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介绍 Part8

本期介绍的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分别是来自韩国的Okin Collective、来自南非的Santu Mofokeng、来自法国的Marie Reinert,以及中国本土的何工、李琳琳、杨光南、曹恺、陈文令、曾令香、苍鑫。

1、何工

19.pic

▲《旧事依稀》1983

20.pic

 ▲《毕业生No.1》

何工,1955年生于重庆,1978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1985年获得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86年赴美,为美国辅仁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为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美术家,职业画家。归国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博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参加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何工的创作一直坚持艺术的人文主义理想和知识分子立场,在一个乌托邦隐退和信仰缺失的年代,通过具有深度的、诗性的艺术语言重塑了人性的尊严,提示了艺术精神性的永恒。而他数十年来穿行于中西方文化“在路上”的文化“游牧”经历和“去国还乡”、“乡关何处”的浪漫情怀,也极大地丰富、敞开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的维度,为当代艺术叙事开辟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实验场域。

管郁达认为,一方面,何工的作品具有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恢弘气势,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又是发散性的,所有物象都处在一种游离和漂浮的状态之中。

2、Okin Collective (韩国)

21.pic

▲ 行动─为某个暗黑而炽热的理由,2012年,单频道HD录像,18分30秒

22.pic

▲ 首尔衰败,2013年,单频道HD录像,48分

Okin是一个关注空间再生、干预及合作问题的艺术家群体。Okin的命名引用了著名的Okin Dongle遗址,关于重建及相关现有建筑的拆除。通过一系列活动,该艺术家集体挖掘冲突的时间性及复杂性。他们的第一个公共行动,名为“Okin OPEN SITE”,突出现实情况,以及个人与合作力量之间的差异情况。此外,该项目具备“概念唤醒”的功能性表现,从认识事物重要性的能力,到庆祝它的存在,为其消失而哀叹。

“行动─为某个暗黑而炽热的理由”(2012)是他们的第二个行动演出。艺术家在作品中警告我们,在类似日本福岛核灾这样毁灭性的灾难中,政府单位的不足之处。日本政府无法提供当地居民有效的自保办法,避免灾情扩大。这个行动令人回想起,对市民而言,封锁、管制媒体报导所造成的重大损害更胜于悲剧性的灾难本身。

3、李琳琳

23.pic

▲《十日谈 No.5》 2015

90后画家李琳琳,生于黑龙江北安,2012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空间设计专业,现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系本科在读。

刘礼宾曾评价李琳琳:李琳琳以“30张课桌”的作品受到关注,日常状态与创作状态的分歧,可能在课桌正面与桌洞的世界的对比中找到痕迹。动植物标本,各种有机物似乎要把这个水泥钢筋的物质世界,关系交错的人类世界淹没,穿透,消弭。时代美术馆的展览作品似乎放大了她的私密世界,体量的增加让她更加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收一放,后者或许还有诸多因素需要整合,但这个大三的学生已经展露出一个艺术家基本素质。

艺术家崔岫闻也表示,李琳琳艺术创作最独特的地方是她的思维空间,她的思维触角如内窥镜一般游走在生命的内在世界里。

4、杨光南

24.pic

▲《蔓延》 2009

25.pic

▲《How to Walk》 2011

杨光南,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讲师。

他主要参加的国内外交流和展览项目有:中韩建交20周年驻留与展览项目(首尔,韩国,2013);基础部(泰康空间,北京,2013);青年一代的视觉修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2013);TWS驻留项目(东京,日本,2012);FRAC年度驻留和展览项目(南特,法国,2011);不可能的宇宙(QUT Brisbane,澳大利亚,2011);第三方(站台中国,北京,2011);“非常庙”VT+台北国际艺术村驻留和展览项目(台北,台湾,2010);楼上的青年 (时代美术馆,北京,2009);Do it-墨尔本大学艺术中心交流项目(墨尔本,澳大利亚,2008);违章.建筑 (长征空间,北京,2008) ;学院之光(CAFA,北京,2007);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2005)等。

他的作品被法国Frac当代艺术中心、洛杉矶Kadist艺术基金会、澳门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月亮河美术馆、上海证大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5、曹恺

27.pic 

▲ 曹恺作品

28.pic 

▲ 曹恺作品

曹恺,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生于1969年,江苏常州人。199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在影视媒体工作多年,2000年后创立辟邪工作室,成为独立策展人、制片人、撰稿人。学术范畴横跨实验电影、录像艺术、纪录片的创作及批评等多个方面,曾在国内多所高校开设多门边缘性影视课程。

