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2020-02-17 11:16
原标题:六百年故宫鉴赏③|钟馗紧盯着蝙蝠,看明宪宗笔下的驱邪之神
钟馗,是中国神话中能打鬼驱邪的神。自唐代画圣吴道子按唐玄宗旨意画钟馗捉鬼图以后,钟馗的故事和画像逐渐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开来。 在擅长绘画的明宪宗笔下, 驱鬼之神钟馗带领一个小鬼快步疾行,二目圆睁,紧紧盯住前方不远处一只迎面飞来的蝙蝠。
故宫
明代朱见深《岁朝佳兆图》轴局部,钟馗与蝙蝠
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神之一,后来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
最初的钟馗形象,据说是吴道子按照唐玄宗的旨意创作的,主题就是为人间除恶。据说,唐开元年间的某一天,玄宗到骊山去欣赏乐舞, 回宫之后,觉得身心不适胸口闷热。一个多月过去了,御医使尽浑身解数也无可奈何。忽然一天夜里,玄宗梦见两个鬼,一大一小,小的身穿绛色衣,腰间插一把竹骨扇子,一只脚光着, 一只脚穿着露出脚趾的鞋,偷了唐玄宗的玉笛和杨贵妃的紫香囊,绕殿奔跑。 大鬼戴着帽子,双足穿皮靴,上前捉住小鬼挖出眼睛拿起来就吃掉了。玄宗问大鬼是谁, 大鬼回答说:“臣钟馗,即考武举落第之人,我誓与陛下除天下妖孽。” 玄宗惊醒后,顿觉病情好转,身上也有劲了。于是, 他召来画家吴道子,把梦境告诉他, 让他画钟馗捉鬼图。吴道子奉旨, 构思一番后, 很快就画好了。玄宗看过非常吃惊,问道:“你画的和我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怎么画得这样准?”吴道子回答说:“陛下忧劳过度,饮食欠佳,内热侵犯了龙体,然后就出现了为你除妖之物,以卫圣德。”
后来,宫廷为玄宗康复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玄宗非常高兴,下令诏告天下,公布此事。从此每逢过春节, 唐朝皇帝都要给大臣们送新的日历和钟馗画像,以迎接新的一年和寓意吉祥如意,同时表示对大臣们的关怀。此后, 从宫廷到民间非常流行钟馗的故事和画像,历代知名的画家无不以钟馗为表现题材,描绘出自己心目中这位降妖除魔的“钟进士”形象。在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平安康健。
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与“钟馗”题材相关的书画作品有戴进的《钟馗夜游图轴》、明宪宗的《岁朝佳兆图》以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华喦的《钟馗秤鬼图轴》。这些图轴有的把钟馗描绘成目光犀利,极具威严镇慑之态的神人,有的把钟馗图绘成气质儒雅刚正的文人形象,有的则呈现了钟馗在雪夜巡游的情景。而在院藏的一些工艺美术品中,钟馗的形象更富生活气息,如《粉彩钟馗醉酒像》,钟馗依山石而坐,醉态和蔼可亲,诙谐可爱;《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钟馗一手执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全神贯注,意甚陶醉。
2020年是故宫诞辰600年。在疫情小鬼肆虐人间之际,特此整理、解读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钟馗形象,借此驱逐邪恶,祈祷人民生活康健喜乐。
明代戴进《钟馗夜游图轴》
《钟馗夜游图》轴,明,戴进绘,绢本,设色,纵190厘米,横120.4厘米 款署:“西湖戴进” 钤“静庵”印
钟馗像最初在过年时作为节令画张贴悬挂。明末清初,贴挂钟馗像的风俗逐渐移到了端午时节。
此画描绘钟馗在众鬼卒的簇拥下夜游的情景:四个小鬼抬着椅子,一小鬼撑破伞,身后有二鬼卒跟随, 行进在山间小路上。 画中,钟馗慑人的目光、浓密的虬髯、俯身催行的神态,可使四处流窜的鬼卒惊骇而顺服于威猛气势之下,甘心服侍于身旁。背景描写紧扣“夜游”题意:寒山嵯峨、荒草萋萋、白雪皑皑、寒气袭人、枯树怪枝,气象萧索,一派令人胆寒的阴森气氛。其中细节的描绘,如一把破伞、一柄宝剑、几根抬轿绳索、钟馗头巾上的白色小花、山涧数叠流泉等等, 无不强化了人物的境况和环境的幽冥。
钟馗的形象,自唐吴道子第一次画钟馗捉鬼图以来,为历代画家所表现。其形式五花八门,有表现为群体的,有表现为个人的,题材有嫁妹、除妖、出游、嬉戏、怒视等。明代大画家戴文进笔下的钟馗,在一把破伞的遮盖下, 身穿玉带锦袍,乌皂幞巾,遒劲的线条描绘出异常凶猛威严的形象:他目光炯炯,锐利逼人,眉宇之间充溢着一股不平之气,宣泄了对现实黑暗的不满情绪。戴进一生颠沛流离,受尽同行谗言和打击,其身世遭遇同传说中怀才不遇化为鬼雄的钟馗如出一辙。所以, 他画的钟馗夜游图,抒发了自己仕途受挫后的满腔悲愤,寄托了他扫除天下妖孽驱尽人间邪恶的美好愿望。
戴进 (1388-1462年) ,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 (今杭州) 人。他是明代早期声名卓著的画家,也是画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二个画派——浙派的创始人。他年轻的时候心灵手巧,是一名金银首饰匠人,后来在大街上偶然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金银器首饰,被熔金者毫不吝惜地扔进炉中化为金液,他大感失望,由此觉得“锻工”的职业与他“成就不朽之业” 的理想相去甚远,于是听从朋友劝说改行从事绘画。后来,在这一领域显露了他出众的才华。
由于命运坎坷,他屡遭排挤和毁谤,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成就。戴进广泛学习郭熙、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山水画,又兼收并蓄融合米氏父子的米点山水,还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传统也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新之中。在晚年返乡期间,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明代成就最大的画家。
