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静默长假:被迫放假的日子里,艺术家们在忙什么? 

近日,展览《静默长假》在上海西岸美术馆拉开帷幕。“静默长假”这一展览概念来源于今年上半年一场公共卫生事件致使的全球范围的停滞,面对空无人烟的街道、暂停的社交活动以及被推迟的工作计划,一时间几乎所有人忽然被迫陷入了“休假中(on sabbatical)”的状态。但正是有了这次难得的“休假”时光,人们才有了更多时间去发现、纪录、思考身边习以为常的一切。这九位来自不同年代、背景迥异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丁乙、施勇、程然、张洹、陈飞、郝量、陈维、贾蔼力、黄宇兴,用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在这场“静默长假”里的独特感受。

▲ “静默长假”展览开幕现场,开幕式嘉宾致辞(从左至右:艺术家程然、西岸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艺术家陈飞、艺术家施勇)

▲ “静默长假”展览现场

▲ 郝量,《枯树赋》,绢本重彩,151 × 218 cm,2020 © Hao Liang. 图片致谢高古轩画廊。

一进入《静默长假》的展厅,迎面而来的是艺术家郝量的作品《枯树赋》。本次作品没有采用画框固定画作,也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多年来郝量潜心钻研中国传统文化,擅于在当代语境下重构文人创意系统,新作《枯树赋》也取名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于羁留北方之时创作的同名骈赋。庾信以枯树自比,道出“昔年种树,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抒发了自己的悲切之情。而艺术家郝量则是用寂寥的枯树来表现春节期间了无生气的城市给他带来的无限伤感和落寞。仔细看画,三处淡黄色的光斑掉落在这片寂寥、幽远、黯雅的背景中,反而衬得画面更显清冷。

▲ “静默长假”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在现场(左二艺术家杨福东、左三艺术家程然)

▲ 陈飞,《静物》,布面丙烯,155 × 230 cm,2020 ©陈飞工作室

而旁边艺术家陈飞的画作《静物》所描绘的绿三色蔬菜水果更加充满烟火气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他,作品一直以人物肖像绘画为主,而《静物》是他近两年的一个主要系列。画面中既有西方古典静物画中常出现的葡萄、西瓜等蔬菜水果,更多的是我国本土特产,比如苋菜、大白菜等,而边缘散落的柠檬、进口牛油果、气泡水等等的外来之物也衬托了另外一个社会阶层的生存方式和中西文化的融合。黑色背景下,青绿黄三色让人感到夏日的清爽和生机盎然,也让静物多了几分感性和温度。

再往前走,地上的金属装置是艺术家施勇的《2020新“抽象”字体研究——全 王 求 化》,“凤凰艺术”在专访艺术家施勇时,他表示,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今年上半年的这场疫情和病毒体所带来的现状,病毒虽然很可怕,对我们正常的系统来说它可能是一个个致命的缺陷,但它也让复杂、不停旋转的世界逐渐停摆下来,让你我之间断联,每个人成为一个闭合的个体。

▲ “静默长假”展览现场,图片由西岸美术馆提供

▲ 施勇,《2020新“抽象”字体研究——全 王 求 化》,金属装置,110 × 400 × 30 cm,2020

▲ 施勇现场合照图

在装置作品《2020新“抽象”字体研究——全 王 求 化》中,施勇运用因为疫情而带来的这种“缺陷”,思考延伸到新“抽象”字体的构成原则,将“闭合”结构作为新“抽象”字体形式的基本概念。就像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把自己隔离起来,与别人断连,成为一个独自的个体。将最初的“全球化”一词拆分成“全王求化”,再用焊接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将这四个字围合成四个新的形态,意思也由联系紧密的彼此变成了各自为政的独立状态。作品沉闷的颜色也表明了疫情时代人们灰暗的心情。

▲ 施勇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同时,施勇也表示这次疫情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创作方式。就像文字一样,人们一直想把文字改到完美为止,总是试图把有缺陷的东西撇干净,然而他觉得,

缺陷却是一个正常的系统里的一个最激进的,具有颠覆性能量的词,所以这个其实是蛮可怕的,其实蛮有意思的,对我来说我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方法去看问题。

这种缺陷如同一把钥匙,启发了他思考与实践建立在字与词的层面,并通过这个层面的研究来回应与给我们不得不面对的2020这个新现实。

艺术家张洹的作品《爱No.9》则是讨论了“爱”这一个永恒的主题。极具张力的红色占据了白色的画布,远看作品像一颗心脏,线条肆意盘旋又互相交织,仿佛爱的能量辐射到世间万物。艺术家张洹在谈及这幅画的创作时提到,

人生的这种无常,可能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么今天这么短暂的时间或者人生这么短暂的这一段时间,我之为我自己的内心、我的灵魂去画。所以新创作这批画,它是一个跟任何外物都没关系,只跟我自己内心深处有关系,而且画的时候我是听着我最爱的音乐,放着巨大的声音,完全就是在一种一个人的战斗,一个人的战场。

