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正经人不写日记?你从未见过的全新版本胡适日记

2020年8月25日,适逢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开展,追溯百年前一个大时代的文化遗珍,梳理探讨新文化运动对百年中国的深刻影响。

“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于北京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启幕,展出亚东图书馆陈独秀、胡适等9种重要文献,这也是尘封百年的亚东遗珍首度集结面世,包括目前最完整的《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一)(二)》以及胡适与友人往来信札等——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文化遗产”,学术界对其文献价值、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甚为瞩目。

写出来的是心里话?

姜文曾在电影里《邪不压正》里说过一句话:“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写日记的时候,它朦胧的画面感就像是从电影片段里剪切下来的,还加了一层温馨的滤镜。 读日记的时候亦是如此。但正如开头的戏谑所言,在日记面前,人们或许仍未对文字厌倦,但对于书写这件行为,却容易产生一些怀疑。 心里话能写在日记里吗?写出来的能叫心里话?

1

我们或许先不纠结日记中的真实性,但时效性同样重要。文字具有时效性,思想同样如此——彼时的心里话,在此时可能甚至已然成为不愿再回忆的思维纰漏;而彼时的真理,或许更是此时的毒药。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一切落于纸面的文字和记忆都经受着时间的考验。 在这个“作者已死”的时代,对于作者是这样,对于读者更是这样。

2

▲ 《胡适留学日记》封面

然而,也正如胡适所说的,“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事实上,无论是艺术亦或文学,对经典的不断展示已成为命名经典的进程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同步乃至同质的过程。可以说,每件经典的形成自身便构成了某种历史线索;某些作品一经经典命名,便开始了一个近乎无尽的阐释和意义增殖、叠加的过程。一部作品被反复、无尽地观看、阐释,愈加丰厚、愈加华美,经典便在经典化的过程中俨然成为经典/正典。 而持续的重新阐释的直接意义不仅在于一次再次地确认经典的价值,而且在于重新赋予其当下性,令现实涌入历史,激活历史文本。而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艺术家)、作品与出版(展示)构成了自身的线索,成了原作所标识的一道有趣的、巨大的、绵延的文化拖痕。

3

▲ “陈独秀、胡适与他们的时代——纪念新文化运动105周年”学术探讨会现场

105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在这百年中一刻都没有被停止“指认”与“重构”。而在每次的重新塑造中,无数的“新意义”也被不断添加其上——其结果是,纪念越久,追加的“新意义”越多,影响也越来越深远,而文明史,也就这样被不断地重新书写。  

亚东图书馆遗珍——最全版本的《胡适留学日记》

4

▲ “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现场

本次“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展出的重要文献,尤其是《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一)(二)》,既是20世纪初新思潮仁人志士友谊的见证,也是重要历史时期大变革的重要见证,更是今天回望大时代、纪念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化遗产。

5

6

7

▲ “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现场

在其中,《胡适留学日记》作为民国五大日记之一,更是向观者呈现了迄今公开最全的版本。这篇日记记录了胡适在留美期间的社会见闻、对时代的困惑与思考,是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一代青年的内心独白与思想演变。

8

9

▲ 《胡适留学日记》部分原稿

《胡适留学日记》最早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于1939年整理出版。此后,商务印书馆、安徽教育、湖南岳麓书社等多家出版社均依照“亚东版”,以《胡适留学日记》为名重印出版。 “亚东图书馆遗珍”特展展出的《胡适留学日记》皆为胡适亲笔手稿,共十八册,五十余万字,且在日记手稿中随文黏贴了四百五十多张珍贵照片及中英文剪报,被学者陈子善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胡适文献发现。”是《胡适留学日记》迄今公开发现的最全本,有力补充了此前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疑案。

10

11

▲ “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现场

其一,有效填补了胡适与新文化运动文献研究空白。现有上海亚东图书馆版、商务印书馆版、台湾版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所有的《胡适留学日记》各版本中,均未涉及《北京杂记》和《归娶记》,在《归国记》1917年7月10日结束之后直接跳到1919年7月10日,这空白的两年正是胡适酝酿和倡导新文学及新文化运动的极为重要的两年,具有重要的学术文献价值。另,《北京杂记》明确了胡适与钱玄同的首次见面时间——1917年9月11日,可补钱玄同日记的失记,钱玄同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和急先锋,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

12

13

▲ 胡适留学日记

其二,解密胡适思想成型之路。其三,有效增补胡适诗歌创作。其四,解决胡适私人生活悬案。《归娶记》明确了胡适的婚期,解决了胡适生平研究上长期未能解决的悬案。文中记载胡适1917年12月16日离京回绩溪迎娶江冬秀的始末,如对江冬秀的第一印象、婚礼的参加者、行礼次序、演说、甚至结婚礼堂的平面图,揭示了胡适的婚姻观和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态度,颇为详尽。 

“《胡适留学日记》加上他和友人的通信,能够完整地体现出在当时中国面对的复杂形势下,五四那一代青年如何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北京大学教授杨琥

