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12月23日,由新华通讯社、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华文化促进会、上海报业集团、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5文化金融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拉开帷幕。继去年12月举办的“2014文化金融论坛”成功之后,本届论坛以“国家战略下的文化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十三五期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发挥文化先行的优势,增强文化认同,夯实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基础;如何在“互联网+”国家战略下,推动文化产业的颠覆、融合与变革;如何借助供给侧改革,解决文化消费和投资市场中供需错位问题;如何与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实现深度融合等。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治国,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党组书记、执行主席龙宇翔,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等领导及金融界、企业界以及学术界逾700位精英人士济济一堂,以多项国家战略叠加发展为背景,深度聚焦文化与金融、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对接融合,探寻国家战略下的文化发展之道。

对话凤凰艺术

寿光武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寿光武接受凤凰艺术记者专访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寿光武是本次论坛积极的筹划,策划,推动者。采访中,他表示,首先,根据当下十三五战略要求,国家亟需探讨如何让文化成为国民支柱产业,这是此次论坛所召开的目的。其次,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便成为目前推动中国发展的重大课题。让中国的文化出去,一定是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文化项目的走出去,借用平台的力量,再通过互溶、互通、互换、互利的方法走出去。此次论坛第三个要讨论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供给制”结构性改革。中国的文化市场结构有着内部问题,有些文化市场行业经历了断崖式下跌;而另外一些行业是爆炸性攀升。另外,参考过去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长速度,以及文化产业增速在两位数的基础上逐年下降,未来5年要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仍旧要迈过很多道坎,所以需要通过论坛来探讨路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资本化,金融化。如何结合金融与文化需要研究。和传统的重资产不同,文化产业要轻资产化。文化金融不是金融行业的分支,而是一个产业的最高形式或一个融合点。文化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标准化、评估、保管都非常困难。因此,如何使交易标准化,如何制定规则,杜绝暴利投机,控制风险,需要各行各界共同探讨研究。 

寿光武说,文化金融,口子很小,天地很大。此次论坛不是文化产业投资论坛或文化产权交易论坛,而是结合了文化界、金融界、产业界、投资、市场等等方面,让各行业权威聚集于此,共同来更全面的探讨问题。 寿光武认为,文化产业跟传统的产业不是平行,而是可以与各个产业相结合的,现在要着力推动文化的产业化,产业的文化化。

凤凰视点

当下,文化在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下,通过保障完善、传统转型、边界拓展、发展融合等方式,正推动整个经济结构变革创新。文化与资本对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多层次的文化资本市场是基本通道,文化产权平台更是骨干资本平台。本次文化金融论坛响应国家战略的号召,为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与变革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史: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娱乐业异军突起,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网游业和影视业突飞猛进。文化产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说是经济的救命稻草。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经济在转变升级中面临种种挑战: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消费热点不足、促消费政策短期难以见效……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如果激发新活力,长此以往,令人担忧。反观文化产业,生机勃勃,潜力无限,文化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已经成为共识。

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文化金融是各大投资行业的关注热点。投资、并购等热钱持续涌入,众筹、信托、保险等模式打破传统,通过文化积淀的释放、依托金融工具的创新,文化产业正在发生着乘数效应,呈现几何式裂变。文化金融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2015年,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多元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首先,政策性金融支持占主要地位。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财政部日前下达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共支持项目850个,项目数较2014年增长6.25%。这是中央层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唯一一笔专项资金,截至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安排242亿元,支持项目4100多个,有力地支持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其次,商业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虽然文化产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占比仍不高,但商业性金融投资热情依旧高涨。数据显示,新三板挂牌的文化传媒类企业已有63家,融资额17亿元。文化产业的债券市场也在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4月末,共有128家文化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24支债券,累计融资4703.4亿元。

