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

_G6A5114

 ▲ 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颁奖现场

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于11月15日下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揭晓,获得其三大奖项的艺术家分别是:本届“杰出成就奖”徐冰、“最佳艺术家奖”曹斐与“最佳年轻艺术家奖”何翔宇。从1997年创立以来就坚持学术、独立、朴素、公正、国际化、本土化原则的中国当代艺术奖,在走过十九年的历史中评出了10次艺术家奖和5次评论家奖。其毋庸置疑的学术分量,无疑与每一届的CCAA艺术家奖评选委员会的委员息息相关,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一个兼顾国际视野与专业水准的当代艺术奖项。

20.pic

▲ 嘉宾合影

_S3A4746

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颁奖现场

11.pic

_G6A5220

▲ CCAA主席刘栗栗主持发布会及论坛 

9.pic

_G6A5251

▲尹吉男颁发“杰出成就奖”徐冰

8.pic

_G6A5231

▲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颁发“最佳艺术家奖”曹斐

6.pic

_G6A5208

▲冯博一颁发“最佳年轻艺术家奖”何翔宇 

尤为突出的是本届曾连续参与六次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家奖的评选,为CCAA评选带来许多国际最前沿的艺术批评指导,也同时推动了CCAA候选人及获奖人走向国际平台的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以及第一次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奖评选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贝尔纳·布利斯特纳,而年内他对于蓬皮杜的新规划将推进该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同时还包括新一任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也有活跃于国内外艺术现场的策展人、评论家冯博一、彭德、尹吉男。

10.pic

_G6A5274

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颁发后,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做总结

13.pic

_G6A5346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发言

而始终站在国际当代艺术制高点,并为当代艺术做出绰约贡献的如蓬皮杜、泰特等重要的美术馆及博物馆,都始终伴随在当代艺术家所追捧的视野中,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所渴望的一种西方的身份认同,但豪不怀疑的是像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所强调的“对艺术家个体线索性研究”的重要性,而个体的线索性也理应存在于蓬皮杜、泰特、MOMA等这些重要机构的身上,其分量在于它们能承担起对梳理艺术历史这条延长线上的艺术家的考量。

18.pic

_G6A5430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基金会创始人,收藏家乌利·希克发言 

出于对美术馆此份“考量”的尊重,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好奇的反思“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这样一个问题。作为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颁布之后的更重要的一个话题,与中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举办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贝尔纳·布利斯特纳,以及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在接受“凤凰艺术”的专访中,首先谈到了大于“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的重要性,在于如何将这些获奖者推向国际平台,并且对于进入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的考量,不仅面向于获奖的艺术家,更面向于中国每一个在持续成长的艺术家个体,相信这既会成为一个未来闪闪发光的案例,也会构筑新的历史,而历史并不是最后简单化地构筑出一种收藏的相似性。

_G6A5498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发言

_G6A5439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贝尔纳·布利斯特纳发言

17.pic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 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发言

_G6A5238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现场

15.pic

第六届CCAA-CAFA联合论坛:“美术馆如何选择艺术家“论坛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发言 

正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贝尔纳·布利斯特纳在论坛中所描述:“中国当代艺术家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重新审视收藏中的系统,也给予了我们另外一个深入窥视艺术史的机会,对我个人来说这中间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我们避免像很多世界大的收藏家最后简单化成为非常相似的东西。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想要去尝试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所有艺术这个命题本身是不成立的,同样如果你想要去展示全世界所有的艺术作品也是不成立的,这个中间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标准是你怎么去拷问艺术史本身的意义。”

“凤凰艺术”特将此次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颁奖新闻发布会暨CCAA-CAFA论坛“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中,泰特、蓬皮杜、M+三位评选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认识、对推向国际舞台的艺术家的考量,以及在选择收藏和展览的艺术家方面所存在的标准性差异等问题进行发问。以下是“凤凰艺术”所呈现的三位嘉宾的回应。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 贝尔纳·布利斯特纳:

9AFD42EA-7A0A-43BC-888B-2510825D4B3B

▲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 贝尔纳·布利斯特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这是我第一次在CCAA担任评委,在此之前我在世界各地曾担任评委。我必须要说,这一次的评审工作非常专业、策划地非常完善,让我对当代中国艺术界有了非常真实的认识。我必须要说,我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尽管我在此之前对一些艺术家早已有所耳闻,并且我所工作的机构------巴黎蓬皮杜中心收藏有他们的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奖评选的工作团队与艺术家奖评审委员会之间极其专业的配合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你或许可能知道,巴黎蓬皮杜中心已经与一些中国艺术家有过联系。很久以前,几乎一个世纪之前,在法国举行了中国展览,这给了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收藏这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的机会。之后,当巴黎蓬皮杜中心开幕之后,我们为许多中国艺术家举办过展览,其中包括九十年代的展览“中国制造”,在那里你可以对中国艺术家有一个小的回顾。关于评判标准,当然了,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评判中国艺术家的方式是一种西方的方式,这与你们通常挑选自己的艺术家的方式当然是不同的。对我来说,评判标准应当一直是:文化的独特性、参与的独特性、构建的独特性,当你在做一些国际性的评判时。所以我想说,我们一定要关心这两个方面,首先:你的独特性,你的背景,你的历史,最重要的区别是你对于艺术的期待是什么。另一个评价标准是:我们将如何把你们的艺术家介绍到全球化潮流当中,使其融入当今的思维方式里。一些中国艺术家,你们知道的,已经在世界上享有名气,但是我们并不将其与我们的文化看作相似,我们欣赏他们,在于他们的独特性。

