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香奈儿携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于2021年10月共同发起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Curatorial Award for Photography and Moving Image),以扶持年轻影像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策展人蒋斐然凭借其方案“未名河”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展”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夺得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桂冠。

2021年11月末开始,“未名河”相继在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提案展,2021)、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正式展,2022)和誌屋上海(正式展,2022)应期落地。在国际旅行恢复正常后,蒋斐然亦将前往法国实现“影像策展人奖”获奖人的学术访问计划。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评论报道。

         

和蒋斐然的初次见面,是在一个下雪天。 

也许那并非2022年的第一场雪,但也足以让人深刻——或许对于蒋斐然来说,尤其如此。

她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2011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电影系MFA后,现在在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攻读博士。也是2021年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的得主。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837

▲ “未名河”北京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庭院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于2021年10月共同发起,以扶持年轻影像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在“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提名方案展”的五个备选方案中,蒋斐然的展览“未名河”获得了第一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大奖,第一场展览从北京启程。

然而,就在开幕的当天,蒋斐然的北京健康宝突然弹窗,甚至面临着隔离的境遇。于是,这位策展人在这场展览中的首个行动,便是紧急跨区更换住址、联系街道社区,终于在展览导览后的最后一刻,出现在了三影堂的落雪树下。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851

▲ “未名河”展览现场 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这场展览的特殊不止于此。在此前,蒋斐然主要是在中国美术学院中进行大团队策展。“未名河”属于较小的展览项目,5个人的小团队合作起来更为灵活,每个成员的能动性和自由度都会更大。无论发生怎样的意外情况,蒋斐然依然都可以保持心态,并将其视为一场不断闯关的游戏,或是一堂很好的课程和教学。“策展是主动将错就错的过程”,回到杭州后的蒋斐然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

就像是主动跳进那条未名河中。

“‘未名河’所要呈现的,很大程度上是对由无数决定性瞬间垒砌起的时间经验的抵抗和对被命名者的解放。在展览中,作为时间隐喻的河流,不再是一条‘逝者如斯夫‘式的线性长河,而是一条无岸之河。影像作为时间驻留的场域,不再是横切时间长河的切片,而是对无名者的一次次重新打捞,在不断的再显影中让尘封者和盖棺定论者松动,重新释放活力与能量。影像行动是以在顽固的时间轴上开凿出压缩、凝聚的时间,或弥散、多向的时间,或异轨、另类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855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858

▲ “未名河”展览,上海现场

所谓的“决定性瞬间”,或速度和直觉,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作为一名摄影师的才华的核心。1932年当他把徕卡相机对准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的栅栏时,这是他把两者结合得最完美的一次,由此产生的图像是形式和光线的杰作。

一名男子跃过水面,引人注意到到他身后墙上海报上的舞者,梯子周围水坑里的涟漪似附近弯曲的金属碎片。卡蒂埃-布列松使用一个35毫米的灵活相机拍摄,没有闪光灯,他看到这些元素片刻间聚集在一起,于是按下了快门。时机就是一切,没有其他摄影师比这更好。这幅图像成为了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典型代表,他的这一抒情术语是指将电影中转瞬即逝的场景永恒化的能力。这是一种快速、流动、注重细节的风格,为所有现代摄影指明方向。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01

▲ 《在圣拉扎尔车站后面》

毫无疑问,未名河是对这一概念的背反。换句话说,这是一条无岸之河。

公元七年,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著名作品《变形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Time is a river without banks’,翻译过来的大意便是‘时间是一条无岸之河’。1930年,俄国画家夏加尔亦引用了这句话并创作了一幅作品,被藏于纽约MoMA。

在这条无岸之河中,影像不再是定域性的,而是非定域性的——在定域性的影像观中,物质(定格瞬间)只能被它附近的能量影响, 以及这个影响必须包含有信息传递的媒介以及空间;但在这条河里,时间和空间似乎成为了一种幻象,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而当我们深入这条河中,从当下的具身视角趟水溯源,便会打捞出许多未名之物。

因而,我们的当下现实,也成为了一个投射与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关系的复杂系统。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04

▲ “未名河”展览现场 《鳞片闪烁,像树略过火》,唐潮,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07

▲ “未名河”展览现场 《奥菲莉娅的河·之二》,邵文欢;《图像纪念碑》,康凯雯;《新漆》,陈维(从左至右),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11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14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20

▲ “未名河”展览,上海现场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在物理空间中最朴素的体验是:河永远是从一端流向另一端,逝者如斯夫,时间亦是如此。但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所研究的量子纠缠领域,却又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重新展示着这个世界的面貌。