第三,民间金融支持正逐步壮大。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目前已不存在政策障碍,政府也在通过资金建立各类市场化金融机构,吸引民间资本加入并参与经营。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北京、江苏等地纷纷建立文化产业小贷公司,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4月发布的数据,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共计8922家,实收资本8392.05亿元,贷款余额达9453.7亿元。若将小额贷款公司充分与文化产业进行对接,将会激活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成为文化金融发展的生力军。

第四,文化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在互联网金融升级为国家重点战略后,文化+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迅猛。以产品模式来看,自众筹模式于2011年来到中国后,加之互联网金融创新倒逼传统行业改变,众筹被广泛接受。出版众筹、电影众筹、艺术众筹等产品相继涌现。以具体领域来看,在艺术品领域,国内相继推出艺术品信托投资基金、权益拆分、质押融资等形式金融产品。

作为文化和金融衔接的对话平台,“2015文化金融论坛”上近三十位中央和地方相关领导及海内外文化金融领域知名学者、文化金融探索践行者纷纷表示,文化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直视问题所在。相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成熟的文化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并购融资、财政支持、创新的金融手段等创新发展和相互串联,我国金融体系和市场在规模、发展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并存在资产评估难、金融服务单一、配套服务滞后等问题。差距之外,最重要的是看到以市场为主导,以政策为辅助,以平台为基础,才能将金融支持真正被置于文化市场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中,做到接地气对接和深度融合。

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现场,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解冬、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开幕式上致辞。

朱咏雷 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致辞

解冬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解冬致辞

周汉民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致辞

签约发布仪式现场

上海文交所、上海银行、文金所三方签约

上海文交所、上海银行、文金所三方签约

在论坛签约发布仪式上,共有两次重要签约和两个系列产品发布。在签约板块,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银行、文金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全国首个文化金融风控清算体系;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等机构签署中国“一带一路”商业与文化金融(西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四省。

全国全国首个文化物权信托产品发布、全国首个生肖(猴年)系列文化金融产品发布

▲全国全国首个文化物权信托产品发布、全国首个生肖(猴年)系列文化金融产品发布

在系列产品发布板块,发布全国首个文化物权信托产品,以艺术品实物和信托工具开发相关系列产品,拉近高端艺术品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发布全国首个生肖(猴年)系列文化金融产品,包括丙申猴年生肖酒、“金猴献福”全家福纪念金钞、吉猴报喜丙申猴年纪念小金条等。

主旨演讲

王治国 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演讲

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治国在演讲中说,上海举办这次活动对促进文化的繁荣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习近平主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进一步地明确了延续七十多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特别是“一带一路”这种思路,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王治国说,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在亚洲,而要走向世界,就如同中国的高铁可以奔驰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文化也能够像经济一样能够走向世界。

龙宇翔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党组书记、执行主席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党组书记、执行主席龙宇翔演讲

龙宇翔在会上说,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今年在米兰世博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一带一路”,用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智慧让世界认知中国的创造。龙宇翔还专门提到了文化安全问题。他说,当今的世界,在文化领域有很多知识产权得不到完善的保护,很多大师的作品不断在社会中进行盲目的追求,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所以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文化的安全、对金融的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让世界真正了解文化的安全与包容。让中国在全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把更好的文化传播给世界。

姜明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演讲

姜明在演讲中着重提出了“品牌”概念。他说,现在是处在品牌经济时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要是提高产品的品牌化。中国现在还没有世界品牌,就是因为经济和文化的长期分割。作为一个品牌来讲,必须要有思想,有个性,有文化。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时期,现在的经济就是要发展、要创立、创新,不能停滞在过去简单的加工,简单的加工高污染、大产量、高消耗不可持续,而是要抓质量,转型升级创品牌,要大力发展文化,做大做强中国的文化实力。习总书记也在全球推动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表现出“大国文化”。姜明认为这次论坛意义非凡,这次论坛碰撞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文化娱商业的融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想的亮点,共同推动发展。

