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我们根本不需要研究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总统选举策划活动,就能够明白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论点:一个女人越是位高权重,公众就越是关注她的穿衣打扮。

今年1月,《纽约时报》发文称,克林顿“成为了衣着时尚的终结者”,她选择的服装搭配实用而温婉:黑色宽松休闲长裤,长及大腿的小西装,低圆领衬衫,以及几乎平跟的鞋子。而这一现象恰恰能够被媒体选择作为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内容,就足以说明“时尚话题远远没有结束”,事实也的确如此。嘲讽便服套装的人们认为穿便服者的思想也同样松松垮垮。与此同时,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服装选择却依然无人注意。

尽管希拉里的鞋子不如其他部分的服装那样饱受热议,但她对于平底鞋的选择显然展示出其个人充盈的自信状态。穿实用的舒适平底鞋对于某些无需对脚步穿戴过多思索的人而言,或许无可厚非,但流行文化里女星们和杂志封面定下的那些穿搭规则却与这大不相同——在彼种语境下,女性通常被视作模特。

假如克林顿遵从诸如《纸牌屋》和《副人之仁》那些政治戏剧和情景喜剧中女强人们塑造的形象路线,那么她必然知道,高跟鞋依然与高等地位紧密连接着,至于舒适度,则无法兼顾了。

也有部分节目在塑造强势女性形象的时候表现的更加现实主义。《副人之仁》当中意志强大的女主角赛琳娜·梅耶(Selena Meyer),便是踩着高跟鞋谈笑风生的那类人,但当她回到家中,镜头里的她便会甩掉高跟鞋,长舒一口气,尽情放松。另一方面,克莱尔·安德伍德(Claire Underwood)同样也仿佛把高跟鞋焊接在了自己的脚跟上,细细的“恨天高”与她的个人身份完美融合到了一起。

梅根·加伯(Megan Garber)曾为《美国大西洋月刊》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女性角色为何总是要选择令自己身体不适的生活方式,包括在自己家中也依然穿着恨天高。她看起来几乎是睡觉都要穿着高跟鞋。“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会在家里穿着细高跟鞋走来走去。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女人,”她写道:“高跟或许能够拉长腿部曲线,让行走的步伐姿态更为挺拔,从方方面面让人的躯体呈现出美感。它们的确有这些效果,但是,为了达到这些视觉美感,穿戴者却要用每走一步都不舒适作为代价。”

那些穿戴者一旦独自一人时便会扔到一边的任何衣物,不管是紧绷的文胸,还是不够舒服的高跟鞋,都证明人们之所以选择去穿戴它们,是因为这些衣物与自己的公众场合的形象感受、以及自己被公众认可的程度密切相关。当然,此类光鲜的衣着令人身体上并不舒适,也正因如此,好几十年来美国女性在高跟鞋的选择方面呈现持续下跌趋势,尤其是工作场所。根据脊柱健康研究所的调查,只会“偶尔穿高跟鞋”。但是从平均而言,1986年到2003年间高跟鞋的穿着率下跌了21%。报告显示,只有31%的女性会穿着高跟鞋去工作,大部分其他人只会在特殊场合选择高跟鞋。这是因为已经证实,高跟会对人体造成压力,比如,1英寸的高跟鞋产生的压力比3英寸的高跟鞋要少54%。

或许就是出于健康、舒适度这些原因,在女性职场装扮的短暂历史当中,高跟鞋并不会常常出现。甚至还有一份非科学调查显示,人们对过去几十年中情景喜剧里身居要职的女性的要求在不断变低,从60年代、70年代,再到80年代,至少在鞋跟高度上是如此。

每集开头那个天真的玛丽·泰勒·穆尔(Mary Tyler Moore)都会转着圈圈,欢欣鼓舞的将帽子抛向空中,而正是低跟的靴子才允许她有这样的举动幅度。她作为制片人获得成功,没有丝毫受到实用主义穿搭选择的阻碍。墨菲·布朗(Murphy Brown)同样如此,她那些宽松的套装,网球鞋或是芭蕾舞平跟鞋,却时常彰显着她野心勃勃的人物特质。

如果像墨菲·布朗这样虚构的女性不需要高跟鞋就能抵达社会顶层,现实中的女性也不需要踩着高跟鞋摇曳生姿走到办公室,那这些细高跟来自何方?它们为什么会让我们联想到女性权力地位呢?

