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凤凰网读书 2021-06-30 08:12

原标题:比《蒙娜丽莎》还会笑的一群人

达·芬奇画出《蒙娜丽莎》之前近40年,已有一位西西里画家,通过刻画微笑,创造出有性格、有脾气的形象。

在他的肖像画中,“脸”成为一种在场。

“不仅画面中的人物在注视,肖像本身也在注视。”(汉斯·贝尔廷《脸的历史》)

看这位水手,典型的西西里人,笑容狡黠,有威胁意味:

1

无名水手肖像 1465-1470

意大利切法卢美术馆藏

画中人瞄着观众,好像会念出《教父》的台词:“我会向他提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下画的年轻人也在微笑,但形象与水手完全不同。他灰色的眼珠转向观众,但并没有在意你,安然于自己的小世界:

2

男子肖像 1470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年轻人的形象用弧线概括出来——拱门一样的眼睑,饱满挺拔的鼻子,嘴唇像快刀切出的一瓣蜜瓜,纤细的衬领,浓密卷曲的金红色软发,还有面部左侧陡峭的轮廓线。

这一套安排,使画中人获得了雕塑般的体积感。

创造这个形象的艺术家,名叫安托内罗·达·梅西那,15世纪欧洲艺海上神出鬼没的水手,目前只有35件作品存世。

他目光犀利,像是能发现人的心相:

3

男士肖像,可能是自画像 1475-1476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安托内罗如何获得这独一无二的能力?要从他的家乡西西里说起。

安托内罗出生在墨西拿,此地是15世纪西西里岛最繁忙的仓储和货运中心。糖、香料、亚麻、丝绸、棉布、葡萄酒、橄榄油在这里中转,销往欧洲各地。

同样出入频繁的,还有画家安托内罗。

他是石匠之子,先在巴勒莫做学徒,20岁到意大利南部的艺术中心那不勒斯学艺,投在当地大师科兰托尼奧门下。

当时那不勒斯的统治者是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他不仅是科兰托尼奧的大赞助人,还收藏了许多扬·凡·艾克和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的画作。

传说安托内罗还曾在米兰受教于布鲁日绘画大师彼得鲁斯·克里斯图斯,画中能看到后者的影响:

4

右图:彼得鲁斯·克里斯图斯 少女肖像 1465-1470 

柏林画廊藏

不管是否真的见过北方大师,安托内罗的确掌握了他们的风格——修长的人物比例、光影衬托下的体积感,以及画面的疏密布局:

5

一组披着斗篷的人物 1460s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1455年,25岁的安托内罗从那不勒斯回到墨西拿。次年成家,自立门户,接下第一批订单。

下面的圣母像非比寻常,衣饰以异域风格镶嵌着宝石,发型和相貌也颇为东方化。光影的表现受北方风格影响,冷峻锐利:

6

圣母与圣子 1460 

英国国家画廊藏

1465年,安托内罗开始环游意大利。

此时,他已将佛兰德斯与意大利绘画融合的不留痕迹。他画出了一幅旷世杰作,一幅相当节制,但又能让人为之揪心的画。

这个形象太具体了,宽脸、高颧骨、厚嘴唇,一定是综合了某些具体形象的写生:

7

戴荊冠的耶稣 1470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他嘴巴微张,欲言又止的样子,下巴的轮廓被灌木丛一样的胡子模糊了,看起来柔弱而悲恸。

同样,卷发披散,弱化了肩颈轮廓和暗背景的强烈对比,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脸部。

脖子的线条向上放射,使头和胸形成微微扭转的角度,暗示他的双手被反剪束缚。

两只眼睛不对称,眼皮耷拉着,还有明显的眼袋。长长的鼻梁,眉间的线条有如伞骨。这一带表情丰富,犹如一个悲伤的拱廊:

荆冠尖刺嶙峋,发丝贴在额前,一滴血垂直滑落,脸上有泪珠,这一切安排都是让人疼的——至此,他的痛苦脱离了那时那境,成为永恒的痛苦。

安托内罗用下面这张画表明,自己完全掌握了透视法。

这幅画首先是关于空间和光线的,其次是关于那位坐在书斋里的学者的。对那时的人来说,如此环环相扣的空间设置,一定是奇妙的视觉体验:

