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有盐 >有盐

有盐Life 作者:有盐life2019-08-05 10:02

致敬每个人心中对于宇宙星辰那永恒的乡愁,为深陷红尘的我们献上头顶一片灿烂星空。愿我们能够不分彼此地被爱连结到一起,共同面对不可确定的明天。《每当星辰变幻时》,一封用科技与艺术为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为我们头顶这片灿烂的宇宙星空写下的浪漫情书,被英国路透社评为2019最值得期待的展览。

timg

艺术是一种心灵转化的体验,目的是带给人们美学的惊骇感,从而进入超越俗世的神圣体验之中。如果艺术作为能量的传递媒介、使用感官体验的集合带给人们一段意识转换之旅,那么科技则赋予了这段旅程中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为“幻象”的构造提供了实现的种种可能,让我们得以更好地进入那扇知觉之门,与每个人内心浩瀚的宇宙相遇。

科技的高速发展下,很多人走失在“Ego-centric(人类中心主义)”的迷雾里。我们以“科技+艺术+疗愈”为核心,去做一个富有精神能量的展览,尝试提出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Eco-centric(生态中心主义)”设想,重新寻找我们在头顶这片繁星之下的位置。正如艺术团队GeeksArt的价值观一样,我们相信相信科技的力量,也相信人类灵魂的温度。

kv (1)

知觉之门 Door of Perception

“只要认真专注地去看,每件事物都可以是一扇通往众神不朽永恒的门”——乔伊斯(James Joyce)

我们邀请大家进入这扇通向另一个时空维度的大门。伴随着光影的切割与呼吸声的耳语,这条幽深隧道引领着我们走向穿梭意识维度的知觉之门。与阿道司·赫胥黎(AldousHuxley)那部同名经典之作的隐喻同出一辙,在黑暗尽头,一场充满未知与不确定的感官旅程即将开启。

在脑神经科学的原理以及医学催眠手法中,隧道和情绪暗示有助于我们的脑电波进入冥想状态θ波段,活跃潜意识,使我们深入自我。在“围产期理论”里,超个人心理学家格罗夫用我们出生时候的必经之路——产道来象征第一次的“个人英雄之旅”:连接生命最初的源头,连接那个与自己在一起的状态。从回归感知原点的仪式开始,我们一起从外部世界启程,去探索内心世界的宇宙。

夜光丛林 Organic Neuron

“ 我看见,所有肤色的子民都重聚在生命之树下,全人类将重新成为一个圆,那一天,我们将延续‘万物生灵为一’的智慧领悟。”——印第安苏族英雄疯马(Crazy Horse) 

万物是相连的一个有机生命体。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里,我们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连结,也逐渐失去了与自己的连结。 在夜光丛林下,感受它的呼吸与脉搏,重新找回人类与生态的共振。植物是有神经电动的单位,它沿着思维的轨迹螺旋式扭曲、攀爬、飞跃,逐渐演化出与人类具有同一性的遗传结构。在这里,人的意识与自然的存在开始缠绕、联结。 

几乎所有文明的源头——无论是古埃及的“生命树”,还是古希伯来文化里的“Cabala之树”——都似乎有着相似的象征,讲述着植物用它千丝万缕的秘密生命隐喻一种看不见的、连结着的集体意识网络。在亚马逊雨林的古老智慧里,植物是这颗星球上传下载信息的神经系统,祖祖辈辈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线性时间里的记忆、情绪与认知串联在了一起。

我们用指尖的血脉与叶脉相连,凝视自然在混沌中“无序之序”的排列组合。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用同一种语言与人类交流,我们以朝圣者的身份到来,又是祈祷者,是忏悔者,是整个生态的奉献者,一起回归、重聚在这“生命之树”下。

我们尝试用这个作品来启发大家重新审视在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语境下自身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引发关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唤起对生命源头的敬畏,以及对意识的探索与认知。

流 Wavelet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整体的一部分。——John Donne

2018英国流明数字艺术大奖lumen prize提名。

流 (2)

流 (9)

这个作品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各种不同形态的“水”,它们在流动中变化,互相影响。作品由1300个半弧形的水滴感应灯组成,当我们用光源靠近点亮其中一颗水滴,它便会犹如涟漪一般迅速传递扩散开去,你的光与他人的光在这一刻交融,点亮彼此,流动成意识的海洋。正如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哪怕一点点的光与温暖,都将由此及彼地传递下去,流淌扩散,点亮他人的生命, 最终形成一片爱的潮涌。

