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海报完稿SH

图注:展览海报(图片来源于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2015年7月9日,“新世代英伦创造:走进赫斯维克工作室”展览巡展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赫斯维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为英国乃至全球建筑创新思维和创造的最前沿,曾设计上海世博会英国馆、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台等。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项目之一,此次展览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凯特·古德温(Kate Goodwin)策展,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展示相关设计作品以及作品的结构和材料,并探索了其设计过程中的严谨、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室团队成员的集思广益和开拓创新的设计核心理念,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了解赫斯维克工作室的一个窗口。

Heatherwick肖像

图注:Heatherwick肖像(图片来源于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位于伦敦的赫斯维克工作室由英国当红建筑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于1994年创立,并以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雕塑、设计和战略思维著称。今天的赫斯维克工作室坐落于伦敦英皇十字区,集结了建筑师、设计师以及能工巧匠,是一个拥有180人的联合事务所和工作坊。工作室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理性探索,永葆好奇,不断尝试,以孜孜追求创新设计为核心理念,并潜心钻研,以艺术思维挖掘材料和工艺的潜力。

成立20年来,赫斯维克工作室已涉足多个国家,与众多不同的委托人合作,适应多种监管环境。工作室因此具备高级专业技能,能够胜任设计与特殊项目工作,尤其擅长大规模项目。工作室的作品包括许多英国国家级重点工程,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获奖的英国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圣火台以及伦敦新公交车的设计。

展览主要聚焦赫斯维克工作室成立的20年中主要作品的设计理念。展品多样,从托马斯·赫斯维克早期在产品设计与雕塑中对创新的探索性研究,到最近雄心勃勃的建筑与总体规划受托作品。

DSC00359

图注:凯特·古德温为媒体进行导览

该展览策展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策展人凯特·古德温介绍说,这次展览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让人们了解赫斯维克工作室。第一是思考(Thinking):介赫斯维克工作室如何集思广益和开拓创新,如何产出那些极富创造力的设计方案;第二是制作(Making):向观众展示工作室如何将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变为现实,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各种尝试;第三是故事叙述(Story Telling):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

作品展示

DSC00280

DSC00297_旋转

DSC00295

图注:上海世博英国馆,中国,2010

内外关联创造的迷人体验

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不仅是一个摆放展品的建筑,更被设计成为一个拥有独特结构和动人体验的场馆。中国公众将其称为“蒲公英”:从建筑外部看去,这是一个由60000根7.5米厂的透明亚力克杆组成的神秘立方体。工作室将英国馆设想成一个“种子圣殿”——在场馆内部人们可以近距离看到亚力克杆的另一端,在这一端中贮藏了25万枚来自英国千禧年种子库项目的种子。

591_01_HR_OlympicCauldron_CREDIT_EdmundSumner

DSC00298

DSC00300

图注:奥林匹克塔,伦敦,英国,2012

融于一体的庆典与仪式

“奥林匹克火炬塔”不仅是一件物品,它更是为一个表演而创造的设计,同时也是能够长久地反映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性宣言。这个奥林匹克火炬是由许多铜质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被称作“铜花瓣”——204个部件代表了204个参赛国家,由204个参赛运动团在入场时带入场馆。当所有巡游的运动员季节之后,204个铜花瓣被组合在一起,转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炬。当圣火传递到场馆之后,7位年轻运动员开始为“奥林匹克火炬塔”点火。圣火在铜花瓣之间蔓延开来,这个由长达8.5米优雅柱身构成的火炬被徐徐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炬塔”向上矗立,在奥运会期间一直燃烧。

DSC00304

DSC00305

图注:南阳理工大学,新加坡,2015

雕塑化建筑表达新的学习体验

南洋理工大学教学中心的雕塑化建筑旨在积极地发挥其作为新式学习环境的功用。椭圆形的教室使教师和学生在圆形空间中学习交流,打破传统教室中教师在教室一端教学而产生的师生之间的空间等级。教学大楼由12层教室和散布的花园组成一个空心建筑。建筑中也有许多开放式露台以及休息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互动场所。