在波尔的量子力学视角下,世界是不连续的,最小单位称之为量子,而宏观系统如人类对微观系统的观测会让微观系统状态坍塌。每一次观测,都是恰如对决定性瞬间的确认。不过,对时间的瞬时狂热是清晰判断的大敌。毫无疑问,我们的世界正被一种全新的时间结构所主宰。而当我们在影像的彼河之中,那些禁锢我们的窠臼似乎也在被溶解,一些新的意义也从河底深处浮现而出。“影像是以成为一个动词,影像行动通过未名河中的一次次打捞行动将有‘名’的影像从已经定影的情节中剥离开来,在再次显影中凝聚起历史的势能与潜能,并重启现在与未来。”蒋斐然解释道。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24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28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31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34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36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39

▲ “未名河”展览,上海现场

在展览中,蒋斐然以对话历史影像为路径,试图用当下的目光重新照亮历史,在当代性的语境中重新审视历史影像叙述在时间观和历史观上的局限性和扁平性,再行显影以发掘其被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潜能,并带领观众理解一种可擦写与可重塑时间的探索。展览将中国当代影像实践的十二个案例编织在策展人围绕影像时间之历史性概念的探究之中,借助对摄影和电影史中的三个被反复重现和讨论的“名场景”——“圣拉扎尔车站后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32)、“爱森斯坦的阶梯”(谢尔盖·爱森斯坦,1925)和“迈布里奇的马”(埃德沃德·迈布里奇,1878)——的重新打捞和阐释搭建起针对研究和展览的框架,以此在影像的历史、时间的哲学和当代的实践中开启新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42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44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47

▲ “未名河”展览,北京现场

展览(北京场)邀请了蔡东东、陈维、陈萧伊、胡佳艺、康凯雯、李舜、邵文欢、唐潮、尤达任、于航、汪嘉欣共11位艺术家的摄影和影像作品参展。展场中有一条脚踝高的红色水平激光线横穿整个场域,均质地投射于展厅中的地面(河面)上,展墙也因此漂浮在未名河上,象征着无差别的统摄之下的钟表时间对人们的宰制——这也在暗示,未名河中一切事物均质地存在其中。红光(暗房之光)作为一种河面在未名河中再度显影,让我们得以打捞历史剩余物。这意味着每一帧都不再特别,但也都足够特别。就如展览中的作品一般。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50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53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55

微信图片_20221024200958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00

▲ “未名河”展览,北京现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强策展方案——主概念转化,层层递进的、明晰的问题意识与大框架,策展人所关心的问题能够在展场中明显地展现出来。同时,从方案展览到正式展出,“未名河”策划团队在各个空间的策划与落地上,都试图通过灵活多变、灵活的配合来实现集体创意的高度融合。蒋斐然、谢本颢、李威、烔烔、宋卓怡五人之间的合作,让策展活动超越了概念,创造了一个多维的概念、视觉、空间、传播的场域。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03

▲ 策展团队:宋卓怡、烔烔、蒋斐然、谢本颢(从左至右),北京,2022

可以说,展览是视觉和空间体验等多维度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展览设计和实施的各个方面需要保持统一性和完整性,或是彼此促进有机增长。在方案的构思、优化和落实中,作品也在不断帮助调整展览,反哺整个场域与概念的推进。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06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08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11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13

▲ “未名河”展览,上海现场

于是,经过数月方案深化,“未名河”上海站邀请了蔡东东、陈维、陈萧伊、胡佳艺、康凯雯、李舜、邵文欢、唐潮、沈凌昊、尤达任、于航、汪嘉欣共十二位艺术家的摄影和影像作品参展,以探讨摄影、录像的时间本体为主要线索和出发点,再次重塑未名河。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17

▲未名河上海站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20

▲ “未名河”展览现场 《洪》,汪嘉欣;《混沌系列》,尤达任(从左至右),上海誌屋北京和上海空间大不相同,蒋斐然一开始就定好是要做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展览,无法直接巡展。北京站的空间更大更平坦,所以在布展创作上更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概念上的表达;而上海站的空间自由度非常小,团队更多的是在讨论如何应对这样的场地。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23

▲ “未名河”展览现场, 《隐秘的创伤》,沈凌昊,上海誌屋

其中,“未名河”上海站还邀请了艺术家沈凌昊以光学和时间的观看为切入点创作了影像装置《隐秘的创伤》,为誌屋上海的Modern Studio空间临街橱窗构建了一个向外生长的多重感光世界。同时,受策展人邀请,沈凌昊也参与了展场内部空间概念的场域特定创作。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26

