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原标题:历代清帝爱读什么书?台北故宫新展“院藏善本古籍”里有答案

若以量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不谓丰,然孤本佳椠往往而在,既可资考镜中国传统学术源流与图书印刷装帧的发展,亦可供校勘后代各种传本,在古文献资源保存与版本目录学术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

从6月13日起,“院藏善本古籍选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展出,展览分“清宫藏书”及“访旧搜遗”两大单元。前者旨在说明前清宫廷图书庋藏与分布概况,兼及其卷帙之浩繁、装帧之考究 ;比如清代皇帝究竟看些什么书?殿阁内又收藏了哪些书?

后者则以介绍台北故宫成立后不断搜购、征集、获赠之所得为要,其中不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欠阙,且深具文化学术价值者。观众置身其间,当可进一步认识院藏善本古籍的递嬗过程及其文化意涵,以及中国传统印刷技法与图书装帧之类型特色。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数逾二十一万四千五百册,内容包括宋代以降历朝刊本、活字本、名家批校本、稿本、旧钞本,以及少数高丽及日本刊本、钞本。以量而言,此批藏书虽不谓丰,然孤本佳椠往往而在,既可资考镜中国传统学术源流与图书印刷装帧的发展,亦可供校勘后代各种传本,在古文献资源保存与版本目录学术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

清朝入主中原后,不仅承继前明遗留的宫廷藏书,更将其规模逐步扩充;无论皇帝撰述或敕令臣工编修的御纂、御笔、御制、钦定图书,抑或清宫着意访求,专供御览的孤本秘笈,皆灿然可观。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尚包括部分前北平图书馆明代古籍舆图、清末驻日公使随员杨守敬自东瀛搜得之罕见汉籍与和刻菁华,以及各界捐赠的宋元善本、地方志书、清人诗文集等。此等珍本佳椠适可补充院藏宫廷善本阙遗,而其出自民间写绘刊印者,尤足体现坊肆版印之变化巧思与朴实庄重。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布陈内容含“清宫藏书”及“访旧搜遗”两大单元,复各分若干子题。前者旨在说明前清宫廷图书庋藏与分布概况,兼及其卷帙之浩繁、装帧之考究;后者则以介绍台北故宫成立后不断搜购、征集、获赠之所得为要,其中不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欠阙,且深具文化学术价值者。此番展出之件,皆为一时之选;观众置身其间,当可进一步认识院藏善本古籍的递嬗过程及其文化意涵,以及中国传统印刷技法与图书装帧之类型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大多承继清宫,原贮于外朝与内廷的各殿阁。位于外朝的武英殿系专门制作朝廷敕修书籍的机构,文渊阁则为彰显皇室气派的宫廷藏书楼。内廷自来为皇帝、后妃们的日常起居宫室,然其间之养心殿、昭仁殿、慈宁宫等处,亦存置皇帝及皇室成员日常翻阅或私藏宝爱的善本典籍。

清代皇帝究竟看些什么书?殿阁内又收藏了哪些书?在本单元观众透过“武英聚珍”、“文渊瑰宝”、“天禄琳琅”、“宛委别藏”、“龙藏经”诸项说明及图书展示,当可了解清帝主导宫廷藏书的中心思想,亦得从中探索皇帝崇文重道的政教态度,以及宣扬文治功业的伟大壮志。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武英聚珍

故宫武英殿落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最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康熙十九年(1680),清廷在此设立造办处,负责工艺制作,并兼办图书刊印与装潢事宜。雍正七年(1729),武英殿造办处更名为修书处,自此成为专门制作朝廷敕修书籍的机构,可谓为当时的国家出版社。

有清一代,“钦定”、“御制”等廷臣奉敕修撰的书籍陆续问世,成为皇帝宣扬个人意志或延伸政治、文化力量的官方出版品。这些由武英殿刊刻印造的书籍,后人称之为“殿本”;不仅内容丰富,校勘精审,所选用的字体、纸墨、装帧材料等,尤其讲究,外观显得格外富丽典雅。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纂修副总裁金简(?-1794)建议以木活字排印部分罕传善本,获得皇帝支持,并赐“活字”以“聚珍”嘉名。此后,武英殿修书处陆续排印一三四种书籍,连同已经雕版印行的四种而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清宫殿本图书的重要部分。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文渊瑰宝