8

圣哲罗姆在他的书房 c.1474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16世纪的威尼斯鉴赏家马尔坎通尼奥·米歇尔,不相信它出自意大利人之手,断言是扬·凡·艾克或梅姆林的手笔。这说明安托内罗画中和谐而清晰的空间结构,完全可与他们比肩。

在墨西拿,安托内罗生意并不好,因为那里几乎没有富裕的市民阶层。

好在他结识了一批来自威尼斯的忠实客户。1475年,应威尼斯商人之邀,安托内罗前往水城营业,直到1476年秋天。

如今留存的大多数安托内罗作品,都出自这个短暂而高产的时期。瓦萨里甚至认为,是安托内罗将油画引入了威尼斯。

下面是安托内罗扬名之作的三块残片,这幅画是当时威尼托大区最震撼人心的画作。

原画里,安托内罗营造了一个华丽的教堂空间,高坐其中的圣母子,仿佛穿越到现实场景中:

9

圣卡夏诺教堂祭坛画 1475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通过下画,安托内罗证明了他融合当时不同绘画风格的能力:

10

上十字架 1975

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藏

在严谨的透视法描绘的风景中,有佛兰德斯画派精致幽默的细节,也有威尼斯画派明朗透亮的光感。

如此整合,是为了呈现出史诗级的悲剧场面,这在当时堪称伟大的造景。

安托内罗还表现出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兴趣。

右边的窃贼形体扭曲,他一定参照了对模特的写生,才能有如此的细节描述:

1476年,安托内罗向佛罗伦萨的里努奇尼家族交付了下画:

11

男士肖像 1476

意大利都灵市立古代艺术博物馆藏

安托内罗准确抓住了画中人的某种特质——羽毛一样卷扬的眉,配合着微微昂起的头和难以捉摸的眼神,相信委托人一定非常满意:

安托内罗有超强的组织能力,他让精细的刻画只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而不是随意炫耀它。

这幅画给米兰公爵斯福尔扎留下深刻印象,公爵多次邀请安托内罗北上,担任自己的宫廷画家,但安托内罗最终决定回家乡。

至于原因,可能就在画里。

安托内罗反复描绘痛苦——汗湿的头发和胡须,伤口、泪滴和血滴,是不是他本人的健康也出了问题?

12

左图:天使扶起耶稣 局部 1475-1476 普拉多美术馆藏

右图:柱上的耶稣 c.1476 巴黎卢浮宫藏

46岁那年秋天,安托内罗回到西西里,画了最后一幅杰作。

艺术史上那么多《圣母领报》,这件可以是独一无二:

13

圣母领报 c.1476

意大利巴勒莫阿巴特利斯宫藏

见证历史性的瞬间时,安托内罗用了一个和所有画家都不一样的视角——报喜的天使长加百列身边的视角。

这可能是观众离这个历史时刻最近的一次,目睹圣母的反应。

这幅画跟安托内罗以往的肖像都不一样,他从未画过光影感这么具体的作品,这是因为他要用光影强调此时此刻。

圣母的眼睛也许在看天使,同时伸出一只手,那只手以复杂的短缩法画成。手止住了纵深感和运动感,让画面凝固了。

安托内罗没有运用刻画细节的高超本领,而是展示了他的概括能力,像处理一件雕塑一样描绘圣母的脸,让她是无暇的。

这个头像,可能是15世纪最伟大的头像之一:

安托内罗的圣母,几乎与蒙娜丽莎一样神奇。

安托内罗本人,也与达·芬奇有着相似的人文主义倾向。遗憾的是,他没能来得及画出《岩间圣母》般的巨制,像达·芬奇那样笑到最后。

49岁,安托内罗死于结核病。

在他之后,意大利南部没有出现更伟大的艺术家。

(文字、图片来源凤凰网读书,侵删。)