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原标题:湾区好风光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于是,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的南方慢慢打开了窗口,并就此书写了几座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的崛起奇迹。

转眼深圳特区已经成立40周年了。深圳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渔村,蝶变成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创新之城、活力之都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标签,深圳特区40年的发展,获得了国内外一致的赞誉和好评。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深圳各界都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美术界当然也不例外,举办了许多美术书法展览,以此来祝贺这个不平凡的日子。这里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湾区好风光”展览,其中包含大湾区的所有地域和一些知名艺术家。展出的都是反映大湾区城市和特区生活、建设的美术精品。这些作品生动讲述了精彩的“特区故事”,从一些侧面呈现了40年的辉煌成就,同时热情歌颂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

裴建华(深圳) 小鸟天堂——深圳红树林 布面油画 150×80cm 2020年

毋庸讳言,全国人民对于深圳40年来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他们对美的创造,是高度赞同、欣赏的。深圳在40年的改革开放当中把创新之风传遍中国大地,被人们大力颂扬。深圳的积极进取,万象更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让我们通过欣赏这些美好的画面,一起来弘扬“深圳速度”、续写“深圳奇迹”。

由深圳美术馆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湾区好风光——2020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于8月26日至9月20日在深圳美术馆举办,综观整个展览,充满了深圳的温度,洋溢着深圳的高度,也能感觉到深圳的速度。

2020年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一周年,“2020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以“湾区好风光”为主题,聚焦大湾区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国画和油画(水彩)对比的方式,来展示不同画种在面对“湾区风光”在表现上的差异性,同时凝聚湾区美术家的力量,热情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本次展览重要的是展现不同画种之间的联系,通过湾区的城市建设、风景山水与人文,让彼此有一个在艺术表现上的沟通,让观众从审美的角度看到整个湾区风景中不同画种在表现上的不同趣味,从而审视当代艺术的表现问题。

美术,是实现大湾区城市文化融合、兴盛,促进大湾区全方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此次展览旨在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岭南画派精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深化大湾区美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大湾区的美术事业要充分发挥湾区内各个城市与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展现大湾区文化风采,助力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以合作共进的方式开展美术创作、学术交流等活动,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精神,为繁荣湾区的美术事业,全面打造“文化湾区”做出贡献。

宋承德(深圳) 勒杜鹃花盛开时 135×35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此次展览邀请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个地级市的52位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参与。通过不同画种间的对话,从艺术手法、时间维度、城市变化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展示艺术家们对所生活城市的感受与变化。同时,通过展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与城市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对大湾区当代艺术的前端状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勾画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厘清当代艺术发展状态。

深圳美术馆在“关注本土、关注当代”的学术定位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策划本土专题展览、召开专题研讨会和学术讲座,挖掘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研究当代艺术的本土语言风格与特色,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深圳本土艺术创作的发展。

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的东南沿海在17世纪全世界进入海权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就被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觑视。随着历史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澳门成了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门户,因此,那个时候的湾区风光被西方的画家用画笔记录在至今保存在香港、澳门博物馆中的画作之上,而在西方的博物馆和收藏家那里,也不乏那些至今都令他们津津乐道的表现湾区风情的作品。水彩、油画、素描、速写等与之关联的明暗、光影、透视等等,这些在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中都已经成为平常,而当时却是一种不能为中国人接受的西洋景。而那个时候的西方列强出于对中国社会的好奇,其画家不仅用画笔表现中国这一湾区的自然和风情,同时也在这里把西方的绘画技巧传授给国人,由此改变了中国艺术数千年来的表现方法。

李节平(广州) 夕映羊城 100×80cm 油画 2020年

黄伟超(广州) 广州港 160×140cm 油画 2020年

这是一个发生在湾区的中西交汇的时代。润物细无声,慢慢的,西方的那些“洋”和“新”的事物进入到中国。经历了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发展,湾区作为贸易的码头和交流窗口,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不仅在中国的地位开始上升,而且在国际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地缘优势。解禁与开放,发展与崛起,湾区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湾区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试验场,尤其是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先走一步,表现出了在文化上的时代作为,过去不为人所重的岭南出现了能与上海并驾齐驱的画派,同时还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京派形成鼎足之势。20世纪以来,西方的新事物,包括文化和艺术的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方法,通过湾区而进入到中国的内地,并影响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今天,人们回头看这一历史,几乎是满眼烟云,其中有焚烧鸦片的火光冲天,也有战争的硝烟弥漫,而它们的背后是文化上平和的渗透与交融。随着鸦片战争,随着那成片的帆桅以及进进出出的各种货物,各种洋货相继进入到中国,具有标志性的是照明中用煤油取代了中国用了数以千年的植物油,进而由电灯取代了煤油灯。而包括像陶瓷这样的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产品也通过海上传到了西方,并影响到西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冯少协(广州) 今日·香港维多利亚港 100×150cm 油画 2015年

这是曾经走过的一个通过经济而实现文化交融的时代。今天,湾区还是那个湾区,但是,今天的湾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自然历史所给予这个地区的独特风光依然是如此之美好。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湾区建设所展现的现代化进程,湾区已经在中国东南沿海成为一个特别的区域,正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中的突出亮点,也在跻身世界先进滨海城市的努力之中。基于改革开放的成就,湾区经济的发达和文化的发展,使这里有了21世纪的湾区好风光,而生活于这个地区的艺术家在表现湾区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方面也有了突出的成绩。因此,在这样一个精心组织的表现湾区好风光的展览中,湾区的画家们用自己所擅长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气韵生动的湾区风光。显然,这些出于不同画家之手的作品,潜藏着经过中西融合的很多艺术技法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接续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的种种努力。无疑,这是不同于西方的本土风格,是一种表现地域特色的中国的方式和方法,而它们与传统的中国绘画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宋玉明(深圳) 春到莲花山 70×10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经历了20世纪发展的中国绘画艺术,在21世纪表现湾区的作品中有很多新的尝试,因为湾区的风光不同于以往,有着新的时代特色,在现代化的高楼林立之中还有传统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当这些出现在今天的湾区画家面前时,实在是一种考验,当然,也是一种机遇。这之中有可能产生一个新时代的新的风格和新的特色,还有一些是属于尝试性的区域特点。湾区的艺术发展在20世纪积淀了表现生活的优良传统,他们中的几代人表现身边所熟悉的事物,眷念所熟悉的风景和自然,他们的表现正成为中国在表现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方面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风景这边独好,和湾区的美好一样。

(图片来源于美术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