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杂项

收藏快报 作者:蓝山2020-12-28 17:14

原标题:明代青花教棋图瓷簋   

如图所示是一件明代青花教棋图瓷簋,高12、口径16、底径12.8厘米,现收藏于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该器釉色白中泛青,敞口鼓腹,圈足外撇。肩腹部有虎形耳一对,构思巧妙。腹壁外侧两面均饰青花教授围棋的主题图案,人物为一老二少,棋盘上摆放数颗棋子,情趣横生。图案上下四周,分别饰以云纹、花草纹、虎头纹等纹饰。明代青花瓷由于使用苏麻离青与国产料的合用,烧造的瓷器发色明快,很好地突出了纹饰的层次效果,加上纹饰为实笔绘制,笔画流畅明快,呈色纯净清幽,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青花教棋图瓷簋_副本

明代青花教棋图瓷簋

簋为我国古代盛食器,即盛放煮熟食物的用具,功能相当于现在的碗,亦用于盛放黍稷等祭品,作为礼器使用,以陶质、青铜质和瓷质较为常见,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的青铜器物之一。簋的形制一般为圆口、双耳。宴享和祭祀时,簋以偶数与列鼎搭配使用,并有着严格的品级制度。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商代始见原始的青瓷簋,其后一直多有烧造。

这件青花教棋图瓷簋,主题纹饰为教授弈棋图案,只见在一片祥云缭绕的山间平坦空地上,一位老者和两个少年面对一个硕大的围棋棋盘席地而坐,均着白袍。老者正襟端坐在中间位置,看着棋盘,右手食指伸出,宽大的袍袖垂拂在棋盘上,似乎正在指点在弈棋的两位少年学棋者,慈眉善目中透着一股严肃的神情。少年学棋者身躯微倾,目视棋盘,似在认真聆听先生指导,状极虔诚。画面安静闲适,生动自然,老者耐心教棋,诲人不倦,少年凝神静听学棋,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睹之良久,不禁令人吟咏起南宋诗人喻良能的《弈棋》诗:“睡馀无俗役,信手一枰间。胜负何须较,神情政欲闲。”一缕“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的闲逸之情油然而生。

弈棋,亦作“弈碁”,即下围棋的意思,使用纵横各19条线组成的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属古时传统的“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中国棋文化源远流长,围棋相传为帝尧所创,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自围棋发明起,弈棋之风长盛不衰,成为古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项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无感有乐器,弈棋军中,有则其罪射”的记述。到了明代,围棋普及迅猛发展,涌现出永嘉、新安、京师等各种流派,以及鲍一中、程汝亮、颜伦、李釜等围棋名手,出版了《三才图会棋谱》《石室仙机》等20余种明版本围棋谱,长期被士大夫垄断的围棋运动在市民阶层中得到大力推广普及。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这件青花教棋图瓷簋,出土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二妃寝明代楚藩王古墓群,虽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仍完整如旧;造型规整端庄,格调古朴典雅,釉色幽雅清淡,纹饰笔意自然、疏朗秀丽、生动和谐,在呈现明代弈棋之风盛行的同时,亦体现了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烧制的工艺水平。

(文字、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