文渊阁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初为皇家藏书之所,明末遭到焚毁。乾隆三十九年(1774),高宗令于紫禁城外朝东南方重建文渊阁,历时二年完工,其目的系为庋藏规模宏伟的钜编——《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安徽学政朱筠(1729-1781)奏请校核《永乐大典》中的佚书,高宗遂谕令各省征集、采进各类图籍,继于次年(1773)开设四库全书馆,敕命内阁大学士于敏中(1714-1779)等纂辑《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三千四百余种历代图书菁华。为妥善贮存这套大书,乾隆特谕杭州织造寅着(生卒年不详)前往浙江宁波,考查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格局,并照“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概念兴建文渊阁。首部《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钞缮完成后,便入藏于此。全书共装成六一四四函、三六三八一册,写绘工致,校勘严谨,装潢典雅,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富特色之善本典藏。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天禄琳琅

“天禄琳琅”是乾隆皇帝搜罗历代名刻佳椠,汇聚于昭仁殿的善本特藏。昭仁殿初为康熙读书起居所在,乾隆为纪念祖父,特将之改为珍藏历朝善本图书的处所,并以汉宫天禄阁藏书典故,为存置其间的宋、元、明善本及稀见秘笈命名“天禄琳琅”。乾隆四十年(1775),高宗命大学士于敏中等编订“天禄琳琅”藏书解题目录,汇为《天禄琳琅书目》。嘉庆二年(1797),昭仁殿惨遭祝融,殿内善本尽失。仁宗皇帝亟欲恢复旧观,乃命大学士彭元瑞(1731-1803)等再行搜求检阅,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本院所藏“天禄琳琅”图书,几为嘉庆年间重新整理续辑的珍贵善本。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宛委别藏

“宛委别藏”系嘉庆年间浙江学政阮元(1764-1849)为准备日后续修《四库全书》,特意于东南一带搜访,分三批进呈的书籍。仁宗嘉其用心,以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典故,赐名“宛委别藏”,贮置养心殿。

阮元意在延续乾隆朝《四库全书》文化工程,故所搜多为四库馆臣未收之书;除征集原刊本之外,又逐一精钞缮写,并亲撰提要。嘉庆皇帝继而命人整理,将之编成《宛委别藏总目提要》及《宛委别藏续编书目提要》,计收书一七○余部。正编仿《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并以木匣装帧;各书首叶上方可见“嘉庆御览之宝”玺印,显见仁宗皇帝对全书的珍视。民国以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宫中物品时,“宛委别藏”仅见存一六○部。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龙藏经

《藏文龙藏经》简称《龙藏经》,系康熙皇帝奉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之命所修造;内容包括秘密、般若、宝积、华严、诸经及戒律六大部,是总集释迦牟尼一生所说“教法”与所制“律典”的藏文译本。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据《秘殿珠林初编》卷二十四记载: “(孝庄)太皇太后钦命修造,镶嵌珠宝、磁青笺、泥金书、西域字《龙藏经》一部,共一百八本,内有释迦牟尼佛口授口传诸经”。《龙藏经》内含五万余叶经文,原置慈宁宫花园佛堂咸若馆殿内。藏文经文以泥金书写于特制的磁青笺纸,泥金成色饱满,书体端正;上、下经板内可见七百五十六尊诸佛彩绘,造像华丽,周围饰以各式镶嵌珠宝,其上覆以黄、红、绿、蓝、白五色丝绣经帘。每函经叶、经板外配以装帧所用之丝、棉等材质经衣,附五色捆经绳,最外层则为保护经函的黄棉袍袱。全帙装帧考究精美,极富皇家气派,为院藏藏传佛教法典中最受瞩目的一部。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一所博物馆的特色,取决于其藏品之内容与质量。台北故宫博物院虽以北宋以迄清代宫廷累积之文物菁华为典藏核心,自1925年以来,不断搜购征集,亦接受海内外公私捐赠,补充昔日宫廷收藏阙遗,终得使涵盖范围益趋广阔。