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变化的,万物皆是一种流动。在流动之中我们感受生命的本质,犹如中国传统朴素的道教思想中“顺势而为”的宇宙大道,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此消彼长,是天地间元亨利贞能量的不息流动。

生命中的相互作用如同水的涟漪扩散,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割裂的存在,万物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每一个点滴的举动,都在彼此之间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诗人William James的诗说的那样:“We are islands in the sea, separated in the surface but connected in the deep”,我们是海洋之中的岛屿,表面上分开,却在深处彼此相连。

流 (3)

流 (11)

《流》是全球首个融合光感系统和点控系统的艺术作品,本次亮相将从核心硬件、材料、造型、表现、交互形式上升级,尤其是在表演模式上取得重点突破,音乐与场景均为量身定制。在短短4分钟里,讲述一部关于生命流动的磅礴史诗。

我们邀请大家坐在看台上隔“河”对望。在远古的洪荒之中,角落燃起的光牵扯着水滴的张力,暗流涌动,能量在一点点积蓄,最终被唤醒,咆哮着跳跃着狂舞着彻底焕发出了自己的生命力,如同“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头一样,唤醒了生灵万物。最终人类理性的光辉形成了秩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与“光”交流对话,和谐共舞。

世界尽头遇见光 Lights from soul

光不仅是寻找启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启示。——James Turrell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无法解释的事情太多太多,科学家可以解释“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形成的,可是他们却无法解释这种在极度寒冷静谧的夜空中出现的绚烂光晕又是如何给予人们内心最原始也最震撼的触动。那种惊心动魄的美,让人瞬间舍得忘却自我。

正如我们在大自然之中聆听各种天籁,能够引起共鸣、呼唤起每个人身体里深邃的记忆,牵引我们听到自己内心最深处正在冉冉升起的声音。

它仿佛是这颗星球的灵魂在天空中起舞。世界尽头的孤独,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而那光芒将会放射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之中,整个宇宙都加入了你的舞蹈之中。我们站在世界尽头呼唤爱,而爱,就是那束光。

浮游星尘 Star Dust

“ 那便是你如何来到世上,像一颗星星,无名无姓”——鲁米(Rumi) 

茫茫宇宙中,每个人、每颗孤寂星球都是浮游生物。全息投影之下的浮游星尘,追随着人的脚步,与经过的能量产生呼应,用流动记录下每段稍纵即逝。

NASA科学家Michelle Thaller说:“人类存在的真相其实如此简单——我们不过都是死去的星星,仰望星空,回忆来时的路。”湖畔诗人华兹华斯也写过:“我们的诞生其实是入睡,是忘却与躯体同来的魂魄——生命的星辰。”

浮游星尘 (8)

浮游星尘 (2)

宇宙的尽头便是故乡,人类是星星的灰烬。我们所讲述的、发生在这颗星球上的一切,都是微尘的故事。雪莱在悼念因写下《明亮的星》而传世的诗人济慈所写的挽歌里说:“尘归尘,土归土,但纯净的精神必归于它所来自的光辉的源泉 ”,明亮的星星化为尘土,却留下了振聋发聩的诗句:“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了你在这个世界上所知道、以及该知道的一切”。

浮游星尘 (14)

浮游星尘 (21)

浮游星尘 (15)

浮游星尘 (18)

浮游星尘 (22)

深空 Deep Space

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和头顶的灿烂星空。——康德(Immanuel Kant)

致敬每个人心中对于宇宙星辰那永恒的乡愁,为深陷红尘的我们献上头顶一片灿烂星空。我们对于星空的莫名向往,也许就是人类潜意识里一种无法言诉的、本能的情怀。渺小的人类有着太多的恐惧,面对时间这类伟大力量的敬畏,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这些情绪似乎无法被头脑思维所理解,却能轻易地被一些振动频率所触及,排山倒海,汹涌而来。

那些不曾停止抬头仰望星空的人,那些不曾放弃内心信仰的人,那些依然相信诸神耳语的人,那些科技家,那些哲学家,那些艺术家...他们用伟大的思想,发出人类最有力量的声音,他们带领人们穿越重重迷雾,走出无知与愚昧,寻找世界的光亮。

我们被重力束缚在这颗孤寂星球上,却从来不曾放弃寻找回家的路。依然有无数温柔的星光,穿行亿万年的时空,给予我们力量。在宇宙星空下,我们跳舞。

流动的城市 The flow of Metabolism

我们就这样生存,永远在告别——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万事万物都有生命,这个生命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有机体,而是其流动的本质。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朵花的生命是几天,人的生命有几十年,山峰岩石的生命有几亿年,生命周期以“新陈代谢”的速度被我们感知到,而这些生命加在一起的总和,就是我们朝夕相处、与之共生的生态环境。

