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钧儒说史 2020-12-02 07:20

原标题:淮南时庄遗址的发现,对于远古史的研究有怎样的意义?

近日,在淮南时庄地区,人们发现了一处约五千年前的人类建筑群遗址。通过对其形制以及规模的分析,考古学家将其视为当时的粮仓,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远古历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提起中国历史的时候,被中国古代史学家反复提及的夏王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但是因为夏是中国第一个有着准确年号的王朝,而且其也标志着远古中国从部落制走向了有明确统治者的奴隶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

上图——淮南时庄遗址发掘现场

不过相对于之后的殷商,我们能够取得的关于夏王朝的考古证据一直比较有限。因此国外的历史学者们,甚至不愿意将夏王朝视为信史。不过随着二里头等遗址的相继出现,年代早于殷商的王朝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城市遗址就是隶属于夏王朝的,但是在殷商之前,中国就有较为发达的城镇和文明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我们知道在中国境内有着不少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有的遗址的地质年代也在公元前两三千年,之所以其没有被人们视作是夏王朝,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还保留着浓重的部落色彩。那么这次被发现的时庄遗址,又有着哪些特点呢,为什么其被认为和夏王朝有很密切的关系呢?

一、时庄遗址与普通龙山文化遗址的区别

时庄遗址是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境内的时庄村被发现的,并因此得名。时庄遗址的总面积约为十万平方米,在经过碳14测定后,其年代被确定为距今约4000年,而这一时期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制走向奴隶制的关键节点。

2

上图——龙山文化出土文物

由于其被发现的位置处于龙山文化群内,因此在开始的时候,时庄被认定为是晚期龙山文化遗址,并没有和夏王朝产生太大的联系。不过随着发掘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时庄文化的特别之处。

一般我们认为晚期龙山文化遗址还处于父系氏族部落社会,而部落与部落之间还没有很多的联系。这让龙山文化遗址依然呈现出单体聚落的特征。即其遗址应该包括一个部落日常所需的所有建筑,是一个功能完备的村落。一般这类遗址需要有住所,祭祀所用的大型建筑,公共墓葬,以及其他日常所需的建筑类型,比如烧制陶器的陶窑和存放食物的粮仓等等。

3

上图——半坡遗址墓葬坑

不过在时庄遗址中,人们发现除了大量疑似粮仓的建筑之外,其附近并没有发现太多供人居住的房屋,也没有具有祭祀功能的大型场所。更重要的是,在时庄遗址附近并没有公共墓葬,这说明相比于之前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时庄遗址更像是一个专门为储藏粮食建立的小村落,而不是一个完整的部落。这让人们对时庄遗址所属的文化产生了怀疑。

4

上图——新石器时代的陶窑遗址

因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虽然部落中已经出现了私有制,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这让部落中缺乏有权威的领导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将财产或者剩余的粮食储藏在自己家中,这也是私有制发展的第一阶段。而时庄遗址如果处于这一阶段,那么这些仓库应该毗邻其所有者的住所,而财产的所有者也应该在部落中居住,这和时庄的情况显然不符,因此我们说时庄遗址是一个区别于龙山文化的存在,那么他又是怎么和夏王朝扯上关系的呢?

二、时庄遗址与夏王朝的关系

时庄遗址之所以和夏王朝建立联系,我们还是要从其功能入手来进行分析。就像二里头遗址一样,我们认为时庄遗址和夏王朝之间存在联系,也是从其显示的社会形态以及具体的年代而言的。即其应该从属于在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王朝,但究竟其名字是不是夏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那么问题就很清楚了,在验证了其年代之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时庄遗址究竟是不是属于奴隶制社会。

5

上图——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那么我们不妨先来谈一谈原始奴隶制社会的特点。我们知道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私有财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这让之前部落依仗的氏族管理体系逐渐被家族所替代,原先的政治秩序出现了松动。

而在这种私有制下的父系氏族社会转向奴隶制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标志应该是在部落的人群中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并由此带来了管理阶级和被统治者,这让人与人之间第一次出现了本质区别。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有些人才会被划分成奴隶,成为可以被交易的财产。恩格斯对于奴隶制度的起源有以下认识:

奴隶制起初虽然仅限于俘虏,但已经开辟了奴役同部落人甚至同氏族人的前景。

而随着统治阶级的形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会制定详细的制度来框定统治者的权力与义务,以此来维持整个部落,或者王朝的稳定。这也是公共财产再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部落制早期的时候,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因此人们只能将食物集中在一起,并由部落的酋长平均分配给个人,建立起原始公社社会。

6

上图——奉行公社制度的原始部落

而在生产力发展之后,私有制取代了这种分配方式,所谓的公共粮仓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不过随着奴隶制的出现,这些食物成为了被统治者换取被统治阶级庇护和管理的条件。因此公共粮仓再次出现。而这些粮仓的出现也意味着在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税收的雏形,而自然经济则是当时的主流。

而这也标志着在时庄遗址所处的年代中,社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济制度,和与其适应的统治体系,这标志着该文化已经超出了原始部落制的范畴,进入了初期奴隶制社会。

三、时庄遗址的其他意义

通过对于时庄遗址的研究,我们除了可以确定在四千年前,中国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步入奴隶制社会之外,其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不少其他信息,来促进我们对于远古历史的研究。

首先时庄遗址的主要功能是仓储,这意味着在这一时段人们的居所已经出现了功能分化,这不但标志着城镇的出现,也意味着该政权拥有这较为广袤的土地,这也是他们能够对领地进行功能化分区的根本条件。而时庄遗址周围没有城镇,也说明其可能不单单要为一座城镇提供粮食,而是处于多个城镇的中间,承担粮仓的作用,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该政权的辐射范围应该是远远大于之前的原始部落的。

7_副本

上图——粟是早期中原地区的主要作物

与此同时,时庄遗址还有助于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情况,首先是农业发展方面,通过对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明确此时古人的主食为粟和黍,这与之前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形成了很好的承接关系。而通过对于粮仓侧壁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十分成熟的编织技巧,这说明这时的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8

上图——夏朝疆域图

而在时庄遗址中,除了粮仓之外,也有一个供人居住的屋子,这很有可能是粮仓管理人员的住所。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已经建立起了基础的官员管理体系,而且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在中国史料典籍中,不乏描写夏代官僚制度的文献,但是其真实性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而随着时庄遗址的发掘以及进一步研究,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对夏王朝的具体政治制度有全新的认识。

而且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进一步的考古研究,验证出时庄遗址与二里头等其他类夏文化逐渐的联系,那么将夏朝作为信史的日子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这对于中国历史研究来说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9

上图——夏启画像

四、结语

在新近发掘的淮南时庄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粮仓的遗存,这除了让我们对于当时农业发展有新的认识之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具体形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演进过程。

首先是社会的演进阶段研究,在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氏族所取代之后,之前部落中的公共粮仓便逐渐被私人仓储所取代,这也是私有制发展的必要阶段。而时庄遗址中公共粮仓的发现,证明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能够让人们自愿付出私有财产的制度,这是群体政治的雏形,说明社会中已经出现了管理阶层和被统治阶层,是部落社会向奴隶制发展的关键阶段。

其次,在这些粮仓中,还有人居所的遗址,这说明此时已经有专门的官僚来管理粮食了,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早期的官员制度有极大的帮助。而且通过研究时庄遗址和周边城镇遗址的关系,我们很有可能确定这个奴隶制王朝的具体疆域,这对于夏王朝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

(文字、图片来源钧儒说史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