简而言之,高跟已经存在了好多个世纪,但最初它们是美国东部地区骑马者的实用选择,能够防止骑马时从马镫上滑落。到了路易十六统治时期,高跟鞋就成为了等级阶层的标志物,男女双方都会穿,包括路易十六本人。柯克思(Cox)还写道:“女人们的高跟鞋高到了无以复加,以至于她们走路都得扶着拐杖。”

在解读高跟如何成为女性鞋子专属时,柯克思引用了性学家理查德·凡·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t-Ebbing)的言论,他对于利剑一般的高跟和为何被视为女性专爱进行了研究。“这种等级规则不仅致使人们偏好女性脚部的小巧,”埃宾写道:“还希望其能够远离泥土,高高的鞋跟从视觉上将女性与一般的人们区分开来,同时也提示,步行对她而言不是常见的活动,而是特殊又困难的事情。”

男性对高跟鞋的关注逐渐被汽车取代。最终,男人们脱下了不实用的高跟鞋,但女性却依然穿着它们,为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为了高跟鞋带来的性感吸引力。

这种非必须的风格使得它更加有吸引力,但也正因如此,法国大革命到来时,高跟鞋被视作是额外支出。在法国,一个多世纪以来高跟鞋都没有流行起来,在美国情况一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家庭生活和懒散风格再度受到追捧,高跟鞋也一直没有被广泛接受。柯克思认为,那段时期“女性被重新驯化,回归到家务料理”。而钉在墙上的美女照片,展示出摆着静态、性感姿势的女性魅力,也推动了高跟鞋的时尚回归。

由于高跟鞋与生俱来的性别特征,60、70乃至80年代的女性在高跟鞋与工作关系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划分。通常女性通过选择高跟鞋或是平底鞋,变能够将自己从以往的烙印中区别开来,以及一年年垫肩越来越高的西装外套。

直至今天,这样的分裂依然存在。研究发现,男性认为穿着高跟鞋的女性更有吸引力,甚至更愿意帮助穿高跟鞋的女性,但与之相反,过于女性化的打扮却往往成为职场的障碍。

198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招聘录取与更加有气场得穿衣打扮直接相关。如今,这些偏见依然普遍存在于社交媒体上。

2013年,Kanteron Systems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治·科特尔(Jorge Cortell )曾发布推文:“为了创业家、风险投资启动的项目,但这些高跟鞋(我已经看到好几双了)…是做什么的?”媒体分析了男性职场精英如何看待职场女性的着装选择,结果显示,女性化的服饰,包括高跟鞋,会阻碍向上发展的空间。《大西洋月刊》发布了一篇文章,副标题为“除非你的职位有那么高,否则,女士们,或许你该安心的穿着平底鞋。”

女性在达到一定位置之前,最好选择更具男性阳刚气息的服装,这种想法实在是令人恼火的窘境,而女性似乎不可能获胜。尽管平底鞋意味着不会散发太多性别气息,但是它们通常也会使得女性在躯体方面比男性娇小的多。所以,高跟鞋的选择往往又对野心勃勃的女性提供了优势,尤其是用比较中性、不那么阴柔的套装来作为搭配的时候。

《流言蜚语》当中,危机公关经理奥利维亚·浦柏(Olivia Pope)经常穿着灰色短上衣,裸色风衣,或是高领夹克。她的套装总是能覆盖整个身体。而宽松的裤子通常又能够隐藏她穿了高跟鞋的事实,不过偶尔你也能看见,脚下的高跟鞋让她高了好几英寸。电视节目中这是职业上升期女性的常见打扮。《故乡》中的卡丽·马西森(Carrie Mathison),《如何逍遥法外》中的安娜丽斯·里集汀(Annalise Keating),《纳什维尔》中的坦迪·汉普顿(Tandy Hampton),工作时全部都穿着高跟鞋,搭配着精妙的色调与洒落利落的服装。

“女性主义者想要两件事情。她们希望女性有机会与男性主导局面平起平坐,也希望男性尊重女性主义。现在她们已经达成了第一目标,但是第二件事还远没有,”性学家莉莎·韦德(Lisa Wade)在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如今女性追求男子气概的原因,但是男性总体而言并没有怎么接近女性主义。所以当女性穿起高跟鞋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将自己提升到与男性同等高度的方式。如果高度与男子气概相关,而男子气概就是力量的话,那么高度就是力量。”

她补充道:“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1980年代的垫肩。它们尝试着让男性的肩膀看起来更加宽广,更加平整。现在,女性也有很多很多种方式,让自己的人格特征和外在形象都更加具有男子气。”

在这一点上,没有比《纸牌屋》表现的更加明白的了,克莱尔·伍德和她的丈夫弗兰克是地位平等的伴侣,也同样斗志昂扬。克莱尔与她位高权重的丈夫有着同样的高度,这也与她的角色形象十分吻合,一个不管在卧室里,还是在办公室中,都竞争心极强的女性。正如伍德所言,她需要“男子气概”,也正是为了通过服装传递出自己平等的地位声音。毕竟在那些工作区域,女性外表与能力优势背道而驰。

然而,高跟鞋和其他与女性气质相关的服饰也能够在工作中起到不同的功用。因为男性同伴或下属常常认为女经理令人畏惧或厌烦,而女性服装则能够起到缓和的作用。

韦德谈到:“不管何时,女性或维持或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都被认为是要吸引具有刻板印象的男性,这种做法也就是在说,我或许是一名律师,可能和你有一样的职位,可能挣的钱和你一样多,甚至有时还可能在法庭上打败你,但因为我看起来是这个样子,你就应该知道,我依然关心你对我形象的看法,也就是说,你对我依然有着某些权力所在。”

