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6年5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艺术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了舒可文从2005年开始策划的《线索》展的第三次展览。《线索.3》呈现了方力钧、王音、萧昱、杨茂源4位当代艺术家5年来的阶段性创作,以此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新的考察模式。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共同协办。展览展至6月12日。

1 (3)

▲ 嘉宾合影

1 (5)

1 (4)

▲ “线索.3”研讨会现场

1 (6)

▲ “线索.3”研讨会现场 左起:艺术家方力钧、策展人舒可文

1 (7)

▲ “线索.3”研讨会现场 艺术家王音发言

1 (8)

▲ “线索.3”研讨会现场 艺术家杨茂源发言

1 (9)

▲ “线索.3”研讨会现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发言

按照通常的意识,只要事物之间和“关系”这个词产生联系,那它们就会有生成“线索”的可能。不论是在大的全球化母题下社会生态所导向的现代化趋势,或是中国在进入现代化之后,文化受到了西化的冲击,就连艺术的生态在“85”的时间节点上掀起了思考的新高,这些都可构成“线索”的主题。然而在这些被归纳为“大”的线索之下,最微观的或者说是个体最基本伦理的实践是否也是构成这些线索的新的“线索”?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此次舒可文所策划的展览“线索.3”也是正是基于这样的发问和再思考而展开的。

1 (10)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主持展览开幕式

1 (11)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开幕致辞

1 (12)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开幕致辞 

1 (13)

▲ “线索.3”展览策展人舒可文开幕致辞

1 (14)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批评家鲁虹开幕致辞

1 (15)

▲ 艺术家杨茂源开幕致辞

“线索”的想法来自一种伙伴性质的讨论,它既不是一个有清晰主题的展览,也不是一种作品汇集,更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文献展。“线索”展的方式成为了一种透析艺术生态的另一种模式,它引发了一种小群体或个体的思考趋向,也是关于某个阶段的知识共性和工作方法的铺展。这个展览的特殊性在于:不管艺术家的差异有多大,但依然可以在一起对话;不管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怎样的变化,但都可以互相之间进行讨论。这也正是策展人舒可文所强调的“基本伦理底色”。

1 (16)

1 (17)

1 (18)

1 (20)

▲ 展览现场

1 (21)  

▲ “线索.3”展览策展人舒可文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舒可文认为自己在“线索.3”当中扮演更多的是一个故事的转述者,并非策展人,

她也在尽力区别于当代艺术中普遍的“事件”形态。舒可文在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中谈道:“在当代艺术的生态当中,以事件的发生呈现出的展览已经变得很普遍。那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对事件有影响但又很难以事件的方式出现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去处理?而“线索”展可能想处理的正是这样的东西。”

1 (22)

1 (23)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1 (24)1 (25)

▲ 展览现场

无论对其中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还是对于中国艺术生态中的理念化倾向,这种展览方式都是一种“逸出”状态。《线索》因此选择了一种编年史的方式,用故事转述尽量铺开展现每个人的线索,由此显示出一种更大指数的线索感和艺术生态的样本感。它可能不是以一种事件的方式发生在艺术场当中,但是它又对发生在艺术场当中的事件、艺术品的气质和性质有根本性的影响和诠释。

1 (28)

1 (27)

1 (26)

1 (29)

▲ 展览现场

《线索》系列展览启动于2005年。该系列项目由方力钧、王音、萧昱、杨茂源与舒可文共同商量的一种线索叙述,由舒可文担任展览策划。每隔5年做一次,今年是第三个五年。《线索.3》展览依然延续了此前的工作理念方式,以5年时间为界,四位艺术家也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新的探索和方向。所以此次展览选择的是一种编年史的方式,不做艺术史的分期,不做艺术家作品分析,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把每个人的经验铺开展现,获得更开阔的理解空间。

1 (30)

1 (31)

1 (32)

1 (33)

1 (34)

