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光明日报 作者:杜鹏飞2020-07-14 09:44

原标题:发现美 创造美 奉献美——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使命与追求

又是一年毕业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作为热门“打卡地”,每年都会为毕业生准备精美礼物,奉献一系列精彩展览。然而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不同于以往,本该熙熙攘攘的博物馆一下子沉寂下来。在“云端展厅”惜别学有所成、怀揣梦想的学子们,我静下来得以回顾我们近年举办过的一些特色展览,在回望中分享清华艺博一路走来的理念与追求。

多重服务下的新视角

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这是博物馆应具有的四大核心职能,大学博物馆概莫能外。我们所讲的“重教育”当然不同于一般博物馆面向公众的教育和传播,而是具有大学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是与大学的相关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专业教育。

瑞士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外景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现场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上的展品

清华艺博是以艺术为核心的专题性博物馆,其创立得益于清华大学的艺术学科。13000余组件基本馆藏,直接继承了原中央工艺美院为配合教学科研而构建起来的收藏体系,包含中国古代书画、陶瓷、家具、织绣和外国工艺美术品等类别。学校批准成立艺术博物馆的文件明确提出:“希望艺术博物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功能于一身,既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又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博物馆。”可知大学博物馆的首要职能是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而服务于社会公众。

清华艺博的“重教育”体现在三个层次:首先是服务于清华美院艺术与设计学科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综合艺术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三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审美与艺术熏陶。针对这三个层次,我们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也有所侧重。比如,为配合美院的专业教育,我们把大师临摹课直接搬到博物馆的展厅,在“布德尔雕塑展”“西方绘画500年特展”等展览现场,组织美院师生开展临摹教学。而清华艺博为美院毕业生精心组织策划的毕业展,更是成为每年毕业季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敞开门迎八方来客

清华艺博在服务校内师生的同时,同样注重对社会公众及社区的服务。由国际竞标脱颖而出的瑞士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艺博大楼典雅端庄,3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坐落在清华园的最东侧,为了便于校外观众到馆,学校还在艺博东侧开设了专用通道,在执行配套的开放政策的同时,对特殊人群也实行优惠政策。

清华艺博的开放性更体现在开放的服务理念与多元包容的服务措施中。我们在网站上开放了展品和部分藏品的清晰图片,并且制定了为专业研究人员无偿开放所有馆藏清晰图片的政策,以鼓励学人利用我们的馆藏支持进行学术研究。清华艺博的开放性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便利,加之博物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展览的高水准,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

用好展览说话

博物馆开馆之初便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为方针,秉持“把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带给观众,为清华艺术教育、通识教育及全民美育服务”的使命,全力支持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并服务于学校、社会的美育工作。除设有展览、典藏、研究、公共教育等主要职能机构外,将重点放在展览策划、举办学术活动、开展公共服务、打造教育平台等方面,为传播传统经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华美院师生在“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展现场开展临摹教学

从博物馆管理者的角度,高水准反映在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展览筹划、展陈呈现、场馆维护、开放服务等方面。但从观众的视角,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展览的品质。清华艺博每年举办展览十余个,自2016年9月开馆至今已经奉献国内外精品展览62个,每个展览均有不俗的表现。

2019年1月,我们接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邀请,希望清华艺博能够再次举办阿富汗珍宝展,以配合北京即将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批躲过战火的阿富汗国家宝藏,自2006年起已在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重要博物馆巡回展览,2017年春首次抵达中国,在全国多地展出。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要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完成全新的展陈大纲、展览设计、展厅搭建,而且要做出新意和学术影响力,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的团队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利用春节假期梳理了全部展品,重新确定了展览主题和大纲。2019年4月,“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览如期在清华艺博开幕,展览以更加清晰的学术思路,通过230余件套重要文物以及精心遴选的500多幅资料照片,清晰阐释了早期中国与西方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互鉴,展览中的很多研究和发现都具有突破性。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展览现场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特别展览,我们的团队潜心梳理陕西省文物精华,在2018年10月初完成策展大纲并得到了陕西省文物局的积极回应。大家一致认为,“与天久长”的展览主题源自西汉精品瓦当文字,寓意吉祥,立意深刻。经过大半年的紧张筹备,在2019年9月10日清华艺博开馆3周年之日,展览正式开幕。此展共展出陕西省35家收藏机构的300余件精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多达189件,呈现了从新石器时代至唐代,关中盆地区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展览不仅呈现文物之精,还深度挖掘重点文物的象征性意义,如西周“何尊”、汉代“竹节熏炉”和唐代“鎏金龙”等,通过梳理这些文物内在的联系,来探讨隐藏在这些文物背后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此外,我们还邀请海内外学者,举办多场学术演讲和研讨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唐代以前的文化和艺术。

“请进来”和“走出去”

国际化也是清华艺博的办馆特色之一。开馆3年来,本馆已经与40余家外国驻华使领馆及政府间组织驻京代表团,63家外国博物馆、美术馆建立常规联系;在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中,中外合作展览的比重接近半数,主题覆盖了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与文化。其中,2016年开馆首展的“对话达·芬奇”、2017年特展“从莫奈到苏拉热”、2018年特展“西方绘画500年”,以及2019年特展“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都是当年首都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展览,清华艺博也因此成为“网红打卡地”。艺博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引进境外展览方面,更体现在向境外输出优质展览方面。我们已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达成协议,将清华艺博馆藏织绣与陶瓷精品在美国展出。此外,清华艺博自开馆以来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关注和支持。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艺术家和收藏家,已先后向清华艺博捐赠总计数百件的优秀书画、雕塑、古代彩陶、现代陶艺等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艺术收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9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现场

简而言之,优秀的博物馆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重教育、开放性、专业化、高水准和国际化是清华艺博始终坚守的办馆理念和特色。作为一座年轻的大学博物馆,我们把“世界一流的大学博物馆”作为自己的愿景目标,对标国际水准,勇于挑战自我,既看重公众的反馈,又看重美术与文博界专家的意见。正如吴冠中先生毕生所坚守的“风筝不断线”,我们的每一个展览都努力做到“群众鼓掌、专家点头”,力求在既有条件下做到最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因不可抗力而暂时闭馆,我们仍积极思考,努力创新,组织开展了18场线上直播活动,发布了70余条微信推送,收获了超过200万名线上观众。这就是我们清华艺博人的不懈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图片来源于光明日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