14

15

16

17

18

▲ 胡适留学日记

彼时,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文章,给读书界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在许多学者看来,“这些人的言与行,比梁启超那一代人更为激越,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社会主义诸种思潮被多角度叙述着,旧的文明在新的现实面前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思想的革新,在那时候破土而出。” 在观看这本日记时,如果将视角拉近,便是一个人独立、断裂的一日日的只言片语;而如果将目光放置于整本日记之上,便会惊讶地发现,在宏大的时代变迁时,日子不再是以“一天”为单位来计算的,而是需要以“一段”甚至以一种更为长远的单位来计算的——因为许多事情在当时、当天根本看不出方向,意义不明。

答案是浮动的,变数是未知的,但就如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所言说的,从来没有所谓推动历史变革的“时机”,介入历史进程的行动也绝对不会被还原为导致这个行动的必然原因——一切只有在运动之后才会发生——而只有在这时,人们才会真正知晓日记中一页页的文字,究竟意义如何。 同时,日记便也从独立性中延伸出群体性;日记所蕴含的无数思想、关联与脉络,同样也从个体延展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群体之中。

19

20

21

▲ “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重现了胡适日记中许多或直白、或复杂却也蕴含着时代波涛的文字和语言,并将之置于个人与时代形成的对话之中,从而突显了胡适与其前辈和同时代人的密切关系。 梁实秋在《怀念胡适先生》中曾写道,他在与徐志摩同在胡适书房时,发现胡适的日记“除了私人记事之外,他每天剪贴报纸,包括各种新闻在内,因此篇幅多得惊人,兼具时事资料的汇集,这是他的日记一大特色”。与鲁迅言简意赅的“记账”式日记不同,在此次展出的日记手稿中,胡适随文粘贴了四百五十多张珍贵照片及中英文剪报,详实记录了大量私人生活和内心思想。

22

23

24

▲ 胡适留学日记

同时,从日记中的照片来看,胡适的社交生活很丰富,其中有他与友人外出郊游、旅行、开会时所拍摄的风景照片,也有人物小相及合影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广波介绍,这些照片中有许多在中国思想、学术、科学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照片,如赵元任、陈衡恪等,“与以往排印版相比,我们能够通过日记手稿版更加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影像。” 而从这些痕迹中,历史也不再是大事件、大观念和大时代,而是鲜活的个人与具体的生命。  

从材料到灵魂,从个人到时代

历史遗迹模糊的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于精神的时空里,保存那些已有的行影便显得异常重要。但面对同样的遗迹,人们得出的印象及结论又往往不同,学术研究所以连绵不断,乃是我们认知对象世界的时候,都有着康德所言的有限性。尽管如此,远去时光里的余物依然是我们精神判断的基础,如果说进入人之历史存在着诸多环节,那么史料的保护与整理当为其一。我们离开这些原始的遗存发言,自然会误入言说的歧途。——孙郁

25

26

27

28

▲ 胡适留学日记

材料,是学术的生命,更是事物的灵魂所在。 日记,也仿若是艺术家画笔下的草稿。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路,至今依然影响着国人的心理。仅仅从胡适一人之日记中,观者便可发现这一运动所涵盖的领域之广与思想之丰。

这些珍贵的生命与灵魂,也并未随着时间而萎缩成干皱的文献,而是始终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着其鲜活的生命力。无论在百年前亦或当下,这些文字始终可以被视为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观察、理解与反应。  譬如,在胡适的日记里,夹杂着许多百余年前美国的报纸,如1912年适逢美国大选,胡适十分关注威尔逊和罗斯福的选情及媒体报道和评议,做成大量剪报。还有一张特别的剪报,是1914年美国媒体的报道《康奈尔大学嘉奖一名中国学生》,文中获得一等奖学金、引发广泛关注的中国学生便是胡适,他也将这份报纸默默珍藏在日记中。

29

30

▲ 胡适留学日记

三十多年后,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在1948年第二版出版时,在大部分青年学生反美的情绪下,《胡适留学日记》变成禁书。 2020年,中美关系再次恶化。这不禁让人感叹世事的轮回变迁,以及不同个体与不同群体间复杂的关系与脉络。

而在今年另一部著名的日记中,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只是时代的又一粒灰尘,恰巧落在了他们头上。” 当我们再凝视着那些一百多年前的文字时,或许便是从一粒粒灰尘中,再次看到时代的波澜起伏。  

31

32

33

34

▲ 胡适留学日记

据悉,8月31日北京站落幕之后,“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将开启全国巡展,重访亚东图书馆、陈独秀、胡适生命中最重要的另外4座省市,9月初前往上海、南京、杭州,最终回到陈独秀与胡适的故乡安徽,以“一座‘图书馆’,两位文化巨擘,一场新文化运动,百年中国史”为寻访蓝图,以特展、学术研讨会、专题短片为形式,开启一程跨越百年的文化寻访之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