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商业 2021-01-22 07:54
原标题:即便不能回家过年,也能在画中感受那份亲情
有一种团圆叫“回家过年”。如今农历新年进入倒计时,多地却出现散发新冠疫情,“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就成了不少身在异乡的打工人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列宾《意外归来》,创作于1884-1888年,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家人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与港湾,牵挂的依旧是那份亲情。从古至今,不少艺术家都曾在作品中刻画最亲近的家人。他们生活的年代各异,却均致力捕捉某个亲情满满的瞬间,透过作品展现家的温暖。
最受欢迎的大卫·霍克尼“父母”
在世最贵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1968年至1977年之间完成了一系列大型双人肖像,描绘了周围的情侣或朋友,表达着艺术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
大卫·霍克尼《我的父母与我》,1976年
2014年在Facebook的一项民意调查中,超过38000人对25件艺术品进行了投票,其中大卫·霍克尼的《我的父母》被英国的艺术迷们选为最受欢迎的画作。
大卫·霍克尼《我的父母与我》,1975年
《我的父母》有多个版本,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1977年完成的版本,也是他画父母这幅画的第三个版本,这幅画曾在2019年来华进行展出。
大卫·霍克尼《我的父母》,1977年
可以想象一下,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普通午后,霍克尼让父母坐在自己工作室窗前,为他们画肖像画。母亲顺从地摆好姿势,双手放在膝间,耐心等待。目光注视着画布之外的画家。父亲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微微调整了座椅靠背,专注且旁若无人地阅读,正像他日常每天做的事情一样,家的温暖也瞬间充满整个画面。
格哈德·里希特最温情的家人
同样作为当今在世最贵的艺术家之一,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以多变、多产的作品影响着世界艺坛。在其风格多变的作品中,最温情和细腻的部分当属里希特照相写实绘画中描绘家人的部分。其中包括描绘女儿贝蒂(Betty)、妻子萨宾·莫里茨(Sabine Moritz)的一系列作品。
里希特《贝蒂》,1977年
里希特《贝蒂》,布面油画,102 × 72 cm,1988年
格哈特·里希特 《鲁迪叔叔》,1965年
1995年,里希特为现任妻子萨宾·莫里茨创作的《S.与孩子》系列作品,如同随意按下的快门,将家庭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在画面上,充分表现出艺术家天真的本性和内心的敏感度。
里希特《阅读者》,1994年
克劳德·莫奈心中最美的妻子
一幅7.6亿元成交的《干草堆》让克劳德·莫奈成为印象派成交价最高纪录的画家。除了表现大自然的光与色变化,莫奈还将对妻子与儿女的爱呈现于画中,每一幅都承载世上最美好的情感,也承载着莫奈心中最美的妻子卡米尔,让人充满感动与羡慕!卡米尔不幸病逝后,莫奈的画作就鲜有人物出现,只剩漫无边际的大自然。
莫奈《撑伞的女人》
莫奈《摇篮里的让·莫奈》
赢得“野兽”之名的马蒂斯夫人肖像画
众所周知,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然而其作品的主题却与野兽无关,而是其粗犷的线条和大胆的用色。尤其是一幅马蒂斯夫人的肖像为马蒂斯赢得“野兽”之名。
亨瑞·马蒂斯《戴帽子的女人》
该作在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舍弃,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在这件作品中,马蒂斯摒弃了传统色彩的光影和明暗,而是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用单纯的色彩构成平面而和谐的画面。
马蒂斯《画家的家庭》布面油画,143x194cm,1911年,现藏于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在《画家的家庭》一作中,马蒂斯超越了家人间单纯的亲密,人物身上艳丽的色彩,使作品具有纪念性和威严。极具装饰风的画面,更是将观者带到了一个充满异想天开图案的世界里。
被保罗·塞尚当作“苹果”的亲人
曾经扬言可以“用一颗苹果震撼整个巴黎”的保罗·塞尚确实做到了,在2020年的拍卖场上,就有塞尚描绘苹果的水彩静物画《有牛奶罐、甜瓜和糖罐的静物》拍出1.87亿元人民币。而在塞尚眼中的家人又会是什么样?是否也会像苹果一样?