对于赫斯维克工作室来说,教学中心需兼具功能性和雕塑性,该建筑的外形由功能决定,其外观和素材实现也都具有很强的雕塑般的完整性。建筑外墙因直接使用裸露的混凝土而充满特色;这些混凝土在制作时加入了颜色,并特意做出了充满质感的表面。建筑中使用的立柱也有特殊文理,以倾斜的角度穿过整个建筑,建筑内部混凝土墙板的图案则是邀请绘图艺术家完成的。

DSC00332

DSC00334

图注:伦敦新型巴士设计,伦敦,英国,2012

审美与功用的结合

赫斯维克工作室与巴士生产商Wrightbus合作,为伦敦市重新设计有地标性意义的双层巴士,旨在创造一种高度结合审美与功能性的汽车。这个设计满足了安全性、可达性、节能性的现代标准,并很好地满足了乘客以及驾驶员的要求,也未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经济上的解决方案。工作室专注于细节的改造,将提升巴士的美观度与乘客的舒适感视为创作的重点。乘客量的增加使得公交车长度增至11米。在设计中,公交车外壳的尖角被圆弧化处理,减轻了原本车身的笨重感而显得更加优雅。根据乘客的空间需求而设计了符合运动学的公交车窗户,车中的两组楼梯以及三面门也为公交车增加了一种非对称的美感。原本多余的陈设被一律删减,使得公交车的内部空间极其简化,有着更强的流动感。此外,灯光也调整得更加柔和,座椅也有了新的设计。

DSC00329

图注:Zeitz非洲当代艺术馆,开普敦,南非,欲于2016年完成

重新发掘建筑的身份

随着运输工业的现代化,开普敦建于1921年的港口谷仓失去了它原有的公用。Victoria andAlfred Waterfront的开发者邀请赫斯维克工作室思考谷仓改造的可能性。作为该地区城市再生计划的一部分,工作室将谷仓的建筑结构改造成美术馆的提议与另一个机会向契合:JochenZeitz的世界级当代非洲艺术收藏需要一个理想的实体美术馆对其进行展示与保护。Zeitz MOCAA也将成为非洲地区第一个专注于当代非洲艺术的美术馆。

赫斯维克工作室在这座工业式建筑——一座有着重型机械以及42个相连的多层高塔,展现了一种当前难以达到的空间体验。一件谷物型雕塑被塑造于众多谷仓之间,打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中间区域,是该项目的焦点所在。谷仓的正立面被保留了下来,建筑顶部的自然光被作为美术馆的主要光源——现代需求与历史承载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DSC00275

图注:蒂塞德发电站,蒂赛德,英国,未实施方案,2009

改变公众对于发电站的认识

赫斯维克工作室被委任设计一座施勇可再生能源的生物发电站。据预计,该发电站能够为2000个家庭提供热力和电力。工作室提交的方案复兴了19世纪的设计理念:发电站建筑本身的意义应被发扬。改变公众对于能源基础设施的观念是该设计方案的核心。赫斯维克工作室与结构及工程师一同合作,重新思考建立发电站的方式。他们发现能够将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组合在一个单体的集成结构里。这个设施从地面耸起,象征与大地连接,确保美观的同时也完善了隔音效果。设计中还包含一个访客中心和一个多功能活动空间,旨在向公众开展关于绿色新能源科技的教育。