女性宽容的概念,指的是女性选择女性化的衣物,为了将自己置于低人一等的位置,在韦德看来合情合理,这位性学家蔑视“固有动机”的想法。但若认为服装只不过是为了包装隐蔽在其之下的地方,或者只不过是女性对自己外在的一种关注,这样想又太过简化。

依然有与这种观念比较接近的电视节目,强调女性与男性同事相比,比实际上看起来没有那么过多的竞争意识。想一想阿丽·麦克比尔(Ally McBeal),她的能力足以成为法律公司的合伙人,但是在面对浪漫的社交互动时却无法直立站起来。这也是该剧反复出现的笑料,每当阿丽遇到自己喜欢的对象时,要么被高跟绊倒,要么颤抖着摔倒在地,表明她的工作能力并不等同于总体优势。

当然,这是对穿着高跟鞋工作的女性不完全的描绘。或许我们无法将衣着品味与性别观念、社会阶层或者我们向往的社会阶级脱离开来,但我们可以朝着自己偏好的方向靠近,大大方方的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背景。

莉莎·斯莫尔(Lisa Small),负责策划了布鲁克林博物馆“高跟杀手”的展览,在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介绍了无穷无尽的高跟鞋设计和高跟鞋的品质魅力。

“现在而言,选择高根鞋的女性更加容易能够使用它们,来对自己整体个性做出全面表达,”斯莫尔谈到:“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高跟鞋都能够归入到传统的‘性感’类别。有如此多不同的设计、材料、颜色和高度供人选择,而源自鞋子的不同审美能够激发人们对建筑结构元素的瞬间回味。”

想一想库奇·莱昂斯(Cookie Lyons),这位强悍的母亲,同时也是“帝国”创纪录的品牌创始人,她在第一集镜头里的穿着,看起来就正是她自己所渴望的穿着:毛皮外套和高跟鞋。她的能力和坚定地自我信仰就是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尽管她打扮的如此精致,但你绝不会看到她绊倒自己。这部剧中库奇一直在上演追赶,即便身处监狱,她依然努力奋斗着来挽回失去的家庭和事业但对她而言,超前并不意味着牺牲自我表达。正如贾思明·修斯(Jazmine Hughes)撰写的时尚论文一样,她一周七天都打扮的如同明星,就是最完美的诠释。

“她有韧性,但也担惊受怕,尝试着重新找回自己创立的一切(公司),同时又不愿意放弃自己与家庭的联系,”修斯写道:“但绝大多数时候,她是勇敢的。”

同样也可以想,卡丽·布莱特肖(Carrie Bradshaw)所谓的最好的“性伴侣”萨曼莎·琼斯(Samantha Jones),她的时间被不同的事情分割,经营管理自己的公关公司,日常约会,以及和朋友们联系。她可能没有收集柏拉尼克高跟鞋,但也经常有人看见她早午餐或者工作的时候穿着高跟鞋。她曾经说过:“只要我还能呼吸,我就会穿着任何我愿意穿的,打击任何我想要打击的人。”这就是对她个性的简要总结。

和库奇·莱昂斯一样,她在选择服装的时候从来不管这些服装彰显的性别特征,而且事实上流露出更多的女性气质对她的工作或许是有利的。与《丑闻》、《故乡》、《如何逍遥法外》剧中的女演员不同,她并不会借助灰色或中性套装来稀释高跟鞋展示的女子气质,她穿着鲜亮的色彩,荷叶边,低圆领。她的服装包括闪亮的,有金属色泽的,有大摆边的裙子。当她穿着高跟鞋轻快的走向房间时,与其说是善意的握手,倒更像是竖起中指说:“我来了,伴着高跟鞋和一切。”

这些女人不管多么的娇柔,都成功的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一路向前而无需向他人屈服,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她们让我们知道,一位成功的女性可以拥有全部,权力,勇气,性感。不过这些不总是能够轻易得到,或许需要经受打击。

立志在某个给定的领域里取得进步,就意味着要认清你同伴和竞争者的价值,尽最大努力去体现它们。商业需要敏锐的数学技巧,成为法律伙伴意味着长期客观的思考。但至于你所规划的图景,女性就处于不利地位了,不管打扮的像男性,还是打扮的过于女性,她们都会失败。

电视上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性别和竞争通常可以达到完美平衡,也会得到最佳褒奖。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戴着镣铐的行走可能会更加棘手,尤其是还尝试穿高跟鞋的时候。所以最好是将这样的担忧搁置一边,而只穿任何最适合你的鞋子,毫无顾忌的表达出你的观点、目标和需求。那才是真正力量的模样。

(编译:尚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eyj@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