流动的城市 (1)

流动的城市 (2)

现代文明根植于城市环境,因此我们所熟悉的风景不再是河流山川,而是高楼建筑。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之快,让人怀疑脑海中对这座城市的记忆的真实性。编写的程序使画面中的建筑进入一个解构到重构的过程,图案会用线条和粒子构成城市建筑,对城市进行重构、解构、迭代。仿佛就像是里尔克另外一首诗里说的那样:“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

流动的城市 (20)

流动的城市 (11)

觅象 Cerca Trova

也许可以静静凝视一朵花慢慢绽放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温和的力量,包容的力量,美的力量。——蒋勋

以漆为材,以山水为情,以数字为媒介,我们来到这个关于生命、时空以及东方灵性哲学“天人合一”的灵性场域。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最后再次“见山是山”,停止头脑中的评判与分析,纯然去感受到万事万物原本单纯的样子,这就是禅宗的方法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与节奏,我们只需要从容不迫地找到那一瞬的呼吸,跟随流动顺势而为,答案将自然而然地在适当时机出现。

觅象 (4)

觅象 (1)

觅象 (2)

我们用一个仪式感强烈的、取材自中国传统漆画的沉浸式音画互动空间来引导大家进入一个自发性冥想的体验,在感受写意山水线条流动之中去体验能量本身,唤醒内在感知力与对生命本身的敏感,让我们在身体感官的记忆里按图索骥,找到答案。

一切智慧都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之中,去倾听,去感受,去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原因。我们从城市和现代文明所构筑的那一层层幻象之中抽离出来、柔软下来,回到最质朴的大地上,回到了萤火虫飞舞、头顶有着满天星空的梦境里,与自己相拥。

觅象 (8)

觅象 (14)

觅象 (10)

无相之象 Less Ego is More

人生最伟大的探险,就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荣格(Carl Jung)

“无相”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在佛法里“绝真理之众相名无相”,我们取恍惚的幻境,以及万物本质无相之意。

无相之象 (1)

现代西方对于事物本质的研究与中国古代哲学遥相呼应,“意识科学领域的爱因斯坦”——超个人心理学家肯威尔伯详细地描述了意识的光谱:低级意识通过十几种层级的进化到达高级超意识状态,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维度:物质、身体、心智、精神等等,他认为个体一生的经历就是整个人类进化的缩影,从前理性到理性,再到具有潜在可能性的超理性,也是我们不断穿越层层迷雾的“幻象”去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

无相之象 (13)

无相之象 (11)

这个用镜面像素屏所创作的沉浸式数字作品,打破了日常经验里对于时间空间的传统认知,也同时暗示着平行宇宙。在这里遇见无数个自己,也可能在幻象中迷失自己——Less ego is more,当我们放下“自己”存在感的执念之时,意味着开启了另外一种辽阔的可能性,让我们得以为真实的“自己”留出空间,进入内心世界去探索更为丰富的浩瀚星辰宇宙。

如同当代艺术之父杜尚(Marcel Duchamp)在1957年某次演讲里说的那句话:“From the labyrinth beyond time and space, seeks his way out to a clearing”——穿越时空的迷宫,他寻找着一个清晰的出口。

无相之象 (17)

无相之象 (15)

无相之象 (10)

宇宙之瞳 Psychedelic Temple

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宇宙之间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统一体——Alex Grey

美是宇宙之间最真挚崇高的存在,它表达在数学的对称性、物理的精确性之中,表达在万物生灵的精妙神奇之中,表达在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之中。

艺术作为一种心灵转化的体验,带给人们“美的惊骇”。坎贝尔(Joseph Campell)形容这种神圣的体验时候说:“当你达到这个内在的心灵深度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开启。”象征宇宙的曼陀罗、唐卡里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坛城、教堂的彩绘玻璃窗、古埃及的生命之花、以及神圣几何…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里都用数学分形的方式解释宇宙。在这里,数学便是宇宙源头的语言。

我们用穹顶Mapping的方式赋予观众沉浸式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之美、声音与画面的通感联觉。让彼此互为补充,破除观众头脑思维所依赖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模式,随之进入思维减弱而潜意识活跃的“冥想状态”,让我们身体彻底的舒缓放松,得到心灵上的疗愈。

