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5年12月4号,第四届“三亚艺术季:时间图景”媒体分享会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华宇集团副总裁 、“华宇青年奖”发起人赵屹松,“华宇青年奖”评委与入围艺术家群展“青年的尺度”策展人孙冬冬,以及特别项目“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学术主持吴洪亮和策展人冯雪出席媒体分享会,向大家介绍本届“三亚艺术季”的最新情况。

▲ 第四届“三亚艺术季:时间图景”媒体分享会现场,左起:孙冬冬、赵屹松、吴洪亮、冯雪

随着艺术机构的成长、艺术市场的兴旺和大众传媒的聚焦,当代艺术的公众化趋势已经逐渐蔓延到更多的区域和城市。既然艺术起源于人的生命本质表现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那么艺术在当今的意义之一就是进入每一座城市,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更多人分享精神的愉悦。

2012年诞生的“三亚艺术季”就是一例成功推动艺术公众化进程的大型文化艺术项目,在三亚这座中国南端的热带城市,艺术的激情如同火热的阳光一般散播开来。

华宇集团副总裁、 “华宇青年奖”发起人赵屹松在介绍 2015年第四届“三亚艺术季:时间图景”整体情况

2015年第四届“三亚艺术季:时间图景”将于2015年12月17日在海南三亚如期开幕,本届“三亚艺术季”活动由海南三亚市人民政府、华宇集团、北京玖盒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在往届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今年的三亚艺术季将呈现更为丰富的样貌,分为“华宇青年奖”奖项评选及颁奖、入围艺术家主题展“青年的尺度”、“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以及没顶公司出品的“发明仪式”。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围绕着“社会介入型艺术”及其相关问题所展开的思想交锋辩论会,以及青年艺术家“未知沙龙”等精彩活动。

以“时间图景”为主题,本届“三亚艺术季”旨在以当下的可能性作为探究未来的路径,在三亚现场艺术季将平行呈现自近代到当代不同时空之中、巨匠大师与青年艺术家们同样富有态度的艺术作品与项目。融合绘画、装置、影像以及行为表演等多媒介作品形式,形成生动跨界对话的同时,延续公益性、强调公共性与在地性,助力艺术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话“凤凰艺术

赵屹松

华宇集团副总裁、 “华宇青年奖”发起人赵屹松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为方便您的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为“Q”,“赵屹松”简称为“赵”)

Q:第四届“三亚艺术季”和前几届相比有什么亮点?

赵:亮点之一是我们以往几届“三亚艺术季”中都会有展示传统艺术的部分,而今年不同的是,在我们的“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特别项目中呈现的是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对话。当代艺术发生在中国,其思考方式、创作概念和逻辑上面都有一些对过去的传承,所以今年我们“三亚艺术季”在展出20世纪初近现代绘画的同时,也会让这些作品与一些当代艺术产生呼应。此外,我们今年首次设立思想交锋辩论会单元,以“社会介入型艺术”为主题进行探讨。

Q:关于第三届“华宇青年奖”,今年的评选方向是否有所改变或侧重?评选标准定位是否还是以学术性为主?

赵:我们的初衷没有变过,就是希望去挖掘那些还没有被市场和艺术界广泛认知的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学术性依然是我们的标准,我们今年请的评委都是对当代艺术的趋势、青年艺术家创作状态以及整个时代发展的了解比较清晰和敏感的业内人士。这个奖项没有个人意志的体现,我们做所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平台,创造条件让这些由评委选出来的青年艺术家更好地展示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对这些艺术家给予实际的支持,帮助他们完善之后的创作计划。

Q:在推广青年艺术家的同时,是否会考虑到市场因素?

赵:这个我并没有特别的考虑,“华宇青年奖”和市场没有任何的关系,也不会因此对获奖的艺术家作品有收藏行为,我们不希望用这种方式对自己产生限制,只是用一种纯粹的方式去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至于他们未来的市场表现,我相信他们只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真正对很多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就一定会被大家认可。

Q:“三亚艺术季”已经举办了三届,现在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运作机制来确保这个项目的长期运转?

赵:是有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自我更新、不断重建自己的思考方式,今年第四届“三亚艺术季”我们才清晰了自己的定位,第一是本土性和在地性,第二便是要想长久地做下去必须要保持非盈利性。我们希望这个艺术项目和其他发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项目做得不一样,我们不仅仅单纯办一个展览,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和这个环境有更多的关联和互动,这个环境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同时也是人文意义上的。

孙冬冬

IMG_2933

▲ “华宇青年奖”评委与入围艺术家群展“青年的尺度”策展人孙冬冬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为方便您的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为“Q”,“孙冬冬”简称为“孙”)

Q:请您谈一下今年“华宇青年奖”的具体评选情况,和往届相比今年有什么变化?

孙:今年有80多位被推荐的青年艺术家,我是6名初评委之一,在经历了观看资料和投票等环节之后,大家选出了20位青年艺术家。去年我也是初评委之一,通过比较我发现今年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现在我们所关注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可能都在这个名单中。这一届的入选名单人数比上一届少,因为主办方希望给艺术家一个更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虽然人数少了,但是每个人展示作品的件数多了,我们会针对每个艺术家自身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每个艺术家大概可以展出3-5件作品。

Q:此次的入围艺术家群展为什么会以“青年的尺度”为话题?

