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亚洲(Aisa)”一词源自腓尼基语中的“日出地”,和“远东”、“中东”、“近东”类似,是典型的他者视角造词。而2019年包括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内的一系列博物馆、科技、电影展示,凸显了近代以来诸国在纷争与独立运动中所逐渐落实的文化主体性。

此刻这种文化内涵所指向的,恰恰不是历史,而是未来可能。2019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提出的“愿你生活在有趣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据说来自中国俗语,但并无学者追根究底。与之最相近的文本之一是唐代翻译的《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诵持大悲神咒、得十五种善生之“常生善国、常值好时、常逢善友,身根常得具足……,所生之处,见佛闻法,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null

null

null

null

▲ 亚洲数字艺术展览和表演现场

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人类文明对“不可控”的困惑。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从社会基础设施渗透,动态捕捉、机械臂、AI和VR等技术早已在创作中崭露头角。回避困惑显得虚伪,盲目乐观切因无知,这是一个梳理困惑的节点。

null

▲ 亚洲数字艺术展览和表演现场

艺术界的政治和门户版图依旧明确。亚洲数字艺术展上,越南的阮初芝淳在美国接受艺术训练,后殖民元素和影像语言用得娴熟而直接,其宏大主题方不会在全球的各种双年展上被遗漏。新媒体艺术名家邵志飞(Jeffrey Shaw)2015年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先锋人物奖项,林茨的论述中,也提到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与香港城大创意媒体学院的任职,使得他能“构想有野心的项目,不需向市场的需求,或者当代艺术界的合法性标准屈服(conceive ambitious projects that did not have to conform to either the exigencies of a market or the criteria of legitim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福柯所谓的Dispositif(智识权力系统)不言而喻,不同Dispositif 泾渭分明。相比美国和欧洲成熟的收藏或政府资助机制,在新兴的亚洲艺术社群中,这种门户版图反而更为模糊,而边界的模糊,往往构成活力的来源。

null

▲ 《纪念计划:走向复杂- 为勇敢、好奇和怯弱的人》,阮初芝淳,水下摄影,2001

null

▲ 《重演者(功夫可视化)》,邵志飞、莎拉·肯徳丁、赵式庆,视频装置,2016

面对“技术何为”之问,土耳其的勒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 )和中国台湾的黄心健将历史融入作品基因,成功地创造了具有技术远见的观看方式。勒菲克·安纳多尔的“数据库之梦”装置是一个可互动的电子图像博物馆,数据来自伊斯坦堡的艺术馆SALT Galata。这种历史细节包围观众的沉浸感,令人联想到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后者亦不止于爱情故事,是对伊斯坦布尔的纪念。中文学界也有高文献价值的哲学书电子化项目,但前者独特的浪漫和情感张力,几可看作艺术家表露的民族性。

null

▲ 《数据库之梦》,勒菲克·安纳多尔,沉浸式装置,2017

null

▲ 《纯真博物馆》,奥尔罕·帕慕克,陈⽵冰译,上海人⺠出版社,2010 

来自台湾、由黄心健和美国音乐家萝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合作的《沙中房间》,在VR房间的墙上涂鸦了了各种文字与历史符号,作品如一个神秘而空灵的小剧场。不同“房间”在港台文学中常常代表文化语境的切换,白先勇写军眷的短篇小说《一把青》和红楼梦奖得主陈玉慧写近代历史的长篇《海神家族》,都以房间为叙事的基本线索,因为狭小的领土上重叠了原住民、都市、战争、殖民、本土宗教等互相撕扯的内容。数字艺术和本土文学的互文,在成熟艺术家手中,未必刻意,但自非偶然。

null

null

▲ 《沙中房间》,黄心健、萝瑞·安德森,VR影像,2017

null

▲ 《一把青》(短篇小说集),白先勇,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null

 ▲《海神家族》,陈玉慧,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历史是冠冕,也是重负,对试图处理文人画和书法历史的当代中国人最贴切不过,因为我们的民族实在是太早熟了,很多出现在影像中的玩法,溯其根源,对千年之前的人也不是什么新鲜游戏。