我猜你大概知道,巴黎蓬皮杜中心如今在中国已经展开了许多合作,我们将在上海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大概是在2019年。我们为什么想要做这件事?我认为我们应当建立起比以往更多的联系。我认为我们需要在这里,在两种文化之间展开更多对话。我们将举办一个全球性的展览,涵盖整个二十、二十一世纪。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升级,想要更加接近“全球化”,我们需要在这里,去收集、去探索艺术界。此外,我还意识到,在香港发生的事情与在上海、在北京发生的不是一样的。认识到这些区别非常重要。而如果你置身事外,将自己与文化对话、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拉得太远,如果你不认识到中国文化将会成为大部分国际艺术机构的主要合作伙伴的现实的话,你是无法做到这些的。我们在三年前决定对我们的收藏进行升级。我和一些中国朋友在中国的不同地点共处过一些时间。我意识到,我们需要看到更多中国的本土文化。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贴近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历史。

我们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去收藏中国的艺术作品。我们收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时遵循的时我们收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的办法。我们有一个委员会,我们会关注展览,我们尽可能地拜访艺术家、与艺术家们会面,我们会邀请艺术家到巴黎,为我们阐释作品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从不同方向升级合作。视觉艺术、设计、建筑、新媒体,当然了还有剧院。所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收藏,也并非仅仅局限于视觉艺术。但是,在进行如此巨大规模的收藏时,巴黎蓬皮杜中心有逾十二万藏品,我们时刻在思考新的作品与馆内藏品各方面的联系,这代表,你从不是从“国别”或者“民族”的角度去收藏,更多地是在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概念”,“问题”,“对话”。所以我们不是在购买一系列“中国作品”,我们是在努力使更多的中国的艺术家融入到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我们都称其为“当代艺术”的系统当中。

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

C32E1227-D544-40F0-B8AC-52C9DF2D3BCF

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克里斯·德尔康

之前我还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进行工作,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泰特收藏目的从来没有聚焦于我们说这种艺术的“国家性”,因为我们已经展示太多以国家分类或者是以国家为标签的作品,我们甚至有整个泰国英国馆有时候叫它“小英国泰特”,因为英国脱欧造成我们某种意义上来讲越来越小,我们在泰特举办的展览会发现从来不会有一个展览名字叫做1963年到1978年的巴西艺术或者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的比利时艺术这样的标题,因为我们的视角从来不会泛泛以国家作为标签,而是会把视角放在个人的作品方面,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是之前在泰特涡轮大厅跟艾未未合作的项目,我们一直持续地收藏艾未未的作品,包括最早合作的艺术家之一是陈箴,他也在我们的收藏里面。有意思是的我们在鹿特丹展出陈箴作品的时候,在我个人和他的交流中他教会了我很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这个中间最重要的部分是我认为他告诉了我其实不存在所谓的“中国艺术”,这是一个事实,存在的只有中国艺术家而不是所谓的中国艺术,这对泰特的收藏来说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视角,确实我们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艺术中,这也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和西方艺术此刻到底在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也持续地关注亚洲尤其是尝试理解工作于中国和工作于日本和工作于韩国之间的艺术家在广义的亚洲领域中到底有什么区别。

从西方博物馆收藏的原则中需要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他们对于个体艺术家和他作品这样一个高度的聚焦,之前也讨论到像余友涵这样的艺术家西方有很高的认可,但是在中国尚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我个人也非常想看到他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个展,我想说包括在欧洲和美国大量的艺术馆已经做了太多拥有美丽标题的展览,比如说像“时间的科学”各种各样非常花哨的标题,但是我认为这个中间欠缺的是对于个体艺术家和个体作品认真的深度的研究,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像今年的获奖者曹斐有20多年的艺术职业生涯,在曹斐之外有更多个体中国艺术家有同等长度的职业生涯,他们也值得被深刻的关注、学习、探讨和观察他是怎么思考和反映这个社会,其实在西方有一种很俗套的观点叫“中国艺术家什么都做”什么都会一点,事实上当你去仔细谨慎地观察其中一到两个个体的时候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当你看到像张培力的作品,当你仔细审阅他的作品发展历史的时候也会理解为什么他所谓出口到国外的作品和他在本土展示的作品中又有一些微妙的区别,这也是对我们说政治、社会的冲突和当下文化现象的一种认知和折射。