保罗·塞尚《正在读报的画家父亲》,1866年
塞尚初期的作品就曾对家人进行过描绘,父亲、妹妹都曾是他描绘的对象,现在看来画面中还是有十足的学生味道。
保罗·塞尚《玛丽·塞尚肖像,画家妹妹》1867年
而到了塞尚风格成熟时期,他极力寻求创造一种稳定、坚实、永恒的艺术形象。这时期塞尚的肖像模特除他的妻子外,很少有其他人,因为他要求模特一丝都不能动!稍微动一下他就呵斥:“谁叫你动?苹果能动吗?”
保罗·塞尚《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1877年
《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就体现了塞尚的艺术主张,大红的椅子,竖直条纹的裙子以及背景上散落的蓝色小花,使画面充满了温暖、舒适、稳定的气氛。只是被当做苹果的塞尚夫人辛苦了。
“晒妻狂魔”皮埃尔·博纳尔
如果说前面的艺术家对家人的描绘是偶尔为之,那么皮埃尔·博纳尔则是将法国人的生活细节全部画进画里。尤其是后来他在乡间过着近似隐居的生活,这使他有更多的时间描绘家庭生活。
博纳尔《家庭院子》,1902 年
博纳尔的一生中为妻子玛特画了400多幅画作,绝对的“晒妻狂魔”,无论是游玩、用餐、午睡、更衣、沐浴,博纳尔都会将其妻子描绘在画面上,色彩与笔触都难掩他倾注的心思。而这个相貌平凡的女人在他笔下异常温柔,散发着光晕。妻子过世后,博纳尔再也不画人像,在孤苦无依和无尽思念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五年。
博纳尔《逆光下的裸女》,1908年,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大爱深情梵高的“人生第一步”
梵高作品中的亲人形象很少出现,然而却有表现亲情的画作。《人生第一步》是梵高临摹米勒的同名画作。梵高一直将米勒的作品看成自己绘画的检验标准。在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临摹了20多幅米勒的画作,《人生第一步》就是其中一幅。
梵高《人生第一步》布面油画,100.3cm×161.3cm,1890年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该作描绘的是一幕亲密的家庭场面,画面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黄绿的自然色调,夸张变形的笔触,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跃动,平凡中透露着大爱深情。
米勒笔下的农村家庭生活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其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其创作于1850年的《喂食》就反映了当时的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
米勒《喂食》,1850年,现藏法国卢浮宫
画面上依次坐在门槛上的三个孩子,显得十分天真,在等待母亲一勺一勺地轮流给他们喂饭。画面的最右侧,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父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个养家活口的主人。相信面对这样的场景,相信不少观众会有很强的共鸣性。
充满不安与痛苦的蒙克一家
不同于前面提到的艺术家,作品中流露着出对家人的爱,爱德华·蒙克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蒙克的绘画,基调一直跟病痛死亡,孤寂,衰老有关,并一直重复描绘这些主题。
《病童》,1907 年 油彩.画布 137 x 139 cm 英国伦敦泰德画廊
比如,蒙克作品《病童》、《死去的母亲和孩子》,显然来自他幼年时姊姊过世,母亲过世的印象。为了表现对于病痛死亡的痛苦,蒙克在涂上很厚的颜料后,便不停的用刀笔刮擦,以刮痕加强痛苦感。
蒙克《死去的母亲和孩子》,蚀刻、 铜版画,1901 年,蒙克博物馆
家庭的不幸似乎也牵连到蒙克的个人感情,他也没有太好的结局。完成于蒙克与未婚妻图拉·拉尔森热恋期间的肖像画《与图拉·拉尔森的自画像》,也因1902年两人产生争执,蒙克左手中弹并永久性受损,之后蒙克将这幅肖像画分成了两半。
蒙克《与图拉·拉尔森的自画像》
写到这里,我想家了……
“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其实也已经不重要了,平安度过这个春节才是我们最喜闻乐见的。然而,春节期间出行需求增加是必然的,但要更加注意,不去国内的中高风险地区,并坚持防护三原则: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
(文字、图片来源艺术商业,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