这是一个基于脑神经科学理论的“艺术治愈”疗程,我们邀请你舒适地半躺下来,享受这个放松平静的氛围,将一切抛在脑后。凝视着穹顶不断变幻的曼陀罗,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段audiovisual平行宇宙的奇幻之旅吧。

你眼中的永恒 Eternity in your eyes

永恒就是太阳与大海的互相交映——兰波 (Arthur Rimbaud)

“感知”这个词语Perception意思是“interpretation of sensory information”即我们的头脑思维对于感官信息的转译,而我们人类每天接收的外界信息有80%来自于视觉,我们所认知的这个世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双眼捕获的信息。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其他事物眼中,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作品里我们教会计算机去看这个世界,然后去观察计算机眼中的世界的样子。它由人工智能模拟这个过程,一切可以被采集的视觉元素都将转化为人工智能AI处理的信息,经过算法的转译,变成海边的日出与日落的景象。

你眼中的永恒 - 副本

我们试图通过这个作品来启发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无限的感官想象力,将日常所见的平凡事物转化为直观的美学体验,启发人们建立与自然之美的连接,引发“人工”与“大自然”之间平衡的深度思考。在沙画上画出你的想象,计算机将视觉元素转化为人工智能AI处理信息,经过算法的转译,变成独一无二的海边的日出或日落。

B612星球 Planet B612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小王子》

孩子们闪亮的眼睛是通往天堂的入口。他们活在自发性(spontaneity)的喜悦里,拥有着最活跃的创造力——一种最本初最纯真的状态,也拥有着最质朴浑然的灵性。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艺术家,随性随心的即兴让他们保持着不被世俗钝化的敏感,保持着与心灵纯粹的连结。

B612星球2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被很多人遗忘了。”我们以小王子的星球命名这件作品,致敬原著,以及我们不朽的纯真。它仿佛是一枚浮动在星河之中的小小星球,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尽情玩耍跳跃,在弹跳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小动物们和飞船在他们的召唤中出现,守护着他们的童心和天真。“只有孩子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小王子这样说。是的,因为他们比大人更能清楚地听见心跳的声音。

B612星球1

星河流淌过的神圣领土

这世界上有一种大家都能了解的语言,这种语言诉说着热忱。——保罗·科埃略(Paulo Coelho)

凡伟大的创作以及艺术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都是玩出来的。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的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的作文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玩耍”是一个深入发掘兴趣的过程,教授再多的艺术技巧都不如让孩子们直接体验创作的热忱。热忱将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带领他们发掘无处不在的美,激发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在这里,整个地板将成为一张巨大的画布,孩子将会拿起比日常大数倍的画笔进行创作,这些图案和纹理会转化成动态的图形,在其间漂浮流动。在玩耍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被唤醒,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我们的孩子所真正需要的是美的教育,感官的教育,以及,爱的教育。这一方让孩子们肆意发挥想象力玩耍的角落,仿佛是我们内心小心翼翼守护着的那块不曾被侵蚀的地方,那块寄放着“爱”与“美”的神圣领土,星河在此流淌,神的孩子们在这里跳舞。

只有群星不曾离场

“Per Aspera Ad Astra(我们都走在通往星辰的旅途中)”——古拉丁谚语

在展览结束的时候,我们邀请你拿起转角的这把伞,在宇宙瞬息变幻的气候里,轻轻托起一片星云,在一个相对隔绝的独立空间里,安静地独处发一会儿呆。就像我们的祖先曾经抬头仰望星空那样,凝视落在伞面上的这一抹未知的景象,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这不可确定、无从预期的光影。并且随着你的走动的轨迹,它时刻在流动之中变化,如同你在整个展览之中不期而遇的种种风景。

没有任何一个人在这趟旅程中的体验是一样的,正如那扇知觉之门背后的世界,最终与你相遇的,是每个人内心的宇宙。在淅沥的雨声之中,到了和大家道别的时候。“伞”与“散”的谐音让这场离别充满了仪式感。雨水落下来,洗去了城市上空的尘土,让天空更为清澈干净,也让夜晚的繁星更为明亮。希望这趟旅程可以如雨水一般温润地洗去覆盖在我们心上的尘埃,让那双向内看的眼睛也看得更加清楚。星辰变幻有时,人来人往聚散有时,但无论月亮如何阴晴圆缺,我们头顶的群星始终不曾离场。

kv (2)

展览时间:7月27日—10月27日周一至周五:10:00 AM-18:00 PM(17:00停止检票)周六至周日:10:00 AM-21:00 PM(20:00停止检票)

展览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3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