▲ 展览现场

从2005年开始的“线索”展,不仅仅是因为4位艺术家在同一时期来到北京,成为亲密的朋友,更因为他们进入艺术学习和创作的契机各有所是,个人的差异在应对外部环境以及对各自关心所在做出反应的不同方式,使他们之后的工作呈现明显的差异。并且,正是因为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责任,使他们有更细致的相互观察,有更大程度的设身处地,又能少有迁就,因此而显出一种艺术生态的样本感。

方力钧

1 (35)

▲ 艺术家 方力钧

展览“线索.3”中,方力钧在保证明确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加大了水墨和陶瓷的利用。他在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中谈到了“线索”展能发生及持续的核心想法,在于:“这个展览是从一种私人友情开始的,并且是需要通过时间来验证这样一个展览。平时所谓的边角料,或者是持续不断地把注意点或注意力放在哪里,才能说明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怎样酝酿或最后达成的。”

1 (36)

▲ 2016 60x80cm 版画 2016

1 (37)

▲ 2013小稿 3.5x3.5x3.5cm 陶 瓷 2013

1 (38)

▲ 2015 43x37cm 纸本水墨 2015

1 (39)

1 (40)

1 (41)

▲ 方力钧作品

王音

1 (42)

▲ 艺术家 王音

和上一个五年相比,王音在梳理近现代中国艺术以及新中国新油画的历程中,重新开始身体力行早年熟悉的观察与写生,不带有任何创作的目的。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如他所认为的:“直接观看和表达对于建立与油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 (43)

1 (44)

1 (45)

1 (46)

1 (47)

▲ 王音作品

萧昱

1 (48)

▲ 艺术家 萧昱

萧昱选择具有东方符号的竹子作为艺术材料展开了对传统美学的回望和当代艺术的反思。他认为能维系“线索”展的持续进行,很重要的地方在于彼此之间私人的感情,以及一起走过艺术的道路,尽管不做这样一个“线索”展,他们之间的线索也存在——艺术作为一个体验生命的手段,只要你活着就还会继续。严格来讲,艺术媒介的方式对于萧昱来说都不重要,不管是他的绘画、雕塑、影像,以及现成品挪用,都只是表达自由的一种方式。

1 (49)

1 (50)

1 (51)

1 (52)

▲ 萧昱作品

杨茂源

1 (53)

▲ 艺术家 杨茂源

杨茂源从曾经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以及楼兰古城遗址的经历中挖掘出对文化根源与生命内涵的表述。他觉得对于个人而言,此次展览和以前的“线索”展有所不同:“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文献梳理性的展览,把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与人成长的社会背景发生关系,做完之后有一种新鲜和陌生感。随着这么多年的变化,艺术家在这最重要的15年时间对于个人最重要的是一种关于自我过往的工作和个人经验的反省。”

1 (54)

1 (55)

1 (56)

1 (57)

1 (58)

▲ 杨茂源作品

虽然4位艺术家,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问题出发点和焦点所在,而在日常作为中,弥漫着的艺术行动的内驱力,必会携带着历史意识的一系列强大信息和一方水土的经验,以及某种承诺。这使他们之间的对质成为一种伦理责任。由于有相互之间的对质,多重线索的汇聚就不表现为任何一种最后形态,虽然以时间为轴展开叙述,但并不依赖时序演变的观念,而意在生长空间中的感受。这种线索可能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持续,它的内在基因才将会被显示,而不是以某种理念被说出。

展览信息

1 (59)

▲ 展览海报

主 办 方: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协 办 方: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6 年5 月12 日- 6 月12 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二展厅(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 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总 策 划:周旭君

策 展 人:舒可文

助理策展人:李珂珂

艺 术 家:方力钧 王音 萧昱 杨茂源

(凤凰艺术 撰文\采访 Lee  摄像\剪辑 李凯 北京报道 责编 Lee)

1 (6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qinh@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