DSC00327

DSC00326

图注:汇丰银行历史墙,伦敦,英国,2001

将档案转化为动态装置

赫斯维克工作室受到汇丰银行的邀请在伦敦的新银行总部建成之际设计一个能够展示银行辉煌历史的装置。工作室赋予了银行的档案以新的生命。团队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仔细地将从1865年至今的4000张档案图片安置在金属板之上,并有钢柱的支撑展示在汇丰银行总部墙面。于是银行内部档案资料有了首次面向公众的机会。此外,工作室也为银行总部大堂设计了一个动态装置。在大堂中,HSBC字样并不是以常规的标志展示方式放于墙面的,而是由墙面钢柱层叠倒影形成的,使装置获得了更强的空间感,从一个角度人们能看到档案图片;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能够辨认出汇丰银行的标志。装置附近还配有电子设备帮助人们更加细致了解每一张图片的细节以及这些图片与银行历史的关系。

DSC00322

图注:盖伊医院,伦敦,英国,2007

向设计要求提出挑战

盖伊医院最初希望赫斯维克工作室能够做一件艺术品以掩盖医院入口处难看的锅炉房。在赫斯维克工作室分析了任务书中的诸多设想之后意识到:若要创造一个理想的、让人感到惬意的入口环境,除了改变锅炉房的样貌之外,医院还需要拓宽人行道、改善停车场以及车辆出入环境并挪走一个商店。

工作室将被称作“锅炉外套”的设计移植到了此处。这个独特的设计为锅炉房外部加上了108个弧形遮挡板,灵感源于赫斯维克工作室对一瓷砖镶嵌案例的重新思考。工作室在此处使用了新的尺寸和材料:棋盘格式的瓷砖。每一块2.5平方米大小的遮挡板都使用了不锈钢编织条,结合了手工艺以及工业美学。为保证空气循环,在设计结构的正面还预留了空间使每一块遮挡板都可以单独拆卸。

QQ图片20150710100917

DSC00282

图注:艺术文化中心,外滩金融中心,上海,中国,预计于2015年完成

活动建筑

赫斯维克工作室与Fosters+Partners共同设计的艺术文化中心将成为外滩金融中心核心区域的重要的剧场空间。艺术文化中心的空间周围围绕着可移动的帷幕以及墙面,它们打破了艺术文化中心内部与外部的隔阂。这栋建筑成为了自身功能最好的体现,它包含了两个地下剧场以及一个地上多功能活动空间。这一多功能空间被五层共20米厂的铝制长穗制成的帷幕(每一层使用单独的旋转轨道)包裹着。

DSC00284

图注:Bombay Sapphire酿酒厂,汉普郡,英国,2014

在故里创造的新故事

赫斯维克工作室为英国杜松子酒商Bombay Sapphire设计了第一个专业酒厂及访客中心。坐落于一个造纸厂旧址上的酒厂既保留了该地原有的特点,又加入了新的形象。设计方案拓宽了穿过该地的河流;尽管过去的建筑已经被拆除,这些历史建筑曾经存在的痕迹仍然被铭刻在新的建筑结构上。另外,工作室并没有简单地设计一个常规的访客中心,而是从英国玻璃暖房建筑的丰富遗产中获得了灵感,以与众不同的结构形式将独一无二的杜松子酿造过程展现出来。

DSC00274

图注:旋转椅,2010

关于某种设计类型的重新思考——受手工创作活动启发

赫斯维克工作室的创造性思维开始考虑金属旋压工艺如何能够制作一张椅子。金属旋压工艺一般用作圆形物件的制作,比如鼓或者灯。将这种工艺带入椅子的设计并不常见,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在椅子上的设计过程中,工作室使用了无数模型以找到最平衡、合宜的形式。在处理椅子细节的时候,工作室施勇了橡皮泥来塑造椅子顶部的碗装曲线,以找到某种舒适于坐或卧的外形。

赫斯维克工作室并不止满足于解决涉及层面的问题,而是进一步使用多种不同材料探索金属旋压这种特殊工艺。工作室因此创作出了许多限量版产品,包括为艺术市场以及零售市场创作的金属作品等。这些产品使用了聚丙烯塑料,由意大利家具厂商Magis制作。

 