明代朱见深《岁朝佳兆图轴》
《岁朝佳兆图》轴,明,朱见深绘,绢本,设色,纵59.7厘米,横35.5厘米
明代皇帝朱见深(明宪宗)《岁朝佳兆图》,又名《柏柿如意面》,画幅上方御题诗一首,并自识“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从款识可知是宪宗34岁时手笔。钤“广运之宝”印章。该图入清后不久即皇宫内府所珍藏,画幅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此画描绘驱鬼之神钟馗带领一个小鬼快步疾行。他头戴一顶帽子,帽上的飘带随风飘拂。那张阴霾密布的脸上,二目圆睁,紧紧盯住前方不远处一只迎面飞来的蝙蝠,硕大的眼眶中白眼球多,黑眼球少,却炯炯发光、烁烁有神。巨鼻硕口,鼻孔张开,双紧闭,下颌至耳鬓,生长着浓密的络腮胡须,浓黑短粗,根根乍起,宛如钢针。面部表情最深沉,不怒自威,气势凛然。他身穿肥大的衣裳,上身微微前倾,左手前伸执一柄如意,足蹬朝靴,左脚踏地,右脚用力后蹬,大步向前迈进。钟馗身边一个小鬼上身半裸,赤露双足,左手高擎盛满柏枝和柿子的大盘,相伴而行。
宪宗以钟馗帽子上的飘带、微微前倾的上身、风动的衣襟和运动的双足,体现出人物疾进的动势。通过对钟馗面部表情与动态举止的细微刻画,将钟馗刚烈耿直、嫉恶如仇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伴随钟馗前行的小鬼边走边回头窥视钟馗,其神情动态,显现岀对钟馗畏惧的心态,反衬出钟馗的威严。全画不仅人物生动传神,笔墨气势连贯,而且具有一定的吉祥寓意,体现出画家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一幅颇具艺术感染力的画作。画幅右上方有明宪宗朱见深御题: “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从题跋来看,可知这是一幅岁暮图。所绘蝙蝠、柏枝、柿子、如意,是根据中国民间习俗采用的谐音会意的方法融入一些吉祥的寓意。其中,迎面飞来蝙蝠,寓意为福气飞来;柏枝、柿子、如意,寓意为百事如意。显而易见,身为明朝皇帝的朱见深创作该图,正是寄托自已在来年佳兆频现、百事如意的心愿。
在笔墨技法上,宪宗以细笔描绘人物面部,用笔严谨细致、遒劲流畅,衣纹在顿挫转折中极富变化和运动感。其人物面部运用层层积染体现岀凹凸关系,形成较强的立体感,显示出宪宗驾驭笔墨的娴熟能力。
华喦《钟馗秤鬼图轴》
华喦《钟馗秤鬼图》轴,清乾隆,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66.8厘米
清代华喦图绘钟馗秤鬼的故事,钟馗气质儒雅刚正,被绑缚称量的小鬼则丑陋惊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以正压邪的主旨。场景中所绘人物皆刻画细腻,面部神情尤为精致,极好地表现了正、邪人物不同的心理特征。此图笔墨苍秀,气韵生动,当为华喦晚年人物画佳作。
自题: “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秋七月于解弢馆拟唐人笔意,新罗山人”。钤“华喦”(白文方印),“秋岳”(白文方印)。
鉴藏印:“岑仲陶家珍藏”(朱文方印),“莱臣心赏”(朱文方印),“虚斋审定”(白文方印),“太一素道人”(白文方印)。
华岩(1682~1756),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岩一生贫困,金农在《画竹题记》提到: “汀洲华岩秋岳,……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饭顷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 余恨不能踵其后尘也。”
《粉彩钟馗醉酒像》
粉彩钟馗醉酒像,清康熙,高16.8厘米,底长29厘米
粉彩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此件清代《粉彩钟馗醉酒像》,钟馗依山石而坐,头戴黑色软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云龙纹蟒袍,腰系黄色丝带,足蹬白底黑靴。他左臂倚着一仿宋官窑酒坛,右手持杯,两眼微闭,醉意朦胧,自得其乐,背后有一红蝠纹瓶。山石后侧刻阴文 “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人物生动传神,釉彩浓淡相宜,华美自然。
自古以来,钟馗多以狰狞可怖的面目示人,常手持利剑,捉拿妖魔鬼怪。后来,钟馗逐渐演变成为迎富、纳福的吉祥神人。此瓷像的塑造风格与传统的钟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其醉态使人觉得和蔼可亲,诙谐可爱。彩瓷中的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见,钟馗像更为稀有,此件为康熙彩瓷中的珍品。
此像在清宫内长期被尊为库神,享受供奉,清晚期曾流出宫廷,后被发现于隆福寺一古玩店,又被迎回紫禁城。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明,高15厘米,直径10厘米。清宫旧藏
此笔筒圆体,三矮足。镂雕和浮雕山石倒挂,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于坡上,戴襆头,着朝服,一手执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见其眉眼攒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动,全神贯注,意甚陶醉。细审人物形貌,弓眉突颧,长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诞不羁,似为传说中之钟馗。
此作镂雕工艺极佳,人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比。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