作为当代艺术家,自1994年起介入当代艺术领域,以录像、摄影、装置等为主要艺术媒介,多次参加国内外当代艺术活动,是目前国内重要的影像艺术家。

作为独立策展人,自2003年起,策划组织了历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亦曾策划奥地利萨尔斯堡中国电影节、德国EXGROUND电影节中国影片单元、韩国EXIS实验电影节中国单元、台湾EXIN实验影像展中国单元、瑞士伯尔尼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周等项目。

著作有《纪录与实验:DV影象前史》,主编历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图文集,其他学术文章散见于国内多种艺术专业刊物,以及数种国内外专业论坛文集。

6、Santu Mofokeng(南非)

29.pic

▲ Santu Mofokeng’s 1996 photograph “Easter Sunday Church Service,” from his series “Chasing Shadows.”CreditThe Walther Collection and Lunetta Bartz, MAKER, Johannesburg

30.pic

▲ SANTU MOFOKENG, CHASING SHADOWS – THIRTY YEARS OF PHOTOGRAPHIC ESSAYS

Santu Mofokeng是一位来自南非的世界著名的艺术家、摄影家,他出生于1956年,在那个种族隔离的年代,拍摄了一批照片,但他所拍摄的作品不同于那个时期的大部分人的创作。他的兴趣在于新闻摄影,比起记录南非黑人与专治政府之间的斗争,他更多的是记录前线的动态,包括黑人的日常生活。他最直接表达的政治系列中,“Landscapes”始于本世纪初,人物的形象缺失,描绘屠杀地点以及大量南非及莫桑比克的坟墓。

7、陈文令

31.pic

▲ 陈文令作品

32.pic

▲ 陈文令作品

陈文令,1969年生于中国福建安溪。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居中国北京,当代艺术家。

2015年获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中澳艺术大使称号,2012年获得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2011年获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雕塑博物馆、上海多伦美术馆、韩国国立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丹麦国立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及机构收藏。

8、曾令香 

33.pic

▲《2077》

34.pic

▲《半棵树》

曾令香,生于1977年4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博士,中国雕塑协会会员,师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馆总设计、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

现就职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任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 •公共艺术“过程美学”理论开创者、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理论学者、“艺术城市”理论践行者。

作品《一家三口》《风景系列1》《那时那刻2》年等被私人收藏 、2005年~2012年《那时那刻》被浙江省美术馆收藏、2006《居住的概念5》被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收藏、2007年《居1》被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委会、2010年《流水线》被中国雕塑杂志社收藏、2011年《过界》被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收藏、2011年《风景2》被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大展组委会及杭州市人民政府收藏。

9、Marie Reinert (法国)

35.pic

▲ Marie Reinert : Défense Yokohama. Frac PACA, du 27 septembre 2014 – 28 février 2015.

36.pic

▲ Globus, 2014. 12 blocs (mélange graphite 7B), Ø 45 cm, caisse de transport bois, 79 x 70 x 70 cm. Assistante Elia Kragerud, Réalisation technique Ivan Lacaze, Coproduction Faber Castell.

Marie Reinert出生于1971年,致力于前沿表现艺术的创作,其作品蕴含渗透与寄生的概念。她探索实用艺术的前沿装置、绘画、及影像。她用自己的实践探索,行为规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公共场所和娱乐。

 

10、苍鑫

 

37.pic

▲《暗意识系列十一015》

38.pic

38.pic

▲ 苍鑫行为摄影作品:身份互换  

苍鑫,1967年7月11日生于满族黑龙江省绥化市。1988-89天津音乐学院文学进修1991年开始自学绘画。个展1993年进住北京画家东村1993年12月“病毒系列”之一(行为艺术),北京1994年5月“踩脸”之二(行为艺术),北京1996 年6月“交流”(行为艺术),北京1997年7月2O日东四八条52号举办“患者纲领”北京。

苍鑫在2000年开始的行为摄影“身份互换”系列就体现了对隐含风格和形式之外的现实社会的诠释。他的行为“过程”既将“自我”与“他者”置同一空间,又使主观与客观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在人类学方法的基础上,他以游客身份去接触生活和工作在不同社区的人,进行社会调查和编码。在对话和交流过程中,他与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阶级、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合影,他们包括:拾破烂者、饭店酒楼漂亮的女服务员、铜铁工人、厨师、医院大夫、大学生、京剧演员、精神病人、门卫、屠夫等等。他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合影方法来书写着艺术理念。艺术家与他们的合影组成了多元社会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