徐冰2012年的《汉字性格》,选取了赵孟頫的手卷作为素材。赵孟頫是文人画传统初成之际的代表人物,以其作品生发一字一图的动画,几不可能出彀。以艺术史家方闻的观点为例(《Images of the Mind: Selections from the Edward L. Elliott Family and John B. Elliott Collections of Chinese Calligraphy》),赵孟頫《谢幼舆丘壑图》的树木和山石,以篆书笔法画就,着色仿青绿山水之古,发牢骚和开宗派同时做了—— 这不本来就是文字到图像的转换吗,那么后人独创的部分,又有多少超越之处呢?历史回音意味着轻巧的形式能撬动多重寓意,也意味前人的眼睛永远闭不上,其审视是永恒的。

null

▲ 《汉字性格》,徐冰,动画,2012

null

▲ 《谢幼舆丘壑图》(局部),赵孟頫(元),长卷绢本设色,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新媒体作品常被认为比架上绘画、雕塑等门类远离人类直接的身体经验,但自然科学元素,尤其在东亚艺术家手中,是天然内核之一,其中儒释道(以及日本本土宗教)互相渗透形成的哲学观有着含蓄而不可忽视的影响。年轻的艺术家有些巧妙地用技术模拟自然环境(刘佳玉《窗边》),有些用编程表达抽象的宇宙观(卡娜《黑动》),黑川良一则直接以星系为素材(《反向折叠》)。

null

▲ 《窗边》,刘佳玉,互动装置,2018,根据金鸡湖风力实时数据渲染天空模型而形成的互动影像

null

▲ 《黑动》,卡娜,沉浸视频装置

与同样使用NASA 数据、接受声音艺术训练的欧美群体如乔治·拉格迪(George Legrady)相比,黑川良一等人的审美取向更为平衡自然与技术的关系。韩国的金允哲在《三轴柱II》中以射线探测器配合油状液体中的金属粒子互相作用,作品以物理原理支撑,简洁硬核,但细腻而精致,不同于机械装置所常见的粗暴工业感。

null

▲ 《三轴柱II》,金允哲,动态装置,2017-2018

null

▲ 《反向折叠》,黑川良一,视听装置,2016

展览所出示的、最具潜力的创作方式,则是以《时间的形态·京剧》为代表的异业协作。此作亦由宋震和费俊教授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之夜”上呈现。它由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某集体交互媒体、蓝色智库科技出品,将黄齐峰、闫文倩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影像通过动态捕捉和计算设计,形成动感、质感兼具的动态雕塑,由费俊、刘晓斌、邱宇、苑辰、云泽共同署名,团队具备展演、交互、自动化等不同背景,版本亦还在演进之中。威双参展作品《有趣的世界》,在亚洲数字艺术展中也有部分展出。

null

▲ 《有趣的世界》,费俊,互动影像装置,2019

null

null

▲ 《时间的形态·京剧》现场,费俊、刘晓斌、邱宇、苑辰、云泽,动态影像,2019

所谓潜力,并不是指集结技术力量,更精致地呈现核心作者的个人意志——这种自恋没有真正的意义。它是指在联名和协同的条件下,模糊创意者和劳动者的界限,以不同的知识和阅历覆盖个体所不能避免的局限和偏见,纠正业内长期存在的、创意与劳动脱离的畸形现状。相应而生的艺术机构不仅工作伦理更为健康,其作品的内涵也更为坚实,审美具备更多层次,因为技术工作者脱离了工具化的处境,得以注入对技术本质的独到理解。

机器人、人工智能或虚拟现实,无一不是资本和劳动力双重密集的工具,在不具备这一基本认知的情况下,以技术为必要工具的作品也往往是形神分裂、单薄浮夸的—— 这类作品在双年展上不多,但在艺博会上时有出现,藏家对新媒体和机械装置的挑剔,并非没有缘由。