高韵婓 上海报业集团总经理

上海报业集团总经理高韵婓演讲

近年来,传统的传媒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都在变革求新。在互联网的时代,怎么借助新媒体,进一步的增强文化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大的命题,上海报业集团在进一步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的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对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上海报业集团也参与了资本运作,参与了东方证券、海通证券,旗下还有新华传媒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有很多成功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陈跃华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演讲

陈跃华围绕着文化金融行业的痛点,发表了题为:构建文化金融征信体系,为文化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的主题演讲。中国的国家征信体系起步较晚,数据较少,覆盖面相对较少,导致了现代的信用服务体系数据结构满足不了金融机构的需求,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需求的局面。因此,构建一个适合文化金融的征信体系,对这个社会,对促进文化和金融融合是非常必要的。然后,陈跃华围绕怎么构建、用什么手段来增强一个企业的征信能力、用什么手段提升本企业的信誉的社会认知度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胡友联 上海银行副行长

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友联演讲

 胡友联说,今年是互联网+的元年,互联网以其跨界、连接和融合的特点,向文化和金融进行融合,正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用一句话概括“文化将演绎金融的精采,而金融将释放文化的能量”。当今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银行不断升级文化服务特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友联说,上海银行将发挥扎根上海的地域优势,集中优质资源,加快金融创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继续努力支持好交易所成长发展的壮大,为上海文化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演讲

 曹和平教授在演讲中主要覆盖了三点内容,首先曹和平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式进行了分析,他并不认为中国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然后,他就“文化金融”一词做出了解释,分析如何将文化与金融相融合。

张国春 财政部资产评估中心主任、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

财政部资产评估中心主任、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张国春演讲

张国春说,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金融也正在演化为一个新型业态,进而反过来助推文化和金融产业的发展。文化和金融的有机结合,其前提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商品化、资产化、证券化。资产评估只是实现文化和金融对接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文化企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无法像一般企业那样有明确的成本收益对应关系,有明显的价值形成模式。文化资产价值形成过程确定要复杂得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文化产业更需要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作用,通过提炼、量化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价值,进而为文化市场和文化金融提供客观的价值尺度。近年来,我们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建设的需要,我们资产评估行业不断开拓创新,在文化资产评估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范周 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范周演讲

 范周在演讲中说,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再过7天,“十二五”就结束了。范周今年干的所有工作90%都是参与了发改委的、文化部的、中宣部的还有各种各样城市的“十三五”规划。在演讲中,范周就“十二五”和“十一五”在同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样,“十三五”和“十四五”的趋势是什么与在座各界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唐泽基 中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泽基演讲

 唐泽基发表了题目为“高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影响”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说,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1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文化是民族精神凝聚的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必备条件。

王石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演讲

王石在演讲中着重提出了“文化灵魂”的概念。他说,从20世纪来看,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改变是非常大的,20世纪是战争的世界,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为中心,以财富为核心的价值世界,问题是我们这些做文化的人,如何走慢一点,等一等灵魂,走的太快了,把灵魂丢了。

分论坛部分

论坛期间,发布了《2015文化金融论坛共识》。此外, 2015文化金融论坛分论坛也同期举行,“文化交易的‘上海模式’探讨”、“文化衍生品开发与投资”、“文化金融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大战略”、“陶瓷艺术品金融化的路径”等分论坛以文化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务实探讨文化+创意+金融+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与创新。

其中,“文化衍生品开发与投资”分论坛从金融衍生品的物权化角度,围绕生肖(猴年)系列文化金融产品,包括:吉猴报喜丙申猴年纪念小金条10万枚、银质版80年猴票3万版、“金猴献福”全家福纪念金钞3万版、丙申猴年生肖酒(茅台)、丙申猴年纪念酒(五粮液)、2016全球限量发行2000瓶的黄永玉申猴酒(塔牌本酒),分别从其市场环境、商业模式、交易环节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旨在运用创新型消费模式,提高艺术品流通性,激活存量市场,开发增量市场。

一带一路签约

一带一路签约

“文化金融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大战略”分论坛就如何利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优势、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以及如何推动建立新兴产业和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