▲ 艺术家沈凌昊、策展人蒋斐然、艺术家胡佳艺、艺术家于航在“未名河”展览开幕对谈现场

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指出,历史中各种文献、实践、事件、物品及其间交织的关系构成了“档案”,但档案它远不是那些置放在书架上落满灰尘的叠叠纸张,更不是停滞不前的或归为过去的泛黄记忆,而应是一个活跃的、不断和现实发生互动的知识体系。

而在一切愈加干燥的媒介时代中,或许就在这条湿润的、不可定型的、不可捉摸的未名河中,影像所独有的液体气质可以帮助我们在布满灰尘的工具间中,重拾那些不曾被凝视的记忆与现实。它所传达的,亦是一种未被定性的,未被尘封且神秘的开放式想象和解读。“过去可能还没有过去,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是一种共时发生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蒋斐然说道。

过去、当下、未来,附近与历史,都与我们有关。

我们都是河间的摆渡者。

时至今日,正巧是上海站展览结束的日子,也代表了首届影像策展人奖项目的圆满结束。

 

据悉,最新一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于2022年6月启动,共收到44份有效投稿。评审团通过初评及复评两轮审慎研讨,臻选五组优胜入围方案(以下入围排名不分先后):

新生还者(策展人王姝曼)

展览“新生还者”循迹着创伤理论走向普遍化,显形于今日我们所面对的混合现实——灾难、暴力、冲突等人为创伤事件被自然地掩饰、篡改与捏造,在此之中,创伤经历成为一种始于偶然的、无法预期的意外冲击,并将长期蛰伏于当下人类的生命周期内。展览试图从摄影与影像媒介穿越现在和历史时刻,重新见证创伤外露、恶化及使主体生还这一完整过程,以提示——我们正处在一个“仍旧且更加危险的创伤时代”,新生还者的指征需被重新辨识与定义。

差速河谷(策展团队: 陈鋆尧 & 王步云)

“差速河谷”喻示着异质性侵蚀下催生的社会景观与作为调节器的生活范式。展览凝聚历史脉络下的哲思和主体间性认知,回应当下社会状况、探析城乡间的流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洪流,暗流涌动的城市漫滩以及逐渐融合的乡村谷坡,勾勒出超脱城乡二元论的泛乌托邦。

永无乡与世界尽头(策展团队探针小组)

《永无乡与世界尽头》主要研究的是从二战、冷战到当下多维度历史推动下关于核能叙事的变迁。我们将核能相关的图像、影像、历史文档、虚构作品等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拆解和并置的方式呈现核能叙事的起源、以及对核能叙事的生产与消费的演变,以此来解读核能叙事之下关于、战争、灾难、恐惧、末日想象与政治宣传、大众娱乐、以及乌托邦未来之间的关系与复杂性。

一镜到底(策展人侯钰瑶)

影像视觉不是遗留与在场,也不单意味着缺席与回忆,它是滤镜也是镜子,折射、放大、对照着成长变化的路径,更重要的,它形成了一种时间序列。在大部分时刻,影像作品容易让我们产生真实关联的错觉,但我们不需要与一切共情,这些过程、图像、符号的自主性敲击着我们的个人经验,而我们只需要观看一场观看。

暗箱:爱与图像的装置(策展团队:黄羽婷 & 徐智博)

今天,爱之行动近乎消亡,但关于爱的数字图像却喜闻乐见、犹如井喷。借用图像史上最为关键的再现技术——“暗箱”,本方案试图去勾勒爱欲在当代图像生产之中繁复的面貌:图像的变迁是如何形塑和挑战爱情在当代的想象的?有别于风格与主义的更迭,爱是否是一条描摹图像的另类线索?

入围方案群展将于2022年度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1月3日)举办,开幕周期间,组委会将揭晓本年度“影像策展人奖”得主。

让我们共同期待!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未名河”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31

展览地点&日期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

2022年3月19日–2022年4月30日

誌屋,上海

2022年9月3日-2022年10月9日

策展人

蒋斐然

参展艺术家

蔡东东

陈维

陈萧伊

胡佳艺

康凯雯

李舜

邵文欢

沈凌昊 

唐潮

尤达任

于航

汪嘉欣

 

策展人 将斐然

艺术家,策展人。现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攻读博士,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策展、先锋派理论与媒介研究,博论研究方向为情境主义国际与全球六十年代。2021年获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微信图片_20221024201042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采访 撰文/dbk 编辑/曹佳慧 dbk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