▲ 张洹,《爱》,布面丙烯 220 × 280 cm,2020 ©张洹工作室

与陈飞的《静物》相对应的是艺术家丁乙的《十示 2020-11》,这幅作品是丁乙在疫情期间独自创作的,2020年1月从海外参加完个展开幕活动回到上海的他,目睹了这段非常时期西岸的变化,从最初的的园区半封闭到现在的西岸一带出现了多人聚餐、运动,这个场景让他想起了乔治·修拉的《大丸岛的星期天》。

▲ 丁乙 ,《十示 2020-11》,椴木板上综合材料,120 × 240 cm,2020 © Ding Yi Art Studio, 摄影:王闻龙

作品主要以青色和柠檬黄为主色调,灰、白为点缀,形成丰富的细节、层次感及律动,也让作品更显光感和透感,这在丁乙以前的作品中很少出现。他借鉴了一些点彩派的绘画方式,作品整体有一种纵横的视觉效果,清新自然的黄绿色也很适合夏天,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疫情即将过去的希望和生机。

与丁乙的作品紧挨着的是艺术家黄宇兴的《雉鸡岭》,这件作品是他河流作品系列的延续。从观念性上讲,黄宇兴的创作多年来探讨了时间、生死,河流是他心中对时间的一个定义,因为时间和河流一样只会往前走,不会倒退也不会停滞。而这件作品是他对早年河流作品的一个融汇,他也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等元素和日本浮世绘相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线条和绮丽的色彩来跳脱自己对死亡的恐惧,直面对时间和生命的讨论。

▲ 黄宇兴,《雉鸡岭》,布面丙烯,100 × 150 cm,2019 - 2020 ©黄宇兴工作室

艺术家贾蔼力的《山与曲线》也是一副关于自然风光的作品。作品源自他去年前往滇藏线拍摄的雪山照片,在这件作品中,他添加了原色的红色、黄色,以及细条,为原本看着沉重的作品带来一种透气感,画作外面的玻璃罩也让作品的凝固感减少,多了些许活泼。这座连接着曲线的山,使曲线出场并在场,而其他崩塌的属性就为“缺席”、“不在场”,艺术家也借“山”探讨着何为在场,何为缺席。

▲ 贾蔼力,《山与曲线》,绘画装置,87 × 70 cm,2020 © Jia Aili Studio. 摄影:杨超,图片致谢高古轩画廊

艺术家陈维和程然运用了多媒介营造了一种在疫情时代,大众内心的迷茫和脆弱的感受。走进程然的作品暗房,墙上挂着由艺术家程然与演员刘嘉玲合作的短片,旁边有一个3D装置,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体验艺术家想要呈现的被遗忘在网络深处、无限延伸的冥想空间。在2020这个全球动荡的一年,个人情感也经历着动荡,而演员刘嘉玲扮演着不同角色方式以演绎当下时代人们不同的情感状态,当观众置于展厅时,他们的感官会被作品包裹着、驱动着思考这场世纪之“惑”的答案。

▲ “静默长假”展览现场,图片由西岸美术馆提供

▲ 程然,《惑》,2020 3D数字影像,彩色,立体声,7分钟 HTC VR播放器及手柄 单频道影像,彩色,立体声,9分钟,尺寸可变 由K11艺术基金会出品 虚拟现实合作伙伴:HTC Vive Art ©图片及文字由艺术家,K11 Art foundation,HTC VIVE Arts,以及马丁·戈雅生意提供

▲ 展览现场,程然作品

走出艺术家程然的作品《惑》,进入艺术家陈维制造的虚幻空间里,因为两件《故障》系列的LED装置作品而发出的光映在墙上、地板上、作品《碎裂球场》上,就像是人们在疫情时代被压抑的情绪在暗潮涌动着。艺术家陈维表示,“我们都被巨大的情绪笼罩着,被隔离,像是滞留在世界的暗面。”走到装置的背面,站到黑暗中看着对面的“碎裂球场”,温暖而柔和的光束自画面左上方缓缓洒在破碎的篮球架上,艺术家对光的运用如同古典绘画般极具戏剧效果,仿佛一张威廉·透纳的油画。

▲ 展览现场 陈维作品

▲ 陈维,《碎裂球场》,收藏级喷墨打印,187.5 × 150 cm,2019-2020 ©陈维工作室

图片致谢大田秀则画廊

展厅的出口也是进口的地方,有一个针对本次展览对这九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频采访,更加详尽地介绍了他们本次展出的作品以及自己在这段“静默长假”里的思索。 如英国阿兰·德波顿所著的《艺术的慰藉》中讲到的艺术的记忆功能, “艺术是一种保存体验的方式。”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创作记录下他们的独特体验并呈现给观众,为他们提供了多角度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展览信息

“静默长假”

艺术家: 陈飞、陈维、程然、丁乙、郝量、黄宇兴、贾蔼力、施勇、张洹

展览地点: 西岸美术馆1层展厅

展览时间: 2020年7月25日- 9月6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