展览第二单元“访旧搜遗”计含“平图荟萃”、“观海堂藏书”、“珍藏购赠”三项子题,分别介绍原北平图书馆典藏之善本图书,清末驻日使馆随员杨守敬(1839-1915)自东瀛携回之罕见汉籍与和刻本,以及各界捐赠的宋元善本、地方志书、清人诗文集等。布陈展出之件跨越宋、元、明、清四朝,内容与版本丰富多样。无论孤罕珍秘之书林重宝,抑或民间版行之皇皇巨构,皆蕴藏珍贵的版本考校资源与独特的时代风貌;若论刻印之谨严、纸墨之精雅,亦无不令人惊艳神往。部分善本钤印累累,间可见名家品赏题识,除可资梳理递藏迹绪,字里行间更流露出藏家爱书惜物、感世怀人的情谊。书籍承载知识学术之演变原委,亦体现版刻工艺之显晦脉络,因书而生的收藏与鉴赏,尤使人炫目神迷。

观海堂藏书

观海堂为清末藏书家杨守敬书楼名,所收之书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善本典藏中独具特色。杨氏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籍隶湖北宜都,毕生研究金石史地之学,地理一门,尤于当代称冠。他亦擅长书法,篆、隶、草、行、楷诸体具佳,在日期间风靡东瀛书坛,获誉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

光绪六年(1880)起,杨守敬先后奉驻日公使何如璋(1838-1891)、黎庶昌(1837-1897)召请,担任使馆随员。期间,他多方留心搜访珍稀图籍,所得不仅包括自中国散出之佚书,也及于日本、朝鲜刊行的汉籍与珍贵钞本、医书,成果极为丰硕。十年(1884),杨氏差满归国,在日访求之图书亦尽数携回。其后,他先在湖北黄州辟筑“邻苏园”(取其地比邻东坡先生所游黄冈赤壁之意),贮藏群书,继又将之移存武昌菊湾新建之“观海堂”书楼。民国四年(1915),杨氏去世后,观海堂藏书由北洋政府收购,其中一部分拨交松坡图书馆,现归中国国家图书馆;另十之五六贮置集灵囿,嗣于十五年(1926)由政府拨交故宫博物院保存。抗日战争期间,观海堂藏书凡1634部、15491册亦随文物南迁,复转徙至西南后方,后播迁台湾。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平图荟萃

光宣年间,清廷推动新政,期以变法图强。宣统元年(1909),军机大臣张之洞(1837-1909)等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由学部管辖(故又称学部图书馆),翰林院、国子监、内阁大库所存宋、元、明秘阁孑遗随之入藏,另加入由各省征集而得之丰富藏书。其时,京师图书馆馆藏精善程度,堪称举国之冠。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民国十七年(1928),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立北平图书馆陆续将馆藏图籍文物装箱南运,分贮上海、南京等地。三十年(1941),袁同礼(1895-1965)馆长经与驻美大使胡适(1891-1962)联系,特精选一○二箱善本运往美国,寄存于华府国会图书馆。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蒋复璁(1898-1990)院长(兼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建议索回,获国会图书馆同意。同年岁末,一○二箱善本图书安全运返台湾。另原国立北平图书馆十八箱明清古舆图,则于1949年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迁运抵台。1985年,一○二箱善本及十八箱舆图拨交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使同样源自清宫的善本舆图与院藏文物得以统合凝聚。

珍藏购赠

自1965年以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承海内外收藏家不断以其珍藏之图书分别捐赠,而自1985年始,遇有坊间或私人出售文物精品,亦锐意搜购;五十余年间,计得善本古籍四万一千余册。此等新增图书入藏台北故宫,受到最妥适的整理维护,透过展览提供观众赏析,复开放予学术界参考研究,最足体现善本古籍的价值与内涵。

本图像仅提供文物式样,非当期展件。

展览名称:“院藏善本古籍选粹”

展期:2020年6月13日-2020年9月20日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区 104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