我认为欧洲和美国的博物馆在对个体艺术家的研究和聚焦上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我的一个新的工作现在不会透露太多,但是大的研究方向会是中国的行为艺术,同样我的一个研究原则是我不会简单大而化之梳理整个历史,而是更多聚焦于其中一部分艺术家个体的作品。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

250D1E34-7F6B-484A-B1F6-6CC520C17E47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奖的评审委员会当中,非常荣幸能够与三位极富影响力的中国策展人、学者一道,倾听他们对于当今中国艺术界时事动向的观点,还有许多国际同行。这是一场非常棒的交流,是一个对于当今艺术发展的研究,也通过三种不同的奖项------“最佳艺术家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和“杰出成就奖”发现那些从事艺术工作三、四十年的艺术家们和那些非常年轻的艺术家。我感到,当下中国的艺术界正超乎以往地蓬勃发展,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意识到他们所处的国际性舞台并对此产生自己的见解,这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了。

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很大一部分中国艺术作品都来自于乌利·希克的收藏,这对我们推进收藏、展览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乌利·希克的收藏品之精华部分当中,有许多极其卓越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些相对较不著名的年轻艺术家。当然,在乌利·希克的收藏品之外,我们也继续致力于发现新的艺术作品。所以,与中国当代艺术奖的联系将在我们向公众开放展览时,被公众见证。观众可以从M+博物馆目前的展出作品看到此类型的作品。

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展品涵盖范围很广,我们关注视觉文化,所以从艺术、设计、建筑、电影,到动画均有涵盖,这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收藏,它们在当下被收集在一起,对二十世纪晚期和二十一世纪加以回顾。我相信,这一收藏为亚洲所需要、为世界所需要。在深处,你知道的,我们的收藏的核心来自香港,随后延伸直至内地,在这种背景下,收藏的视角就基于一种地理位置并向外延伸变得国际化,这种关系如今已经可以被观察到,但是展品规模已经开始了它的势头强劲且持续稳定的增长。与当代中国艺术的联系毫无疑问将继续保持下去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感到非常开心能够看到这些年轻艺术家被提名至中国当代艺术奖,这一次有四名策展人来负责中国艺术家的甄选,评审委员会很高兴能够获得这些提名。我们能看到非常明显的与后网络时代现状的联系,这些对年轻人、对艺术家产生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处于一个被媒体充斥的空间,媒体图像、媒体文化。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同样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强烈的画面。并且事实上,艺术家们当中的大多数在当今都是“全球联通”的,他们从北京去到东京、纽约、柏林,以一种四十年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所以,关于艺术家们当下的创作的结果,非常有趣,意见、位置、项目、讨论,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些。我意识到,这一次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因为我知道她们的存在,所以大概下一次CCAA,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更多优秀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并且看到她们对于现状的思考与反应,或者更多。

 关于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十届艺术家奖 

22668E00-8F9D-4CEE-AC8F-FEF950946377

▲ 海报

2016年第十届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将从55位提名委员会提名的艺术家和公开征集入围的9位艺术家中评选出今年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艺术家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和“杰出成就奖”。其中“最佳艺术家奖”授予过去两年内在当代艺术领域凸显出卓越创造力的艺术家;“最佳年轻艺术家奖”授予30岁或30岁以下且在过去两年内在当代艺术领域凸显出卓越创造力的艺术家;“杰出成就奖”旨在表彰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创作并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长期影响和突出贡献的艺术家。CCAA将为获奖的“最佳艺术家”和“最佳年轻艺术家”分别提供一万美元和三千美元作为奖金。 

22.pic

23.pic

CCAA回顾

组成2016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会的七位委员皆为资深的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研究的学者及策展人。CCAA始终具备的中西方、多元化、高水准的国际学术评审团长期以来一直是保证这一奖项评选公平、公正、公开特性的基础,也是最大程度地体现此奖项包容性与学术性的关键。 

本届CCAA艺术家奖评选评委会由7名委员组成,其中中方评委委员3名,外方评委委员4名,评委会主席:刘栗溧。今年的六位提名人包括:董冰峰、顾振清、何桂彦、李旭、刘秀仪、鲁明军,他们为CCAA提供了64位非常好的候选人名单,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外评委名单如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1. 贝尔纳·布利斯特纳,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 

2. 克里斯·德尔康,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荣誉馆长 

3. 冯博一(Feng Boyi),独立策展人、美术批评家,兼任何香凝美术馆艺术总监 

4. 彭德(Peng De),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5. 华安雅,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 

6. 乌利·希克,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基金会创始人,收藏家 

7.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