随着技术思考的介入,当代艺术的话语权不再封闭,每一个体的实际价值在知识群体的观察中都越来越透明,结果有时是洞察升维,有时是白盒子失灵。

在“艺术与科技”成为央美设计学院的新学科之后,此次展览的“文化+科技”板块,由学生独立制作、策展、协同企业完成,他们体现出了亮眼的综合能力,也带来了重塑行业规则的希望。

null

null

▲ 文化+科技板块展览现场

达·芬奇是许多艺术家的梦想,在跨界热潮中也屡被回溯,但需要正视科学史—— 这并不是达芬奇的时代,甚至也不是劳森伯格的时代。我们将在大厦之间搭建桥梁,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往往是知识面受限所致的幻觉。

null

▲ 《镜像系列》,丹尼·罗金,传感装置,2015。用kinect作为传感器,同时用928个毛球,464个马达去控制这些毛球。这个作品用了某种机械结构来控制毛球的交替,创作出了“混合像素”的效果

null

▲ 《造象》,林俊廷,影像装置,2016-2017。观众在书法app上所写的文字,将在屏幕上生成影像产生互动效果

null

▲ 《京东AI生成地图》,邱志杰、何晓冬,互动装置,2019

null

▲ 《书法运动视觉》,托比亚斯·米莱格尔,多媒体装置,2016

null

▲ 《脑波交流》,洪启乐,视听装置,2017

1940年代纽约画派,勃洛克(Jackson Pollock)等人的创作指引是荣格;1970年代新表现主义的崛起与纽约画派的复兴形成地域对峙;女性主义艺术和纽约东村涂鸦都源于政治诉求。但本时代的哲学创建和政治叙事,不论是以莫顿(Timothy Morton)和哈曼(Graham Harman)为代表的、推翻康德人类中心主义的物体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还是探究人机共存的控制论,在技术自身的爆炸面前,都不再具备强悍的引导力。技术甚至主导了贸易冲突。以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为代表的控制论研究者,虽然将科幻文学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源,但其反思追随技术潮流而未被证实有独立成体系的能力—— 哲学终于让位给了科学本身。

null

▲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N·凯瑟琳·海勒,刘宇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null

▲《Object-Oriented Ontology》, Graham Harman, Pelican, 2018

策展也许是最先触及这一巨大时代矛盾的职业。这一矛盾,足以击碎所有预设的江湖故事,导向新的秩序。

哲学让位意味着现有当代艺术话语体系在整体社会结构中必然的部分失效,待破之局也根本不对应机构权力版图这种自身都日渐萎缩的问题—— 它对应一百年之前李约瑟猜想的延续。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方式,到底有没有可能以古老的历史智慧为起点呢?如果不再通过扮演弱者保留席位,我们是否能通过让世界更有趣,来定义自己是谁?亚洲数字艺术展所集结的、丰富而深刻的视角,令人观察到了书写的开始。

展览信息

亚洲数字艺术展

主办方: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方:

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中展丹青展览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唐影众线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学术主持:

范迪安

出品人:王 晨、张劲林

发起人:黄 英、王 鹏

学术委员会 :范迪安、宋协伟、邱志杰、王子源、陈小文、靳 军、费 俊

总策展:宋协伟

策展人:费 俊

执行策展:薛天宠、王乃一

展览统筹:张东旭、陈向宁、梁 娟

文化+科技展单元策展人:李 峥

视听艺术展单元策展人 :洪启乐

展览统筹执行 :龚 健、江 河、徐家玲、庄 庄、袁 野、刘秋红、张曌彤、高 茜

艺术家统筹执行:叶闻清、赵德玉

会议统筹:梁 娟

会议统筹执行:王 琦、靳涛涛、张洁唯、高尔东、张良美

平面设计:刘世豪、贺彦朝、李若一、张 磊

空间设计:沈星逸、刘 璇

媒体统筹:高尔东、周融荣、戴 南

展览协助:王碧云、武婷婷、陈方杏子、刘 朔、 刘思宇、王琪、王东翰

主题展参展艺术家:

徐冰/ Xu Bing(中国)

汉字的性格/ The Character of Characters

金允哲/ Yunchul Kim(韩国)

三轴柱II / Triaxial Pillars II

Argos

丹尼·罗金/ Daniel Rozin(以色列)

毛球镜/ PomPom Mirror

自私基因写照/ Selfish Gene Mirror

何子彦/ Ho Tzu Nyen(新加坡)

两只或三只老虎/ 2 or 3 Tigers

邱志杰& 何晓冬博士/ Qiu Zhijie & Dr. He Xiaodong(中国)

