的艺术。

1 (1)

保罗·丢朗·吕厄

即便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印象派的道路也未必走上康庄大道。要知道,当另一位著名的画商卡耶博特,将收藏的65幅印象派珍品捐赠给国家之时,法国的政客和批评家们依然对印象派看不上眼。代表法兰西学士院立场的席罗姆在抗议中声称:“政府接受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会是道德的堕落!”迫于抗议,政府与遗嘱的执行人雷诺阿再次商议,做出了“部分接受”的折中选择。65件遗赠只接受38件,其中包括了莫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马奈、塞尚、德加。雷诺阿如若不答应,65件作品将全部被拒绝。 流行终会过去,谁都可能被取代。新的艺术流派层出不穷,虎视眈眈地要替代印象派的潮流。印象派会被历史淹没,成为昙花一现?还是会永垂不朽?

1 (2)

卡宾特夫人和孩子们 雷诺阿 1878

幸运的是,吕厄之后,还有继任者为印象派不遗余力。他叫雷奈•詹泊尔(Rene Gimpel,著有《画商日记》),一个出生于1888年的年轻人。当他成为画商时,许多印象派大师已近花甲,在他们面前,詹泊尔只算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谁也没有预料到,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印象派从潮流变成“经典”,成为载入史册的重要艺术流派却少不了这个年轻画商的一臂之力。

1 (3)

雷奈·詹泊尔(1888-1945)

詹泊尔和吕厄家族的交情不浅,经常拜访吕厄家,曾见到吕厄家墙上挂着的至少100幅的印象派画作。詹泊尔从他们那里见识了不少,也学到不少。他们会对詹泊尔说很多德加的事:

“德加终生写生不离手,有的人买走的素描,竟是他十五岁上作的。他在意大利时,凡他见到的美术作品,都一一加以临摹,真是个怪物哩。他搞完一件作品,最大的希望就是别卖出去。……如果你手头有他的一件原作,他很可能说要修改修改,从你手中又拿回去,这一拿回去不打紧,你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了。”

1 (4)

贝利一家 德加1858-1867

在1918年举办德加展览前,吕厄带着詹泊尔去收藏室挑选德加的画作,这是一战之后的第一次德加展览。在吕厄这里,詹泊尔见到了德加众多完稿的、未完稿的作品,他感慨道:

“看过这些藏品之后,我过去的一个想法已经宣告破灭。……其藏品中有不少精彩粉画,也确有若干杰出作品,但价值平平的原始习作也的确为数不少,只是不能否认它们是大家的东西而已。”

1 (5)

德加习作

在法国,詹泊尔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印象派大师接触的机会。他拜访雷诺阿、莫奈,与他们成了忘年之交。在日记里,詹泊尔记下了大师们的不少趣事,比如1926年6月14日拜访莫奈:

“我以二十万法郎向他购买了两件作品,两件都是他描写女人乘舟的优秀之作,但不是姊妹作品……”

“……莫奈已经向我央求了二十四个钟头,要把我带去的两幅画留下来让他签名。我担心他中途变卦,又给我扣下,所以我就急急忙忙坐汽车跑了。”

1 (6)

蓝色行船 莫奈 1887

詹泊尔的父亲也是一位受人喜爱的画商,因为经常红光满面、挂着笑容,人们称呼他为“法国的弗朗士·哈尔斯”。他跟朋友说:“我爸爸干上这一门行业,原也受了纳唐·维尔德斯坦的影响,这是1889年的事了。我爸爸那时本来搞的是交易所,自转业搞了这一行,从一开始就招来了不少大财主当顾客,他们有:罗特希尔德一家、巴尔达克、奥伯特·李曼、斯特芬斯·斯特恩……”

詹泊尔的父亲与合伙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家艺术品贸易公司,并于1903年在纽约开了一家分店。得益于在纽约的门店,詹泊尔在接手父亲的生意之后,把大量的印象派画作带到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就成为印象派画作最大的市场,出现了大量的著名藏家,比如洛克菲勒家族、亨利·福特、爱德华·罗宾逊、威廉·所罗门。翻看一下詹泊尔的日记,他们无一不与詹泊尔来往密切。

1 (7)

詹泊尔家族的画廊

詹泊尔真心地喜爱印象派的作品,他曾写到“就19世纪的法国美术而言,光是淡淡风和日丽的礼拜天,就可以写上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在这一点上,印象派画家的功劳特别显著,他们笔下的礼拜天,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这份喜爱,他在美国推广印象派大师分外热情:

“我在底特律呆了八个礼拜,我为该市博物馆组织了一次精彩的18世纪法国美展,为此值得我写一篇论文。我在展品之前做了一次学术报告,在纽约的法国研究所我也做过了两次报告:第一个是介绍雷诺阿和莫奈,内容是把他们对我讲过的东西加以总结;第二个是谈普鲁斯特。自那以后不久莫奈即安详地离开了人间,丝毫没有受到老年人疾病的折磨。”

1 (8)

莫奈

虽然年轻,家庭的熏染和他自己对于艺术史和艺术鉴赏的钻研,让詹泊尔已经独具慧眼。詹泊尔最特别的地方就在此,不只是费尽心机地抬高价格、与画家和藏家周旋,而是对所谓的大师作品也客观评价高下,对博物馆收藏的真伪提出质疑:

“原为米挈尔·德瑞塞收藏的12世纪人物坐像,系仿自古代石像,人物刻画已经大部走样,毫无性格特征,连一千块钱也不值。圣约翰据说是现代东西,其实是旧的。国王坐像倒是现代作品,可是质量太低劣了。还有一件东西也是假的,但谁也没看出来:那是一件罗马时代的小雕像,雕的是一个身材十分瘦长的人像,是四年前该博物馆从巴黎阿尔封斯·卡恩那里买来的。很明显,为了显得自然,人物曾遭严重斧凿。长袍的皱纹很古怪,根本不对路,花边图案也用刀削过,绝非原件。”

他对维米尔的作品见解独到,评价过《蒙娜丽莎》,也对文艺复兴的其他作品提出看法。许多收藏家会请他做藏品鉴定,比如华莱士夫人,后来又被美国的托利多博物馆请去担任顾问,负责收购当代画家作品。

1 (9)

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 1658-1660

这个在艺术鉴赏有独到见解的画商,对道德同样有一份自己的坚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带领家人一起投身于法国抵抗运动。在被逮捕入狱后,詹泊尔为狱友教授英语,他说,是为了迎接解放。他的狱友在一封信中回忆了詹泊尔牺牲前的情况:

“从肉体上看,躯壳还是原来的躯壳,形象依稀可辨,别人也大体如是;但就精神气质而言,他之刚强如故,则实为罕见。他遂自知不久于人世,却处之泰然,照常谈笑风生,关心难友……他实已无所牵挂,所余的唯一职分就是不但自己绝不退缩,同时也帮助他人坚强不屈。”

真正的画商,从来不只是商人。

(文字、图片来源于那特艺术学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