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刘梦真2018-09-14 09:59

原标题:当艺术介入大众,《故宫日历》如何带起传统文化的节奏?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历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历代君王十分重视修订历法,因只许官方编制,又叫“皇历”。 时光飞逝,当古老皇室的帝制终结,民智初开,公众对万仞宫墙内的一切充满着好奇。1933年问世的《故宫日历》恰巧为普通民众打开了一扇窗,让深厚悠久的故宫文化以及珍藏的古代艺术带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读者心中的故宫经典图书之一。

1

▲ 民国22年《故宫日历》

2

▲ 民国25年的《故宫日历》

2019年是《故宫日历》重新出版的10周年。值此之际,由故宫出版社主办、凤凰艺术协办的2019年《故宫日历》发布会于2018年9月10日在故宫建福宫花园举行,此次亦是《故宫日历》首次举办发布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故宫博物院纪委书记朱鸿文,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宫廷制作技艺研究所所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等出席了该活动。

3

▲ “凤凰艺术”专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2019年为己亥年,生肖猪。《故宫日历》以猪为主题,选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中表现“福猪”与“富足”生活的文物,每个月一个主题,为读者呈现出一派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的喜乐场面。2019年《故宫日历》由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专家冯贺军、刘岳、韩倩和书画部专家李湜撰文。

4

5

▲ 2019年《故宫日历》内页图片

单霁翔院长表示,作为故宫特色出版物,《故宫日历》系列至今已形成品牌效应,备受社会公众喜爱和追捧。出版是沟通文物和观众之间的桥梁,《故宫日历》正是这样的一个载体,在推广和传播故宫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民国的“头号”社交礼物到艺术启蒙读本

民国24年,一则刊登在《益世报》上的广告,引发了全民性的抢购狂潮。当时,民国时代的广告人结合观众的使用场景,精准的形容这本日历:

“震铄世界”、“独霸天下”,“ 一面古物,一面日历。毋庸撕拆,可以保存,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

6

▲ 民国24年,一则刊登在《益世报》上的广告

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俞平伯曾将《故宫日历》送给老师周作人。梁实秋也在信中提过获赠《故宫日历》的事:“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 (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重复),实日历中最佳之作,拜领谢谢矣。”

7

▲ 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整理民国《故宫日历》

2009年,《故宫日历》以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出版。因其设计精美、底蕴深厚,加之包裹日历的布面所用颜色,正是象征故宫的红墙色,被公众昵称为“红砖头”,引发文博爱好者争相抢购。

8

▲ 发布会现场,“日历家族”合影

2018年故宫日历销量68万册,形成多品种的产品线。2019年《故宫日历》8月开始上线销售,首印70余万册,更是反馈火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故宫日历》作为一个载体,早已从文人之间社交往来的“头号”社交礼物,转向大众日常生活成为普通民众了解皇家艺术宝藏的启蒙读本,并于碎片化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大众逐步了解中国传统精品文化。

《故宫日历》是如何带起传统文化节奏的?

当日历早已成为大家手机上的一个数字时,人们对日历的需求早已从物质需求上升为精神需求层面。而2019年《故宫日历》缘何能在今年8月开始上线销售至今首印70余万册,并受到广泛追捧?

9

▲ 2019年《故宫日历》内页图片

去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接受文化与艺术的熏陶,而在于将精神文化需求与物质生活融为一体后的所诞生的“生活美学”。也即是以文化为内核,以艺术为媒介,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由此,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原本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充满诗意和深度。

0

所以,在当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能否真正下沉并浸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传统文化其本身在新时代下的创造力。

为什么要以艺术为媒介?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作品具有不平凡的、永久和超历史的精神价值,它的作用在于让观众在审美体验中调节、改善、丰富甚至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引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家艾里克・普斯(Eric Booth)所言,“我们应该把从艺术家那儿借来的诀窍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艺术技能,从而大大丰富日常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00

▲ 图片来源丨故宫博物院新浪微博

德国著名美术史学家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认为,以文化意义为诉求的艺术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它与周遭易由逝的当下组成的世界保持距离,回到自身历史和神话之中;要么,它把大众文化的符号转变为抗议和创作转型的对象。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萌发于英国而后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即打破了艺术史的内在逻辑,选择大众文化、流行元素为题材,借助于传播媒介,采用现成品堆集、丝网印刷、拼贴、绘画、装置等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将日常生活中的题材解构重构后再呈现给大众。波普艺术使得艺术与生活相等同,让生活在消费时代和大众文化中的人们感受到文化艺术对日常生活的真正介入与渗透。而“艺术大众化”的理论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政策与文艺理论的关键词,早在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提到过。

000

10

▲ 安迪・沃霍尔《金宝罐头汤》

同样,新版《故宫日历》引发追捧热潮的原因则在于,它真正做到了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故宫珍藏古代艺术为媒介,以生活用品—日历为载体,介入大众日常生活,从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下沉。

11

12

▲ 2019年《故宫日历》

新版《故宫日历》每一页的内容、文字、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以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原副院长陈丽华也是2019年《故宫日历》的主编,她详细阐述了《故宫日历》这些年来如何选材编撰的相关经历:“每页日历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从故宫浩瀚的文物精心挑选后的结果。比如一年365天,我们可以要求各位专家选取700张以上的文物。”

每本《故宫日历》犹如一本浓缩的中国文化艺术史,365张书画、古籍、青铜器、瓷器等精美文物每日一张,不重复,交杂穿插,并配以短小文字说明,和现代人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匹配。每日出现的字体,则全部来源于汉隶与碑拓集字,且后者多出自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书迹,并配有出处,可用于每日临摹习字。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13

▲ 作为开篇的光绪帝大婚典礼全图册(局部)

14

15

16

▲ 2019年《故宫日历》内页图片

在对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品的价值判断过度强调市场价值的宣传之风盛行的当下,《故宫日历》唤起并努力回应公众对于从历史、文化、美学、情感角度分享文化遗产的内在需求,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实现了以文化为内核,以艺术为媒介,介入大众日常生活,引导着新时代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