DSC00286

图注:枪声未落,曼彻斯特,英国,2002

在形势中捕捉激情与能量

这座为纪念2002年于曼彻斯特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而设计的雕塑因运动员Linford Christie的宣言而得名。他说:他的训练让他得以在枪声未落之时起跑。这件雕塑展现了Christie以及其他运动员的激情与能量,这件有着爆炸式形式的雕塑使用了巨型耐腐蚀钢材,其中的每一只钢柱都如同离弦之箭。这些钢柱的长度在5米到35米之间,共24根。它们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辐射开来。

 

816_ 01_HR_GardenBridge_CREDIT_Arup

DSC00292

图注:花园桥,伦敦,英国,预计于2018年完成

城市奇景之旅

这条横跨伦敦泰晤士河的人行桥的意义将不仅是将300米宽的河流两岸连接在一起。这座桥本身已成为人们的目的地,它盘桓于一座美丽的花园之间,并为人们带来观看这座城市的新视角。桥梁结构与概念相呼应,两座巨大的桥墩不仅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也是种植大型树木的花床。桥梁底部以黄铜和镍合金包裹。

 

 

DSC00288

图注:莫干山,上海,中国,预计于2018年完成

巨型项目的人性化理念

这个项目位于距离上海市中心20分钟路程的莫干山地区,包括超过30万平方米的商场、酒店、餐厅、电影院、办公室以及住宅等建筑。赫斯维克工作室希望这个项目不仅是建筑设计,更是地貌的再造。为了使这个巨大的项目兼有整体性和独特的风格,工作室把该地区设想成某种地貌:如同一个建立在穿越了整个区域的立柱之上的园林。这些立柱使用了在结构模壳中凝固而成的混凝土,穿透整个建筑并在顶部凸出,如同巨大花床上的一丛一丛的树木。

后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受英国政府“GREAT英国推广活动”(GREATcampaign)的支持,意在为其他英国公司和设计师提供平台,发展新的合作伙伴并开拓新的商业机遇。“新世代英伦创造”项目则包含一系列电影,会谈,工作坊和大师班,会在一些全球最重要的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有力地推广英国设计,涉及建筑、工程、时尚、技术、工业、家具和交通等多个领域。

与展览同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推出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会谈,工作坊和学生竞赛等,鼓励学生和大众群体去英国学习艺术,建筑和设计。

其中的学生竞赛已于5月15日启动,此竞赛以设计未来桥梁为主题,命名为“思•策•行”设计大赛,旨在鼓励18岁及以上的学生勇敢创新,9月将从200名参赛者中选取5位获胜者赴英走访英国建筑设计名师。活动详情和参赛流程,敬请访问“英国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educationuk.org/china/main/custom/;或关注官方微信:英国教育。

除了展览以外,第三版《托马斯·赫斯维克:制作》(ThomasHeatherwick: Making)将随展览同时发布。此书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赫斯维克近来的170件作品,赫斯维克本人也在书中表达了他对创意设计、制作的深层理解。此书在中国展览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有售。

DSC00377

图注:托马斯•赫斯维克讲座现场

托马斯•赫斯维克公共讲座

开展当日,托马斯•赫斯维克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持讲座,介绍其工作室在亚洲及其他地方开展的项目,重点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工作室对创新技术的追求与运用。

关于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2015 UK-China Year of Cultural Exchange

2015年是中英两国史上首个文化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和创意活动将在两国集中展示。文化交流年将是巩固加强中英现有艺术创意产业关系的绝佳机会,以此继续促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互赏双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两种文化将持续激发创新和创意,两国观众也将有众多机会来探索21世纪创新伙伴关系的意义。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将分为两个部分:3月至6月由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中国举办的英国文化季活动;7月至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英国举办主题为“创意中国”的中国文化季活动。

展览讯息

“新世代英伦创造:走进赫斯维克工作室”展览中国站

6月4日-6月21日 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9.30-17.30,周一闭馆,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7月10日-8月8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1.00-19.00,周一闭馆,国定节假日照常开放,上海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近苗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