孙:我认为“青年”这个概念有一个历史上下文关系。中国在19世纪末寻求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年在扮演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角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在召唤青年的出现以改变现实,所以青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带有现代性的历史话题。“尺度”不仅包括历史尺度,也包括地缘尺度,这次入围的青年艺术家很多都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全球范围之内的青年艺术家的状况,所以此次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地域的广度来说都和以往是不一样的,会更加全面。我也和主办方交流过,未来几届的评选他们会加大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的推荐力度,我也发现其实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仅来自于本土,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全球性的话题和文化。

青年的力量

▲ “华宇青年奖”评委与入围艺术家群展“青年的尺度”策展人孙冬冬

在当今艺术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之中,对青年艺术家的推广和扶持显得任重而道远。自2013年开始启动的 “华宇青年奖”专注于鼓励三十五岁以下针对艺术语言与思想提出新问题、坚持探索的青年艺术家,协助当代艺术系统找寻并未被发掘与关注的艺术创作样态。在2013、2014两届“华宇青年奖”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将由皮力、凯伦.史密斯、田霏宇、徐累、张培力、孙冬冬、鲍栋、鲁明军、李振华、刘秀仪、沈瑞筠组成,皮力出任评委会主席。

11月5日“华宇青年奖”已经完成了初评环节,六位初评委从众多提名艺术家中评选出了20位青年艺术家,他们是:陈天灼、关小、韩冰、林科、刘诗园、刘辛夷、陆平原、苗颖、彭奕軒、谭天、陶辉、王恩来、王思顺、杨健、楊沛鏗、于吉、詹蕤、张如怡、钟云舒及朱田。相较于前几届评选,本届艺术季推荐人及评委的目光更多投向了工作生活于海外的华人艺术家群体。

入围艺术家将携近作参加由孙冬冬策划的入围艺术家群展“青年的尺度”,展览将在12月17日开幕并持续到3月17日。在12月18日三亚颁奖典礼现场,终评委员会将会甄选两名艺术家授予他们“评委会大奖”和“评委会特别奖”。除现金奖励外,“华宇青年奖”将给予获奖艺术家在专业领域持续的支持和资助,包括个人作品和艺术项目的实施及展览,以及相关的策划、宣传和文献出版等。

山水传统的当代呈现

▲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学术主持、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左)、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冯雪(右)

三亚艺术季今年的特别项目“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作品展将由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冯雪策展,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担纲学术主持。此次展览将大跨度地呈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巨匠的力作,以及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对山水命题的艺术实践。从前人的坚守传统、融汇中西到今人的借古开新、全球化视野,在多个维度的碰撞中呈现出对此命题的思考。展览将于2016年1月17日开幕。

学术主持吴洪亮说,以往几届“三亚艺术季”的活动举办了一些很好的关于传统艺术的展览,能够让当地人以及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看到中国艺术当代面貌的整体关照。今年的“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是对当代与传统的一次回望性思考,探讨当代与传统的对照,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题目。这十年来许多人一直在做关于中国20世纪的研究,在这样一个研究体系里面,我们一直在用今天的艺术生态思考方式回望20世纪,然后我们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个当代艺术前史到底为当代艺术带来了什么。从当下回望历史,用历史叙述当下——这是“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作品展所具有的态度,这也和本次“三亚艺术季”的主题“时间图景”有某种程度上的呼应。展览试图打破传统和当代之间的对立关系,对于一百多年来的艺术进行切片式的触摸,通过纵观历史的方式对近代和当代的中国做一次艺术性的关照。

策展人冯雪进一步介绍说,本次“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将分为“流”、“格”、“借”三个主题版块来呈现,用古今对话的方式,将华宇集团收藏的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巨匠的力作,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关于山水题材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汇编式的呈现,讨论的是关于山水题材在历史长河漫长而丰富的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多个维度的艺术面貌和思考。

发明作为一种仪式

经过长久的准备时间,“发明仪式”开始了它的全球巡回,而在三亚艺术季期间进行的呈现将是它全球巡回的第五站。“发明仪式”是为当代艺术展示所开创的一种新的现场艺术方式。作为仪式,它不仅象征着一种秩序,一种美学和政治标准,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对所有创造力、想象力及其革命性,乃至当代艺术本身的一种高度肯定。整个“发明仪式”由没顶公司联合艺术家陆平原和赵要共同策划和设计,长达40分钟左右,包含了20多位艺术家不同形式的作品。此次仪式是国内巡回的第二站,将与三亚艺术季同期开幕。

思想的交锋

围绕着“社会介入型艺术”主题而展开的思想交锋辩论会将于12月19日上午十点准时发生。皮力与孙冬冬将作为此次交锋会的主持人,五位参会人员分别为艺术家石青、策展人沈瑞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资深艺术媒体人陈奕名及艺术家李一帆,在120分钟内诸位嘉宾在阐明各自观点同时,将围绕该主题进行争辩与讨论,继而为观众提供理解当代艺术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