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于奇赫2018-09-26 09:26

原标题:西安,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节点

2018年9月22日,“古城新脉——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在西安曲江新区西安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杨超担任艺术总监,梁克刚担任策展人,王檬檬作为联合策展人构成策展团队。展览以“1+6+36”的展览形态深入城市角落,即由1个主题展、6个个人展和36个书吧咖啡厅艺术展组成。本次展览共展出92位艺术家300余件作品,可以说是西安有史以来参展阵容最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大展。

1

▲ 嘉宾触发展览开幕装置左起:梁克刚、杨千、王檬檬、杨超、Bernard Garo、彭德、贺丹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关于策划本次展览的一个问题的意识,梁克刚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西安作为区域性的省会城市表现似乎也总是差强人意……因为土壤与氛围的差距很多西安籍的优秀艺术家留不下、留不住,只能远走京沪蓉另谋发展。”所以这次展览可以被视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2

▲ 策展人梁克刚发言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西安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节点(node),应该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当代艺术面貌。“节点”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在物理学中节点多用于表示若干部件的汇合点。而在程序语言中节点又是XML文件中有效而完整的结构的最小单元。当代艺术在西安的发展,可以看作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的。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形式运动过程或相同形式的两次运动过程中都要有暂时的停顿,而一次暂时停顿也往往联接两次不同的运动。

3

▲ 《轮回》,原生木桨纸和树叶组成,200cmx120cm,郭燕,2018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西安作为节点首先体现在时间上,即联系传统和现在,并且要开启现在和未来的联系;其次是体现在地域上,体现在文化版图和行政地理上的特殊性,最后是要面向城市自身,包含着人与物、空间与空间的诸多关联。诸多原因造成的停顿和运动让西安当代艺术发展呈现种种状况,在停顿的间歇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4

▲ 《修面》,数码打印,110cmx110cmx14,申凡,2018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西安作为十四朝统治者的中心,可以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一座都城。周秦汉唐的传统在这座城市中显得十分重要,人们来西安的目的地往往是选择兵马俑而不是美术馆。而来建国后自延安的文艺传统让长安画派在这里发扬光大,新的传统对这座城市影响至今都还可以看到。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彭德教授认为传统就像变化不定的江河,来源和主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变者存而不变者亡,是文明的逻辑,也是艺术的逻辑。

5

▲《心经系列》,纸本水墨,360x160cm,童振刚,2013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当代艺术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艺术形式应该如何看待传统?对于西安的当代艺术是绕过去还是另起炉灶,是继承遗产还是反对传统,这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古城新脉——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中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家对此进行了思考,如刘克成《新长安城》和《西安美术史》、邵译农《叠罗汉》、申凡《修面》、奚建军《达达塔》和封岩的《终南山石06》等。这些艺术家有的借助了传统的技法、形式和观念,通过转译、拼贴等手法表现新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侯拙吾的水墨装置看到他以拼贴的手法混入北魏石棺床拓片。张华洁的《诺亚迷失在人群中》则是用了全新的形式来探讨观看,来连接当下与未来一种对于“监控”问题的讨论。

6

▲ 《诺亚迷失在人群中》,十二组液晶显示器、十二组摄像头、遥控车、钢架结构,5000cmx2254cmx2416cmx2414cm、张华洁,2018

图片来源:张华洁

由武小川与西安美术学院师生组成的“关中艺术合作社”带来的《“第一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作品汇编》将文献、影像和艺术产品向观众一一展出,探讨农业-经济与文化-艺术体制二者之间的关系。当代艺术应该给予其他领域以启迪,保持不间断的创造和实验,西安作为节点在时间上需要面对漫长的过去,需要开启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来连接未来。

7

▲ 《新长安城》,纸、模型,尺寸可变,刘克成,2018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8

▲ 关中艺术合作社“粮食计划”艺术品

图片来源:付晓东

西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却位于边缘。从地理上来看北上广三城位于东部而西安位于中部,但是在当代艺术的版图中北上广位于中心而西安位于西北的边界。这次展览邀请了尚扬、梁绍基、隋建国、邓国源、徐累等艺术家参展,既可以为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对话的方式和平台,又可以让西安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寻找一个新的定位。历史上的西安曾是连接欧亚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而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又使得城市的对外交流职能被再度开启。展览中我们还能看到日本“物派”的艺术家菅木志雄、意大利艺术家弗拉维奥·法韦利、韩国艺术家李京浩和瑞士艺术家伯纳德·加罗的作品。

9

▲ 《白内障-切片4》,布面综合材料,169.5cm×230cm,尚扬,2018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10

▲《Where Do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瓷器、渔线、电风扇、石子,尺寸可变,李京浩,2018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11