京东AI生成地图/ Jingdong AI Generated Map

阮初芝淳/ Jun Nguyen-Hatsushiba(日本、越南、美国)

纪念计划:走向复杂– 为勇敢、好奇和怯弱的人/ Memorial Project Nha Trang, Vietnam: Towards the Complex - Forthe Courageous, the Curious, and the Cowards

托比亚斯·格莱米尔/ Tobias Gremmler(德国)

书法运动视觉/ Chinese Calligraphy in Motion

京剧运动视觉/ Virtual Actors in Chinese Opera

功夫运动视觉/ Kung Fu Motion Visualization

邵志飞  & 莎拉·肯德丁 / Jeffrey Shaw & Sarah Kenderdine(澳大利亚)

功夫可视化/ Kung Fu Visualization

陈小文/ Chen Xiaowen(美国)

引力场域研究— 想象悬浮/ Study of Gravitational Field-Imaginary Suspension

勒菲克·安纳多尔/ Refik Anadol(土耳其)

数据库之梦/ Archive Dreaming

费俊/ Fei Jun(中国)

有趣的世界/ Interesting World

吴俊勇/ Wu Junyong(中国)

千月/ Thousands of Moon

李城在/ Sung-Jae Lee(韩国)

无记:未回答的问题/ AVYAKRTA: The Unanswered Questions

黄心健/ Hsin-Chien Huang(中国台湾)& 萝瑞·安德森/ Laurie Anderson(美国)

沙中房间/ Chalkroom

刘佳玉/ Jiayu liu(中国)

窗边/ Sitting by the Window

林俊廷/ Lin Jiun-Ting(中国台湾)

造像/ Word to World

黑川良一/ Ryoichi Kurokawa(日本)

反向折叠/ Unfold

视听演出艺术家:

IN_K(毕振宇)/ IN_K (Bi Zhenyu) (中国)

{[(Emergence)]}

DROWYEK(毕振宇&冯昊)/ DROWYEK (IN_K & FENG HAO) (中国)

{[(Emergence)]} 现场

甘健/ Gan Jian(中国)

空轴/ AXIS

洪启乐/ Hong Qile(中国)

脑波交流/ Brainwave Communication

卡娜/ Carla Chan(中国香港)

黑动/ Black Moves

毛嗡嗡/ Mao Wengweng(中国)

耗散/ dissipation

张安定/ Zhang Anding(中国)

大平原系列/ Great Plains Series

Alex Guevara(秘鲁)

无题 / Untitled

Sébastien Labrunie(法国)

Brèche

曹雨西/ Cao Yuxi(中国)& 刘晓江/ Lawrence Lau(中国香港)

多维采样_1号/ Multidimensional Sampling_#1

费俊& 刘晓斌& 邱宇& 苑辰& 云泽/ Fei Jun & Liu Xiaobin & Qiu Yu & Yuan Chen & Yun Ze(中国)

时间的形态·京剧/ Form of Time · Beijing Opera

文化+科技展艺术家

邱宇/ Qiu Yu(中国)

风吹过我的脸/ Wind Blew My Cheeks

和珂/ He Ke(中国)

金属刀/ Metal Knife

黄筱茜/ Huang Xiaoxi & 柯维西/ Ke Weixi(中国)

童年情景,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维也纳演奏会,1987年/ Kinderszenen Op. 15 "Scenes From Childhood", Vladimir Horowitz in Vienna, 1987

李峥/ Li Zheng & 刘佳钰/ Liu Jiayu(中国)

皮肤情绪的场域/ The Field of Skin Emotion

孟松林/ Meng Songlin(中国)

脏读池/ Dirty Read Pool

吴碧琳/ Wu Bilin(中国)

爸爸,请带我去宇宙吧/ Dad, Please Take Me to The Universe

徐超凡/ Xu Chaofan(中国)

径·界/ Pathway

张画/ Zhang Hua(中国)

人工直觉/ Artificial Intuition

姜同/ Jiang Tong(中国)

原力+∞ / Force+∞

林扬帆/ Lin Yangfan(中国)

后工厂时代/ Post-factory Era

梁文华/ Liang Wenhua(中国)

Meeseeks Box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撰文/周融荣摄影/王东翰、吴碧琳责编/姚钰琛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