▲《有潜囡》,木,颜料,180cmX135cmX10cm,菅木志雄,2017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西安如果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节点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大的节点应该包含许多细小的节点。联合策展人王檬檬在主展之外策划了六个个展,强调关键词的叙述方法,即将艺术家的创作与具体的历史、社会情境联系起来,以此为作品的阐释构筑一个鲜活的艺术史语境。个展中作品的选择注重实验性和问题性,分别以“直喻”(郭涛)、“枝辞”(侯拙吾)、“玩笑”(任钊)、“独吟”(强世军)、“坐忘”(周斌)、“移情”(张巍)为名,向观众展现艺术家作品呈现出的独特发展路径和表征。

12

▲ 联合策展人王檬檬发言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13

▲ 嘉宾参观西安美术学院强世军个展“独吟”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14

▲《私密界限》,纸本水墨,136 cm×136cm,任钊,2015 

图片来源:于奇赫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观众排队情况可以看出,让人们以同样的热情走进西安美术馆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不论是从何种角度来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受众群体非常的少,辐射面也较为狭窄。所以本次展览在去年的基础上试图让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用36个艺术作品深入西安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雕刻时光咖啡和曲江书城等地都是年轻人打卡的好去处,人们不经意地遇到当代艺术会引起人们的些许思考。纵然这些公共空间不像美术馆的场域那样赋予当代艺术品以合法性,部分作品可能会被周围的环境所消解。但是只要置于公共空间下的当代艺术是不自觉地基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够真正地反应人们对于社会的某种期许,它还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的。

冯茹涵的作品《妈妈的信和我的回复》就是针对当下之间代际沟通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两代人的话语出于一个书写对话的形式中。当代艺术恰当的介入公共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潜在的当代艺术消费群体,让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艺术与把握艺术发展的潮流。

15

▲《妈妈的信和我的回复》,综合材料,520cm×220cm,冯茹涵,2017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从1981年西安市东大街少年宫的《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到2018年西安市美术馆《古城新脉——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在西安的发展轨迹就是由许多节点构成的。西安没有出现其他城市的“双年展”热和“超级大展热”,而是在比较扎实地进行一些整合与梳理的工作。本次展览是西安当代艺术生态的一次直观性的呈现,而“城墙之外”作为一种呈现问题的方法还具有档案的性质。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表示在今天西安提出城市文化复兴的大格局下,应顺应历史潮流建构新形势下城市的当代文脉,只有符合时代的新城脉才是文化艺术城市的标杆,衡量一个城市是不是文化之城和艺术之城,当代文化艺术建构的高度才是根本。西安当代艺术作为一个节点,还要在运动中对现实进行揭露和关怀,在停顿中对社会的反省和批判。

展览信息

16

▲  “城墙之外—— 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海报

城墙之外—— 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

主办单位: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美术馆

承办单位:西安美术馆

协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新艺术中心、力邦艺术港、西安大都荟

特别支持单位:西安市委宣传部

展览时间:2018.09.22-2018.11.30

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

总策划人/艺术总监:杨超

学术主持:彭德

策展人:梁克刚

联合策展人:王檬檬

展览统筹:白茜、张乃麒

策展助理:郭懿琳、王丹芳、南阳子、刘红昌、艾晴坤、李静、郑旭文、张娟、张茜紫

参展艺术家:

伯纳德·加罗(瑞士)、蔡小华、邓国源、董钧、董文通、范勃、封岩、弗拉维奥·法韦利(意大利)、管怀宾、郭工、郭海强、郭燕、郭志刚、韩三之、贺丹、侯拙吾、菅木志雄(日本)、李红军、李京浩(韩国)、梁绍基、刘广云、刘克成、潘旭、邱瑞祥、尚扬、邵译农、申凡、苏晟、隋建国、孙蛮、谭勋、童振刚、王超、王度、王风华、王临潼、王卿、吴少湘、武小川、奚建军、萧昱、邢丹文、徐累、杨晨、杨锋、杨茂源、杨千、翟一涛、张华洁、张辉、郭涛、侯拙吾、强世军、任钊、张巍、周斌、陈洋、初劭玮、段文亮、樊寒冬、冯茹涵、郭紫春、郝丞、何立强、焦鹏飞、金元、李涛、李勇、刘静、刘子菡、罗丹、罗凯、罗旋、梅森、钱坤、乔相伟、秦超伦、任怀艳、若木、商昌荣、田天娇、万逸之、王钇潼、王亦君、吴桐、吴紫云、姚志辉、于小鱼、郑孟强、郑新皓、钟声、邹洪元、张一蓉、左翼

作者介绍

17

▲ 青年艺术评论家于奇赫,摄影:郭韵雯

于奇赫,青年艺术评论家,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   

主要从事美术史、艺术批评与视觉文化的研究、写作,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1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